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必读的国学经典
★荟萃儒释道三家经典涵盖经史子集精华
★专业古籍整理团队历时六年的成果荟萃
★内容更全译注更精字体够大阅读更宜
《龙文鞭影》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最初由明人萧良有编撰,后来杨臣诤进行了增补修订。《龙文鞭影》主要是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四字一句,两句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它问世后,影响极大,成为受欢迎的童蒙读物之一。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萧良有,(1549~?),字以占,号汉中,一号汉冲。湖北汉阳人。著有《玉堂遗稿》,撰《龙文鞭影》。
中华文化讲堂是一个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典籍整理与出版的编辑团队。现已编辑出版有《群书治要考译》《群书治要(原文版)》《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国学治要》《文白对照史记》《纳兰词笺》等,广受读者的喜爱。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三
卷之四
中国古代的启蒙教育,以其丰富的知识内涵、朗朗上口的语言形式、事理并举的育人方法,至今仍影响巨大,深入人心。与正统的儒家经典相比,蒙学读物更直接、更具体、更真切地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重温古代蒙学经典,对于我们当今青少年的文化积累、智慧启迪、言行规范及良好人格的培养,皆大有裨益。
在过去的私塾蒙馆,儿童蒙学都是从认字、学习规矩、增长见闻开始的,然后便是背诵一些知识类读物,为逐渐过渡到学习“四书五经”和作文打下了基础。唐末李瀚作的《蒙求》便属此类读物。全书采用四言韵文形式,两句一韵,分韵编排,上下两句各讲一个故事,很有特色,有学者称之为“实初学之津筏”(《四库全书提要》)。
明朝万历年间,萧良有仿照《蒙求》的体例,编写了《蒙养故事》一书。所谓《蒙养故事》,也就是儿童童蒙养正的时候必须要读的故事。
萧良有,字以占,号汉冲,汉阳人。他从小就很聪慧,被人称为神童。他在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到官船上谒见一位贵官。贵官想通过对联语来试探这位神童的才能,便出了一句上联:“官舫夜光明两轮玉烛”,萧良有立即对曰:“皇都春富贵万里金城”。此时贵官刚好要派人去办事,就对被派之人说:“尔会即来,廿四弗来廿五来,廿五弗来廿六来。”萧良有认为又是出的上联,立即对出下联:“静极而动,一爻不动二爻动,二爻不动三爻动。”因此受到这位贵官的特别赞赏。
他在11岁的时候就成为郡诸生,12岁应省试中副卷,15岁发科,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后参加明万历八年(1508年)会试,夺得第一。不过在殿试的时候,因为当时张居正监国,太监冯保想要巴结张居正,于是在殿试读卷时,就把萧良有放在一甲的第二名,把张居正的儿子张懋修列成了状元。张居正非常欣赏萧良有的才华,想把他招致门下,被萧良有委婉的谢绝了。后来张居正因为推行改革受到权贵冲击,官位被削,家产罚没,子孙被发配边疆,萧良有并没有落井下石,反而为其打抱不平。
萧良有先授编修,后迁至侍讲学士,后又任国子监祭酒(国子监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祭酒就是校长),在当时声望极高。这样的人写出的童蒙读物,自然非同小可。
明末清初,安徽人杨臣诤结合《蒙求》和《蒙养故事》两书之长,对《蒙养故事》进行增补修订,改名为《龙文鞭影》,使之成为明清两代广为流传的蒙学读物。
龙文,原是产自西域的一种骏马,与蒲梢、鱼目、汗血并称“四骏”,后人常用来指那些才华出众的少年。北魏时,杨昱称赞其堂弟杨愔时曾说:“此儿驹齿未落,已是吾家龙文。更十岁后,当求之千里外。”后来杨愔果然才华出众,官至北齐宰相,又被文宣帝封为开封王。杨臣诤便是取龙文“见鞭影则疾驰”之意,所以取书名《龙文鞭影》,希望“凡属驹齿未落者,皆当见鞭影而驰,以无负不佞校雠之苦志”(《龙文鞭影序》)。可见他对于童蒙教育寄予了深切的期望。
《龙文鞭影》内容广博,杂取各家,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唐宋各代,经史子集,无不涉猎,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介绍了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司马迁、诸葛亮、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典故与逸事,共收集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个典故,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全书与李瀚所作《蒙求》的体例一样,四字一句,两句一韵,各讲一个典故,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在编排上,《龙文鞭影》也很有特色,它既不按人物或故事内容划分,也不按时代顺序划分,而是按照诗韵中的平声韵次序和韵部来划分,上平声十五韵(东、冬、江、支、微、鱼、虞、齐、佳、灰、真、文、元、寒、删),下平声十五韵(先、萧、肴、豪、歌、麻、阳、庚、青、蒸、尤、侵、覃、盐、成)。不过,按照现代汉语的读音规范,许多汉字已经不在同一个韵部了。如“元”声韵中的一些句子,按照现代的读法应该归入“真”声韵或“文”声韵。但是,为了尊重原著,我们并没有作任何改动,仍依其旧。
由于《龙文鞭影》问世后,影响很大,成为有清一代颇受欢迎的童蒙读物之一。到了清末年间,广东番禺有李晖吉、徐兰畦二人合撰了《龙文鞭影二集》,取材和体例与杨臣诤增订者相同,篇幅也大体上相等。因为有了二集,自然称杨臣诤增订者为初集。清末民初时期出版的《龙文鞭影》,一般都是将初集、二集合在一起出版。
我们这次出版的《龙文鞭影》,底本是李恩绶校补的光绪刻本,没有包括二集在内,旧注也保持原本的面貌。在整理过程中,如有错讹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文学史有着浓厚兴趣的学习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和呈现古代文学精华的读物。这套书的出现,无疑给了我一个绝佳的选择。它的编排逻辑清晰,脉络分明,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演变。从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到相关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流派,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书中不仅有对文学作品本身的分析,更有对作者生平、创作心路历程的解读,以及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铺垫,使得整个阅读体验更加立体和丰满。这种多维度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也为我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体系都充满了好奇。市面上关于这方面的书籍繁多,但真正能够做到既深刻又易懂,并且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却并不多见。当我拿到这套书时,我便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设计所折服。初步翻阅,书中对儒家、道家、法家等主要思想流派的梳理,以及对其中核心概念的阐释,都显得十分到位。它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那些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我尤其欣赏书中在解读这些思想时,能够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这使得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
评分我是一个追求阅读体验的读者,对书籍的印刷质量、装帧设计以及排版布局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这套书在这几个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让我感觉物超所值。打开书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典雅的封面设计,古朴而不失现代感。随后的内页,纸张的质感温润,字体清晰,行距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更重要的是,书中在内容的选取和编排上也显得十分用心,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愉悦的享受,让我沉醉在书本的世界里,忘记时间的流逝。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子厚重感,古色古香的字体,配合着龙纹的图案,光是看着就觉得内容非凡。翻开第一页,纸张的质感就让人眼前一亮,那种略带泛黄的色泽,仿佛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读起来也格外有味道。这本书的装帧也十分讲究,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觉得物超所值。我之前一直对国学经典很感兴趣,但往往市面上的版本要么太晦涩难懂,要么就是装帧粗糙,让人提不起兴趣。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套书,简直是意外之喜。它不仅内容精炼,而且在呈现方式上也下足了功夫,让我在阅读的体验上得到了极大的升华。无论是书的整体风格,还是字体的大小排版,都非常符合我的阅读习惯,让我能沉浸其中,细细品味其中的智慧。
评分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有着深深迷恋的人,尤其钟情于那些蕴含着深厚哲理和人生智慧的古籍。最近入手了一套书,初翻之下,就被其严谨的编纂和精美的装帧深深吸引。书中的内容,虽然我尚未深入研读,但从目录和篇章的划分来看,就已经感受到了其内容的丰富与系统性。它仿佛是一扇通往古人精神世界的窗户,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尤其喜欢这种将经典以一种全新的、更易于现代人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做法,它不仅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韵味,更在可读性上下了功夫,避免了以往一些版本过于古板生涩的问题。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养分,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评分十分的不错,送货也快
评分这翻译看起来有点怪怪的,觉得不顺的就百度下?学习的是思想
评分不错,有白话翻译,有注解,很全面
评分还要评价物流,那是相当的快。
评分这翻译看起来有点怪怪的,觉得不顺的就百度下?学习的是思想
评分和「德道经」还是有点差别的!
评分挺好的,京东服务非常好。
评分plus用户,很便宜,印刷也不错,会好好读的。读书明志。
评分国学经典,常读常新常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