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国人必读的国学经典
★荟萃儒释道三家经典 涵盖经史子集精华
★专业古籍整理团队 历时六年的成果荟萃
★内容更全 译注更精 字体够大 阅读更宜
内容简介
《呻吟语》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吕坤的代表作,是一部箴言体的小品文集。它立足儒学,积极用世,关乎治国修身,处事应物,言简意赅,洞彻精微,在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以至于今。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作者简介
吕坤(1536年—1618年),字叔简,一字心吾、新吾,自号抱独居士,明代归德府宁陵(今河南商丘宁陵)人。明朝文学家、思想家,吕坤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与沈鲤、郭正域被誉为明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主要作品有《实政录》、《夜气铭》、《招良心诗》、《呻吟语》、《实政录》等。
中华文化讲堂是一个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典籍整理与出版的编辑团队。现已编辑出版有《群书治要考译》《群书治要(原文版)》《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国学治要》《文白对照史记》《纳兰词笺》等,广受读者的喜爱。
目录
卷一 礼之集
性 命
存 心
伦 理
谈 道
卷二 乐之集
修 身
问 学
卷三 射之集
应 务
养 生
卷四 御之集
天 地
世 运
圣 贤
品 藻
……
精彩书摘
《谦德国学文库》出版说明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与科技超速发展,人们在体验经济繁荣和科技成果的同时,欲望的膨胀和内心的焦虑也日益放大。如何在物质繁荣的时代,让我们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安详,从经典中获取智慧和慰藉,或许是我们不二的选择。
之所以要读经典,根本在于,我们应当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从何而来,去往何处。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亦如此。一个爱读经典的人,其内心世界必定是丰富深邃的。而一个被经典浸润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思想丰赡、文化深厚的民族。因为,文化是民族之灵魂,一个民族如果不能认识其民族发展的精神源泉,必定就会失去其未来的生机。而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就保藏在经典之中。
今日,我们提倡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自提倡重读经典始。然而,读经典之目的,绝不仅在徒增知识而已,应是古人所说的“变化气质”,进一步,是要引领我们进德修业。《易》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实乃读经典之要旨所在。
基于此理念,我们决定出版此套《谦德国学文库》,“谦德”,即本《周易》谦卦之精神。正如谦卦初六爻所言:“谦谦君子,用涉大川”,我们期冀以谦虚恭敬之心,用今注今译的方式,让古圣先贤的教诲能够普及到每一个人。引导有心的读者,透过扫除古老经典的文字障碍,从而进入经典的智慧之海。
作为一套普及型的国学丛书,我们选择经典,不仅广泛选录以儒家文化为主的经、史、子、集,也将视野开拓到释、道的各种经典。一些大家所熟知的经典,基本全部收录。同时,有一些不太为人熟知,但有当代价值的经典,我们也选择性收录。整个丛书几乎囊括中国历史上哲学、史学、文学、宗教、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基本经典。
在注译工作方面,版本上我们主要以主流学界公认的权威版本为底本,在此基础上参考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使整套丛书的注译既能博采众长而又独具一格。今文白话不求字字对应,只在保证文意准确的基础上进行了梳理,使译文更加通俗晓畅,更能贴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古籍的注译,固然是现代读者进入经典的一条方便门径,然而这也仅仅是阅读经典的一个开端。要真正领悟经典的微言大义,我们提倡最好还是研读原本,因为再完美的白话语译,也不可能完全表达出文言经典的原有内涵,而这也正是中国经典的古典魅力所在吧。我们所做的工作,不过是打开阅读经典的一扇门而已。期望藉由此门,让更多读者能够领略经典的风采,走上领悟古人思想之路。进而在生活中体证,方能直趋圣贤之境,真得圣贤典籍之大用。
经典,是一代代的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恩泽与财富,是前辈先人的智慧精华。今日我们在享用这一份财富与恩泽时,更应对古人心存无尽的崇敬与感恩。我们虽恭敬从事,求备求全,然因学养所限、才力不及,舛误难免,恳请先贤原谅,读者海涵。期望这一套国学经典文库,能够为更多人打开博大精深之中华文化的大门。同时也期望得到各界人士的襄助和博雅君子的指正,让我们的工作能够做得更好!
……
《呻吟语》:明代士人的心声与生活哲思 一部穿越时空的智慧对话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文字,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穿越时空的阻隔,至今仍散发着温暖而深刻的光芒。《呻吟语》,便是这样一部承载着明代士人深刻思考与生活哲学的经典之作。它并非一本艰深的理论著作,也不是一套空洞的说教,而是一部充满人情味、直击心灵的“内心独白”。作者以其真切的体验、坦诚的剖析,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视明代士人精神世界的大门,更以其跨越时代的智慧,给予我们当下生活以深刻的启迪。 《呻吟语》的“呻吟”,并非无病呻吟,而是源于一种深沉的体察与反思。作者观察着世事变迁,感受着人情冷暖,体味着人生百味,将内心的感悟、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记录下来。这些“呻吟”,是对自身不足的审视,是对社会不公的忧思,是对人生无常的慨叹,更是对美好品德的追求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它是一种内省式的告白,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探寻,一种在平凡生活中提炼出不凡智慧的努力。 作者:李贽——一位敢于挑战传统的思想家 谈及《呻吟语》,就不能不提其作者——李贽。这位明代晚期极富争议的思想家,以其“反俗说”、“童心说”等惊世骇俗的观点,挑战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思想的程朱理学。他敢于质疑权威,敢于为被压抑的个体声音辩护,其思想如同一股清流,冲破了僵化的传统藩篱。 李贽的《呻吟语》,正是他思想的生动体现。在书中,他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姿态,而是以一种亲切、质朴的方式,与读者进行思想的交流。他并非要颠覆所有传统,而是希望人们能够挣脱僵化的教条,回归心灵的真淳,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他的语言,往往饱含着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对世情世态的洞察,以及对个体独立思考的鼓励。 内容探微:《呻吟语》的智慧之光 《呻吟语》的内容极其丰富,包罗万象,涉及了人生、道德、社会、学问、治家、治国等诸多方面。但其核心,始终围绕着如何做一个真实、有德、能够安顿心灵的人。 关于“真”与“伪”的辨析: 在一个充斥着虚伪与包装的时代,李贽对“真”的推崇显得尤为可贵。他强调真实的自我,反对刻意的伪装和矫饰。他认为,人性的“童心”是最纯粹、最真实的,而社会习俗和礼教的压抑,往往使人失去这份赤子之心。这种对“真”的追求,不仅是对个体品格的要求,更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他告诫人们,莫要被外在的标签和虚假的荣耀所迷惑,而应回归内心的真实感受。 关于“德”与“用”的权衡: 传统儒家强调“德”的重要性,但李贽在肯定“德”的同时,也看到了“用”的价值。他认为,道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成为一种空洞的口号。他鼓励人们将道德实践于日常生活中,在实际的功用中体现道德的价值。这是一种更加务实、更加贴近生活的道德观,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经济发展下,人们对个体能力和价值实现的关注。 关于“人”与“情”的体悟: 李贽对人性的洞察入木三分。他理解人性的复杂,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他反对将人简单地划分为“好人”与“坏人”,而是强调“人情”的复杂与多变。他鼓励人们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理解他人的不易。这种对“人”与“情”的深刻体悟,使得《呻吟语》充满了人性的温度,也使得书中提出的道理更易被接受和理解。 关于“勤”与“惰”的戒勉: 在《呻吟语》中,“勤”是贯穿始终的重要主题。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修身养性,勤奋都是不可或缺的品质。李贽严厉批评那些好逸恶劳、得过且过的人,认为他们不仅辜负了生命,也浪费了宝贵的时光。他强调,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才能不断提升自我。这种对“勤”的强调,既是对个体责任的提醒,也是对社会发展的一种鞭策。 关于“安”与“扰”的探寻: 在变幻莫测的世事中,如何获得内心的安宁,是每个人都关心的议题。《呻吟语》提供了许多关于心灵安顿的智慧。李贽认为,内心的扰动往往源于过度的欲望、不切实际的追求以及对外界的过度依赖。他提倡放下执念,知足常乐,在平静淡泊中体悟生命的真谛。他用一种平和而充满智慧的语言,引导读者寻找内心的宁静之所,从而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一份超然。 关于“学”与“用”的结合: 李贽对学问的态度,并非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堆砌,而是强调学以致用。他反对那些只知死记硬背、脱离实际的“假学问”。他认为,真正的学问应该能够指导人的行为,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生活品质。这种务实的治学态度,与他本人对社会实践的关注一脉相承。 《呻吟语》的艺术魅力:质朴中的深刻,平淡中的真淳 《呻吟语》的语言风格,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李贽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雕琢,而是以一种极其质朴、自然的方式呈现。这种“信口道来”的风格,反而更具穿透力,仿佛是作者在与你面对面地倾心交谈。 他的语言,常常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充满了生活气息。他善于运用比喻、类比,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使之易于理解。他有时也会流露出一种率真、直白的性情,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正是这种真诚,使得《呻吟语》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能够跨越时代,引起不同读者的共鸣。 书中随处可见的精辟论断,如“人谁不欲富贵,但不可不义而取之”,“千圣皆过影,何处觅童真”,都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些语句,既是作者思想的凝练,也是对读者心灵的触动。 《呻吟语》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呻吟语》并非仅仅是历史的遗物,它蕴含的智慧,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对抗浮躁,回归真我: 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人们容易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迷失自我。李贽对“真”的强调,恰恰能够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清醒与真实,追寻真正的价值,而不是被虚幻的潮流所淹没。 重塑品德,回归本真: 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但精神的追求有时却被淡忘。《呻吟语》中对道德的强调,以及对个体品格的要求,能够引导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的行为,追求高尚的品德,将道德内化为一种生活态度。 化解焦虑,寻求宁静: 现代人普遍存在焦虑感,《呻吟语》中关于“安”与“扰”的探讨,为我们提供了化解焦虑的智慧。通过调整心态,放下不必要的执念,或许能在喧嚣中找到一份内心的宁静。 鼓励独立思考,打破藩篱: 李贽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激励作用。它鼓励我们不要人云亦云,要敢于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在学习和生活中打破不必要的束缚。 结语 《呻吟语》,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人性、关于智慧的永恒之作。它以其坦诚、质朴的语言,记录了一个明代士人对世界的深刻洞察与对人生的不懈探索。它不是教条,而是启示;它不是结论,而是对话。 阅读《呻吟语》,仿佛是在与一位睿智的长者进行一场深刻的交流。他不会给你现成的答案,但他会引导你思考,激发你内在的智慧。他会让你看到,即使在充满挑战的人生旅程中,我们依然能够保持一颗真诚的心,追求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呻吟语》的光芒,穿越了数百年的时空,依然温暖而有力。它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去用心感悟,去让其中的智慧之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