基本信息
书名:耐力训练
定价:50.00元
作者: Ben Reuter;刘晔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64420192
字数:
页码:31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内容提要
《耐力训练》由美国的十一位专家撰写,内容有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的训练生理学、运动员测试与评估、训练原理与考虑因素、运动营养与饮水、如何发展有氧耐力、发展无氧耐力和肌肉耐力、耐力性运动项目的抗阻训练,并且介绍了跑步、自行车、游泳和铁人三项等四个项目的训练安排和范例。
目录
章 耐力训练的生理基础
1 三个能量系统
2 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动态变化
3 心肺生理学
4 运动训练对心肺系统的影响
5 骨骼肌收缩
6 训练对骨骼肌的影响
第二章 耐力的测试与评估
1 动作分析和生物力学
2 场地测试
3 有氧耐力的测量和分析
4 耐力测试结果的含义
第三章 耐力训练原则及注意事项
1 设计和制订训练计划
2 训练周期划分
3 过度训练与超负荷训练
4 赛前减量训练和调整竞技状态
5 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6 动态柔韧性练习
7 静态拉伸练习
8 预防运动捐伤
9 环境条件
第四章 耐力性运动的营养与水分补充
1 营养周期划分
2 补充水分
3 全年营养方案
4 营养补剂
第五章 有氧耐力训练
1 训练类型
2 长距离训练
3 间歇训练
4 有氧训练
第六章 无氧耐力和肌肉耐力训练
1 举重练习的指导原则
2 练习类型
第七章 耐力性项目的抗阻训练
1 抗阻训练对耐力性运动能力的影响
2 耐力性项目运动员进行抗阻训练的模式和方法
3 耐力性项目抗阻训练的结构和序列
4 抗阻训练序列
5 耐力训练与抗阻训练的整合
6 耐力性项目抗阻训练的设计
7 耐力性项目抗阻训练方案范例
第八章 跑步运动一
1 技术训练
2 训练方案
第九章 自行车运动
1 技术训练
2 自行车耐力性骑行的训练方案
第十章 游泳运动
1 技术训练
2 游泳池训练
3 公开水域游泳训练
4 各种训练安排的运用
5 超长距离游泳训练
第十一章 铁人三项运动
1 训练时间的要求
2 转换项目
3 准备比赛
4 比赛期间
5 铁人三项训练方案的设计
6 训练计划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表
美国体能协会(NSCA)简介
主编简介
编委简介
作为一名长期坚持力量训练的爱好者,我手里收藏了不少关于肌肉构建和塑形的书籍,但坦率地说,大部分要么是过于偏重健美比赛的“雕刻”阶段,要么就是对新手过于友好的“入门常识”堆砌。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对“科学进阶”这一块知识的渴求。它没有陷入那些华而不实的术语泥潭,而是用非常逻辑严密的结构,把“耐力”和“爆发力”的训练体系进行了精妙的耦合。我尤其欣赏它对训练周期化设计的阐述,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个月练腿,下个月练胸”,而是深入到如何根据身体的恢复能力、激素水平的波动,来动态调整高强度、中强度和恢复性训练的配比。读到关于心肺耐力与无氧阈值的结合部分时,我甚至停下来思考了很久,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明白有氧训练不再仅仅是“消耗热量”的工具,而可以成为提升整体力量训练表现的基石。这种将不同训练维度进行深度整合的能力,是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它提升了我的训练思维层次。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体现出一种严谨的学院派气质。纸张的质感厚实,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内页的插图和图表清晰度极高,这一点对于理解复杂的生物力学原理至关重要。很多书籍的解剖图往往过于艺术化,失真了肌肉的实际走向和骨骼的相对位置,但这里的配图,似乎是直接取材于人体解剖学图谱,线条精准、标注明确。我发现,在讲解那些需要高度本体感觉(Proprioception)才能掌握的动作时,例如肩袖的稳定发力,作者不仅配了静态图,还可能辅以流程化的步骤分解,甚至引入了一些先进的生物反馈训练的思路。这使得即便是对于一些需要高技术含量的动作,比如侧平举时如何真正启动三角肌中束而不是斜方肌,也能找到清晰的“感觉点”。这种注重细节的视觉呈现,极大地降低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的学习门槛。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对“北京体育大学”这个署名略带一丝刻板印象,担心内容会过于学术化,充满了枯燥的理论公式和宏大的理论框架,缺乏实战的烟火气。然而,阅读后的体验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想。作者团队显然深谙如何将顶尖的运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普通训练者可以理解和执行的“武功秘籍”。它成功地在理论的深度和实操的易用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例如,在讨论到如何突破平台期时,书中并没有采用“换动作”这种粗暴的方法,而是细致地分析了可能导致平台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并提供了针对性的营养干预建议。这种“治本不治标”的思路,体现了作者对人体机能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怎么做”的书,更是一本教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及“什么时候该停下来”的书,这才是真正成熟的训练体系所应具备的品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明了,以深邃的蓝色为主调,中央是醒目的白色字体,给人一种专业而沉稳的视觉感受。初翻开扉页,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内容编排上的用心。不同于市面上很多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健身书籍,这本书似乎更注重实操性和进阶技巧的讲解。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技术强化”和“动作幅度拓展”的部分,感觉作者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到了每一个动作的细节肌理之中。比如,在讲解深蹲时,它不仅仅告诉你膝盖不要超过脚尖,而是会细致分析不同腿型、不同身体比例下,如何调整重心、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力点,以达到既安全又高效的刺激效果。这对于我这种已经有一定训练基础,但总感觉动作质量难以突破的训练者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像一位经验丰富、一丝不苟的私人教练,在你耳边轻声指导,让你每一个发力瞬间都充满精准性。那种追求极致动作形态的工匠精神,透过文字都清晰可见,让人对后续的训练充满期待,恨不得立刻放下书本,去镜子前验证书中的每一个细微调整带来的变化。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在“形体审美”和“运动功能”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和谐的交汇点。很多健美书籍仅仅追求肌肉的围度和分离度,但这本书明显带有更广阔的视野。它所探讨的“形体健身”,更接近于一种健康、流畅且充满力量感的状态,而不是单纯为了视觉冲击而牺牲功能性的“雕塑”。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柔韧性与力量的整合训练”章节,它强调了在追求大肌肉块的同时,如何通过动态拉伸和辅助训练来维持关节的活动度和韧带的弹性,这对于延长运动生涯、预防中老年伤病至关重要。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健美”不应该是僵硬的、停滞的美,而是一种动态的、可适应的生命力展现。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一本单纯的训练指南,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科学、健康、长久地与自己身体相处的哲学导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