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风采/老一辈革命家风采

朱德风采/老一辈革命家风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 编
图书标签:
  • 朱德
  • 革命家
  • 历史人物
  • 传记
  • 老一辈革命家
  • 中国共产党
  • 军事家
  • 政治家
  • 回忆录
  • 风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05350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167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老一辈革命家风采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朱德风采/老一辈革命家风采》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朱德同志的传记,《朱德风采/老一辈革命家风采》生动展示了朱德同志从革命战争年代的智勇双全,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我军建设的卓出贡献,表现了朱德同志的严于治军、严于律己的精神。对今日的人们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目录

朱德生平简介
找泉水
新河不姓张
教书不是一条生路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亡命天涯
学用结合
设宴布迷局
要革命的跟我走
我是伙夫头
智取宜章
要对得起祖先与后代
会师井冈山
一块银元
朱德的扁担
我们会成为很好的革命伴侣
军长理发
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草地晚餐
长征途中的运动会
一幅唐卡画
流动书架
亲属也不例外
忠厚的长者
募钱养老母
他为人质朴坦率,绝不傲慢自大
冲出“鬼子”包围圈
威名远扬的“朱德球队”
大青马的新故事
陕北好江南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他,就是朱总司令
总司令惦记着我,我更想他老人家
要永远艰苦奋斗
人民的光荣
妙计破石门
与敌同行越过封锁线
我们不需要这样的老爷
一条毛毯
谁也不准搞特殊化
游泳,锻炼革命意志
粗茶淡饭最相宜
尊师重教的典范
党派什么,就千什么
兰花情
不留遗产,留下的是精神财富
我不要孝子贤孙
朱氏健身操
拒收礼品
一本《共产党宣言》,读了一辈子
革命到底
朱德故里简介
后记

精彩书摘

  《朱德风采/老一辈革命家风采》:
  朱德生平简介
  朱德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朱德同志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成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毛泽东同志称赞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荣”,周恩来同志称赞朱德同志的革命历史“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这是党和人民对朱德同志的最高评价,朱德同志当之无愧!
  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在近代我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使中华民族走出了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苦难,迎来了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朱德同志就是这些共产党人中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民族英雄璀璨群星中的一颗巨星。朱德同志在毕生奋斗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范,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朱德是从一名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
  1886年12月1日,朱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一个贫苦佃农家庭。朱家世代为农,终年劳碌仅能糊口。母亲在生朱德前一分钟还在灶前煮饭。朱德两岁过继给大伯朱世林。1892年,朱德入药铺垭私塾读书,取名代珍。后改读于丁家私塾。1896年,朱德迁居大湾后入席家碥私塾,取字玉阶。一面学习,一面劳动。1905年,他参加县试、府试,改名朱建德。当年秋天,清政府诏令自丙午(1906)年停止科举考试。1906年,朱德先后进入南充县高等小学堂、顺庆府(今南充市)中学堂学习,写下了“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的豪迈誓言。一年后,他考入四川通省师范大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那时,中国人民正处在深重的苦难之中,外国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中国封建王朝的腐朽统治,把国家和民族推到濒临灭亡的边缘,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地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和许多当时中国的先进分子一样,朱德也萌发了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立下了拯救民众于水火的志向。在体育学堂,朱德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产生了教育救国的意识。1908年,朱德毕业后到仪陇县高等小学堂任体育教习。当时社会的黑暗使朱德认识到教育无力救国,他毅然弃教,准备从军。
  1909年1月,怀着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腐朽的封建统治的满腔悲愤,出于强烈的爱国救民思想,朱德历尽千辛万苦走到昆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投笔从戎。不久,他秘密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投身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活动。次年夏,因学习成绩优秀,他被选送特别班。1911年8月,朱德从云南陆军讲武堂提前毕业,被分派到云南新编陆军。见习期满后,任司务长。10月,他参加云南为响应武昌起义而发动的“重九起义”(发生在农历九月九日,故名)。后随云南军政府派遣的援川军入川南支援反清斗争。1912年,朱德任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原讲武堂)军事教官。1914年,他被调往云南边境驻防,先后担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期间,在与土匪的作战中,逐渐摸索总结游击战经验。1916年,他率部参加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在作战中,他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以少胜多,骁勇善战,屡建战功,成为滇军名将。1917年7月,朱德任滇军旅长,在四川参加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毁弃《临时约法》的护法战争。
  然而,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的胜利,并没有能使中国摆脱黑暗,中国人民仍然处在贫困和苦难的深渊中。中国的真正出路在哪里?朱德在苦闷中继续进行探索。1920年,他在驻防四川泸州期间,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启发,逐渐认识到“老的军事斗争的办法行不通”,必须寻找一条新的救国道路。他在徘徊和苦闷中看到了希望,开始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他和挚友孙炳文商议,准备出国考察。
  1921年春,朱德随入川滇军返回昆明,驱逐云南都督唐继尧。在同事们的挽留下,暂时放弃辞职离滇的请求,担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1922年1月,朱德调任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3月,因唐继尧纠集旧部返回云南,被迫逃离昆明,辗转回川。7月,到北京与孙炳文会合,筹办出国事宜。
  1922年8月,朱德前往上海,先后会见孙中山、陈独秀等。孙中山正发愁无将领兵讨伐陈炯明,以十万元军饷相许,请朱德出面组织桂滇军攻打陈炯明。但朱德出国寻求真理的决心已定,他婉言谢绝了孙中山之邀。朱德向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遭到拒绝。随后,他和孙炳文远渡重洋,赴欧洲考察,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
  1922年10月,朱德到达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当月,在德国柏林会见周恩来。11月,经周恩来、张申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从此,朱德义无反顾地走上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的伟大道路,把自己的生命完全奉献给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
  ……
《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一部中华文明的宏大叙事》 前言:文明的脉搏与历史的回响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以其独特的韧性与魅力,绵延数千年而不绝。本书并非仅仅是枯燥的年代罗列,而是一次深入骨髓的文化探寻,一次与古人精神的对话。我们试图捕捉那些塑造了今日中国的关键思想、艺术成就与社会变迁的精髓,构建一部宏大而细腻的文明图景。我们相信,理解过去,是把握未来的唯一途径。 第一编:思想的源头与精神的基石(先秦至汉代) 第一章:百家争鸣的智慧熔炉 本章将聚焦于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的空前繁荣。我们不会停留在对孔子“仁”与“礼”的肤浅解读,而是深入剖析儒家学说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成逻辑,探讨其如何从一种道德规范演变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政治哲学。 儒家的世俗化: 探讨孔孟荀思想体系的差异与融合,重点分析“性善论”与“性恶论”在治理实践中的体现。 道家的超脱与辩证: 老庄思想的自然观与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如何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心灵避难所,以及其对后世艺术(如山水画)的深刻影响。 法家的强权逻辑: 商鞅变法、韩非子的集权思想,不仅是秦朝统一的理论基础,更是理解中国官僚体制早期形态的关键。我们将比对法家思想与其他流派在实际推行中的得失。 第二章:大一统的构建与意识形态的确立 秦汉时期,中国完成了地理与政治上的统一,但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整合。 汉武帝的文化转向: 董仲舒如何成功地将外来的“黄老之学”与本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格局。这不是简单的取代,而是一次复杂的思想嫁接,奠定了此后两千年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史学的典范: 《史记》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编年体与纪传体的创新,更在于司马迁对历史人物复杂人性的刻画,这标志着中国史学进入了“秉笔直书”的成熟阶段。 第二编:融合、转型与艺术的辉煌(魏晋南北朝至唐宋) 第三章:乱世中的精神突围:玄学与佛教的涌入 汉末的战乱使得传统的儒家秩序遭受重创,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更深层的精神慰藉。 竹林七贤与玄学的兴起: 探讨“名教与自然”的冲突,竹林七贤并非仅仅是放浪形骸的文人,他们是用生命在反思僵化的礼教体系。 佛教的中国化进程: 重点分析佛教在南朝的传播,以及玄奘西行与鸠摩罗什的翻译工作对中国哲学语汇的重塑。禅宗的出现,是印度哲学与中国道家思想深度融合的产物,它极大地方便了知识分子对佛教的接受。 第四章:盛唐气象:开放、包容与诗歌的巅峰 唐代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顶峰,其特点在于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与磅礴的生命力。 长安的国际化视野: 探讨丝绸之路带来的文化、宗教与物种交流,唐代服饰、音乐的多元性如何体现在社会各个层面。 诗歌的黄金时代: 李白的浪漫主义是对盛世精神的极致表达,杜甫的沉郁顿挫则记录了安史之乱后社会的创伤与人道主义关怀。本章将对不同诗派进行风格对比分析。 书法与绘画的独立: 颜真卿对法度的坚守与怀素的狂草,标志着书法艺术脱离纯粹的书写功能,成为独立的美学表达。吴道子对“吴带当风”的追求,则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五章:内敛与理性之美:宋代的文艺复兴 宋代文化呈现出精致化、市民化和理性化的趋势,与唐代的豪迈形成鲜明对比。 理学的构建与影响: 朱熹如何系统化地整合了佛、道、儒三家思想,建立起一套严密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宇宙论和心性论。这种新的哲学体系如何渗透到教育、科举乃至日常生活之中。 词的兴盛与市民情趣: 词作为“艳科”如何被文人雅化,柳永对都市生活的描摹,苏轼的旷达豪放,李清照的婉约细腻,展现了宋代文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宋瓷的简约哲学: 汝窑、官窑等名窑的烧制技艺,体现了宋人对自然之美的极致追求,其单色釉的淡雅与器型的洗练,是宋代审美哲学的物化体现。 第三编:世俗化、实用性与最后的辉煌(元明清) 第六章:技术转向与通俗文学的崛起 元朝的统治打破了传统的士大夫阶层结构,为通俗文学的兴盛提供了土壤。 小说从话本到章回体: 重点分析《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等作品如何将民间故事与历史叙事相结合,以更直白、更贴近大众的方式传播历史观和道德观。 戏曲的成熟: 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的流行,标志着文学重心从书斋向剧场转移,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产品。关汉卿的戏剧冲突与汤显祖的“情至”表达。 第七章:集权的高峰与文人的反抗 明清时期,中央集权达到空前的高度,文化领域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工艺的极致: 景德镇的彩瓷艺术,尤其是明清两代的斗彩、粉彩,代表了世俗审美对技术与色彩的极致运用,其复杂程度远超宋代。 思想的禁锢与反思: 探讨“八股文”对知识分子创造力的扼杀,以及李贽“童心说”等非主流思想的出现,揭示了在强大压制下,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挣扎与反思。 白话文的实践: 曹雪芹的《红楼梦》,以极其精细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贵族阶层的衰亡史,其语言的成熟度与心理描写的深度,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终极成就。 结语:文化的传承与当代的反思 本书的叙述止步于近世的转折点。中华文明的魅力在于其持续的自我革新能力。我们通过回顾历史的纹理,旨在引发读者思考: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我们如何继承那些珍贵的思想遗产,摒弃其陈旧的桎梏,让古老的智慧在新的时代语境下焕发生机。这是一部关于时间、关于人性和关于不朽精神的文化史。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我一直对那个时代充满了好奇,对那些为新中国建立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家们充满了敬意。我希望书中能够描绘出他们宏大的格局和深邃的远见。他们是如何规划国家发展的蓝图,如何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争取尊严和地位,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我想了解他们是如何将宏伟的理想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又是如何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最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本书,我觉得不应该仅仅被当作一本历史书来看待,它更是一本关于人生智慧、国家情怀和民族精神的教科书。

评分

坦白说,我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往往局限于书本上的只言片语。而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更立体、更鲜活的视角。我特别想知道,在那些我们熟知的重大历史事件背后,他们是如何思考的?他们的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书中是否会揭示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那些能够让我们更深刻理解他们性格和思想的瞬间?我倾向于那些更具人情味的故事,比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与战友相处,如何处理与家人的关系,这些细微之处往往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品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他们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领袖,更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担当的凡人,只是他们的选择和行动,最终成就了不凡的伟业。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体验,我感觉像是穿越时空,亲临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书中的文字,仿佛带着历史的风声,将我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带回了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我看到了他们如何从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燎原之势,这其中蕴含着多么伟大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关于他们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的部分,我想这一定是本书的亮点。革命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必定会遇到无数的险阻和考验。他们是如何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黑暗中点燃光明,这其中的坚韧和智慧,我想是值得我们后人反复学习和体味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深刻的启示,让我明白,无论面对何种困境,只要心怀信念,勇于担当,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有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他们将个人的一切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他们的生活简朴,信念坚定,目光长远。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他们如何塑造自身品格的部分。在那个年代,面对诱惑和挑战,他们是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纯洁的初心?我想,这对于当下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书里应该会展现出他们是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坚持原则,如何在名利面前保持淡泊。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学到他们身上那种宝贵的精神品质,培养自己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专注于自己的人生目标。

评分

这本书我刚收到,还没来得及细看,但光是封面就透着一股庄重与历史感。我想,这本书一定承载着那个年代的记忆,以及那个时代风云人物的故事。老一辈革命家,他们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充满了理想、奋斗、牺牲与奉献。我特别期待能从中了解他们是如何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一步步带领中国走向新生的。我想,书里肯定会描绘出他们如何在会议上慷慨陈词,如何在战场上指挥若定,如何在困境中运筹帷幄,如何在一个又一个关键时刻做出影响历史走向的决策。我尤其好奇他们作为普通人的另一面,他们在个人生活中会有怎样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家庭生活又是怎样的,是否也像他们的革命事业一样充满了挑战与温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思想,感受他们的精神,也从中汲取力量,去面对自己生活中的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