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历代经典碑帖临写指南系列-麓山寺碑临写指南
原价:12.00元
作者:赵社英,郭昌平著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540117290
字数:
页码:6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18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1
目录
第一章 《麓山寺碑》概述
第二章 用笔
第一节 点画
第二节 横画
第三节 竖画
第四节 撇画
第五节 捺画
第六节 钩画
第七节 提画
第八节 转折画
第三章 间架结构
第一节 间架
第二节 结构
第三节 间架结构举隅
第四章 集字训练
附录 《麓山寺碑》(局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中国历代经典碑帖临写指南系列-麓山寺碑临写指南》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色彩搭配沉稳而不失典雅,那种老旧的宣纸质感处理得非常到位,让人一拿到手就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络。内页的排版布局更是考究,留白恰到好处,墨迹的复刻清晰度极高,即便是那些细微的笔触转折,也能够被精准地捕捉和呈现出来。我特别欣赏它在字体选择上的用心,那种与碑帖本身气息相合的字体用于说明文字和注释,使得整本书的格调高度统一。翻阅过程中,我能感受到编者对于书法艺术的敬畏之心,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在为学习者创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远超出了一般的字帖范畴,它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让人愿意长时间地摩挲品味。装订方式也十分牢固,即便是经常翻阅和展开,也不用担心书脊受损,这对于经常需要将书本摊平在书桌上进行临摹的实践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实用的优点。
评分作为一个初学者,我过去常被市面上那些内容过于冗杂、讲解过于高深的字帖吓退,总觉得专业术语像一座座大山横亘在面前。然而,这本指南在知识的递进层次上做得非常巧妙和人性化。它并非直接丢给学习者一个完整的碑帖进行模仿,而是采取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拆解”方式。首先,对于碑帖的历史背景和书写特点有简练而精准的概述,不会让人感到信息过载。接着,进入到具体的笔画结构分析,作者似乎很有经验地知道初学者最容易在哪一步卡壳,便针对性地给出了“侧锋入笔的力度控制”、“藏锋回锋的瞬间提按”等非常具象化的操作指导。这种将抽象的书法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步骤,是很多传统教材所欠缺的。我感觉作者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先生,在你耳边细细指导,而不是冷冰冰地提供标准答案,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信心和实践的积极性。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纸张选择也体现了对习书者的关怀。选择的用纸既能很好地承载墨汁的洇化效果,使学习者能够清晰观察到墨色的变化,同时又具备足够的韧性,能够承受反复的书写和擦拭,而不会轻易地被浸透或损坏。更不用说,它的开本尺寸把握得非常恰当,既有足够的书写空间来练习长线条和复杂的结构,又不会在书桌上显得过于笨重,方便携带。总而言之,这本书的设计者明显深入了解了书法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从精神层面到物质层面,都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高品质的学习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份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的体现,让人在学习碑帖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评分我尤其欣赏书中在技术层面上对“临摹对照”环节的处理。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临完后,对着原碑帖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这本书提供的对照区域设计得非常清晰,它不是简单地并列展示,而是通过一些巧妙的图示或阴影处理,直观地指出了自己的线条与原作在“起笔的锐度”、“行笔的粗细变化”、“收尾的干净利落程度”等关键点上的差异。这种即时的、视觉化的反馈机制,远比自我感觉要可靠得多。对于那些习惯于通过观察来学习的书法爱好者来说,这种细致入微的“找茬”工具,极大地提高了他们自我纠错的效率。这使得练习不再是盲目的重复,而是一个充满目标性和针对性的改进过程,让每一次临写都有明确的提升方向。
评分这套系列丛书,从它的命名和设计风格来看,显然是面向具有一定基础,希望深入钻研某一特定碑帖的学习者的。但即便如此,它在提供“范本”之外,还融入了许多对比和参照的维度,这点非常值得称赞。它不只是单纯地复印了碑帖的样本,更重要的是,它似乎探讨了“为什么这样写”。例如,在对某一特定字进行讲解时,它可能会穿插展示其他风格相近的碑刻中对同一字的处理方式,帮助学习者理解“麓山寺碑”在书法史长河中的独特风格坐标。这种横向的比较视野,对于提升学习者的鉴赏能力和自我修正能力至关重要。读者可以通过这种对比,更深刻地领悟到特定时代和书家风格的形成逻辑,从而避免死临硬摹,真正做到“取法”而非“描摹”,这对于追求高阶书法境界的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