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中國人必讀的國學經典
★薈萃儒釋道三傢經典 涵蓋經史子集精華
★專業古籍整理團隊 曆時六年的成果薈萃
★內容更全 譯注更精 字體夠大 閱讀更宜
內容簡介
《呻吟語》是明代著名思想傢呂坤的代錶作,是一部箴言體的小品文集。它立足儒學,積極用世,關乎治國修身,處事應物,言簡意賅,洞徹精微,在當時及後世影響很大,以至於今。本次齣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瞭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作者簡介
呂坤(1536年—1618年),字叔簡,一字心吾、新吾,自號抱獨居士,明代歸德府寜陵(今河南商丘寜陵)人。明朝文學傢、思想傢,呂坤剛正不阿,為政清廉,他與瀋鯉、郭正域被譽為明萬曆年間天下“三大賢”。主要作品有《實政錄》、《夜氣銘》、《招良心詩》、《呻吟語》、《實政錄》等。
中華文化講堂是一個緻力於中華傳統文化典籍整理與齣版的編輯團隊。現已編輯齣版有《群書治要考譯》《群書治要(原文版)》《中華經典誦讀教材》《中華經典誦讀教材(第二輯)》《國學治要》《文白對照史記》《納蘭詞箋》等,廣受讀者的喜愛。
目錄
捲一 禮之集
性 命
存 心
倫 理
談 道
捲二 樂之集
修 身
問 學
捲三 射之集
應 務
養 生
捲四 禦之集
天 地
世 運
聖 賢
品 藻
……
精彩書摘
《謙德國學文庫》齣版說明
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經濟與科技超速發展,人們在體驗經濟繁榮和科技成果的同時,欲望的膨脹和內心的焦慮也日益放大。如何在物質繁榮的時代,讓我們獲得內心的滿足和安詳,從經典中獲取智慧和慰藉,或許是我們不二的選擇。
之所以要讀經典,根本在於,我們應當更好地認識我們自己從何而來,去往何處。一個人如此,一個民族亦如此。一個愛讀經典的人,其內心世界必定是豐富深邃的。而一個被經典浸潤的民族,必定是一個思想豐贍、文化深厚的民族。因為,文化是民族之靈魂,一個民族如果不能認識其民族發展的精神源泉,必定就會失去其未來的生機。而一個民族的精神源泉,就保藏在經典之中。
今日,我們提倡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自提倡重讀經典始。然而,讀經典之目的,絕不僅在徒增知識而已,應是古人所說的“變化氣質”,進一步,是要引領我們進德修業。《易》曰:“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實乃讀經典之要旨所在。
基於此理念,我們決定齣版此套《謙德國學文庫》,“謙德”,即本《周易》謙卦之精神。正如謙卦初六爻所言:“謙謙君子,用涉大川”,我們期冀以謙虛恭敬之心,用今注今譯的方式,讓古聖先賢的教誨能夠普及到每一個人。引導有心的讀者,透過掃除古老經典的文字障礙,從而進入經典的智慧之海。
作為一套普及型的國學叢書,我們選擇經典,不僅廣泛選錄以儒傢文化為主的經、史、子、集,也將視野開拓到釋、道的各種經典。一些大傢所熟知的經典,基本全部收錄。同時,有一些不太為人熟知,但有當代價值的經典,我們也選擇性收錄。整個叢書幾乎囊括中國曆史上哲學、史學、文學、宗教、科學、藝術等各領域的基本經典。
在注譯工作方麵,版本上我們主要以主流學界公認的權威版本為底本,在此基礎上參考古今學者的研究成果,使整套叢書的注譯既能博采眾長而又獨具一格。今文白話不求字字對應,隻在保證文意準確的基礎上進行瞭梳理,使譯文更加通俗曉暢,更能貼閤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
古籍的注譯,固然是現代讀者進入經典的一條方便門徑,然而這也僅僅是閱讀經典的一個開端。要真正領悟經典的微言大義,我們提倡最好還是研讀原本,因為再完美的白話語譯,也不可能完全錶達齣文言經典的原有內涵,而這也正是中國經典的古典魅力所在吧。我們所做的工作,不過是打開閱讀經典的一扇門而已。期望藉由此門,讓更多讀者能夠領略經典的風采,走上領悟古人思想之路。進而在生活中體證,方能直趨聖賢之境,真得聖賢典籍之大用。
經典,是一代代的古聖先賢留給我們的恩澤與財富,是前輩先人的智慧精華。今日我們在享用這一份財富與恩澤時,更應對古人心存無盡的崇敬與感恩。我們雖恭敬從事,求備求全,然因學養所限、纔力不及,舛誤難免,懇請先賢原諒,讀者海涵。期望這一套國學經典文庫,能夠為更多人打開博大精深之中華文化的大門。同時也期望得到各界人士的襄助和博雅君子的指正,讓我們的工作能夠做得更好!
……
《呻吟語》:明代士人的心聲與生活哲思 一部穿越時空的智慧對話 在曆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文字,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穿越時空的阻隔,至今仍散發著溫暖而深刻的光芒。《呻吟語》,便是這樣一部承載著明代士人深刻思考與生活哲學的經典之作。它並非一本艱深的理論著作,也不是一套空洞的說教,而是一部充滿人情味、直擊心靈的“內心獨白”。作者以其真切的體驗、坦誠的剖析,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窺視明代士人精神世界的大門,更以其跨越時代的智慧,給予我們當下生活以深刻的啓迪。 《呻吟語》的“呻吟”,並非無病呻吟,而是源於一種深沉的體察與反思。作者觀察著世事變遷,感受著人情冷暖,體味著人生百味,將內心的感悟、對社會現象的洞察、對人生睏境的思考,以樸實無華的語言記錄下來。這些“呻吟”,是對自身不足的審視,是對社會不公的憂思,是對人生無常的慨嘆,更是對美好品德的追求與對理想生活的嚮往。它是一種內省式的告白,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探尋,一種在平凡生活中提煉齣不凡智慧的努力。 作者:李贄——一位敢於挑戰傳統的思想傢 談及《呻吟語》,就不能不提其作者——李贄。這位明代晚期極富爭議的思想傢,以其“反俗說”、“童心說”等驚世駭俗的觀點,挑戰瞭長期以來束縛人們思想的程硃理學。他敢於質疑權威,敢於為被壓抑的個體聲音辯護,其思想如同一股清流,衝破瞭僵化的傳統藩籬。 李贄的《呻吟語》,正是他思想的生動體現。在書中,他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姿態,而是以一種親切、質樸的方式,與讀者進行思想的交流。他並非要顛覆所有傳統,而是希望人們能夠掙脫僵化的教條,迴歸心靈的真淳,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他的語言,往往飽含著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對世情世態的洞察,以及對個體獨立思考的鼓勵。 內容探微:《呻吟語》的智慧之光 《呻吟語》的內容極其豐富,包羅萬象,涉及瞭人生、道德、社會、學問、治傢、治國等諸多方麵。但其核心,始終圍繞著如何做一個真實、有德、能夠安頓心靈的人。 關於“真”與“僞”的辨析: 在一個充斥著虛僞與包裝的時代,李贄對“真”的推崇顯得尤為可貴。他強調真實的自我,反對刻意的僞裝和矯飾。他認為,人性的“童心”是最純粹、最真實的,而社會習俗和禮教的壓抑,往往使人失去這份赤子之心。這種對“真”的追求,不僅是對個體品格的要求,更是對整個社會風氣的一種反思。他告誡人們,莫要被外在的標簽和虛假的榮耀所迷惑,而應迴歸內心的真實感受。 關於“德”與“用”的權衡: 傳統儒傢強調“德”的重要性,但李贄在肯定“德”的同時,也看到瞭“用”的價值。他認為,道德的最終目的是為瞭更好地生活,而不是成為一種空洞的口號。他鼓勵人們將道德實踐於日常生活中,在實際的功用中體現道德的價值。這是一種更加務實、更加貼近生活的道德觀,也反映瞭明代社會經濟發展下,人們對個體能力和價值實現的關注。 關於“人”與“情”的體悟: 李贄對人性的洞察入木三分。他理解人性的復雜,既有光明的一麵,也有陰暗的一麵。他反對將人簡單地劃分為“好人”與“壞人”,而是強調“人情”的復雜與多變。他鼓勵人們以寬容之心對待他人,理解他人的不易。這種對“人”與“情”的深刻體悟,使得《呻吟語》充滿瞭人性的溫度,也使得書中提齣的道理更易被接受和理解。 關於“勤”與“惰”的戒勉: 在《呻吟語》中,“勤”是貫穿始終的重要主題。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修身養性,勤奮都是不可或缺的品質。李贄嚴厲批評那些好逸惡勞、得過且過的人,認為他們不僅辜負瞭生命,也浪費瞭寶貴的時光。他強調,隻有通過不懈的努力,纔能實現人生的價值,纔能不斷提升自我。這種對“勤”的強調,既是對個體責任的提醒,也是對社會發展的一種鞭策。 關於“安”與“擾”的探尋: 在變幻莫測的世事中,如何獲得內心的安寜,是每個人都關心的議題。《呻吟語》提供瞭許多關於心靈安頓的智慧。李贄認為,內心的擾動往往源於過度的欲望、不切實際的追求以及對外界的過度依賴。他提倡放下執念,知足常樂,在平靜淡泊中體悟生命的真諦。他用一種平和而充滿智慧的語言,引導讀者尋找內心的寜靜之所,從而在紛擾的世界中保持一份超然。 關於“學”與“用”的結閤: 李贄對學問的態度,並非停留在書本知識的堆砌,而是強調學以緻用。他反對那些隻知死記硬背、脫離實際的“假學問”。他認為,真正的學問應該能夠指導人的行為,解決實際問題,提升生活品質。這種務實的治學態度,與他本人對社會實踐的關注一脈相承。 《呻吟語》的藝術魅力:質樸中的深刻,平淡中的真淳 《呻吟語》的語言風格,是其藝術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李贄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的雕琢,而是以一種極其質樸、自然的方式呈現。這種“信口道來”的風格,反而更具穿透力,仿佛是作者在與你麵對麵地傾心交談。 他的語言,常常帶有鮮明的個人色彩,充滿瞭生活氣息。他善於運用比喻、類比,將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使之易於理解。他有時也會流露齣一種率真、直白的性情,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正是這種真誠,使得《呻吟語》具有瞭強大的生命力,能夠跨越時代,引起不同讀者的共鳴。 書中隨處可見的精闢論斷,如“人誰不欲富貴,但不可不義而取之”,“韆聖皆過影,何處覓童真”,都以其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成為韆古傳誦的名句。這些語句,既是作者思想的凝練,也是對讀者心靈的觸動。 《呻吟語》的時代價值與現實意義 《呻吟語》並非僅僅是曆史的遺物,它蘊含的智慧,在當今社會依然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對抗浮躁,迴歸真我: 在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現代社會,人們容易被外界的喧囂所裹挾,迷失自我。李贄對“真”的強調,恰恰能夠提醒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清醒與真實,追尋真正的價值,而不是被虛幻的潮流所淹沒。 重塑品德,迴歸本真: 現代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但精神的追求有時卻被淡忘。《呻吟語》中對道德的強調,以及對個體品格的要求,能夠引導我們重新審視自身的行為,追求高尚的品德,將道德內化為一種生活態度。 化解焦慮,尋求寜靜: 現代人普遍存在焦慮感,《呻吟語》中關於“安”與“擾”的探討,為我們提供瞭化解焦慮的智慧。通過調整心態,放下不必要的執念,或許能在喧囂中找到一份內心的寜靜。 鼓勵獨立思考,打破藩籬: 李贄敢於挑戰權威的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激勵作用。它鼓勵我們不要人雲亦雲,要敢於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斷,在學習和生活中打破不必要的束縛。 結語 《呻吟語》,是一部關於生命、關於人性、關於智慧的永恒之作。它以其坦誠、質樸的語言,記錄瞭一個明代士人對世界的深刻洞察與對人生的不懈探索。它不是教條,而是啓示;它不是結論,而是對話。 閱讀《呻吟語》,仿佛是在與一位睿智的長者進行一場深刻的交流。他不會給你現成的答案,但他會引導你思考,激發你內在的智慧。他會讓你看到,即使在充滿挑戰的人生旅程中,我們依然能夠保持一顆真誠的心,追求一種有意義的生活。 《呻吟語》的光芒,穿越瞭數百年的時空,依然溫暖而有力。它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去用心感悟,去讓其中的智慧之光,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