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药理学(第4版 本科护理)/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药理学(第4版 本科护理)/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强调了《药理学》的学科完整性,对药理学的基本内容给予了高度重视,既体现了作为教材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也体现了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同时考虑到护理学的学科特点,更加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临床工作的实用性。②《药理学(第4版 本科护理)/全国高等学校教材》有一定的创新,一方面介绍了护理工作接触较多的药物制剂知识和消毒防腐药物知识,另一方面还介绍了处方的基本知识。同时,考虑到今后护理人员参与新药GCP的机会越来越多,还简单介绍了新药研究开发研究的过程。③在结构上,和第3版一样,在章前增加了学习目标,在章后增加了思考题,还编写了配套的学习指南。④在每章内容的安排上,仍然充分考虑护理学的工作特点,简化药物结构、体内过程描述,对药物的作用机制叙述力求简明,图表清晰易懂。而对临床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药物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应用注意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内容则尽可能详细,希望对学生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有较大的帮助。《药理学(第4版 本科护理)/全国高等学校教材》还在最后编排了中英文对照的药名索引,便于大家查询。
《药理学(第4版 本科护理)/全国高等学校教材》适合于高等医药院校护理学本科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作为临床医学类专业或临床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参考之用。
作者简介
董志,医学博士,中共党员,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前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长期从事药理学教学科研工作和医学教育管理工作。主要从事神经药理学、神经递质与受体药理学、新药的开发与研究。1998年起招收研究生,已有数十名硕士和博士生顺利毕业。曾主持原卫生部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多项四川省和重庆市自然科技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新药创新专项、国家出版社《药理学》教材的编委、副主编、主编。近五年来发表SCI和CSCD论文数一百多篇。还兼任中国药理学理事,中国药学会理事,教育部自考委医药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药学类教指委委员,中国药理学学会应用药理学专委会委员,长期担任中国药学会会员、全国临床医学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国家SFDA保健食品评审专家,重庆市新药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中药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药学会副理事长。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绪言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原则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第七章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第八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
第九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第十一章 麻醉药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
第十三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第十四章 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第十五章 抗精神失常药
第十六章 镇痛药
第十七章 中枢兴奋药
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十九章 钙通道阻滞药
第二十章 抗心律失常药
第二十一章 抗高血压药
第二十二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第二十三章 抗心绞痛药物
第二十四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二十五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第二十六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第二十七章 组胺受体阻断药
第二十八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第二十九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第三十章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与抑制药
第三十一章 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
第三十二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第三十三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第三十四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第三十五章 抗菌药物概论
第三十六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万古霉素
第三十八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多黏菌素
第三十九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
第四十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四十一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第四十二章 抗结核病药与抗麻风病药
第四十三章 抗寄生虫药
第四十四章 抗恶性肿瘤药
第四十五章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第四十六章 基因治疗及基因工程药物
第四十七章 消毒防腐药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随着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社会对护理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高等护理学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促进21世纪中国高等护理学的发展,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培养高素质的护理学人才,2015年12月7日,人民卫生出版社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换届会议暨全国高等学校护理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第六轮本科护理学专业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在认真总结护理学类专业用第3版《药理学》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启动了对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供护理学类专业第3版《药理学》教材的修订工作。2016年1月8日,在湖南长沙中南大学召开了编委会,部署了《药理学》教材的编写工作。经过大半年的时间,在全国十几所医科院校的药理学教授的共同努力下,第4版《药理学》教材终于修订完成了。
与第3版比较,第4版《药理学》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本书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强调了《药理学》的学科完整性,对药理学的基本内容给予了高度重视,既体现了作为教材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也体现了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同时考虑到护理学的学科特点,更加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临床工作的实用性。②本书有一定的创新,一方面介绍了护理工作接触较多的药物制剂知识和消毒防腐药物知识,另一方面还介绍了处方的基本知识。同时,考虑到今后护理人员参与新药GCP的机会越来越多,还简单介绍了新药研究开发研究的过程。③在结构上,和第3版一样,在章前增加了学习目标,在章后增加了思考题,还编写了配套的学习指南。④在每章内容的安排上,仍然充分考虑护理学的工作特点,简化药物结构、体内过程描述,对药物的作用机制叙述力求简明,图表清晰易懂。而对临床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药物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应用注意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内容则尽可能详细,希望对学生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有较大的帮助。本书还在最后编排了中英文对照的药名索引,便于大家查询。
本书适合于高等医药院校护理学本科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作为临床医学类专业或临床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参考之用。
现代药理学前沿:精准用药与临床实践指南(本科护理适用) 本书是一部系统、深入探讨现代药理学核心知识与临床应用的专著,专为当前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教学需求而精心打造。在“药理学(第4版 本科护理 配增值)/全国高等学校教材”这一广为人知的名称背后,我们致力于呈现一本真正能够引导未来护士理解药物作用机制、掌握合理用药原则、并在复杂临床环境中做出明智决策的权威教材。本书突破了传统药理学教学的局限,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强调循证医学的理念,旨在培养具备高度专业素养和临床判断能力的优秀护理人才。 核心理念与特色: 1. 根植于现代医学发展的最新成果: 本书紧跟国际药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特别关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精准医学等前沿领域对药物研发和应用的影响。内容涵盖了近年来涌现出的新型药物类别、治疗靶点以及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如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基因疗法等,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药理学知识。 2. 强调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度解析: 我们深知,理解药物的“为什么”比仅仅记忆“是什么”更为重要。本书对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到器官系统水平,全面阐释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通过精炼的图示和详实的文字描述,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药物作用模型,从而更好地预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3. 注重临床实践的导向性与实用性: 本书的编写始终将临床实践作为核心出发点。每一章节在介绍药物类别和作用机制后,都会重点阐述其在常见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用药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理、药物相互作用等关键信息。大量结合临床实际的案例分析和讨论题,旨在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临床问题的实际能力。 4. 凸显循证医学在药理学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是现代医学的核心理念,本书将其贯穿始终。在介绍药物疗效时,我们力求引用权威临床试验数据和指南推荐,引导学生理解药物的循证基础,培养他们批判性评价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能力。 5. 整合护理工作流程与药理学知识: 本书特别关注药理学知识在护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从药物的获取、储存、调配、给予到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监测,本书都融入了药理学相关的护理要点。学生将学会如何安全有效地管理药物,如何进行用药前的评估,如何观察和记录用药后的反应,以及如何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 6. 增强学习互动性与拓展性: 作为一本“配增值”的教材,本书在内容之外,还可能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在线测验、案例库、互动模拟等学习工具,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求,并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拓展空间。 内容结构与编排亮点: 全书共分为四大核心模块,层层递进,构建起扎实的药理学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药理学总论——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药物的来源、分类与命名: 概述药物的起源,介绍各类药物的科学命名法和常用分类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ADME): 深入解析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详细阐述影响ADME的各种因素,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药物的疗效和毒性。配以清晰的动力学曲线图示,帮助理解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药物的作用机制与药效学: 详细介绍药物与靶点(如受体、酶、离子通道、转运体等)的相互作用模式,如激动、拮抗、抑制、激活等,并阐明药物剂量与效应的关系(剂量-效应曲线),包括效能、效力、阈剂量、最大效应等概念。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 系统阐述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及预防与处理原则。详细介绍药物相互作用的常见类型(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药效学相互作用)及其临床意义,强调在多重用药患者中的监测与管理。 药物的耐受性、依赖性与成瘾性: 探讨药物长期使用后可能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具有潜在成瘾性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药物的处方与给药途径: 介绍处方书写的基本规范,以及静脉注射、口服、吸入、透皮等不同给药途径的特点、优势与局限性,指导护理人员选择最适合的给药方式。 第二部分:各论——重点药物类别及其临床应用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将按照药物作用的系统或疾病类型进行划分,系统介绍各类重要药物。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包括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镇痛药(包括阿片类和非阿片类)、帕金森病治疗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等。重点阐述其作用机制、临床适应证、不良反应,特别强调护理在患者评估、监测和安全用药中的作用。 心血管系统药物: 涵盖抗高血压药(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强心药、抗血栓药物(抗血小板药、抗凝药)、降血脂药等。深入分析其对血压、心率、心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护理在患者血压、心率监测、利尿剂疗效评估、抗凝监测和出血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关键角色。 呼吸系统药物: 包括支气管扩张药、平喘药、祛痰药、止咳药、呼吸系统感染治疗药物(抗生素、抗病毒药)等。强调护理在评估患者呼吸功能、指导吸入装置正确使用、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职责。 消化系统药物: 介绍胃黏膜保护药、抑酸药、止吐药、泻药、止泻药、抗炎性肠病药物等。关注护理在患者消化道症状评估、饮食指导、用药后排便监测等方面的实践。 内分泌系统药物: 详细介绍糖尿病治疗药物(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甲状腺功能异常治疗药、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及其衍生物等。深入解析其在血糖、激素水平调控中的作用,并强调护理在患者代谢状态监测、血糖管理、激素替代治疗监测以及相关并发症预防中的重要性。 抗感染药物: 覆盖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等)、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重点讲解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菌谱、耐药性问题,并强调护理在药物敏感性评估、用药前皮试、监测药物疗效与毒副作用、执行无菌操作以及感染控制措施中的核心作用。 抗肿瘤药物: 介绍细胞毒性抗癌药、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等。探讨其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常见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黏膜炎等)及其护理管理要点,如安全操作、症状缓解、患者支持等。 免疫系统调节剂: 包括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抗过敏药等。关注其在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以及护理在监测免疫状态、预防感染、管理过敏反应等方面的实践。 补液与纠酸碱平衡药物: 介绍各类输液、纠酸碱平衡药物的成分、作用和临床应用,强调护理在评估患者体液平衡、监测电解质紊乱、实施输液治疗和记录出入量方面的能力。 第三部分:特殊人群的药理学考量 老年患者的药理学: 探讨老年人生理特点与药物代谢动力学变化,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风险,以及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原则。 儿童的药理学: 分析儿童与成人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差异,儿童用药的剂量调整原则,常见儿童疾病的药物治疗,以及儿科护理在儿童用药安全中的特殊考量。 妊娠与哺乳期妇女的药理学: 讨论药物通过胎盘和乳汁的途径,对胎儿和婴儿的潜在影响,以及妊娠与哺乳期妇女安全用药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第四部分: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 药物警戒与不良反应监测: 介绍药物警戒的含义、目的和重要性,如何识别、报告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护理在药物警戒体系中的作用。 合理用药原则与规范: 强调“三合理”(经济合理、临床合理、用药安全合理),药物经济学在临床应用中的体现,以及如何通过循证实践促进合理用药。 患者健康教育与依从性促进: 详细指导护理人员如何向患者及家属提供清晰、准确的用药指导,解答疑问,评估和促进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这是实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结语: 本书的目标是为每一位未来的护理专业人士提供坚实的药理学知识基础和临床实践指导。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您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药物是如何工作的,如何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并最终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护理服务。药理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通往精准医疗、人文关怀的重要桥梁。本书将伴随您踏上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