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師注《道德經》,始於萬曆二十年(1592年),卒於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前後用功十年,“或經旬而得一語,或經年而得一章”,“每參究透澈,方落筆,苟有一字有疑而不通者,決不輕放”。實為學佛、學老者苦心而注,以期學佛者通達老子,“善自他宗”;學老者破除己見,“得離言之旨”。
憨山大師注《莊子內篇》,創意於約萬曆十六年(1588年),*終剋成於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前後長達三十二年之久,堪稱憨山後半生傾注心血的精心之作。大師自言:“莊子一書,乃老子之注疏。予嘗謂老子之有莊,如孔之有孟。若悟徹老子之道,後觀此書,全從彼中變化齣來。”
蕅益大師於清順治四年(1647年),年四十九歲,述《四書蕅益解》。解《論語》曰“點睛”,開齣世光明也;解《庸》《學》曰“直指”,談不二心源也;解《孟子》曰“擇乳”,飲其醇而存其水也。惜《孟子擇乳》失傳。
蕅益大師於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年四十三歲,始述《周易禪解》;清順治二年(1645年),年四十七歲,撰《周易禪解》竟。大師自言:“吾所由解《易》者,無他,以禪入儒,務誘儒以知禪耳。”
憨山大師(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曹溪南華寺中興祖師。大師多纔多藝,通於史 書,工於書法,長於詩文。一生著述頗豐,門人輯為《憨山老人夢遊集》,其中會通儒釋道三教的著作,有《老子道德經解》《莊子內篇注》《中庸直指》《大學綱目決疑》《春鞦左氏心法》等。
蕅益大師(1599—1655):名智旭,字蕅益,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淨土宗第九代祖師。少崇儒學,謗釋老,十七歲閱蓮池大師《自知錄》及《竹窗隨筆》,始不謗佛。一生著述宏富,經其門人編次,分為《宗論》和《釋論》兩大類,其中會通儒釋道三教的著作,有《四書蕅益解》《周易禪解》等。
北京大學教授、著名文化學者樓宇烈先生推薦:
在中國文化思想史上,以儒、道的視角來理解和詮釋佛教的思想,以及以佛教的視角來理解和詮釋儒、道的思想,會通三教之論著,十分豐富。這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和而不同”特色的顯現。然而如佛教明末四大師之憨山德清與蕅益智旭,以佛教禪意注解儒道兩傢根本經典的專著,則尚不多見。他們的這些著作,不僅對瞭解儒道的思想為人們開啓瞭一個新的視角,同時對瞭解佛教思想也給予瞭新的啓發,值得重視和研究。
崇文書局的同仁有見於此,發心把憨山德清的《老子道德經解》《莊子內篇注》和蕅益智旭的《四書蕅益解》《周易禪解》等,這幾本以佛教禪意注解儒道兩傢根本經典的代錶性著作收集在一起,采用精良的版本,加以認真整理、標點,匯編成一套“禪解儒道”叢書,以便更多的讀者關心和瞭解中國文化思想史上這些特色的作品,是一件十分有意義事。故此,我特嚮廣大關心和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讀者們推薦這套叢書。
《老子道德經解》
注道德經序 老子傳 發 題 上 篇 下 篇 附 錄:觀老莊影響論
《莊子內篇注》
莊子內篇注捲之一 逍遙遊第一 莊子內篇注捲之二 齊物論第二 養生主第三 莊子內篇注捲之三
人間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莊子內篇注捲之四 大宗師第六 應帝王第七 附 錄:憨山緒言
《四書蕅益解》
四書蕅益解序 (蕅益)
四書蕅益解重刻序 (印光)
論語點睛補注序 (江謙)
論語點睛補注上
論語點睛補注下
中庸直指補注序 (江謙)
中庸直指補注
大學直指補注序 (江謙)
大學直指補注
孟子擇乳(存目)
《周易禪解》
自 序
捲 一(上經之一)  捲 二(上經之二)  捲 三(上經之三)  捲 四(上經之四)  捲 五(下經之一)
捲 六(下經之二)  捲 七(下經之三)  捲 八  捲 九  捲 十
《老子》一書,嚮來解者例以虛無為宗,及至求其入道工夫,茫然不知下手處。故予於首篇將“觀無”“觀有”一“觀”字,為入道之要,使學者易入。然觀照之功最大,三教聖人皆以此示人。孔子則曰“知止而後有定”,又曰“明明德”,然知明,即瞭悟之意。
佛言止觀,則有三乘止觀、人天止觀淺深之不同。若孔子乃人乘止觀也,老子乃天乘止觀也。然雖三教止觀淺深不同,要其所治之病,俱以先破我執為第一步工夫,以其世人盡以“我”之一字為病根。——《老子道德經解·發題》之“發明工夫”
物論者,乃古今人物眾口之辯論也。蓋言世無真知大覺之大聖,而諸子各以小知小見為自是,都是自執一己之我見,故各以己得為必是。既一人以己為是,則天下人人皆非,竟無一人之真是者。大者則從儒墨兩傢相是非,下則諸子眾口,各以己是而互相非,則終竟無一人可正齊之者,故物論之難齊也久矣,皆不自明之過也。
今莊子意,若齊物之論,須是大覺真人齣世,忘我忘人,以真知真悟,瞭無人我之分,相忘於大道,如此則物論不必要齊而是非自泯。瞭無人我是非之相,此齊物之大旨也。篇中立言以忘我為第一,若不執我見、我是,必須瞭悟自己本有之真宰,脫卻肉質之假我,則自然渾融於大道之鄉,此乃齊物之功夫。必至大而化之,則物我兩忘,如夢蝶之喻,乃齊物之實證也。——《莊子內篇注·齊物論第二》
說個明明德於天下,便見親民止善,皆明德中事矣。正其心者,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也;誠其意者,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也;緻其知者,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也;格物者,作唯心識觀,瞭知天下國傢、根身器界,皆是自心中所現物,心外彆無他物也。
是故若欲格物,莫若觀所緣緣,若知外所緣緣非有,方知內所緣緣不無。若知內所緣緣不無,方能力去內心之惡,力行心內之善,方名“自謙”,方名“慎獨”。又隻一明德,分心、意、知三名,緻知即明明德。——《四書蕅益解·大學直指》
伏羲但有畫而無辭,設陰陽之象,隨人作何等解,世界悉檀也;文王彖辭,吉多而凶少,舉大綱以生善,為人悉檀也;周公爻辭,誡多而吉少,盡變態以勸懲,對治悉檀也;孔子《十傳》,會歸內聖外王之學,第一義悉檀也。
偏說如此,剋實論之,四聖各具前三悉檀,開權顯實,則各四悉。——《周易禪解·捲一》
……
《周易禪解》這本書的引入,更是讓整個叢書的格局一下子打開瞭。易經在我心中的印象,一直都是與占蔔和晦澀的卦象聯係在一起的,總覺得它離普通人的生活太遠,充滿瞭神秘色彩。然而,這本“禪解”版本,著重闡釋瞭易理中的變化之道與辯證思維,將復雜的爻辭和卦象還原為宇宙萬物運行的基本規律,以及個體在麵對睏境時應有的心態調整。我發現,原來易學並非隻是為瞭預測未來,更重要的是教導我們如何在當下順應變化、進退得宜。書中的論述邏輯嚴密,層層遞進,讓原本望而生畏的《易經》變得清晰易懂。它提供瞭一種宏大的視角來看待人生的起伏,讓人在麵對世事無常時,能保持一種更加淡然和超然的態度,這與老莊的哲學思想形成瞭完美的互補。
評分這套叢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整閤性的思維框架,而不是零散的知識點。我個人最大的睏惑一直是:如何在積極入世的儒傢精神(承擔社會責任)和追求內心寜靜的齣世智慧(老莊佛禪)之間找到平衡點?過去我隻能在不同書籍間來迴切換,試圖拼湊一個適用於生活的哲學。但《禪解儒道叢書》仿佛是為解決這個問題而生的。它通過“禪解”這一獨特的視角,將三傢看似對立的理念巧妙地融閤在瞭一起。比如,在談論如何修身時,它既引用瞭孔孟的“剋己復禮”,又結閤瞭莊子的“逍遙自得”,最後用佛傢的“空”來消解其中的執著。這種多維度的解讀,使得每一冊書的內容都能相互印證,形成一個完整的思想閉環,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效率和深度。
評分我必須承認,在接觸這套書之前,我對“蕅益解”這個名號並不熟悉,但《四書蕅益解》的閱讀體驗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過去讀《論語》或《孟子》,總覺得裏麵的教誨雖然高尚,但有時會顯得有些教條化,難以真正融入到日常的焦慮與睏惑中去。蕅益大師的解讀,巧妙地融入瞭佛傢“心性”的觀點,使得原本側重於“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儒傢思想,多瞭一層嚮內求索的深度。閱讀過程中,我時不時會停下來,對照著自己最近遇到的棘手問題,再去迴味書中的某一句批注,往往能找到齣人意料的解決角度。這種跨越瞭時代的對話感,讓人感到非常震撼。它不是簡單地對古文進行注釋,而是在古人的智慧與我們現代人的精神睏境之間架設瞭一座對話的橋梁,讓那些流傳韆年的經典煥發齣新的生命力。
評分這套《禪解儒道叢書(第一輯)》的厚重感拿在手裏,就讓人感到一種沉甸甸的曆史氣息。我之前對先秦諸子思想一直有些模糊,總覺得老莊深奧難懂,而儒傢思想又過於注重倫理規範,難以與我平日裏追求的超脫感相契閤。這套書的排版和裝幀都透著一股古樸的文人氣息,紙張的質感也很不錯,讀起來非常舒服,讓人願意沉下心來慢慢品味。尤其是當第一本《老子道德經解》映入眼簾時,我立刻被其中對“道”的闡釋所吸引。它沒有用晦澀的哲學語言去繞圈子,而是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的禪宗智慧去剖析老子的寥寥數語,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窺見其精髓。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就像在迷霧中找到瞭清晰的路標,讓我對接下來閱讀《莊子內篇注》充滿瞭期待。這套書的定位很明確,就是想搭建起一條連接儒、釋、道三傢思想的橋梁,對於像我一樣希望在這三者之間尋找平衡點的人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
評分從閱讀體驗上來說,這四冊書的文筆和論述風格差異之大,反而構成瞭一種奇妙的節奏感。老子和莊子的部分,語言凝練,充滿詩意,需要反復咀嚼;而儒傢的部分,則顯得更為懇切和務實,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至於《周易禪解》,則更像是一部精密的思維導圖,邏輯清晰,條理分明。我發現自己讀完一套書後,會不自覺地去翻閱另一套,尋找它們之間的呼應和對照。例如,當你在莊子中被那種無拘無束的境界所感染時,馬上翻到四書的蕅益解,會發現儒傢所要求的“德行”其實也是達到那種自由的必要基石。這種“動靜結閤、內外交修”的閱讀體驗,是其他任何單一主題的哲學書籍所無法比擬的。整套書不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次對自身認知體係的全麵重塑過程,絕對是值得所有對中國傳統智慧感興趣的讀者珍藏的精品。
評分非常喜歡,這套書經典。
評分值得收藏研究學習的好書。
評分從來沒仔細學過 學習學習
評分好書
評分精美的圖書,質量好,超值
評分內容很好,很喜歡。
評分一套不錯的書,雖然古文基礎不好,但不妨礙我喜歡,比較喜歡
評分可以。沒什麼問題。速度快
評分非常完美的一套好書!恭敬頂禮贊嘆蕅益大師!恭敬頂禮贊嘆憨山大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