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第2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 著
图书标签:
  • 物权法
  • 条文说明
  • 立法理由
  • 法律
  • 法规
  • 民法
  • 物权
  • 法律实务
  • 法学
  • 第2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7788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796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96
字数:521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于2007年出版第一版,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第二版)在一版的基础上,根据2016年2月22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及与物权法相关的新增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对第一版进行了修订,以便读者准备理解与把握立法原意。

内容简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已于2015年12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70次会议通过,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第二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及与物权法相关的新增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进行了修订,以便读者准备理解与把握立法原意。

作者简介

  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为全国人民大表大会立法工作机构,也是中国民法典的起草工作机构。全国人大法工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简称,也可简称人大法工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下设的工作委员会之一。

精彩书评

  NULL

目录

目录
第一编总则第一章基本原则
第二章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一节不动产登记
第二节动产交付
第三节其他规定
第三章物权的保护
第二编所有权
第四章一般规定
第五章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
第六章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第七章相邻关系
第八章共有
第九章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第三编用益物权
第十章一般规定
第十一章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十二章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十三章宅基地使用权
第十四章地役权
第四编担保物权
第十五章一般规定
第十六章抵押权
第一节一般抵押权
第二节最高额抵押权
第十七章质权
第一节动产质权
第二节权利质权
第十八章留置权
第五编占有
第十九章占有
附则

精彩书摘

  编写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为了更好地宣传物权法,使社会各界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保证物权法的顺利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逐条作了说明,并附上立法理由和相关规定,便于准确理解和把握立法原意。
2015年12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70次会议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本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及与物权法相关的新增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了修订。
参加本书撰写工作的有:姚红、贾东明、杨明仑、扈纪华、何山、陈佳林、杜涛、段京连、李文阁、王瑞娣、郝作成、石宏、李倩、水淼、庄晓泳、孙娜娜、严冬枫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精讲与司法实践前沿透析(第3版) 本书导读: 本书旨在为法律实务工作者、法学研究人员以及对物权法领域有深入学习需求的读者,提供一部既具学术深度,又紧贴司法实践的权威性参考读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施行多年,特别是随着《民法典》的颁布与物权编的承继、发展与细化之后,理解和适用物权规范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本书不仅对现行法律条文进行逐一精细解读,更聚焦于近年来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最新变化,以及前沿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力求构建一个全面、系统且极具操作性的物权法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物权基础理论与基本原则的深化理解 本部分将对物权法的底层逻辑进行重构与梳理。 一、物权法定原则的时代审视: 详细分析物权法定原则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宪法基础与现实意义。探讨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新型财产形态出现背景下,如何准确把握“法定”的内涵与边界,避免僵化适用。重点解析《民法典》实施后,对于合同自由与物权法定冲突的司法处理倾向。 二、物权变动的公示与公信: 深入剖析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登记制度与动产物权交付制度的内在联系与差异。特别关注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效力范围的司法界限,以及在“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中,对“交付”和“登记”的审查标准。针对实践中常见的“阴影合同”与物权变动的关系,提供详尽的法律分析路径。 三、所有权制度的拓展与限制: 系统梳理所有权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在不同客体上的具体体现。重点分析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特殊用益物权对传统所有权概念的冲击。在共有制度方面,细致辨析共同共有与按份共有的法律效果差异,特别是夫妻共同财产中物权属性的认定。 第二部分:具体物权类型的条文精析与疑难问题破解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对《民法典》物权编中的各类具体物权条文进行逐条、逐款的深度解读,并嵌入大量法院裁判要点。 一、不动产物权专题: 1. 建设用地使用权与地役权: 详细阐述居住用地的特殊保护规则,以及地役权设立的合意与登记要求。结合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案例,分析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竞合时的处理规则。 2. 抵押权: 深入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与抵押权、小额担保贷款抵押中“流押条款”的效力认定。对动产和不动产混合抵押的处理规则进行系统梳理。 二、动产物权与占有: 1. 动产善意取得: 详细列举司法实践中认定“善意”与“合理价格”的具体标准和证据要求。 2. 留置权与质押: 对比分析两者设立要件的差异,特别是关于留置权范围的司法扩张与限制。针对动产抵押中是否需要登记以及登记的效力,引用最新的司法口径。 三、用益物权体系的现代化: 特别聚焦于《民法典》新增加或强化的用益物权规定: 1. 居住权: 全面解析居住权设立的合同形式、登记要件、期限限制及其对抗效力。分析其在保障特定人群居住利益方面的独特价值与与租赁权、永佃权的异同。 2. 自然资源使用权: 探讨水流、矿产等自然资源物权与公法管理权限的衔接问题,界定其在民法典框架下的私权边界。 第三部分:担保物权制度的协同与发展 本书将担保物权视为物权体系的重要补充,重点关注其与合同之债的相互作用。 一、抵押权的实践操作: 系统梳理房地产抵押的预告登记制度、从物权利的顺位变动规则。针对企业破产程序中抵押权行使的特殊程序和效力保留。 二、保证责任与担保责任的区分: 分析保证合同的独立性与担保物权的实现路径,避免将保证责任的免除直接延伸至担保物权的实现上。 第三部分:物权保护请求权的行使与司法策略 本部分侧重于程序法与实体法的结合,指导读者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有效保护其物权。 一、请求权的基础要件与对象: 细致区分确认之诉、返还原物之诉、排除妨碍之诉以及消除危险之诉的请求权基础。明确在共同侵权情形下,物权请求权人对多方主体的责任承担方式。 二、特殊物权保护的应对: 针对占有被侵害的情形,区分占有保护请求权(快速救济)与物权本权请求权(实质权利主张)的适用时机和法律后果。 本书特色: 紧密结合《民法典》物权编: 全面吸收了《民法典》颁布后,对原《物权法》的继承、修改和补充之处,确保内容的绝对时效性。 案例驱动分析: 选取近年来全国法院各级审判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的典型案例,解析裁判逻辑,将抽象法条转化为可操作的裁判规则。 理论与实务的桥梁: 内容深入浅出,结构清晰,不仅解释“是什么”,更侧重于阐明“为什么”以及“如何适用”。 前沿视野: 涵盖了数字资产物权化、虚拟财产保护等新兴物权法领域的前瞻性研究观点。 本书是理解和适用当代中国物权法的必备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名基层法院的法官的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第2版)这本书,为我们审理案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复杂的物权案件,比如关于相邻关系的纠纷、共有财产的分割、物权保护的手段等。这本书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特别是对于一些立法初衷模糊、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的问题,书中通过梳理立法机关的意图和相关学者的观点,为法官提供了清晰的裁判思路。例如,在处理不动产登记效力的问题上,书中对“登记生效主义”和“登记对抗主义”的细致辨析,以及对相关判例的引用,让我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法律条文的适用边界。这本书无疑提升了我的办案效率和审判质量。

评分

作为一名法学院的学生,在学习《物权法》这门课程时,常常会遇到一些概念上的困惑,比如“善意取得”和“登记对抗主义”之间的区别,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如何适用。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我的学习压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第2版)非常系统地梳理了《物权法》的脉络,并且对每一个重要条文都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尤其是在“立法理由”的部分,作者引用了大量的论证过程和学术观点,让我能够从更高的层面去理解和把握法律的精髓。在准备考试复习时,我发现这本书提供的条文解析和例证,能够帮助我更牢固地记忆和理解知识点,并且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本教材般的书籍,无疑是我学习《物权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一名法律工作者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过去在处理涉及不动产、动产以及其他财产权利的案件时,常常需要翻阅大量的法律条文、司法解释以及理论专著,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理解立法原意。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第2版)这本书,如同一位耐心细致的导师,将枯燥的法律条文抽丝剥茧,逐条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我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每一条规定背后的深层逻辑和价值取向,这对于准确把握法律精神、做出公正判决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新类型、复杂化的物权纠纷时,书中对立法理由的阐释,能够帮助我们追溯到立法的初心,避免机械地适用法律,从而更好地实现个案正义。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启发思维、提升专业素养的案头必备。

评分

我是一名对房地产法律法规非常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时常会接触到与房屋买卖、租赁、抵押等相关的法律问题,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这次购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第2版),真是找对宝了!这本书没有像某些专业书籍那样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来解释《物权法》的各项规定。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居住权”的章节,以前总觉得居住权离我很遥远,看了这本书之后,才明白原来它在生活中有着如此广泛的应用场景,而且在保障特定人群居住权益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能够更理智地处理与房产相关的各类事务,不再像以前那样感到茫然无措。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财产观念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接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第2版)这本书后,我发现它不仅是一部现代法律的解释,更是一部能够与历史对话的著作。书中对《物权法》的条文进行解释时,常常会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法律传统和哲学思想,比如在谈到“占有”的概念时,作者会联系到中国古代“不耕不种,不入地契”的观念,这种跨越时空的对比,让我对中国物权制度的演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书中对于不同物权类型的分析,也涵盖了大量的比较法视角,让我看到了《物权法》在世界法律体系中的位置。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法律知识的渴求,更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了法律背后的人文关怀和历史积淀。

评分

书的话,写的一般,不过考虑到是法工委的人编写的,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立法解释,目的解释需要从里面来参考

评分

不错,考试前突击复习资料

评分

书很不错,内容很全面很具体,对于一个法学生来讲很实用

评分

包装不错,应该是行货

评分

这本书应该是很不错的吧,帮别人买的,物流很快的啊。

评分

不错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评分

买回来了,还没有来得及细看,不错的资料用书

评分

不错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评分

不错,考试前突击复习资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