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靓丽的奇葩,对后世词的创作影响深远。了解和掌握它的格律特点,对于今人填词,以及更好地理解吸收唐宋词的精华,是必不可少的。龙榆生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词学家,毕生从事词学研究,《唐宋词格律》即是重要成果之一。这部部深入浅出、别具特色的词学著作,堪称爱好填词者案头必备之书。它既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填词的需要,同时也适宜于当词的选本阅读欣赏。
为方便读者使用,书后附有清人戈载《词林正韵》,并特别制作了词牌索引,以供检索。
《唐宋词格律》原是用于大学专门讲授唐宋词体制格律的教材,书中收入唐宋词牌一百五十三调,以常用者居多,一般涩体省略不取。每一词格,除标明句、豆、韵外,每字逐一标明平仄,或可平可仄等。每一词牌,皆说明它的来历及所属宫调,间或指出适宜表达何种情感。每一词牌,有“定格”和“变格”等词格的区分,并列举一首或数首唐宋人的经典词作示例,供参考比较。
龙榆生(1902—1966),我国著名的词学家,民国四大词人之一。本名沐勋,又名元亮,晚年以字行,别号忍寒居士、风雨龙吟室主、怨红词客等,又以兄弟行七而自称龙七,江西万载人。他一生致力于词学研究,被称为中国词学学科的奠基人,曾主编《词学季刊》、《同声月刊》等刊物,在词学界产生极大的影响。撰著有《词学十讲》、《词曲概论》、《唐宋词格律》等多部经典著作和大量词学论文,编选有《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等,均为词学研究者、爱好者的案头必备典籍。
出版説明1
凡例1
第一類平韵格
十六字令(又名《蒼梧謡》、《歸字謡》)1
南歌子(又名《南柯子》、《風蝶令》)1
漁歌子(又名《漁父》)2
憶江南(又名《望江南》、《夢江南》、《江南好》)3
瀟湘神4
搗練子(又名《深院月》)4
浪淘沙(又名《賣花聲》,附《浪淘沙慢》)5
江南春8
憶王孫(又名《豆葉黄》、《闌干萬里心》)9
江城子(一作《江神子》)9
長相思(又名《雙紅豆》)10
醉太平11
玉蝴蝶12
浣溪沙(附《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14
巫山一段雲16
采桑子(又名《醜奴兒令》、《羅敷艷歌》、《羅敷媚》)17
畫堂春18
阮郎歸(又名《醉桃源》、《碧桃春》)19
三字令20
朝中措21
眼兒媚(又名《秋波媚》)22
人月圓(又名《青衫濕》)23
柳梢青(又名《隴頭月》)24
太常引25
少年游26
臨江仙28
鷓鴣天(又名《思佳客》)31
小重山(又名《小重山令》)33
一剪梅34
唐多令(又名《南樓令》)35
破陣子(一名《十拍子》)36
喝火令37
行香子38
風入松39
金人捧露盤(又名《銅人捧露盤引》、《上西平》、《西平曲》)41
八六子42
雪梅香43
滿庭芳(又名《鎖陽臺》)44
水調歌頭46
鳳凰臺上憶吹簫48
漢宫春49
八聲甘州50
揚州慢52
高陽臺(又名《慶春澤》)53
錦堂春慢54
壽樓春55
憶舊游56
夜飛鵲58
望海潮59
沁園春(又名《壽星明》)61
多麗(又名《緑頭鴨》)64
六州歌頭66
第二類仄韵格
如夢令(又名《憶仙姿》、《宴桃源》)70
歸自謡(一作《歸國謡》)71
天仙子71
生查子72
醉花間74
點絳唇75
霜天曉角(又名《月當窗》)76
傷春怨78
卜算子(附《卜算子慢》)78
謁金門80
好事近(又名《釣船笛》)81
憶少年(又名《十二時》)82
憶秦娥(又名《秦樓月》)83
燭影摇紅(或名《憶故人》)84
醉花陰86
望江東87
木蘭花(附《木蘭花令》、《玉樓春》、《减字木蘭花》、《偷聲木蘭花》、《木蘭花慢》)
87
鵲橋仙93
夜游宫94
踏莎行(附《轉調踏莎行》)95
釵頭鳳(又名《折紅英》)96
蝶戀花(又名《鵲踏枝》、《鳳栖梧》)97
漁家傲99
蘇幕遮100
淡黄柳101
錦纏道(一名《錦纏頭》)102
酷相思103
解佩令103
青玉案104
千秋歲(附《千秋歲引》)105
離亭燕(一作《離亭宴》)107
粉蝶兒108
御街行(又名《孤雁兒》)109
祝英臺近(又名《月底修簫譜》)110
驀山溪(又名《上陽春》)111
洞仙歌113
惜紅衣115
法曲獻仙音116
滿江紅118
天香121
聲聲慢122
黄鶯兒123
劍器近124
醉蓬萊125
暗香126
長亭怨慢127
雙雙燕129
宴山亭(一作《燕山亭》)130
念奴嬌(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壺中天》、《湘月》)
131
繞佛閣135
絳都春136
桂枝香(又名《疏簾淡月》)137
翠樓吟138
霓裳中序第一139
水龍吟(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140
石州慢(一作《石州引》)142
瑞鶴仙144
宴清都147
齊天樂(又名《臺城路》、《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148
雨霖鈴149
眉嫵(一名《百宜嬌》)150
永遇樂151
二郎神153
拜星月慢154
西河155
西吴曲156
望遠行157
疏影(附《緑意》)158
摸魚兒(一名《摸魚子》,又名《買陂塘》、《邁陂塘》、《雙蕖怨》)159
賀新郎(又名《金縷曲》、《乳燕飛》、《貂裘换酒》)161
蘭陵王163
六醜166
夜半樂167
寶鼎現169
鶯啼序171
第三類平仄韵轉换格
南鄉子174
蕃女怨176
調笑令(又名《古調笑》、《宫中調笑》、《調嘯詞》、《轉應曲》)176
昭君怨(又名《宴西園》、《一痕沙》)178
菩薩蠻(又名《子夜歌》、《重叠金》)179
更漏子181
喜遷鶯(又名《鶴沖天》、《萬年枝》、《喜遷鶯令》、《燕歸來》)182
清平樂(又名《憶蘿月》、《醉東風》)182
憶餘杭184
河瀆神184
河傳185
虞美人187
第四類平仄韵通叶格
西江月(又名《步虚詞》、《江月令》)189
醉翁操190
渡江雲(又名《三犯渡江雲》)191
曲玉管193
哨遍(一作《稍遍》)194
戚氏196
第五類平仄韵錯叶格
荷葉杯199
訴衷情200
定西番200
相見歡(一名《烏夜啼》、《秋夜月》、《上西樓》)201
上行杯202
酒泉子203
定風波(一作《定風波令》)203
最高樓205
附録一詞林正韵207
附録二詞牌音序索引257
附録三詞牌筆畫索引261
凡例
(一) 本編依韵脚分類,計分平韵、仄韵、平仄韵轉换、平仄韵通叶、平仄韵錯叶等五格。
(二) 本編所收諸格,以適宜表達各種不同情感而又爲多數人所采用者爲主,間亦兼采不甚習見之調,但一般澀體概從省略。
(三) 本編所收諸格,以所采標準作品之字數多寡爲排列先後。
(四) 每一格除標句、豆、韵外,每字逐一標明平仄,以-表平,表仄,+表可平可仄。其有須兼顧特殊情况,如某字定要去聲之類,並見附注。
(五) 每一詞牌,皆説明來歷及所屬宫調,間或指出適宜表達何種情感。其無從查考或可泛用者從略。
(六) 每一詞牌,以諸家所最習用者爲定格。其或句豆小有出入者,别爲第一、第二等格,或加附注。又習用平韵改作仄韵、或習用仄韵改作平韵者爲變格。
(七) 每一詞牌,原有平仄兩體者,視其應用範圍之廣狹以定隸屬,而以使用較少者附見於後。
(八) 詞有從七言絶句或單調小令增演爲引、近、慢者,間亦依萬樹《詞律》舊例,依次排列,以明發展因由。
(九) 每一格視傳世名作之多寡,舉一闋至若干闋以示例,供參考比較。
(十) 每一格下所舉唐宋詞,以、表豆(在句中),`表句,◎表平韵,△表仄韵(均在句下),以便查核。唯少數按格中應作豆者,因文意而或有改標作句者。
这本《唐宋词格律》真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我一直以来对唐宋词心生向往,但总觉得隔着一层薄纱,难以真正领会其精髓。拿到这本书后,我仿佛得到了开启那扇门的钥匙。作者没有直接罗列繁复的格律条文,而是巧妙地将词的历史演变、不同时代词人的创作风格与格律的形成紧密结合。我尤其喜欢他对于词牌的溯源分析,从最早的曲调、歌词,到逐渐演变成固定的格律,这个过程被描绘得生动有趣,就像在听一位老者娓娓道来千年前的故事。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精选的词作,不仅仅是讲解格律,更是在示范,让你在读到具体例子时,立刻就能对照理解格律的实际运用,而不是枯燥的术语堆砌。我发现,原来那些优美词句背后的音韵美、节奏感,原来都有着如此严谨而又充满智慧的规律可循。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格律不仅仅是束缚,更是成就艺术的基石,是让词作得以流传千古的秘密。它让我在欣赏一首首动人的词篇时,不再只是被情感所打动,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精巧构思和艺术匠心,这种双重的享受,着实令人沉醉。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唐宋词。我一直以来对诗词的音韵和格律都非常感兴趣,但往往觉得无从下手。《唐宋词格律》这本书,它没有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报告的感觉,反而充满了文学的温度。作者将格律的学习融入到对词的鉴赏和分析之中,让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词的艺术魅力。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看似“不守格律”的词作进行的深入解读,它并没有简单地将其归为“错误”,而是从历史发展、词人的创新等角度进行解释,这让我看到了格律的灵活性和生命力。书中引用的词作,都是精挑细选的佳篇,而且分析得极其到位,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格律是如何服务于词的意境和情感的。这本书让我明白,格律并不是死板的规则,而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词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让我对唐宋词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字面的意思,而是能够深入到其声音、节奏、结构等更深层次的艺术表达。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简直太棒了!我一直对唐宋词的韵律和音调非常着迷,但苦于没有系统性的指导。以前看一些关于词的资料,要么就是一堆晦涩的术语,要么就是只讲一些零散的技巧。《唐宋词格律》这本书,它不是直接把格律像数学公式一样摆在你面前,而是从词的起源和发展入手,循序渐进地讲解。我最喜欢的是它将格律的形成过程,与词人创作中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这样理解起来就特别容易。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词作实例,而且不是简单地列举,而是深入地去分析这些词作是如何体现格律的。我曾经对某个词牌的声韵感到困惑,但在这本书里,作者通过具体的例子,并且结合古代的音乐理论,把这个问题讲得明明白白。它让我明白,原来格律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对象,更是词人表达情感、营造意境的重要工具。通过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双能够“听”懂词的耳朵,更能感受到那些字词间流淌出的音乐感。
评分我是一个对中国古典文学充满热爱的人,特别是唐宋词,其婉约与豪放并存的风格,总是让我心生向往。《唐宋词格律》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一步步走进词的艺术殿堂。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从唐宋词的整体发展脉络出发,让你对词的演变有一个宏观的认识。然后,再精细地讲解词牌、平仄、押韵等核心概念,而且讲解得极其透彻,每一个概念都辅以大量经典的词作作为例证。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不同词牌的讲解,不仅仅是列出其格律,更会分析该词牌的风格特点,以及为何这样的格律适合表达那种情感。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明白,原来词的美,不仅在于辞藻的华丽,更在于其内在的声韵之美和结构之严谨。读完这本书,我对唐宋词的理解,已经从“喜欢”提升到了“懂得欣赏”的层面。
评分不得不说,《唐宋词格律》的出版,填补了我学习词学的巨大空白。我之前尝试过阅读一些关于词的入门书籍,但要么过于浅显,要么过于艰深,始终找不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一种极其严谨且系统化的方式,将唐宋词的格律体系展现出来。作者在梳理格律时,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从最基础的平仄、押韵,到更复杂的词调、对仗,无不详尽解释。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格律的举例分析,每一个例子都经过精心挑选,并且作者会详细剖析为何这首词符合某某格律,又在哪里体现了格律的精妙之处。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了解词作内在结构的读者来说,这简直是宝藏。我发现,原来即使是看似自由奔放的词,其背后也有一套严谨的“骨架”,而格律正是这套骨架的构建者。通过学习,我不再只是被词的意境所感染,更能理解其音韵之美、结构之巧。这本书让我对唐宋词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词学殿堂的大门。
评分适合诗词爱好者,需要有点基础的人看!
评分不错,信任京东,物流快,质量好
评分王国维31岁时辑编,中华书局的定价适中。
评分王国维先生选辑。
评分很多人都曾有过疑惑,为什么词一定要按词谱,讲究平仄、长短句?这样“带着镣铐跳舞”真的有必要吗?能按谱填词的人或许不少,但能真正讲出为什么的人寥寥无几,而龙榆生先生正是其中讲得极清楚明白的一位。龙榆生是民国四大词人之一,又被称为中国词学学科的奠基人。他不仅具有深厚的创作功力,而且对理论研究极其深入,因而能够融会贯通,切切实实地讲在点子上。本书绝非一般的诗词鉴赏泛泛之作,而是真正出自对“词”这一文学体裁深刻理解,既有宏观观照和整体把握,又把一首首经典名作掰开揉碎,点出其何以精妙,往往令人有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之感!看似篇幅不大的一本小册子,却值得反复咀嚼,韵味悠长。
评分来点鸡汤,来点诗和远方。。
评分而王国维考订辑录的这本《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从文献价值而言,完全覆盖了《花间集》。王国维于此书用力颇深,每一家均尽力搜寻存世别集,并用《全唐诗》、《花间集》等各种选集、全集校勘、辨伪,辑佚考证之功力具见,非抄撮而已。其所收21家,与《花间集》相同的18家,每一家所收词数量更多,词集面貌更完整。另增加李璟、李煜、韩偓三家,更丰富全面地体现了唐五代的词坛面貌。
评分好书,快递给力,值得收藏
评分大师作品,值得拥有。书很好,没有被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