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覆盖DISC理论分析、社群运营、职业规划、习惯养成、项目管理、结构思考、写作营销等各个领域  
2.赠送千聊课程(17位男性作者的相关主题分享),该课程荣获千聊2016-2017年度“职场类知识服务贡献奖”。  
3.以广泛实践经验帮助读者秒懂DISC理论,并学以致用。                 
内容简介
   《通往成功的路上并不迷茫》主要基于DISC行为风格理论讲述格物、取势、明道和优术这4方面的内容,旨在追本溯源,探索DISC理论成果,结合迭代更新的测评软件,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理解他人,学会把人放对位置并协助团队有效互动。每个人的未来都充满未知,在探索的路上,每个人都应不忘初心,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运用新的思考和学习方式对知识进行升级。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期,掌握新技能,即使不在风口上,也能有自己的一片天。  
《通往成功的路上并不迷茫》适合一直在探索自我,追求自我实现和成就的人,也适用于希望了解个体崛起时代的知识传播模式,学习新媒体运营和社群运营经验的个人和机构。     
作者简介
   DISC双证班社群源自于DISC双证班课程,是由培训师和职业经理人李海峰老师与2000多名毕业生联合创办的有温度、强链接的学习型社群。其成员涵盖了国企、外企、私企等各个行业、领域的精英,也不乏像秋叶、战隼、李忠秋、彭小六这样的知识型IP。本书涉及的案例正是来自该社群的17名优异男性代表,他们所分享的社群运营、翻转课堂、习惯养成、项目管理、结构思考、沟通、演讲、新媒体营销等知识均来自各自的一线专业经验,并经过多次优化、升级,颇具实用价值。     
目录
   第一篇  
格物 溯新知于本源   
01 DISC理论探源——揭开DISC的神秘面纱 1  
一 希波克拉底 3  
二 威廉·莫尔顿·马斯顿 4  
三 明确坐标4分法 4  
四 识别4种典型的特质 6  
行动快关注事的D特质 6  
行动快关注人的I 特质 7  
行动慢关注人的S特质 8  
行动慢关注事的C特质 9  
五 总结和回顾 10   
02 DISC测评软件——一个工具背后的价值 11  
一 Discus测评工具 12  
发展 12  
Discus 测评系统的功能 13  
二 知人 14  
DISC分析表 14  
联系人分析表 20  
三 善用 22  
工作分析表 22  
团队版 24  
四 产出 26   
03 DISC社群运营——学习型社群运营的路与坑 27  
一 社群怎么突然火了起来 28  
需求层次的提升 29  
移动社交技术的完备 29  
为什么很多社群快速死掉 30  
到底什么是社群 30  
二 “坏”社群的表象 32  
三 “好”社群的套路 34  
逻辑层次 34  
社群的逻辑层次 37  
四 DISC双证班社群的运营思路 39  
不同参与者的需求 39  
如何满足4种不同的需求 41   
04 DISC翻转课堂——成就高效线上学习的最佳途径 45  
一 翻转课堂 46  
DISC双证班翻转课堂诞生 47  
DISC双证班翻转课堂是什么 47  
二 如何实现高效线上学习 48  
学习委员的角色定位 48  
学习委员的主要工作 50  
三 发挥学习委员的作用 53  
好学习委员的评定标准 54  
学习委员心得 55   
第二篇  
取势 定方向于无形   
05 DISC职涯探索——通往成功快乐的职业生涯 57  
一 你最期望在职业中获得什么 58  
二 职业发展是一种契约关系 60  
为什么职业发展是一种契约关系 60  
个性在职业发展中举足轻重 61  
运用DISC可发掘未知 62  
三 快速进入新领域的3 大关键 63  
快速进入是常态 63  
3种逻辑隐藏其中 63  
卡位与定位的良性循环 64  
了解新工作的3个关键 65  
四 职业呈现的4大关键 66  
自我认知 66  
情境 67  
渠道 68  
评估风险 69  
五 成功快乐职涯的4 区8 项 69  
生命平衡轮 70  
职业最终是活的平衡状态 70   
06 DISC习惯养成——因人而异的习惯培养方法 73  
一 DISC 4种不同的性格特质 74  
二 D型人如何有效培养习惯 75  
规则一:减少目标 75  
规则二: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76  
三 I型人如何有效培养习惯 77  
规则一:组团 77  
规则二:利用朋友的力量 78  
规则三:利用承诺的力量 78  
四 S型人如何有效培养习惯 79  
规则一:学会拒绝 79  
规则二:使用预判 81  
五 C型人如何有效培养习惯 82  
规则一:不要追求完美 82  
规则二:自我总结 83  
六 找到自己的习惯养成的法则 85   
07 DISC目标达成——人人都可以实现目标的好方法 87  
一 通向成功的目标管理究竟是什么 88  
目标管理的本质 89  
目标的意义 90  
目标的力量 92  
二 4个环节掌握目标管理套路 93  
目标管理4个环节 93  
目标管理4环节的核心内容 95  
三 解析DISC目标达成术 96  
DISC与目标管理 97  
DISC目标达成术 98   
08 DISC项目管理——项目高效落地,这么干就够了 101  
一 DISC之项目管理 102  
DISC理论回顾 102  
项目管理 103  
二 项目管理的5大过程组 105  
什么是“5大过程组” 105  
5大过程组与DISC 对应关系 106  
三 项目管理的3大工具 108  
WBS工具 108  
5W2H方法 109  
PDCA工具 110   
第三篇  
明道 筑灯塔于心灵   
09 DISC突破教练——用教练对话释放你的职业潜能 113  
一 什么是觉察 114  
萨提亚冰山模型 115  
通过冰山模型进行觉察 116  
二 DISC与觉察的关系 118  
三 通过教练对话实现自我突破和成长 121   
10 DISC结构思考——理性思考+ 感性沟通,决胜未来十年的核心竞争力 123  
一 理性思考 125  
什么是结构思考力 125  
沟通中的结构化思考 126  
结构思考力4个核心原则 128  
二 感性沟通 129  
D型沟通方法 130  
I型沟通方法 131  
S型沟通方法 133  
C型沟通方法 134   
11 DISC协作沟通——提升纵横职场关键力 137  
一 如何搞定领导 139  
搞定D特质领导 139  
搞定I特质领导 140  
搞定S特质领导 141  
搞定C特质领导 141  
二 如何搞定下属 142  
搞定D特质下属 142  
搞定I特质下属 142  
搞定S特质下属 143  
搞定C特质下属 143  
三 如何搞定队友 144  
搞定D特质队友 144  
搞定I特质队友 144  
搞定S特质队友 145  
搞定C特质队友 145  
四 如何搞定沟通 145   
12 DISC演讲技巧——从零开始设计演讲稿 147  
一 DISC演讲风格 148  
二 演讲设计第一步——准备工作 149  
专注 149  
3个问题 150  
三 设计演讲第二步——金包骨 152  
金句 152  
包装 153  
骨架 153  
四 设计演讲第三步——改改改 154   
13 DISC卓越销售——从建立关系到影响观念 155  
一 关系建立术 156  
了解行为密码 158  
破解关系壁垒 158  
方法——建立关系 159  
二 销售破零术 160  
D型特质销售 161  
I型特质销售 161  
S型特质销售 162  
C型特质销售 162  
三 销售翻番术 163  
管人——因人而异 163  
理事——资源与业绩 165  
做单——促动订单 165   
第四篇  
优术 修绝技于一身   
14 DISC新媒体营销——如何找到你新媒体运营的性格密码 167  
一 团队如何做好新媒体 168  
吸粉的秘密 168  
用好不同DISC 特质的人 169  
针对不同特质的读者写文案 171  
综合考虑自己的写作风格 172  
二 个人新媒体运营策略 173  
三 全方位立体运营自媒体平台 175  
新媒体营销平台的DISC 特质 175  
秋叶PPT 团队的DISC 自媒体矩阵 176   
15 DISC个人品牌之路——打造斜杠青年的4 个招式 179  
一 引子 180  
二 用D 特质实现快速试错 182  
三 用I 特质实现自我营销 183  
四 用S 特质进行知识服务 185  
五 用C 特质做产品经理 186  
六 写在最后 187   
16 DISC公众号运营——了解自己,再动笔也不迟 189  
一 公众号这么火,辞职干行吗 190  
不同DISC 特质的选择方式 190  
公众号盈利的实际情况 191  
二 开公众号需要准备些什么 193  
你适合开公众号吗 193  
你的写作水平够吗 194  
三 发挥DISC特质更好运营公众号 194  
D型——支配型 194  
I型——影响型 197  
S型——支持型 199  
C型——谨慎型 200   
17 DISC线上课程运营——如何打造互联网+ 线上产品 203  
一 口碑是互联网生存的法宝 204  
二 从产品的角度打造线上课程 205  
产品的重要性 205  
问卷调查的重要性 206  
以产品的角度重审线上课程 207  
三 从教学的4个角度设计课程 208  
教 208  
练 208  
评 209  
测 209  
四 用互联网思维运营线上课程 210  
五 打造有温度的线上训练营 211  
找到优秀的人和他做朋友 211  
教学员更多的内容 212  
DISC与线上训练营 213      
精彩书摘
     《通往成功的路上并不迷茫》:
  四 识别4种典型的特质
  行动快关注事的D特质
  D特质是4种常见的风格里的一种。这类人说话简单、直接,不绕弯子,有非常强的目标导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另外,由于急于实现目标,这类人做事情快的同时脾气急,火气大。
  D特质高的人的特点是做事情快,同时关注事情的结果,可以用“嫉慢如仇”这个词来形容他们。如果他们的目标达成了,大部分情况下他们首先是遇到了一群低能的队友,而不一定是因为神一样的对手。与他们合作,如果你的动作慢一些,他们嘴上可能不说,心里已经非常不满意了。但是,跟这样的人合作是非常好的,他们身上有极强的、中国人传统的“仗义”特点,觉得不合适,他会马上指出你已经影响到他的目标。
  在DISC双证班有一位D特质非常高的学员,他看连续剧从来只看第一集和最后一集。这就是典型的做事情快,又关注事情结果的人,从来都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如果事情是一件好事,他就会不遗余力地推动完成,相反,不太会关注细枝末节或者周围人的感受,也不会故意去迎合。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也会遇到大量D特质高的人,比如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她在微信群里经常批评做错事情的人;在人民大会堂演讲时,主持人提示她演讲的时间结束了,她跟主持人大手一挥,说:再给我一分钟。我们能体会到D特质高的人身上有极强的气场。再比如万科的王石也属于D特质的人,他说过:我没有错,道歉就是妥协。行动快又关注事的D特质人,推动了社会的进展。他们不个白困难,迎难而上,他们希望实现的一些事情,不管千难万阻,他们都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行动快关注人的I特质
  做事情快,关注事情的结果属于D特质,做事情快,但关注人的感受的风格叫I特质。
  在4种风格里,I特质的人特别善于发现新事物,喜爱有与众不同的角度和观点的人,他们的情绪变化很大。
  I特质做事情快,关注对人的感受,同时情绪较多样化,如果你惹了他,他就会产生抱怨情绪,自带各种表情包,可以在一分钟之内切换各种情绪。比如两个双胞胎,基因决定了两个人的风格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同时,后天环境的影响和塑造也会对他们的风格产生很大的影响。
  I特质高的人往往追求别人对他的赞赏。举个例子,某一个I特质和D特质都非常高的人,她有两个哥哥,一个比她大七岁,另一个大她五岁。她小时候为了能迎合大家或引起大家的关注,特别能言善道。可想而知,如果一个小朋友经常在熟悉的环境里通过不断地展示自己来获得别人的认可,很多人会把她称为“人来疯”;如果她对周围的陌生人都保持这样的好感,我们称她为“自来熟”。
  当这样的行为反复发生,并经过周围人的验证和认可时,于是I特质就越来越明显了。以此类推,我们看到很多从事演员职业的人有极强的I特质,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喜欢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有些时候I特质高的人因为过于注重自己的外表,注重自己外在的展示,会关注不到一些细节,显得粗心大意。
  I特质值高的人说话的角度、语气,甚至举例,通常都会使用适当的夸张。穿戴个性化非常强的人和说话有极强影响力的人,往往其身上的I特质都比较明显,他们做事情快,关注对人的感受。我们要学习I特质人的极强的自我认知、极强的自我赞赏精神,利用I特质点亮整个世界。他们并不是只习惯在自己的情绪里无法自拔,而是很有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以及与众不同的思路和大胆的尝试,他们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这个世界。
  行动慢关注人的S特质
  D特质和I特质都是做事情相对快的风格,接下来再看一看做事情相对慢一些的风格。
  这里的快慢取决于情境不同,没有人永远快也没有人永远慢,快慢只是大部分情况下做事情的环境和习惯,是经过长时间的固化而形成的。比如,消防队员相对来说就比较快,如果发生火灾,还慢悠悠地询问:大妈,为什么着火呀?这房什么时候盖的?大妈,您多大岁数了?您身体好不好?……如果这样下去,火还能救吗?
  我们把做事情相对慢一些,同时关注别人感受的特点划为S特质。达成一件事情并不一定靠强权、暴力或者做事情的急来解决问题,有时候水滴石穿也是了不起的能力,这就是与众不同的S特质的人所具备的能力。
  在DISC4种常见风格里,S特质在中国人中的比例相对较高,他们说话语速慢,喜欢铺垫,有时会陷入逆来顺受的境地。如果周围的人跟S特质的人提出不同想法和意见,甚至是无理的要求,S特质的人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会默默忍受和接纳。传统中国人身上有特别多的S特质。
  S特质的人是最愿意维持现状的,他们把关系的平衡看得很重要。什么叫关系的平衡?比如办公室里有一盆花,没有指定专门的人员维护,谁来浇公共区域的花呢?D特质的人根本不关注这件事,他们忙着改变世界,没时间浇花;I特质的人可能心情好的时候会浇浇,心情不好就不管;S特质的人不同,总觉得自己旁边有一盆花,应该关注一下,本来应该让大家都浇,但又不好意思,只有自己去做,所以天天浇。这就是典型的S特质,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话到嘴边往往就忍住了,说不出来。
  ……    
				
 
				
				
					《风中的航标》  在广袤无垠的人生海洋中,每个人都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彼岸,但前方迷雾重重,暗礁丛生,无数次徘徊与挣扎,是否让你感到无力?《风中的航标》并非一本告诉你“直走就能到达”的指南,它更像是一盏在茫茫黑夜中悄然亮起的灯塔,为你指引方向,却不替你驾驭船只。  本书深刻剖析了“成功”二字背后复杂而多维的内涵。它并非简单地罗列致富秘籍或晋升法则,而是从更深层次出发,探讨了个人成长、价值实现与社会贡献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每个人心中对成功的定义或许不同,有人追求物质的丰裕,有人渴望精神的富足,有人寄望于留下深刻的印记。这本书鼓励你首先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内心渴望,理解是什么真正能驱动你前行,而不是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盲目地追逐他人眼中的“成功”。  书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无数个体在追寻人生目标过程中所经历的典型困境:迷失方向时的彷徨,遭遇挫折时的沮丧,以及在既定轨道上感到窒息的无力。但这些描绘并非为了放大绝望,而是为了让你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共鸣,理解这些挑战并非你一人独有。更重要的是,作者着重于引导读者去发现并激活内在的力量。这股力量,可能隐藏在你每一次微小的坚持中,可能体现在你克服一次小小的困难后萌生的自信里,也可能蕴藏在你对某个领域纯粹的热爱之中。  《风中的航标》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因为它深知,人生最宝贵的经历往往在于寻找答案的过程本身。书中没有“只要这样做就能成功”的简单公式,因为成功之路从来不是一条笔直的、固定的轨道。它更像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动态过程,需要你在不断的探索、试错和反思中,逐步修正自己的航向。你可能会遇到看似“死胡同”的局面,但这些困境往往是新的起点,是促使你跳出舒适区,发现隐藏潜能的契机。  本书将引导你审视那些看似束缚你的“迷茫”。迷茫,或许并非全然的黑暗,它也可能是黎明前最浓重的夜色。它提醒我们,当前的道路可能并非最优解,促使我们去质疑、去探索、去寻找更多可能性。作者鼓励读者拥抱不确定性,将每一次的“不知所措”转化为学习和成长的动力。它教你如何从经验中提炼智慧,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如何将每一次的跌倒转化为站得更高、走得更远的基石。  在书中,你会读到关于“自我认知”的深刻洞见。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认识自己的价值观与热情所在,是扬帆远航的第一步。这远比盲目地模仿他人或迎合社会期待来得更为重要。当你真正了解自己,就能更好地做出符合内心需求的决策,更能抵御外界的诱惑和干扰。  此外,《风中的航标》也强调了“行动”的力量。再宏伟的蓝图,若不付诸实践,也只是空中楼阁。本书并非鼓励鲁莽的冲动,而是倡导有策略、有目标、有执行力的行动。它会启发你思考如何将宏大的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小步骤,如何在执行过程中保持专注与韧性,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  这本书还将带你领略“社群的力量”。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并非孤军奋战。与志同道合的人同行,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获得支持与启发,能极大地增强我们应对挑战的能力。书中会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连接,如何在人际互动中汲取养分,以及如何为他人提供价值,实现共同成长。  《风中的航标》是一次关于自我发现与赋能的旅程。它不承诺为你铺就一条平坦大路,但它能为你提供强大的内在指南针。它鼓励你成为自己人生航程的真正掌舵者,用智慧、勇气和行动,去探索属于自己的那片海阔天空。在这趟旅程中,你或许会感到不安,会经历挑战,但请相信,每一次的付出,每一次的坚持,都将是你通往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道路上,最坚实的脚印。这本书,就是要点燃你心中的那份探索欲,让你在风雨兼程中,始终看见那闪耀的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