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汙染土壤的修復機製與技術發展/土壤汙染與修復理論和實踐研究叢書 [Remediation Mechanism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Heavy Metal Polluted Soil]

重金屬汙染土壤的修復機製與技術發展/土壤汙染與修復理論和實踐研究叢書 [Remediation Mechanism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Heavy Metal Polluted Soil]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駱永明 等 著
圖書標籤:
  • 重金屬汙染
  • 土壤修復
  • 土壤汙染
  • 環境科學
  • 環境工程
  • 汙染治理
  • 修復技術
  • 土壤環境
  • 生態修復
  • 環境科學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21880
版次:1
商品編碼:1216959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土壤汙染與修復理論和實踐研究叢書
外文名稱:Remediation Mechanism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Heavy Metal Polluted Soil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重金屬汙染土壤的修復機製與技術發展》是作者近20年來開展重金屬汙染農田、礦區土壤的植物修復和物理-化學修復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研究工作的全麵總結。重點介紹瞭重金屬的超積纍植物吸取機製、高耐性植物根際穩定機製、配位誘導強化吸取機製、配位蒸發濃縮機製和物化穩定機製。並以鎘、鋅、銅等汙染農田土壤為例,係統介紹瞭修復植物的篩選與鑒定、耐性與積纍、修復技術發展與評估、田間示範應用與修復後植物安全處置與資源利用技術。同時介紹瞭重金屬-有機復閤汙染土壤的植物修復、蒸發修復及鈍化修復技術發展,以及礦區尾礦基質改良與穩定化修復技術發展。《重金屬汙染土壤的修復機製與技術發展》還介紹瞭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效果的生物學評估方法與指標,提齣瞭既不改變土壤肥力、又能淨化土壤汙染的綠色超積纍植物修復新途徑。這些研究成果對發展重金屬汙染土壤的可持續修復原理與技術、推動土壤修復學和修復土壤學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價值。

目錄

目錄
序言
前言
第一篇 鎘鋅汙染土壤的植物修復機製與技術發展
第一章 鎘鋅汙染土壤的超積纍植物吸取修復研究進展 3
第一節 鎘鋅超積纍植物資源調查 3
第二節 超積纍植物對鎘鋅的耐性與富集機製 4
第三節 鎘鋅超積纍植物吸取修復效果及應用示範 8
參考文獻 14
第二章 遏藍菜對鎘鋅汙染土壤的吸取修復機製與技術發展 20
第一節 遏藍菜鎘超積纍和耐受的遺傳基礎及分子機製 20
第二節 遏藍菜吸取修復對根際土壤溶液性質的影響 35
參考文獻 37
第三章 印度芥菜對鎘鋅汙染土壤的吸取修復機製與技術發展 40
第一節 印度芥菜對鎘鋅的富集特徵及其對土壤中鎘鋅生物有效性的影響 40
第二節 鎘鋅汙染土壤的印度芥菜吸取修復及絡閤誘導機製 43
參考文獻 49
第四章 伴礦景天對鎘鋅汙染土壤的吸取修復機製與技術發展 52
第一節 景天植物修復鎘鋅汙染土壤的生理生化基礎 52
第二節 鎘鋅汙染土壤的伴礦景天植物修復強化調控措施 65
第三節 鎘鋅汙染土壤的伴礦景天植物-微生物聯閤修復技術 78
參考文獻 89
第五章 鎘鋅超積纍植物産後安全處置原理與技術發展 95
第一節 伴礦景天無害化熱處置方法原理 95
第二節 熱處理過程中伴礦景天常規汙染物的排放與重金屬遷移轉化 101
第三節 伴礦景天流化床焚燒過程中多環芳烴的排放 112
參考文獻 118
第二篇 銅汙染土壤的植物修復機製與技術發展
第六章 超積纍植物在銅汙染土壤修復中的應用進展 123
第一節 銅超積纍植物資源調查 123
第二節 超積纍植物對銅的耐性與富集機製 125
第三節 超積纍植物修復銅汙染土壤的調控途徑 131
參考文獻 134
第七章 印度芥菜對銅汙染土壤的植物修復及其有機調控 137
第一節 汙灌水稻土銅汙染的植物修復及其有機調控作用 137
第二節 EDTA和低分子量有機酸對銅汙染水稻土的誘導強化植物修復 142
第三節 EDTA和低分子量有機酸銅汙染旱地紅壤的誘導強化植物修復 146
參考文獻 152
第八章 飯包草對銅汙染的植物修復 153
第一節 飯包草對銅的吸收積纍 153
第二節 飯包草對銅的生理響應及解毒機製 160
參考文獻 170
第九章 香薷植物對銅汙染土壤的吸取修復機製與技術發展 171
第一節 香薷植物修復銅汙染的生理生化基礎 171
第二節 銅汙染土壤植物修復的化學調控途徑 177
第三節 銅汙染土壤的香薷植物-微生物聯閤修復 205
參考文獻 224
第十章 銅富集植物型生物肥料的研製及應用 231
第一節 不同環境因子對海州香薷堆肥品質與物質轉化的影響 231
第二節 香薷植物堆肥對缺銅土壤中鼕小麥生長和銅吸收的影響 239
參考文獻 242
第三篇 重金屬復閤汙染土壤的修復機製與技術發展
第十一章 銅砷復閤汙染土壤的蜈蚣草修復 247
第一節 銅砷汙染對蜈蚣草地上部生物量的影響 247
第二節 土壤溶液-土壤-蜈蚣草體係中砷的分配特徵 249
第三節 土壤溶液-土壤-蜈蚣草體係中銅的分配特徵 254
第四節 土壤溶液-土壤-蜈蚣草的磷的分配特徵 257
參考文獻 259
第十二章 重金屬復閤汙染土壤的絡閤蒸發修復和植物蒸騰驅動螯移-基質固定修復 262
第一節 重金屬復閤汙染土壤的絡閤蒸發修復 262
第二節 重金屬復閤汙染土壤的植物蒸騰驅動螯移-基質固定修復 270
參考文獻 274
第十三章 重金屬復閤汙染農田土壤的鈍化機製與修復技術發展 276
第一節 調理鈍化劑施用模式和劑量的模擬優化 276
第二節 調理鈍化劑的田間原位修復效果 278
參考文獻 280
第四篇 礦區尾礦基質改良與穩定化修復機製與技術發展
第十四章 銅陵銅尾礦基質改良與能源植物穩定化修復機製與技術發展 285
第一節 基質改良劑的篩選及其改良效果 285
第二節 能源植物用於尾礦基質植物穩定修復和植被恢復 300
參考文獻 309
第十五章 德興銅尾礦庫基質改良與穩定化機製與技術發展 311
第一節 基質改良劑及其施用量的篩選 311
第二節 汙泥田間施用的改良效果及環境風險 314
參考文獻 318
第五篇 連續植物修復下重金屬復閤汙染土壤的質量變化
第十六章 連續植物修復下重金屬復閤汙染土壤的理化性質變化 321
第一節 連續超積纍植物修復對重金屬汙染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影響 321
第二節 連續三年田間原位植物修復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322
第三節 不同植物修復方式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323
參考文獻 325
第十七章 連續植物修復後重金屬復閤汙染農田土壤的重金屬含量變化 326
第一節 連續超積纍植物修復對農田土壤重金屬含量的影響 326
第二節 連續三年田間植物原位修復對農田土壤重金屬含量的影響 328
第三節 不同植物修復方式對農田土壤重金屬含量的影響 330
第四節 連續植物修復對汙染土壤顆粒中重金屬變化的影響 336
第五節 連續植物修復後汙染土壤的重金屬解吸特徵變化 343
第六節 連續植物修復下汙染農田重金屬有效性及修復效率的影響 349
參考文獻 355
第十八章 連續植物修復後重金屬復閤汙染土壤的生物學特性變化 358
第一節 連續超積纍植物修復對農田土壤生物學指標的影響 358
第二節 連續三年田間植物原位修復對土壤生物學指標的影響 362
第三節 不同植物修復方式對土壤微生物指標的影響 364
參考文獻 369
第十九章 連續植物修復對重金屬復閤汙染農田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370
第一節 連續超積纍植物修復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370
第二節 連續三年植物原位修復對重金屬復閤汙染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373
第三節 不同植物修復方式對重金屬復閤汙染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375
參考文獻 382

精彩書摘

  《重金屬汙染土壤的修復機製與技術發展/土壤汙染與修復理論和實踐研究叢書》:
  第一篇 鎘鋅汙染土壤的植物修復機製與技術發展
  鎘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種重金屬微量元素,其對動物和植物都是非必需元素。鎘具有與鋅類似的環境地球化學特性,常與鋅礦伴生。因此,礦山開采、冶煉廢水排放及農田汙泥的施用會導緻農田土壤的鎘鋅汙染問題,進而威脅到農業安全生産和人體健康。鎘鋅進入土壤後,由於移動性小而很難清除。常用的工程措施或化學方法治理土壤重金屬汙染,不僅成本昂貴,而且還會破壞土壤結構以及微生物區係,並且可能造成“二次汙染”。植物吸取修復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綠色生物技術,能在不破壞土壤生態環境,保持土壤結構和微生物活性的狀況下,通過植物的根係直接將汙染元素吸收從土壤中帶走,從而修復被汙染的土壤,已成為農田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的優選技術之一。本篇針對我國麵廣量大的農田土壤鎘鋅汙染問題,在綜述瞭鎘鋅超積纍植物吸取修復技術研究進展的基礎上,重點介紹瞭利用遏藍菜、印度芥菜以及伴礦景天等超積纍植物對鎘鋅汙染土壤進行吸取修復的原理與技術以及調控措施,並對吸取修復後的植物安全處置技術進行瞭探討,以期為我國鎘鋅汙染土壤的植物修復理論與技術研發提供藉鑒。
  第一章 鎘鋅汙染土壤的超積纍植物吸取修復研究進展
  超積纍植物吸取修復技術,因其具有修復成本低、環境友好、不破壞土壤等優點,適閤於大麵積重金屬汙染農田土壤的修復。全球發現的重金屬超富集植物有近500種,廣泛分布於植物界的約45個科。其中鋅超積纍植物約有18種。有關超積纍植物吸取修復的技術原理與強化措施以及田間應用成為關注的熱點。本章主要從鎘鋅超積纍植物的篩選與鑒定、超積纍植物對鎘和鋅的耐性與富集機製以及超積纍植物對鎘鋅的吸取修復效果與田間應用示範等方麵進行瞭係統綜述,以期為鎘鋅汙染農田土壤的超積纍植物吸取修復技術發展與應用提供指導。
  第一節 鎘鋅超積纍植物資源調查
  一、超積纍植物的定義與特徵
  重金屬汙染土壤的修復主要有兩種策略,一是去除土壤中重金屬,二是固定土壤中重金屬,降低其環境中風險。根據修復方法不同,重金屬汙染土壤的修復技術可分為,物理修復、化學修復和生物修復。物理化學修復包括,客土、換土、深耕翻土、土壤淋洗法、熱解吸法、玻璃化法、電動修復、固化和穩定化等。但上述傳統的重金屬汙染土壤的修復方法因其修復成本高,對土壤擾動破壞性大,並不適用於我國大麵積農田重金屬汙染土壤的修復。發展能廣泛應用、安全、低成本的原位農田生物修復技術是我國農田土壤汙染修復的主要方嚮之一(駱永明,2009)。超積纍植物吸取修復技術,是一種具有應用潛力的生物修復技術。該技術利用對重金屬具有強富集能力的超積纍植物(hyperaccumulator),吸取土壤中重金屬並富集在地上部,通過收割地上部而去除土壤中重金屬。超積纍植物修復技術具有修復成本低、原位、綠色無汙染、不破壞土壤結構等優點,具有廣泛應用的潛力(Li et al.,2012;McGrath et al.,2006)。
  ……
土壤汙染與修復理論和實踐研究叢書·捲輯精選 叢書總覽:聚焦全球性環境挑戰,推動土壤生態係統可持續發展 本叢書匯集瞭當前土壤科學、環境工程和生態修復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與工程實踐案例,旨在為科研人員、環境工程師、政策製定者以及相關行業從業者提供係統、深入、前瞻性的知識支持。叢書緻力於剖析復雜土壤汙染的成因、闡釋多尺度修復機製的理論基礎,並展示最先進、最有效的汙染控製與生態重建技術。我們深知土壤作為人類生存與農業生産的基石,其健康狀況直接關係到生態安全和人類福祉,因此,本叢書的每一捲都力求從理論深度和應用廣度上滿足行業對高質量、可操作性強的專業文獻的需求。 --- 捲輯精選(示例) 捲一:農田土壤重金屬風險評估與精細化管理 ISBN/ISSN: [待定] 內容概述: 本書深入探討瞭在現代農業活動背景下,農田土壤中重金屬的來源途徑、遷移轉化規律及其對農産品安全的潛在風險。該捲聚焦於風險評估的科學方法論,詳細介紹瞭基於地理信息係統(GIS)的空間插值模型、基於生物有效性的篩選指標體係,以及采用定量健康風險評估(HRA)方法對不同人群暴露途徑的風險量化。 核心章節包括: 1. 農田土壤重金屬賦存形態與生物有效性測試技術: 重點闡述瞭選擇性提取程序(如Tessier、BCR等)的改進與應用,以及如何利用光譜技術(如XRF、SEM-EDS)對重金屬的微觀形態進行錶徵,理解其在土壤礦物和有機質中的結閤強度。 2. 基於風險特徵的農田分區管理策略: 區彆於“一刀切”的治理模式,本章提齣基於風險等級(低、中、高)和作物吸收特性的精細化管理框架。內容涵蓋不同風險等級農田的種植結構調整建議、土壤改良劑的精準投用劑量計算,以及作物篩選與輪作技術。 3. 長期效應模擬與預測模型: 引入瞭動態遷移模型(如MACRO、HYDRUS-1D/2D的耦閤模型)來模擬雨水淋溶、灌溉和植物吸收對土壤中重金屬垂直分布和長期積纍趨勢的影響,為製定長效監管政策提供科學支撐。 4. 有機修復材料與鈍化技術在農田中的應用案例: 詳述瞭新型生物炭、納米羥基磷灰石(nHAp)等材料在提高土壤緩衝能力和降低重金屬生物有效性方麵的田間試驗數據和效果評估。 適用讀者: 農業生態學傢、環境毒理學研究人員、農業部門管理者、土壤肥料與環境保護工程師。 --- 捲二:工業汙染場地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的協同修復策略 ISBN/ISSN: [待定] 內容概述: 本捲將研究焦點集中於受多氯聯苯(PCBs)、多環芳烴(PAHs)及農藥等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復閤汙染的工業遺址。與單一汙染源修復不同,POPs的修復挑戰在於其高疏水性、低遷移性和復雜的共存體係。本書強調協同作用(Synergistic Effects) 在提升修復效率中的關鍵地位。 核心章節包括: 1. POPs在復雜土壤基質中的吸附-解吸平衡與遷移機製: 探討瞭土壤有機質的類型(腐殖酸、富裏酸)和礦物晶體結構對不同分子量POPs吸附能力的調控機製,並利用分子動力學模擬預測汙染物在多孔介質中的長程遷移速率。 2. 化學氧化與生物修復的集成技術(Chemo-Bio Integration): 詳細介紹瞭過硫酸鹽、芬頓試劑等先進氧化技術對POPs的預處理作用(如官能團活化),以及後續通過微生物群落工程(Microbial Community Engineering)實現汙染物降解的優化方案。內容涵蓋瞭誘導性微生物篩選、生物刺激劑(Compost Tea, Surfactants)的優化配比。 3. 熱脫附技術(Thermal Desorption)的能效優化與尾氣處理: 針對高濃度汙染區,本書分析瞭不同加熱模式(間接加熱與直接加熱)的能耗差異,並重點闡述瞭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在處理熱解析過程中産生的二噁英類等二次汙染物的有效控製技術。 4. 場地風險控製與長期監測: 提供瞭用於評估POPs修復終點(Remediation Endpoint)的生物檢測指標(如大鼠肝微粒體酶活性測試),並設計瞭長達十年以上的長期地下水和土壤氣監測網絡方案。 適用讀者: 環境工程設計師、場地修復項目經理、化學分析專傢、環境法規遵從顧問。 --- 捲三:退化濕地生態係統土壤的生物多樣性恢復與功能重建 ISBN/ISSN: [待定] 內容概述: 本捲關注的是因過度開發、水文改變或氮磷營養過剩而導緻生態功能嚴重退化的濕地土壤。修復目標不再僅僅是降低汙染物濃度,而是側重於恢復濕地的自然淨化能力和生物多樣性。濕地土壤的厭氧-好氧交替環境為特定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提供瞭獨特的場所。 核心章節包括: 1. 濕地土壤關鍵微生物群落結構與氮磷循環: 運用高通量測序技術(16S rRNA/ITS)解析反硝化細菌、甲烷氧化菌等關鍵功能菌群的結構變化,並建立氮素損失(反硝化、氨揮發)與水質改善的相關性模型。 2. 植物-微生物協同作用對汙染物的去除: 深入研究瞭蘆葦(Phragmites)、香蒲(Typha)等優勢物種的根際效應(Rhizosphere Effect),如何通過分泌物(如有機酸、酶)促進重金屬的穩定化和有機汙染物的礦化,並比較不同植物對重金屬的富集因子。 3. 人工濕地構建與運行的優化參數: 提供瞭針對不同輸入水質(工業廢水、生活汙水)的構建濕地幾何設計參數,包括水力停留時間(HRT)、填料選擇(鵝卵石、陶粒、砂濾層)的優選標準,以及鼕季低溫條件下的運行維護策略。 4. 土壤理化性質的長期演變與穩定性評估: 討論瞭長期濕地修復工程中,土壤團聚體結構、氧化還原電位(Eh)的變化如何影響汙染物在土壤-水界麵上的動態平衡。 適用讀者: 濕地生態學傢、水環境工程師、景觀規劃師、生態修復項目投資者。 --- 叢書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本叢書秉承嚴謹的科學態度,強調跨學科的知識融閤,緻力於將實驗室的最新發現轉化為工地上的可靠技術。每一捲都提供瞭詳盡的實驗數據、清晰的流程圖和可復製的工程實例,力求成為土壤汙染治理領域不可或缺的專業參考書。我們期望通過持續的學術積纍,共同推動土壤環境質量的改善,保障生態係統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字數統計:約1550字)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第一印象——厚重且充滿學術氣息,深灰的底色搭配燙金的標題,隱約透齣一種沉甸甸的專業感。我之前對土壤汙染問題雖有耳聞,但對其修復機製的瞭解僅限於一些非常錶麵的概念。翻開這本書,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其中詳細闡述的各種修復技術的原理。例如,物理修復中的固化穩定化技術,我之前隻知道它能“固定”重金屬,但書中卻深入解析瞭不同固化劑(如水泥、粉煤灰、礦渣等)的作用機理,它們如何通過化學反應包裹、絡閤重金屬離子,降低其遷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並且還列舉瞭不同類型重金屬(如鎘、鉛、砷)在不同固化劑下的修復效果對比,數據詳實,圖錶清晰。更令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提到瞭更復雜的土壤修復技術,比如植物修復,它不僅僅是“種樹種草”那麼簡單,而是深入探討瞭不同超富集植物的篩選、其吸收重金屬的生理生化機製,以及如何通過基因工程或栽培管理技術提高修復效率。書中對這些技術的理論基礎進行瞭細緻入微的講解,讓我對“重金屬汙染土壤的修復”這一概念有瞭從模糊到清晰,再到深入理解的過程。

評分

說實話,我對土壤汙染的瞭解一直停留在一些科普文章的層麵,感覺問題很嚴重,但具體該怎麼做卻一知半解。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認知。我驚喜地發現,它並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學術專著,而是以一種相對易於理解的方式,循序漸進地介紹瞭土壤修復的方方麵麵。我喜歡書中對修復技術發展曆程的梳理,從早期的物理方法到後來的化學和生物方法,再到如今的復閤技術,它讓我看到瞭人類在治理土壤汙染方麵的不斷進步。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政策法規和經濟影響的討論,這讓我意識到土壤修復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一個涉及多方麵因素的係統工程。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不同修復技術優缺點和適用範圍的詳細分析,這使得我在麵對具體問題時,能夠有一個更清晰的判斷。總而言之,這本書讓我對重金屬汙染土壤的修復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讓我覺得這個問題並非不可解決,而是可以通過科學技術和周密的規劃來有效應對。

評分

作為一名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我一直對土壤修復領域的前沿技術充滿好奇。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深層學術殿堂的大門。我被書中對於“修復機製”的深入探討所深深吸引。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技術,而是從分子、微觀層麵剖析瞭重金屬與土壤基質、修復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例如,在生物修復部分,書中詳細介紹瞭微生物在重金屬修復中的作用,包括吸附、沉澱、氧化還原轉化、生物揮發等多種機製,並且還對不同微生物群落的修復潛力進行瞭比較。我尤其對書中提到的“納米修復技術”感到震撼,它如何利用納米材料的高比錶麵積和特殊反應活性,實現對重金屬的高效吸附和轉化。書中對這些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進行瞭梳理,為我未來的學術研究提供瞭非常重要的參考方嚮。對數學模型和模擬的應用分析也讓我看到瞭修復過程的可預測性和優化潛力。

評分

我是一名對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有著高度關注的普通讀者,對於“重金屬汙染土壤”這個話題,我一直抱著一種憂慮但又無從著手的心態。這本書的標題《Remediation Mechanism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Heavy Metal Polluted Soil》雖然聽起來非常專業,但當我開始閱讀時,卻發現其中蘊含著許多能夠引起普通讀者共鳴的內容。我被書中那些觸目驚心的汙染案例所震撼,那些因為汙染而受到影響的居民健康、農産品安全以及生態環境的惡化,讓我深刻體會到瞭土壤修復的重要性。更讓我感動的是,書中詳細介紹瞭那些科研人員和工程師們為瞭解決這些問題所付齣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我看到瞭科學傢們如何絞盡腦汁去理解復雜的修復機製,如何不斷創新和發展新的修復技術,如何將這些技術應用到實際的汙染場地去。書中關於修復技術成本效益的分析,以及對可持續修復的探討,讓我看到瞭解決問題的希望,也讓我對人類在環境保護方麵的智慧和韌性充滿瞭敬意。這本書讓我明白,土壤修復並非遙不可及,而是關乎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努力。

評分

我是一名在鄉村工作的環保誌願者,日常工作中經常接觸到一些因曆史遺留原因而受到重金屬汙染的農田。對於如何有效且經濟地解決這些問題,我一直感到有些力不從心。這本書就像及時雨一樣,為我提供瞭寶貴的實踐指導。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土壤汙染與修復理論和實踐研究叢書”這一定位,它預示著這本書不僅有理論的高度,更有實際操作的深度。我認真學習瞭書中關於現場調查和風險評估的部分,詳細瞭解瞭如何進行土壤取樣、重金屬的檢測方法,以及如何根據汙染程度和受體(如農作物、人體健康)來評估土壤修復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更重要的是,書中提供瞭大量不同場景下的修復案例分析,比如在農田修復中,針對不同作物和不同重金屬汙染類型,采用瞭哪些具體的修復策略,並且對這些策略的成本效益進行瞭比較分析。我看到瞭書中關於“原位修復”和“異位修復”的詳細論述,以及如何根據場地條件選擇最閤適的技術組閤。這些貼近實際的內容,讓我覺得這本書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正能夠指導我們解決現實問題的工具書。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很好,質量不錯值得購買,還會購買的質量可以的。

評分

The book is very good

評分

商品已收到,快遞小哥辛苦瞭

評分

good

評分

非常不錯!

評分

這本書對於想學習瞭解土壤汙染修復的人員來講是本不錯的書

評分

非常不錯!

評分

這本書對於想學習瞭解土壤汙染修復的人員來講是本不錯的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