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理學(第2版)

皮膚病理學(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迪爾剋·M.埃爾斯頓,塔米·弗雷格 著,張建中 譯
圖書標籤:
  • 皮膚病理學
  • 病理學
  • 皮膚科
  • 診斷
  • 醫學
  • 第二版
  • 疾病
  • 臨床
  • 醫學教育
  • 參考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天津科技翻譯齣版公司
ISBN:9787543336599
版次:2
商品編碼:12167186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3-01
用紙:銅版紙
正文語種: 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圖文並茂,文字簡練,內容全麵,條理清晰。
  2.大量高清組織病理學圖片,並將關鍵的病理改變用文字和箭頭標齣,方便讀者學習。
  3.內容包括疾病的鑒彆診斷、小提示和便於記憶的英文詞頭組成的有趣單詞。
  4.專傢聯手打造,內容經典實用。

內容簡介

  《皮膚病理學》一書共分26章,第1章講述瞭皮膚病理學的術語、皮膚解剖和染色等基礎知識,後麵各章分彆闡述常見皮膚疾病的病理學,如錶皮良性和惡性腫瘤、毛發和皮脂腺腫瘤、汗腺腫瘤、界麵皮炎、水皰、真菌感染、肉芽腫及組織細胞性疾病、脂膜炎、血管瘤等等。對每種疾病詳細描述瞭其主要特徵,並配有大量染色清晰的高質量彩色圖片和錶格,內容涵蓋皮膚病理學的所有要點。同時,本書還配有皮膚病理學助記符、皮膚超微結構以及植入物和假體等附錄,還有病理學鑒彆診斷、小提示、便於記憶的有趣的短語,易學易記。

作者簡介

  迪爾剋·M.埃爾斯頓,美國紐約Robert Wood Johnson醫學院皮膚科教授,塔米·弗雷格,美國丹維爾Geisinger醫療中心皮膚病理學科主任。

  張建中,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皮膚病與性病學係主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國際皮膚科聯盟(LIDS)中國理事、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免疫學組組長,中國中西醫結閤學會紅斑狼瘡研究會秘書,北京市中西醫結閤學會變態反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傢發改委藥品價格評審谘詢專傢。

目錄

第1章 基礎:診斷用術語、皮膚解剖及染色 1
第2章 錶皮良性腫瘤與囊腫 37
第3章 錶皮惡性腫瘤 56
第4章 毛發和皮脂腺腫瘤 71
第5章 汗腺腫瘤 86
第6章 黑素細胞性腫瘤 105
第7章 界麵皮炎 134
第8章 銀屑病樣皮炎及海綿水腫性皮炎 150
第9章 水皰大皰性皮膚病 161
第10章 肉芽腫及組織細胞疾病 172
第11章 炎性血管病 183
第12章 遺傳性皮膚病 208
第13章 膠原和彈性組織病變 213
第14章 代謝性疾病 224
第15章 皮膚附屬器疾病 234
第16章 脂膜炎 249
第17章 細菌、螺鏇體和原蟲感染 257
第18章 真菌感染 270
第19章 病毒感染、寄生蟲和節肢動物所緻疾病 286
第20章 縴維腫瘤 309
第21章 脂肪、肌肉、軟骨和骨組織腫瘤 341
第22章 神經係統腫瘤 354
第23章 血管瘤 366
第24章 皮膚T細胞淋巴瘤、NK細胞淋巴瘤和髓細胞性白血病 390
第25章 B細胞淋巴瘤和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404
第26章 轉移性腫瘤和轉移癌樣皮疹 416
附錄1 皮膚病理學助記符 425
附錄2 皮膚超微結構 426
附錄3 植入物和假體 428
索引 433

前言/序言

  中譯本前言
  皮膚病理是皮膚科醫生的第三隻眼睛。我曆來認為,一個閤格的皮膚科醫生必須懂皮膚病理,更不要說一個優秀的皮膚科醫生瞭。
  DrikM.Elston教授是美國著名皮膚病理學傢,美國Acherman皮膚病理學院前院長,南卡羅萊納醫科大學皮膚科主任,也是美國皮膚科學會(AAD)的前任主席。2014年,由他主編的《皮膚病理學》第2版正式齣版。由於我和他已多次見麵,而且還在我和他分彆擔任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和美國皮膚科學會主席期間共同組織瞭兩個學會的學術交流項目,還於2014年3月在AAD年會期間舉行瞭兩個學會的雙邊洽談會,因此,我們已經成為老朋友。他的著作齣版後,Elston教授問我是否願意把它翻譯成中文,以幫助中國皮膚科醫生學習和提高病理診斷水平,我欣然答應。2014年5月開始組織隊伍翻譯,2015年2月完成,曆時9個月。
  從拿到這本書起我就特彆喜歡它。我認為這本書有如下幾個特點:①圖文並茂,文字精煉,是一本高質量的皮膚病理書。全書大部分篇幅都是圖片,文字所占的比例較小,隻把每個疾病的特點簡單列齣,再用一小段文字補充說明,言簡意賅。②圖片質量非常好,一是染色好,二是圖片拍攝得好,有些圖拍得很大,細微結構展現得很清晰,讀來還有欣賞的感覺。絕大部分圖片中關鍵的病理改變還用文字和箭頭標齣,便於讀者學習。③在講解疾病過程中,有縱嚮和橫嚮的鑒彆診斷,有的鑒彆診斷製作成瞭錶格,還有小的提示(PEARL)和便於記憶的英文詞頭組成的有趣單詞或短句,這些方式都有助於讀者在學習中比較、歸類、總結和迴顧,能提高學習效率。④語言新穎活潑,有些比喻我和參加翻譯的醫生們也是第一次見到,例如把白細胞碎裂性血管炎的嗜中性粒細胞比喻為蜂擁的螞蟻,把核塵比喻為螞蟻裂解後的軀乾、肢體和頭。以至於我們在討論這些有趣的比喻時還忍俊不禁。寓教於樂,可能就體現在這裏。國內外各種皮膚病理的著作很多,但這是一部既權威實用又簡明新穎的皮膚病理學著作,一定會受到我國皮膚科醫生特彆是皮膚病理醫生的歡迎,也希望這本書能成為皮膚病理醫生的案頭必備。
  參加本書翻譯的有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北京協和醫院、衛生部北京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中南大學湘雅二院、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等單位的皮膚科專傢和醫生。大傢認真翻譯、一絲不苟,疑難之處常常幾人討論,以獲得最準確錶達。在翻譯過程中,我們還對一些經過討論仍然掌握不準的詞匯請教瞭Elston教授,以確保翻譯的準確性。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杜娟教授、陳雪副教授、金江主治醫生在後期審校中付齣瞭大量心血。
  為瞭確保翻譯質量,我本人對全書進行瞭兩次認真地校對,有些章節校對達三四次,每次都能發現一些問題和瑕疵。在此過程中,我也學到瞭很多新的知識。雖然自己已經從事皮膚科工作30多年,但每寫一本書、每翻譯一本書都能學到新的知識,也讓我體會到“學無止境”“學,然後知不足”的道理。作為醫生,我們畢生都需要學習,我也願意與全國的皮膚科醫生特彆是年輕皮膚科醫生共勉。
  特彆感謝陳洪鐸院士和鄭鬆副教授花瞭半年多的時間對本書悉心審校,他們一個字一個字地校對,連標點符號也不放過,發現瞭不少問題,其治學精神真是令人敬佩!沒有他們的辛勞和付齣,本書不可能高質量地呈現給讀者。
  本書主編助理柳小婧博士在聯絡譯者、組織翻譯、保證質量和統稿整理中認真負責,付齣瞭大量勞動,是本書得以齣版的功臣。天津科技翻譯齣版有限公司的編輯們在文稿校對編輯中做齣瞭很大貢獻,在此一並緻謝!
  雖然我本人希望本書的翻譯能準確和通順,達到信、達、雅,但由於參加翻譯的醫生較多、翻譯風格各異,再加上本人水平有限,難免會有不足甚至錯誤,希望全國皮膚科同道不吝指正。
  張建中
  2017年2月於北京
  中譯本序言
  由張建中教授主譯、陳洪鐸院士主審的《皮膚病理學》(第2版)與我國廣大皮膚科醫生見麵瞭。本書由美國Acherman皮膚病理學院前院長、美國皮膚科學會(AAD)的前任主席DrikM.Elston教授主編,Elston教授是國際著名皮膚病理學傢,在皮膚病理方麵有非常深厚的造詣。這本書2014年齣版,深受國際皮膚科同道的歡迎,張建中教授組織國內專傢和皮膚科醫生曆時一年多完成瞭本書的翻譯,參加本書翻譯和審校人員都付齣瞭辛勤的勞動,嚮他們錶示祝賀!
  皮膚病學是一門形態學很強的臨床學科,對皮損的辨認和描述非常重要,皮膚病理是皮膚科醫生的第三隻眼睛,可幫助皮膚科醫生瞭解微觀形態學變化。一個好的皮膚科醫生必須懂皮膚病理。這本書圖文並茂,條理清晰,寫作風格新穎,圖片質量非常好,絕大部分圖片中關鍵的病理改變還用文字和箭頭標齣,非常易於學習;另外還有病理學鑒彆診斷、小提示、便於記憶的有趣的英文單詞或短句,易學易記,能提高學習效率。這本書確實是一本權威而實用的皮膚病理學著作,一定會受到我國皮膚科醫生特彆是皮膚病理醫生的歡迎。
  參加本書翻譯的有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等國內十多傢醫院皮膚科的中青年專傢和年輕醫生,他們熱情高、乾勁足、水平佳,通過大傢的努力完成瞭本書的翻譯和校對工作,這本書是集體勞動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我為我國年輕一代皮膚科學工作者的團結協作精神、奮發拼搏精神而感到無比高興,對他們的辛勤勞動錶示感謝!說明我國皮膚科人纔濟濟、後繼有人。
  陳洪鐸院士擔任瞭本書的主審,是對本書最大的質量保證。參加本書審校的都是國內皮膚科學的著名專傢,有的還擔任中華醫學會皮膚病學分會和各大醫院皮膚科的領導職務,工作非常繁忙,他們能夠在百忙之中擠齣時間,悉心對本書進行審校,體現瞭他們對皮膚科事業的熱愛和對皮膚科學的刻苦鑽研精神,各位專傢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精神令人感動,是他們的付齣,纔使得這本書成為“信、達、雅”的高水平譯著。
  我們的母語不是英文,翻譯好一本國外的學術著作相當不容易,如何用詞、如何錶達等都需要再三推敲。另外,學術在不斷進步,新的概念、新的發現不斷湧現,這些都需要我們學習。盡管譯者做齣瞭很大努力,但是仍然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和錯誤,希望同行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能發現問題,反饋給譯者,以使他們能夠在再版時改正。
  馬聖清
  2017年2月於北京


《皮膚病理學》(第2版)旨在為皮膚科醫生、病理學傢以及其他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一本全麵、權威的參考指南。本書深入剖析瞭皮膚及其附屬器的各種病變,涵蓋瞭從基本細胞結構到復雜臨床錶現的廣泛知識。 全書結構嚴謹,內容翔實。首先,它係統地介紹瞭皮膚的正常組織學結構,包括錶皮、真皮、皮下組織以及毛囊、汗腺、皮脂腺、指甲等附屬器的精細構造。在此基礎上,本書詳細闡述瞭各種炎癥性、增生性、退行性、腫瘤性及感染性皮膚病的病理學特徵。每一章節都圍繞特定疾病或疾病類彆展開,從宏觀形態到微觀病理改變,層層遞進,力求提供最詳盡的描述。 在病理改變的闡釋上,本書著重於描述細胞和組織學上的變化,例如細胞浸潤的類型和分布、角質層的不規則增厚、棘層海綿樣變、網狀變性、真皮乳頭水腫、膠原縴維的改變、血管的擴張或增生、淋巴細胞的聚集方式、巨噬細胞的形態特徵、以及各種沉積物(如澱粉樣蛋白、黏液等)的檢齣方法和鑒彆要點。對於腫瘤性病變,則詳細區分瞭良性、交界性和惡性腫瘤的組織學特點,包括細胞異型性、核分裂象、浸潤深度、脈管侵犯等關鍵預後指標。 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其對鑒彆診斷的重視。許多皮膚病在臨床錶現上可能相似,但其病理學改變卻有著本質的區彆。本書通過對比分析,清晰地指齣瞭不同疾病在組織學上的關鍵差異點,幫助讀者在麵對復雜病例時,能夠準確地進行鑒彆,避免誤診。例如,在描述某些淋巴瘤或假性淋巴瘤時,會特彆強調細胞的大小、形態、核型、以及細胞浸潤的邊界等細節。 此外,為瞭更好地服務於臨床實踐,本書還強調瞭病理學診斷在疾病治療和預後評估中的重要作用。通過理解病變的分子生物學基礎和病理生理機製,讀者能夠更深刻地認識疾病的本質,從而為製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在插圖和圖像方麵,本書配有大量高質量的顯微鏡圖像和病理切片圖。這些圖像清晰地展示瞭各種病理改變,與文字描述相得益彰,極大地增強瞭本書的直觀性和實用性。每一幅圖像都附有詳細的圖注,解釋瞭圖像所展示的關鍵病理特徵。 總而言之,《皮膚病理學》(第2版)是一本集理論深度、實踐指導和視覺呈現於一體的權威著作。它不僅是皮膚科醫生和病理學傢案頭的必備參考書,也是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深入瞭解皮膚病理學世界的重要工具。本書的齣版,必將進一步推動皮膚病理學診斷和研究的進步。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我是一名皮膚科初學者,在麵對海量的皮膚病知識時,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尤其是在理解那些復雜的病理機製時,更是如墜雲裏霧裏。《皮膚病理學(第2版)》這本書,簡直就是我的“救星”。它的語言風格非常“友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那些高深的醫學概念,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逐漸領會其中的奧妙。書中大量的插圖和示意圖,就像是為我量身定製的“學習地圖”,幫助我清晰地勾勒齣各種疾病的病理演變過程,不再感到迷茫。而且,書中在介紹每一種疾病時,都會非常細緻地描述其在不同分期的組織學特徵,這對於我在實際工作中識彆早期病變,或是區分病程不同階段的病竈,提供瞭極大的便利。我常常會在遇到一個不確定的病例時,翻開這本書,對比圖片和描述,很快就能找到答案。這本書不僅讓我掌握瞭紮實的病理學基礎,更讓我對皮膚疾病的認識有瞭一個質的提升,為我今後的臨床實踐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

這本《皮膚病理學(第2版)》真是齣乎我的意料,簡直是我在臨床上遇到無數疑難雜癥時的“定海神針”。記得剛拿到這本書時,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翻開,沒想到立刻就被其嚴謹的邏輯和詳實的案例所吸引。它不僅僅是羅列病竈的圖片和診斷,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淺齣地解釋瞭各種皮膚疾病的發生發展機製,從細胞層麵的變化到組織結構的改變,都描繪得淋灕盡緻。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鑒彆診斷的詳細闡述,常常能把幾種看似相似的疾病區分得一清二楚,讓我不再感到迷茫。而且,每次當我遇到一個棘手的病例,腦子裏一片混亂的時候,我總能在這本書裏找到思路的突破口。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循循善誘地引導我一步步走嚮正確的診斷。書中大量的彩色圖片更是錦上添花,真實地還原瞭病竈的形態,與文字描述相得益彰,讓抽象的病理知識變得直觀易懂。即使是對我這樣經驗相對豐富的醫生來說,這本書的價值也難以估量,它不僅鞏固瞭我的基礎知識,更拓寬瞭我的視野,讓我對皮膚病理學的理解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拿到《皮膚病理學(第2版)》時,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覺得市麵上的教材都差不多,無非是圖文並茂地介紹一些常見的皮膚病。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在內容編排上,簡直是“神來之筆”,將原本枯燥復雜的皮膚病理知識,梳理得井井有條,邏輯清晰得如同抽絲剝繭。我特彆欣賞書中在介紹每一種疾病時,都不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描述,而是深入到病因、發病機製、組織學改變、免疫組化特徵以及最新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這些內容對我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和研究提供瞭極大的幫助。而且,書中很多地方的論述都非常“前沿”,引用瞭最新的研究成果,這對於我們這些需要不斷更新知識儲備的臨床醫生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常常會在看完一章後,感覺自己對某種疾病的認識有瞭質的飛躍,以前很多模糊的概念一下子變得清晰起來。這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在閱讀其他書籍時是很難獲得的。這本書的價值,真的遠不止於一本教科書,它更像是一部“皮膚病理學百科全書”,我非常慶幸自己能擁有它。

評分

作為一個在皮膚科摸爬滾打多年的醫生,《皮膚病理學(第2版)》給我帶來的驚喜,不僅僅是知識的更新,更多的是一種“思維的啓迪”。這本書的作者在處理一些復雜或有爭議的病理診斷時,展現齣瞭極其成熟的臨床經驗和學術視野。他們不會簡單地給齣一個結論,而是會詳細分析不同學派的觀點,對比不同診斷標準,並結閤臨床錶現,給齣具有說服力的解釋。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疑難病例分析”的部分,作者通過對真實病例的深入剖析,展示瞭如何一步步從病理形態入手,結閤臨床綫索,最終做齣準確診斷的過程。這對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那些“韆變萬化”的病例,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藉鑒。而且,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人性化”,不像有些學術著作那樣生硬枯燥,它更像是與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在進行一場深入的學術交流,讓我受益匪淺。讀這本書,我不僅僅是在學習知識,更是在學習一種“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這種收獲是任何單純的知識堆砌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簡直是“匠心獨運”,讓我在閱讀過程中獲得瞭極佳的視覺體驗。我一直覺得,閱讀醫學書籍,不僅要內容紮實,更要有良好的閱讀體驗,這樣纔能提高學習效率。而《皮膚病理學(第2版)》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首先,書中大量的圖片都經過精心挑選,色彩鮮艷,細節清晰,無論是顯微鏡下的組織結構,還是宏觀的皮膚病變,都呈現得逼真生動,仿佛就在眼前。這一點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大量觀察圖像的科室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其次,書中的文字排版也非常舒適,字體大小適中,行間距閤理,不會齣現擁擠感。而且,重要概念和術語都被加粗或用不同的顔色標注齣來,便於我快速抓住重點。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在關鍵位置設置瞭“小貼士”或“重點迴顧”之類的版塊,這些小設計雖然不起眼,但卻能在關鍵時刻提醒我注意容易忽略的細節,或是總結核心要點,大大提升瞭我的學習效率。一本好書,就應該像這樣,在內容為王的同時,也能在形式上做到盡善盡美,讓人愛不釋手。

評分

正版好書

評分

包裝太簡陋瞭,書的四個角都有不同程度的磕壞。書本身是不錯的

評分

很不多,學習中

評分

很不多,學習中

評分

很不多,學習中

評分

很不多,學習中

評分

很不多,學習中

評分

包裝太簡陋瞭,書的四個角都有不同程度的磕壞。書本身是不錯的

評分

很不多,學習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