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對曆史和諸葛亮感興趣的廣大讀者 本書是受市場讀者喜愛的諸葛亮傳記再度修訂本。文筆流暢,通俗生動,圖文並茂,深入淺齣挖掘曆史人物內心。 實事求是地論述他在乾戈擾攘風雲變幻的三國時期,輔助劉備、劉禪父子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肯定他的嚴於律己、鞠躬盡瘁的高貴品質。
內容簡介
本書為《諸葛亮全傳》修訂本。諸葛亮是中國曆史上傑齣的政治傢、軍事傢。本書根據確鑿可靠的史料,實事求是地論述他在乾戈擾攘風雲變幻的三國時期,輔助劉備、劉禪父子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肯定他的嚴於律己、鞠躬盡瘁的高貴品質。
作者簡介
楊益,70後,生於重慶,學於成都,混於北京。工學碩士畢業,偏好舞文弄墨,曾做過高校教師、漫畫文編、網站主編、培訓講師等。著有《張居正全傳》《那些三國的女人們》《成功銷售要讀“三國”》
趙嫣,80後人。生於河畔兵傢要津;就讀江南繁華之域;蝸居燕地六朝古都。喜愛旅遊,喜愛影視,喜愛戲劇麯藝,喜愛域外風情,也喜歡品味和分享其中包含的曆史韻味,在繁忙更迭的代碼串中,尋求一絲悠遠。
精彩書評
本書為《諸葛亮全傳》修訂本,圖文並茂。不吹,不黑,用曆史上的事兒,展示曆史上的真正的諸葛亮,嘗試著分析和理解他的想法,他的苦衷,他的悲涼與驕傲,還有他恪守一生的信念。
目錄
第一章 臥龍亂世枕高崗..........................1
公元181年的兩個“老二”........................2
顛沛天涯........................................4
諸葛亮和他的夥伴........................7
諸葛亮的豪門親戚..............................9
哀樂中的壯誌.................................11
第二章 英主相攜比翼翔........................15
諸葛亮的投檔清單...............................16
大耳賊簡曆....................................18
207年:曆史上的瞬間............................20
諸葛火燒博望坡?假的!........................24
諸葛亮幫助劉琦?不好說!...................26
第三章 赤壁鍛成三足鼎........................29
諸葛亮火燒新野?假的!.....................30
走馬薦諸葛?假的!.............................33
諸葛亮舌戰群儒?假的!....................36
藉箭藉風?都是假的!.........................38
諸葛亮三氣周瑜?假的!.....................40
劉備的“三駕馬車”........................42
第四章 益州續立漢傢堂........................47
二當傢守荊州................................48
兵進益州..................................49
收獲與損失............................51
益州的老乾部們............................53
“包庇”法正...............................56
狂士如雲...................................58
韆辛萬苦薦人纔............................60
荊州外交風波...............................62
第五章 興衰起落本常事........................65
力爭漢中................................66
漢中有老虎,劉備稱大王...................68
荊州噩耗.....................................70
慘遭整肅的劉封.............................73
篡位.........................................76
第六章 赤膽鐵肩輔幼皇........................79
皇帝輪流做....................................80
打,還是不打?..............................82
第二次沉重打擊............................85
有為與無為...............................87
托孤....................................88
劉阿鬥..................................91
蜀漢攤子.................................94
第七章 用法秉德身立正........................97
大權在握的疲憊...............................98
依法治國.....................................99
以德服人....................................101
狂士的感嘆................................105
第八章 量纔禮士任賢良...................... 109
誠意聘賢.................................110
老子英雄兒好漢........................112
不拘一格用人纔..........................114
魏延的反骨?假的!.....................117
不共戴天的左右手......................119
第九章 南中濾水瘴煙散...................... 123
風雨飄搖的公元223年.................124
聯吳破冰...............................127
“吳蜀和平”杯辯論賽.............130
瘴氣三月下益州...........................132
七擒孟獲..................................135
巴掌與棗兒................................136
磨刀霍霍..............................138
形勢一片大好..........................141
第十章 隴上街亭戈甲傷...................... 145
七拼八湊齣師錶.........................146
磨磨蹭蹭害死人.......................147
子午榖之爭...........................151
捨近求遠...............................153
失街亭......................................158
空城計?假的!.............................160
痛定思痛....................................162
第十一章 誌復中原心不死................... 167
鞠躬盡瘁?假的?.............................168
莫名其妙的武裝旅行團.......................170
奪取二郡.......................................173
魏延大展宏圖...................................176
第十二章 星沉渭畔意蒼茫................... 181
司馬懿初體驗.................................182
科學就是力量................................185
罷黜李嚴......................................188
三年準備.................................189
忍者神龜..............................192
星殞五丈原........................195
身後雜事.................................198
第十三章 江流萬古東流去................... 201
痛殺蜀人心................................202
立廟風波..................................204
諸葛亮的子孫...............................206
後世的尊敬................................208
文藝的捏造..............................210
闔棺難定論...........................211
附章 老酒村言話短長....................... 215
陳壽故意貶損諸葛亮嗎?.....................216
“羽扇綸巾”到底是誰的?...................218
從“半仙”到“聖人”——文學諸葛亮..........220
熒屏上的諸葛亮...........................222
諸葛亮的“發明”...........................223
諸葛亮年錶................................225
後記 ..................................... 227
精彩書摘
誠意聘賢
諸葛亮自從加入劉備集團,便一直努力為集團發掘人纔,尤其幫劉備從荊州網羅瞭大批賢能。到他獨掌全國大權時,能管轄的基本隻有益州一地,在人纔選拔上的空間更小。這當然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但即使如此,諸葛亮還是數著米煮飯,想方設法從四川本地人和外來的“拆遷戶”中探尋各方麵纔乾的人,為蜀漢政權添磚加瓦。他曾對屬下說,各項工作中,對國傢zui重要的就是選拔人纔,所以你們都要多多地推薦各方麵人纔來。
諸葛亮當初是被劉備三顧茅廬,懇切請齣山來的。到他做瞭當傢人,也把劉備當年邀請他的誠意拿齣來,同樣懇切地去敦請他看中的人纔。
比如有一位四川的大學問傢——梓潼人杜微。杜微在劉璋時代當過從事, 後來藉口生病辭職,劉備入蜀之後,也想請杜微做官,杜微藉口自己耳聾,閉門不齣,劉備zui後也拿他沒辦法。
等到公元224年諸葛亮擔任益州牧時,他再次請年邁的杜微齣來做官。杜微依然再三推辭,但諸葛亮三番五次的邀請,zui後用車子把杜微給載到瞭丞相府中。
見麵之後,杜微還是說耳聾,問他什麼都瞪著眼作迷茫狀。
諸葛亮微微一笑。杜老先生耳聾的事兒,他早有準備。
於是,諸葛亮拿齣瞭他的法寶——筆墨紙硯。
接下來,諸葛亮很誠懇地一筆一畫,寫在紙上給杜微看:
“我早聽說您的德行,非常渴望得到您的教誨,但因為纔德低下,沒有緣分嚮您請教。很多人都曾贊嘆您的崇高誌嚮,初次見麵,仰慕已久。我本領平庸,擔任益州的長官,德行淺薄而任重道遠,所以始終懷著憂慮。我們皇上今年纔十八歲,天資仁愛聰敏,禮賢下士,天下的人也都懷念漢室。所以,我想與您一起順應上天和老百姓的意願,輔佐英明的皇上,興復漢室,立下青史留名的功勞。”
杜微看瞭諸葛亮寫的字,還是口口聲聲說自己年老多病,請求不當官迴傢。
諸葛亮繼續親筆寫字,遊說杜微。他揭批瞭曹丕的罪惡,繼而闡述自己立誌滅魏興漢的決心,並對杜微再三相勸。
zui後,諸葛亮說,我請您當官,隻希望憑您的德行還輔佐朝廷,不會讓您去管打仗的!
看諸葛亮如此誠意,杜微也不好再完全推辭。到末瞭,杜微擔任諫議大夫,專門提意見、發議論,不負責具體事務。這倒是挺適閤杜老頭子的。
再比如廣漢人秦宓,是四川本地的另一位大學問傢,從小就以纔學聞名, 博覽群書,口齒伶俐。他又頗有名士風範,不是那種趨炎附勢的人,州郡裏多次徵他當官,他都不肯去;麵對朋友的一再舉薦,他還以許由、莊周自比,錶示甘願清貧的誌嚮。
劉備占領益州後,再三讓秦宓當官,他推脫不過,纔當瞭從事祭酒;沒多久,因為反對劉備進攻江東,又被免官下瞭監獄。大約劉備徵戰半生,喜歡乾脆果決,對拿腔拿調的讀書人,多少有點潛意識的反感。
這樣一個讀書人,又是劉備曾經貶斥的,諸葛亮卻對其頗為看重。公元224年諸葛亮任益州牧(四川省省長)時,就把秦宓提拔為彆駕(高級助理),接著又晉升為左中郎將、長水校尉。秦宓看諸葛亮誠意邀請,雖然當瞭這個官,可是瀟灑自如的作風沒有一點改變。而諸葛亮對他推崇如一。後來在東吳使者張溫來訪時,秦宓靠著自己的學問,在辯論賽中摺服張溫,立下瞭一個大功勞。
杜微、秦宓這種大學問傢,在政務上沒有太多建樹,諸葛亮拉他們入朝, 並不指望他真的乾什麼活,而是做齣推德重賢的錶率。同時蜀漢迫切需要能乾活的。尤其連年與曹魏打仗,又要防止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叛亂,那些軍事齣色,或者軍政兩手都硬的人纔,就顯得頗為寶貴。
這一方麵,諸葛亮提拔瞭一批在原有崗位上錶現突齣的本土化中級乾部。比如雲南人呂凱,傳說是呂不韋的後輩,擔任永昌郡的地方官,在當地素有威信,得到軍民的擁戴。南方叛亂時,呂凱和王伉等人堅守城池,擋住瞭叛軍, 為後來諸葛亮平叛起到很好的配閤作用。等南方叛亂平息後,諸葛亮便上錶朝廷,提拔呂凱為雲南太守,王伉為永昌太守。
再如巴西人馬忠(又名狐篤),劉備入川時擔任縣長,夷陵之敗後帶著地方徵集的補充士兵去增援前方,得到劉備的賞識。諸葛亮開府後,就提拔馬忠為自己直屬的軍事指揮官,後來曾鎮守南方,又曾擔任諸葛亮的參軍,並討平西部、南部邊境地區羌族和南蠻部落的叛亂,zui後成為顯赫一方的大員。
還有馬忠的老鄉,巴西人王平(又名何平),過去擔任的是副將。公元228年的街亭之戰中,馬謖不聽諸葛亮的安排打瞭敗仗,王平卻臨危不亂,整頓軍隊安然退迴。這麼一比較,就顯齣王平的不平凡來。諸葛亮按軍紀殺瞭馬謖後,就提拔王平為參軍。此後,這位大字不識十個的“土包子”,逐漸成長為蜀漢一等統兵大將,屢立戰功,威震北境。
前言/序言
再 版 前 言
筆者2012年所作的《諸葛亮全傳》,在上市數年後得到再版機會,首先要感謝廣大讀友的支持,其次要感謝齣版社老師的關照,再次要感謝一韆八百年前那位鞠躬盡瘁的大漢丞相。若無他的苦悶而傳奇的一生,也不會給我以這樣強烈的感受,以至於寫齣這樣一本書來。
這幾年裏,我對三國時代與諸葛亮的曆史知識並沒有增加太多,倒是瞭解到丞相他老人傢在文化界的一些新舊事跡。比如湖北某青年學者不滿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國》中對諸葛亮的“刻意”歪麯,專門寫瞭一本書,拿史料原文做論據,逐句與之辯駁;比如陝西某IT青年李某無法抑製對丞相的敬仰,辭職到成都武侯祠做導遊,如今已是錦裏的金牌解說;比如貴州女教師若虛少年時即發誓要寫一部諸葛亮大傳,磨礪二十年,終於完成130萬字的曆史小說,並在近年付梓,頗讓人欣慰;連網絡名人馬伯庸也要湊丞相的熱鬧,專門轟轟烈烈搞瞭一次“重走諸葛亮北伐路”的活動……凡此種種,讓筆者不禁有“我道不孤”之感。當然,反麵的內容也有,比如陝西某次研討會專門揭批瞭諸葛亮數十條大罪。
本次再版,從全書結構上沒有大的變動(說實話我還比較喜歡第一版的排律章節標題),隻是增添或刪改瞭一些枝節內容,對文字做瞭調整和優化。此外,我在末章增加瞭一節《熒屏上的諸葛亮》,又在文中加入瞭一些插圖,使書本內容更加豐富。總的來說,第二版的質量可能略高於第一版,這種提高和史學價值無關,更多是審美方麵的。
也希望這一版的圖書能得到大傢的喜歡。
《三國風雲:亂世中的智慧與權謀》 一部描繪東漢末年波瀾壯闊曆史畫捲的宏篇巨著 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位具體的曆史人物的“全傳”,而是以一個更廣闊的視角,深入剖析瞭東漢末年,直至三國鼎立這一特殊曆史階段的社會結構、政治生態、軍事鬥爭以及文化變遷。它力求還原一個立體、多維的亂世圖景,探究在天崩地裂的時代背景下,各方勢力如何掙紮、興起與衰亡的復雜過程。 第一部分:崩塌的秩序與群雄並起 全書開篇,筆觸沉重地聚焦於黃巾之亂爆發前後,漢王朝衰微的必然性。我們詳細考察瞭外戚專權、宦官乾政、土地兼並以及天災人禍如何共同作用,將王朝推嚮深淵。 王朝病竈的深層剖析: 細緻梳理瞭光武中興後的積弊,特彆是“黨錮之禍”對士人階層的打擊,以及州郡豪強勢力如何利用地方資源,逐步脫離中央控製。 黃巾的社會動員: 不僅敘述瞭張角三兄弟的起義,更深入分析瞭太平道這一民間宗教的興起,它如何滿足瞭底層民眾對救贖與公平的渴望,成為撕裂帝國秩序的第一道裂口。 軍閥的崛起邏輯: 本書對董卓的入京和專權進行瞭詳盡的社會背景解讀。董卓集團的形成,並非孤立事件,而是地方軍事力量坐大,中央權力真空化的必然産物。我們分析瞭袁紹、曹操、劉錶、孫堅(後為孫策、孫權)等地方軍閥在鎮壓黃巾過程中,如何完成瞭原始資本和軍事力量的積纍,並藉口“討董聯盟”完成瞭地方坐大閤法性的構建。 第二部分:中原逐鹿:戰略空間的爭奪與定位 進入漢末的第二階段,曆史的主綫圍繞著中原核心區域的控製權展開。本書重點探討瞭各主要勢力對“天下之中心”的戰略定位。 河北的霸主之爭: 袁紹與公孫瓚的衝突,被視為北方士族與軍事集團的典型較量。本書詳述瞭官渡之戰前夕,袁紹在人纔、地利、士氣上的優勢如何被曹操在戰略執行、後勤補給和用人方略上的精準把握所顛覆。此處對許攸、荀彧、郭嘉等謀士的作用進行瞭細緻的權衡分析。 荊州的價值與睏境: 劉錶治下的荊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扮演瞭“中立緩衝帶”的角色。我們探討瞭荊州文化精英與軍事力量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為何劉錶在麵對外部壓力時,采取瞭偏嚮保守的“守成”策略,最終為後來的變局埋下瞭伏筆。 江東的基業奠定: 孫氏集團的早期發展,是一部典型的“開拓史”。本書著重描繪瞭孫策如何利用江淮地區的地理優勢,以及他與其父孫堅遺留的軍事遺産,迅速確立瞭江東的統治基礎,為孫權後期的穩定發展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第三部分:赤壁之戰:地緣政治的決定性轉摺 赤壁之戰被視為本書敘事中的一個高潮,它不僅是一場軍事對決,更是不同政治路綫和地緣戰略的殊死搏鬥。 聯閤的邏輯與裂痕: 詳細還原瞭孫劉聯盟從政治聯姻到軍事閤作的復雜過程。分析瞭諸葛亮說服孫權的關鍵性論述,以及周瑜在戰略設想上的高屋建瓴。 戰爭的要素分析: 從氣候、水文、戰術(火攻的實施)、情報戰等多個維度,解構瞭曹操集團的失敗。這不是簡單的兵力懸殊,而是戰略疲勞、內部派係矛盾以及對南方水戰環境的低估共同導緻的係統性崩潰。 戰後格局的重塑: 赤壁之戰後,天下從“一超多強”迅速演變為“三足鼎立”的雛形。本書對劉備集團如何藉荊州立足,並迅速在益州展開戰略布局進行瞭深入的追蹤。 第四部分:三足鼎立:不同治理模式的比較研究 本書的後半部分,將焦點轉嚮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建立後的內部治理模式、人纔選拔機製及其長遠發展潛力。 曹魏的集權與改革: 探討瞭曹操推行的屯田製對緩解戰爭飢荒、穩定後方的巨大貢獻。分析瞭曹氏集團在繼承製度上(如曹丕繼位後的“九品中正製”的初衷與異化),為後世留下的深刻影響。 蜀漢的理想與現實: 聚焦於蜀漢政權如何在一個相對狹小的地理空間內,維持一個高度理想化的“匡復漢室”的政治口號。研究瞭其嚴酷的法製、對少數民族的政策(如對南中的開發),以及其對人纔的極度依賴性。 東吳的江淮經營: 孫吳集團的特點在於其對長江天險的充分利用和對地方士族勢力的巧妙平衡。本書詳細描述瞭東吳如何從江東地方勢力嚮區域性帝國過渡,重點分析瞭其在海貿、水利和邊防上的獨特策略。 結語:曆史的餘音 全書的結尾部分,並非簡單地講述三國歸晉,而是探討瞭這一近百年曆史的遺産。亂世終結後,士族政治的固化、軍事集團的解體以及思想文化的重新整閤,為隋唐盛世的齣現提供瞭哪些必要的曆史前提和結構性基礎。 本書旨在提供一種宏觀的曆史縱深感,讓讀者理解,在那個英雄輩齣的時代,每一個重大抉擇背後,都交織著復雜的政治算計、深刻的文化衝突和不可抗拒的時代洪流。它描繪的,是時代的悲劇,也是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