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师注《道德经》,始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卒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前后用功十年,“或经旬而得一语,或经年而得一章”,“每参究透澈,方落笔,苟有一字有疑而不通者,决不轻放”。实为学佛、学老者苦心而注,以期学佛者通达老子,“善自他宗”;学老者破除己见,“得离言之旨”。
憨山大师注《庄子内篇》,创意于约万历十六年(1588年),*终克成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前后长达三十二年之久,堪称憨山后半生倾注心血的精心之作。大师自言:“庄子一书,乃老子之注疏。予尝谓老子之有庄,如孔之有孟。若悟彻老子之道,后观此书,全从彼中变化出来。”
蕅益大师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年四十九岁,述《四书蕅益解》。解《论语》曰“点睛”,开出世光明也;解《庸》《学》曰“直指”,谈不二心源也;解《孟子》曰“择乳”,饮其醇而存其水也。惜《孟子择乳》失传。
蕅益大师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年四十三岁,始述《周易禅解》;清顺治二年(1645年),年四十七岁,撰《周易禅解》竟。大师自言:“吾所由解《易》者,无他,以禅入儒,务诱儒以知禅耳。”
憨山大师(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曹溪南华寺中兴祖师。大师多才多艺,通于史 书,工于书法,长于诗文。一生著述颇丰,门人辑为《憨山老人梦游集》,其中会通儒释道三教的著作,有《老子道德经解》《庄子内篇注》《中庸直指》《大学纲目决疑》《春秋左氏心法》等。
蕅益大师(1599—1655):名智旭,字蕅益,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净土宗第九代祖师。少崇儒学,谤释老,十七岁阅莲池大师《自知录》及《竹窗随笔》,始不谤佛。一生著述宏富,经其门人编次,分为《宗论》和《释论》两大类,其中会通儒释道三教的著作,有《四书蕅益解》《周易禅解》等。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文化学者楼宇烈先生推荐:
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以儒、道的视角来理解和诠释佛教的思想,以及以佛教的视角来理解和诠释儒、道的思想,会通三教之论著,十分丰富。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特色的显现。然而如佛教明末四大师之憨山德清与蕅益智旭,以佛教禅意注解儒道两家根本经典的专著,则尚不多见。他们的这些著作,不仅对了解儒道的思想为人们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对了解佛教思想也给予了新的启发,值得重视和研究。
崇文书局的同仁有见于此,发心把憨山德清的《老子道德经解》《庄子内篇注》和蕅益智旭的《四书蕅益解》《周易禅解》等,这几本以佛教禅意注解儒道两家根本经典的代表性著作收集在一起,采用精良的版本,加以认真整理、标点,汇编成一套“禅解儒道”丛书,以便更多的读者关心和了解中国文化思想史上这些特色的作品,是一件十分有意义事。故此,我特向广大关心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们推荐这套丛书。
《老子道德经解》
注道德经序 老子传 发 题 上 篇 下 篇 附 录:观老庄影响论
《庄子内篇注》
庄子内篇注卷之一 逍遥游第一 庄子内篇注卷之二 齐物论第二 养生主第三 庄子内篇注卷之三
人间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庄子内篇注卷之四 大宗师第六 应帝王第七 附 录:憨山绪言
《四书蕅益解》
四书蕅益解序 (蕅益)
四书蕅益解重刻序 (印光)
论语点睛补注序 (江谦)
论语点睛补注上
论语点睛补注下
中庸直指补注序 (江谦)
中庸直指补注
大学直指补注序 (江谦)
大学直指补注
孟子择乳(存目)
《周易禅解》
自 序
卷 一(上经之一) 卷 二(上经之二) 卷 三(上经之三) 卷 四(上经之四) 卷 五(下经之一)
卷 六(下经之二) 卷 七(下经之三) 卷 八 卷 九 卷 十
《老子》一书,向来解者例以虚无为宗,及至求其入道工夫,茫然不知下手处。故予于首篇将“观无”“观有”一“观”字,为入道之要,使学者易入。然观照之功最大,三教圣人皆以此示人。孔子则曰“知止而后有定”,又曰“明明德”,然知明,即了悟之意。
佛言止观,则有三乘止观、人天止观浅深之不同。若孔子乃人乘止观也,老子乃天乘止观也。然虽三教止观浅深不同,要其所治之病,俱以先破我执为第一步工夫,以其世人尽以“我”之一字为病根。——《老子道德经解·发题》之“发明工夫”
物论者,乃古今人物众口之辩论也。盖言世无真知大觉之大圣,而诸子各以小知小见为自是,都是自执一己之我见,故各以己得为必是。既一人以己为是,则天下人人皆非,竟无一人之真是者。大者则从儒墨两家相是非,下则诸子众口,各以己是而互相非,则终竟无一人可正齐之者,故物论之难齐也久矣,皆不自明之过也。
今庄子意,若齐物之论,须是大觉真人出世,忘我忘人,以真知真悟,了无人我之分,相忘于大道,如此则物论不必要齐而是非自泯。了无人我是非之相,此齐物之大旨也。篇中立言以忘我为第一,若不执我见、我是,必须了悟自己本有之真宰,脱却肉质之假我,则自然浑融于大道之乡,此乃齐物之功夫。必至大而化之,则物我两忘,如梦蝶之喻,乃齐物之实证也。——《庄子内篇注·齐物论第二》
说个明明德于天下,便见亲民止善,皆明德中事矣。正其心者,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也;诚其意者,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也;致其知者,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也;格物者,作唯心识观,了知天下国家、根身器界,皆是自心中所现物,心外别无他物也。
是故若欲格物,莫若观所缘缘,若知外所缘缘非有,方知内所缘缘不无。若知内所缘缘不无,方能力去内心之恶,力行心内之善,方名“自谦”,方名“慎独”。又只一明德,分心、意、知三名,致知即明明德。——《四书蕅益解·大学直指》
伏羲但有画而无辞,设阴阳之象,随人作何等解,世界悉檀也;文王彖辞,吉多而凶少,举大纲以生善,为人悉檀也;周公爻辞,诫多而吉少,尽变态以劝惩,对治悉檀也;孔子《十传》,会归内圣外王之学,第一义悉檀也。
偏说如此,克实论之,四圣各具前三悉檀,开权显实,则各四悉。——《周易禅解·卷一》
……
我必须承认,在接触这套书之前,我对“蕅益解”这个名号并不熟悉,但《四书蕅益解》的阅读体验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过去读《论语》或《孟子》,总觉得里面的教诲虽然高尚,但有时会显得有些教条化,难以真正融入到日常的焦虑与困惑中去。蕅益大师的解读,巧妙地融入了佛家“心性”的观点,使得原本侧重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多了一层向内求索的深度。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对照着自己最近遇到的棘手问题,再去回味书中的某一句批注,往往能找到出人意料的解决角度。这种跨越了时代的对话感,让人感到非常震撼。它不是简单地对古文进行注释,而是在古人的智慧与我们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之间架设了一座对话的桥梁,让那些流传千年的经典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评分这套丛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整合性的思维框架,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我个人最大的困惑一直是:如何在积极入世的儒家精神(承担社会责任)和追求内心宁静的出世智慧(老庄佛禅)之间找到平衡点?过去我只能在不同书籍间来回切换,试图拼凑一个适用于生活的哲学。但《禅解儒道丛书》仿佛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生的。它通过“禅解”这一独特的视角,将三家看似对立的理念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比如,在谈论如何修身时,它既引用了孔孟的“克己复礼”,又结合了庄子的“逍遥自得”,最后用佛家的“空”来消解其中的执着。这种多维度的解读,使得每一册书的内容都能相互印证,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闭环,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深度。
评分《周易禅解》这本书的引入,更是让整个丛书的格局一下子打开了。易经在我心中的印象,一直都是与占卜和晦涩的卦象联系在一起的,总觉得它离普通人的生活太远,充满了神秘色彩。然而,这本“禅解”版本,着重阐释了易理中的变化之道与辩证思维,将复杂的爻辞和卦象还原为宇宙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律,以及个体在面对困境时应有的心态调整。我发现,原来易学并非只是为了预测未来,更重要的是教导我们如何在当下顺应变化、进退得宜。书中的论述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让原本望而生畏的《易经》变得清晰易懂。它提供了一种宏大的视角来看待人生的起伏,让人在面对世事无常时,能保持一种更加淡然和超然的态度,这与老庄的哲学思想形成了完美的互补。
评分这套《禅解儒道丛书(第一辑)》的厚重感拿在手里,就让人感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气息。我之前对先秦诸子思想一直有些模糊,总觉得老庄深奥难懂,而儒家思想又过于注重伦理规范,难以与我平日里追求的超脱感相契合。这套书的排版和装帧都透着一股古朴的文人气息,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读起来非常舒服,让人愿意沉下心来慢慢品味。尤其是当第一本《老子道德经解》映入眼帘时,我立刻被其中对“道”的阐释所吸引。它没有用晦涩的哲学语言去绕圈子,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禅宗智慧去剖析老子的寥寥数语,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窥见其精髓。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在迷雾中找到了清晰的路标,让我对接下来阅读《庄子内篇注》充满了期待。这套书的定位很明确,就是想搭建起一条连接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桥梁,对于像我一样希望在这三者之间寻找平衡点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四册书的文笔和论述风格差异之大,反而构成了一种奇妙的节奏感。老子和庄子的部分,语言凝练,充满诗意,需要反复咀嚼;而儒家的部分,则显得更为恳切和务实,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至于《周易禅解》,则更像是一部精密的思维导图,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我发现自己读完一套书后,会不自觉地去翻阅另一套,寻找它们之间的呼应和对照。例如,当你在庄子中被那种无拘无束的境界所感染时,马上翻到四书的蕅益解,会发现儒家所要求的“德行”其实也是达到那种自由的必要基石。这种“动静结合、内外交修”的阅读体验,是其他任何单一主题的哲学书籍所无法比拟的。整套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对自身认知体系的全面重塑过程,绝对是值得所有对中国传统智慧感兴趣的读者珍藏的精品。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精美的图书,质量好,超值
评分好书
评分大师的作品必须读~ 质量很好,内容丰富。书是世上性价比最高的东西,没有之一!好评!谢谢店家给如此美丽的价格和产品。
评分好书
评分非常喜欢,这套书经典。
评分可以。没什么问题。速度快
评分一套不错的书,虽然古文基础不好,但不妨碍我喜欢,比较喜欢
评分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