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抒懷

往事抒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宋桂花 著
圖書標籤:
  • 迴憶
  • 散文
  • 情感
  • 人生
  • 往事
  • 抒情
  • 歲月
  • 感悟
  • 文學
  • 成長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河南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55905578
版次:1
商品編碼:12231209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一個人的曆史,一個時代的縮影。

作者在特殊的歲月和環境中,經受瞭各種磨難,在她不低頭、不氣餒,勇往直前,終於保全瞭一個傢,把兒女撫養成人。而且,作為一名教師,她把全部心血獻給瞭教育事業,她把一顆真心掏給瞭自己的學生。

內容簡介

《往事抒懷》是一部內容感人的長篇自傳,作者以她和丈夫葛萬典的愛情故事為主綫,敘述瞭幾十年來的人生曆程。他們是先結婚後戀愛,曆經瞭難以盡述的磨難。為瞭生存,同時也是為瞭丈夫和傢人,她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和丈夫分開。她的夢想是能和丈夫長相廝守,為此,她拼搏數十年,最終實現瞭夢想。可是,丈夫很快就去世瞭。歲月無情,但是作品中人物的悲歡離閤,卻給瞭我們多方麵的人生啓迪。尤其感人的是,她們夫婦幾十年如一日,對自己的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和傢人一樣。

作者簡介

作者宋桂花,生於1935年9月15日,河南禹縣(今禹州市)淺井鄉人。縣立中學畢業。1951年3月參加工作。1951—1977年先後在淺井、花石、文殊、磨街小學及初中任教。1977年恢復高考後,一直在磨街高中、神垕高中擔任畢業班的地理教師及班主任工作。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工作勤勤懇懇,教學成績優異。其任課的班級在高考中,地理平均成績連續六年取得禹州市第yi名。多次獲得縣級優秀教師的稱號。1990年退休後,著有《一生情》一書。

目錄

序一 / 1

序二 / 1


一、故鄉 / 1

二、祖母 / 3

三、父親 / 5

四、母親 / 7

五、童年 / 10

六、願望 / 14

七、縣城上學 / 17

八、潛學 / 22

九、傢鄉解放/ 24

十、初試鋒芒 / 26

十一、參加學習班 / 30

十二、初見成效 / 33

十三、追求進步 / 36

十四、教書成瞭“業餘”工作 / 39

十五、跨區調動 / 43

十六、轉摺 / 47

十七、從零開始 / 51

十八、新的提高 / 53

十九、父親歸來 / 56

二十、認識 / 60

二十一、接受邀請 / 63

二十二、下瞭決心 / 67

二十三、新娘“丟瞭” / 69

二十四、好事多磨 / 72

二十五、咬掉瞭扣子 / 75

二十六、我的良師 / 78

二十七、可喜的變化 / 81

二十八、甜甜蜜蜜 / 84

二十九、寶寶來瞭 / 87

三十、焦急不安 / 90

三十一、參加整風 / 92

三十二、忍痛割愛 / 95

三十三、繼續整風 / 97

三十四、門墩上的彆離 / 100

三十五、調往白沙 / 104

三十六、牽腸掛肚 / 108

三十七、見麵難 / 112

三十八、大雪之夜 / 115

三十九、父母的遺憾 / 117

四十、艱苦的生活 / 120

四十一、父親去世 / 124

四十二、忠厚的大弟 / 127

四十三、柳村拾零 / 131

四十四、丈夫的磨難 / 136

四十五、三弟幫忙搬傢 / 138

四十六、首次住院 / 141

四十七、鄉親們的幫助 / 146

四十八、喜事降臨 / 150

四十九、禹縣的北極 / 154

五十、重返花石 / 158

五十一、二進白沙 / 161

五十二、為學生著想 / 165

五十三、經受考驗 / 170

五十四、倔強的二弟 / 177

五十五、善良的三妹 / 183

五十六、我的公爹 / 187

五十七、迴鄉教書 / 192

五十八、再進山區 / 196

五十九、三個孩子 / 201

六十、紮根山區 / 210

六十一、勞動大軍 / 213

六十二、我很榮幸 / 215

六十三、進瞭高中 / 218

六十四、幫四弟成傢 / 220

六十五、快樂的一傢人 / 232

六十六、漫漫求醫路 / 239

六十七、親如一傢 / 248

六十八、調動 / 253

六十九、搬傢難 / 256

七十、初到神垕 / 262

七十一、溫暖的大傢庭 / 264

七十二、西南師大學習 / 268

七十三、許昌安傢 / 271

七十四、旅遊 / 277

七十五、突發疾病 / 281

七十六、傢人的嗬護 / 286

七十七、守護在病榻前 / 288

七十八、樂樂與果果 / 292

七十九、終生遺憾 / 296

八十、悲痛 / 300

八十一、師生情 / 301


後記 /307

精彩書摘

一、故鄉

我齣生於河南省禹縣(今禹州市)西北一個非常偏僻的寨子裏。寨名叫淺井,三麵靠山,一麵臨水。山上樹木成林,綠草茵茵,牛羊成群。

寨子周匝圍著高大的寨牆。寨牆由紅色的石塊築成,非常堅固。東西南三麵都有寨門、炮樓。

小寨易守難攻。民國時期我們這裏有不少土匪聚居在深山,經常是夜晚齣來活動,幾乎把周圍的村莊襲擊瞭一遍。土匪攻打淺井寨,集中瞭所有的人馬,槍打炮轟,可是寨牆毫發無損、巋然不動。我們居住的小寨,從來沒有被土匪打開過,成瞭遠近聞名的“寶寨”。

寨子裏,街不是很寬,路也不是很平。可是正街和南街,路兩邊卻住著很多大戶人傢。這些大戶,傢傢都有大宅院、高門樓。

街東頭的廟門前麵,有一口淺井。井颱上鋪著青色的條石,井口砌得像倒扣的盆子,四周圍著一圈一米多高的空花牆。

讓人稱奇的是,這口井裏的水,一年四季都處在井口的位置。

到瞭夏季,雨水連綿,清澈甘甜的水會從井中流齣,像一條長龍,順著大街從東嚮西蜿蜒而過。

這就是淺井村名的由來。

為瞭防止流水侵蝕,大街兩旁住戶的房捨牆腳都壘有二尺來高的護牆,大門前邊也都壘著高高的門颱。在颱階的兩旁,種有槐樹、桐樹。這些樹木,為我們這個寨子帶來瞭勃勃生機。

兒時,我常和小夥伴在水流邊玩耍。

炎熱的夏季,放學後,就坐在門前的大槐樹下邊,洗衣服、泡腳、撈皂角、打水漂。大傢在一起,互相追逐、嬉戲。

水井的北麵有一座小廟,裏麵供奉著井王爺。逢年過節,我這個傻妞妞都會隨著傢人和鄉親們一塊兒到那裏燒香叩頭,祈求神靈保佑這口井裏的水永遠甘甜。

這口井裏的水日日夜夜都在往外流,祖祖輩輩從沒停過。水順著大街流到西寨門,嚮南轉個彎,流進瞭大坑。村裏人都覺得這口井與眾不同,不但水量豐富、水質好,而且還有靈氣。

三年睏難時期,我們這兒經常乾旱少雨,上級領導想把這口井裏的水引到寨外去澆地,村裏不少群眾都極力反對。

有人說:“水井不能動,誰動誰害病。”

還有人說:“井水不齣寨,齣寨有災害。”

可是在那個狠抓階級鬥爭的年代裏,群眾就是有意見,也不敢站齣來說。領導一聲號令,炸毀瞭井口,清理瞭碎石廢土。井下地方太小,剩下的工程讓村東頭的福會爺一個人去完成。福會爺忠厚老實,是個泥瓦匠,隻因在新中國成立之前跟著村裏的保長乾過幾天跟班,曆史有瞭“汙點”,所以,讓他來乾這辛苦的活兒最閤適。

他下到井底,又是鑿,又是挖,又是砌,從早到晚乾個不停。在那個年代,肚裏吃不飽飯,活動量又大,再加上井下陰冷潮濕,一嚮身強力壯的他完成這個任務以後,身體就垮瞭。他先是得瞭精神病,見人就打,見人就罵。見不到人時,嘴裏會不停地嘟囔。接著雙眼就失明瞭。後來,他又臥病在床,瘦得皮包骨頭,連飯也吃不進去瞭,嘴裏不停地喊:“渴,我要喝水,要喝廟門前邊井裏的水。”傢人把水從井裏提迴去,舀上一大碗遞給他。他咕咕咚咚喝瞭下去,感到比飯還香,比蜜還甜。就這樣,隻喝那口井裏的水,他的生命又整整延續瞭二十天。

他過世以後,群眾議論紛紛:

“這井就是不能動,看看,齣事瞭吧!”

“這老頭在井底乾活,肯定是衝撞神靈瞭。”

“是井王爺顯靈瞭!”

這件事情,就這樣被神乎其神地傳開瞭。

事情齣乎領導的意料,水井被改造以後,不但沒能把井水引到寨外,而且連群眾的吃水都成瞭問題。這口井的水位急速地降瞭下去,味道也發生瞭變化。人們再也看不到井水穿街而過的景象瞭。


二、祖母

一九三五年農曆八月十八的下午兩點左右,位於大街最西頭的那個院子裏,傳來瞭嬰兒的哭聲。哭聲讓這傢人臉上有瞭笑容。

祖母聽見哭聲,欣喜地問:“拴立傢的生瞭個啥?”

接生的大娘說:“嬸子呀,恭喜你瞭!生瞭個韆金,可好看瞭。”

祖母連聲說:“小妮兒也好,小妮兒也好!總算是有瞭第三代人瞭。”

我的到來,給這個多年來沒有小孩的傢帶來瞭歡欣。

我傢在村子最西頭,傢裏原本也很窮,大門還是個木柵欄。曾祖父整天南跑北跑做生意,有瞭積蓄以後,就買瞭一些田地,蓋瞭幾間瓦房。傢雖不算富裕,日子過得也還算殷實。

祖父宋福廣,一生勤勞。其第一房妻子王氏過門不久就死瞭,第二房妻子陳氏同樣是沒有生下一男半女就死瞭。

本傢的一個爺爺動瞭心思,想讓自傢兒子過繼到我們傢以繼承傢業,並三番五次托有身份的人來說閤,祖父隻好暫且答應。可是,這個孩子還沒來這個傢就夭摺瞭。

後來祖父又娶瞭我的祖母劉氏,生下瞭我的父親。祖父抱著繈褓中的兒子,激動得淚流滿麵,嘴裏不停地說:“老天爺真是開眼瞭,我宋福廣也終於有瞭後,傢裏的香火總算有人延續瞭。”

可是好景不長,父親還不到一周歲,祖父就病逝瞭。傢裏的頂梁柱倒瞭,祖母一下子濛瞭,覺得天塌瞭,今後的日子可怎麼過呀!祖父的靈柩還沒有入土,本傢那個爺爺就來威逼,要求祖母把祖父那個過繼兒子的屍骨挖齣來,葬到祖父身邊。

年齡不到二十歲的祖母,懷裏還抱著個不懂事的孩子,明明知道這是耍無賴,可是看到丈夫的靈柩遲遲不能入土,隻好忍著萬分悲痛答應瞭。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同時埋葬兩個人,不說開銷,光說祖母耗費的精力,就沒法言錶。

祖父還沒有過完“五七”,那個爺爺又來找祖母,說:“拴立她娘,兒子你認下瞭,人也埋過來瞭,你應該把傢業分一半給俺。”

祖母怒火萬丈,說:“世上哪有這種道理?你明明是在欺負我們孤兒寡母,勸你趁早死瞭這條心吧!否則要殺要剮隨你便!”

對方見祖母不低頭,就惡狠狠地說:“你這人不識抬舉,敬酒不吃吃罰酒,那你就等著瞧吧!”說完揚長而去。這位本傢爺爺雖然碰瞭一鼻子灰,但賊心不死,天天糾集一些無賴過來鬧事,逼迫祖母改嫁。

為瞭保住傢業,祖母決定打一打他的威風,壓一壓他的霸氣。她想到縣城去告狀,但是大門口經常有人監視。為瞭能安全外齣,她讓傢裏雇的夥計薑全提前把驢送到寨外親戚傢。等到夜裏,叫薑全搬來梯子放到寨牆下麵。她扶著梯子爬到寨牆上,再順著繩子艱難地滑到地上。薑全又把小孩放進籃子裏,用繩子係著送給她。然後,薑全牽著毛驢,讓祖母騎著進瞭縣城。祖母花錢托人寫瞭狀子,和那個本傢爺爺打起瞭官司。

經過幾次較量,祖母終於打贏瞭官司,勉強保住瞭我們這個傢。

事後,祖母抱著父親在祖父墳墓前發誓:“拴立他爹,你放心吧!彆人再威脅再逼迫,我也絕不改嫁。再苦再難我也要和孩子一塊兒過下去。我會把孩子撫養成人,支撐起咱這個傢。”

祖母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一個人硬是艱難地把這個傢撐瞭起來。父親很小的時候,就被她送進瞭學堂。她期盼他能早日成纔。

前言/序言

序一


人類生活的軌跡韆差萬彆,有些人走過的道路鋪滿瞭鮮花,萬紫韆紅;有些人走過的道路荊棘遍地,布滿瞭毒蟲。在嬌生慣養中長大的人經不起風雨,在艱難睏苦中成長的人眼亮骨硬。讀過《往事抒懷》,你就會知道,作為一個人應該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

“艱難睏苦,玉汝於成。”這句話是在激勵人們不畏險阻奮勇前進,但是艱難睏苦並不是好吃的果子,置身其中者不僅要忍受艱難,還要經受各種各樣的考驗,有工作方麵的、生活方麵的、環境方麵的、人情方麵的。一言以蔽之,方方麵麵都在煎熬著一個人。是硬漢還是懦夫,就看你在危難麵前的錶現瞭。

並不是所有的猴子都能成為孫悟空。把你裝入太上老君的八卦爐裏,煉上七七四十九天,你能頂住瞭,纔有可能成為孫悟空。否則,你仍然是肉眼凡胎的野猴子。

《往事抒懷》的作者宋桂花女士生活在特殊的環境中,經受瞭各種磨難,在艱難睏苦麵前不彎腰、不低頭、不氣餒,勇往直前,終於保全瞭幾乎破碎的傢,把兒女撫養成人,使其安身立命於這個頗不容易生存的世界上。不瞭解宋女士經受過多少苦難,就不會知道其中的辛酸與堅忍。

讀瞭《往事抒懷》,你會對宋女士的人格肅然起敬。

我在這裏謹嚮宋女士緻以崇高的敬禮!


葛萬典

2010年11月



序二


《往事抒懷》是母親用心血凝結齣來的。

母親今年83歲,一生坎坷,曆經磨難。2011年臨近春節,父親陡然去世。已77歲高齡的母親,一度茫然若失、寡言少語。突然有一天說要寫書,說這是與父親在世時的約定,父親不但給書起好瞭名字,而且還給書寫好瞭序言。

她要兌現當初的諾言,把她一生的經曆,或磨難,或幸福,或清貧,或快樂,凡她認為是值得的,都寫齣來,以追念父親,平慰餘生。

母親的性格是倔強的。平凡、艱辛、苦難的人生命運,養成瞭她抗爭、抗爭、再抗爭的頑強品質。隻要是她認準的事情,再大的睏難都阻擋不住。

母親說過後,就開始嚴肅而又認真地做瞭。她一字一句,寫瞭又改,改瞭又寫,嘮嘮叨叨地記述自己一生中微瀾不驚的細枝末節。

寫書,對於年輕人尚且不易,何況母親年事已高。然而讓我們想不到的是,隻有中學學曆,從沒有文學寫作經曆的母親,老瞭老瞭,竟然有瞭二十多萬字的創作收獲。

這些文字,凝聚著母親的心血。一開始她用鋼筆寫,寫瞭厚厚的兩大本,我們看過後說像是記流水賬。她沒有氣餒,推倒重來。這一次,她不僅找來瞭學習資料,還找來瞭我們淘汰下來的電腦,一個字一個字地敲擊。居然在三年多的時間裏,既學會瞭熟練地使用電腦,又重新寫齣瞭十分像樣的文章。

巴金老人曾經說過,他不是為瞭當作傢而寫小說的,是因為胸中有話不得不說纔來寫小說的。人情如此,文理如此,古今當無二緻。這些文字,處處體現齣母親樸實無華的性格。寫作中,母親絕不怠慢每一個文字,哪怕是一個標點符號也都認真推敲,那份細緻與鄭重,不由使人生齣敬意。

讀它,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當屬平凡的歲月;讀它,沒有奢華深邃的哲句,當屬單純的記述。然而,作為子女,我們讀它,卻能從母親平鋪直敘的語言裏,勾勒齣一串串生動的記憶,隨情景而快樂、啜泣;讀它,也能體會到母親這一生,伴著堅強、伴著任性,用真情的陪伴、無私的嗬護,和父親牽手度過這看似平凡的一世歲月;讀它,也能讓我們震撼於一串串支離破碎的片段,記錄著那一代人的執著、悲憤、無奈、心酸、堅韌、善良、進取的浮沉滄桑。單從這一點說,母親是成功的,是幸福的。因為她完成瞭自己的願望,實現瞭自己的初衷。

母親是個熱愛生活的人,閱讀這本書,根本感覺不到她是耄耋老人,反而認為她就是一個對什麼都充滿好奇和熱忱的老頑童。我們知道,她是在以“誠懇做人、認真為文”的態度,以自己特有的激情與豪邁,於人生日暮之時,與太陽賽跑,努力煥發齣新的光彩。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唐代詩人劉禹锡用一個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描繪瞭人生雖已是桑榆晚景,卻也可以依舊燦爛的境界。而這境界,不正是母親現在的美好狀態嗎?

一個年逾八旬的老人,每天披著飄曳的白發,架著一副老花鏡,抖著微顫的雙手,懷揣對丈夫的眷戀、對孩子的期盼、對生活的熱愛,筆耕不輟,竟達到瞭如此境界,不由得讓我們這些做兒女的肅然起敬、潸然淚下……


葛震遠

2017年5月14日 母親節


星河彼岸的低語:一本關於時間、記憶與失落的散文集 作者:[請在此處填寫作者的化名或筆名,例如:林遠] 塵封的相冊與未竟的旅途 這本書並非對往昔歲月的溫情迴顧,也不是對已然逝去的時光進行感性的抒發。它更像是一次對“遺忘”本身進行的深度探索,一本關於“如何與那些無法挽迴的瞬間共存”的哲學隨筆。作者以冷峻而剋製的筆觸,解剖瞭記憶在構建個體身份中的脆弱性與欺騙性。 《星河彼岸的低語》收錄瞭三十餘篇獨立的散文,它們如同散落在宇宙深處的碎片,各自獨立,卻又在某種無形的引力下被聚攏在一起。全書圍繞三個核心主題展開:“失焦的影像”、“異鄉的鍾擺”以及“沉默的拓撲學”。 一、 失焦的影像:重構記憶的虛構性 在“失焦的影像”這一部分,作者挑戰瞭我們對“真實記憶”的執念。我們所珍視的童年片段、某次深刻的對談,是否真的如我們所想的那樣發生過?作者引入瞭神經科學和符號學的視角,探討瞭大腦如何在信息缺失時,利用期待與文化模闆來“自動補全”敘事。 其中一篇著名的篇目《玻璃囚籠中的蝴蝶》,描述瞭一場幾乎被遺忘的夏日午後,記錄者試圖通過老舊的黑白照片來復原場景,卻發現照片本身隻是一個“定格的謊言”。相片中人物的微笑,或許是定格前一秒的肌肉抽搐,而非內心的愉悅。作者的文字充滿瞭解構的力度,引導讀者審視自己引以為傲的個人史,是否隻是一部經過精心編輯的個人宣傳冊。這種對“自我敘事”的質疑,是全書最尖銳的切口。 二、 異鄉的鍾擺:空間錯位與存在感危機 “異鄉的鍾擺”探討瞭地理位置變遷對內心時間感的影響。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遊記,而是關於“流放”的內心地理學。作者筆下的“異鄉”,有時是遙遠的國度,有時是熟悉的城市中一個陌生的街角,更多時候,它是我們與“過去的自我”之間産生的永恒距離。 書中的散文大量引用瞭城市空間理論,例如,作者描述在一座擁有百年曆史的歐洲小城中穿行時,時間不再是綫性的河流,而是堆疊的岩層。每一層都對應著不同的社會規範和建築風格,而“我”這個觀察者,像是一枚漂浮在岩層間的微小顆粒,無法真正嵌入任何一層。 有一篇關於“候車室”的文字尤為動人,它描繪瞭無數人在同一空間內等待著不同的目的地,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時區”內活動。這種集體性的、卻又極端孤立的等待狀態,揭示瞭現代人普遍存在的“在場焦慮”——我們身在此處,心卻在彆處,或是在尚未到來的未來。 三、 沉默的拓撲學:語言的邊界與不可言說之物 最後一部分,是全書最具思辨性的嘗試,它關注的是語言的局限性,以及我們如何試圖用文字去觸碰那些超越經驗和邏輯的領域。作者認為,許多深刻的體驗——極度的愛、突如其來的恐懼、對宇宙尺度的敬畏——都是“語言的死角”。 在這裏,作者的文風變得更加晦澀和詩意,但這種晦澀並非故作高深,而是對“無法言說”這一狀態的忠實記錄。例如,在一篇探討“寂靜的重量”的篇章中,作者詳細描述瞭在絕對的隔音環境中,人耳會開始“聽見”血液流動的聲音,這不僅是生理現象,更是心靈試圖填補空虛的徒勞掙紮。 《星河彼岸的低語》拒絕提供安慰或明確的答案。它不鼓勵讀者“嚮前看”或“珍惜當下”。相反,它邀請讀者直麵那些令人不安的哲學睏境:我們所擁有的,是否隻是一個被良好包裝的幻覺?我們如何定義一個“完整的人生”,當其中的關鍵篇章已經散佚或被篡改? 這本書獻給所有在數據洪流中,試圖錨定自身存在意義的迷失者。它不是一個齣口,而是一麵能清晰映照齣內心迷宮的鏡子。 閱讀本書,你將體驗的不是被撫慰,而是被深刻地、結構性地審視。

用戶評價

評分

初讀這本書,便被其獨特的敘事風格所吸引。作者仿佛是一位飽經滄桑的智者,以一種超然物外的視角,審視著人生的起伏跌宕。故事的語言簡潔而富有張力,沒有冗餘的辭藻,卻字字珠璣,直擊人心。我被書中描繪的那些人物所打動,他們或平凡,或不凡,都在人生的長河中留下瞭屬於自己的印記。他們的經曆,讓我看到瞭普通人身上的偉大,也讓我感受到瞭命運的無常。作者並沒有刻意去描繪宏大的敘事,而是將目光聚焦於那些細微之處,那些被歲月塵封的角落,那些被遺忘的角落。然而,正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卻構成瞭生命的全部意義。閱讀這本書,就像在與一位老朋友進行一場深入的交流,他分享著自己的人生感悟,而我則在其中找到瞭共鳴和啓迪。

評分

拿到這本書,我便被其散發齣的獨特氣質所吸引。它不像市麵上許多嘩眾取寵的書籍,而是以一種內斂而深邃的方式,緩緩展開。作者的文筆如同潺潺流水,細膩而不失力量,將一個個鮮活的場景和人物呈現在我的眼前。我被書中人物的命運所牽動,他們的選擇,他們的遺憾,他們的堅持,都讓我看到瞭生命的復雜與真實。作者並沒有刻意去評判,而是以一種平和的視角,展現瞭人性的多麵性。閱讀這本書,讓我仿佛迴到瞭那個久遠的年代,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的脈搏,也讓我對自己的過往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智者的喃喃低語,在引導我思考人生的意義,在鼓勵我以更積極的態度麵對生活。

評分

翻開這本書,一股淡淡的書捲氣撲麵而來,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老的書房,空氣中彌漫著紙張的清香和歲月的沉澱。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想知道書頁中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又蘊含著怎樣的人生智慧。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深情,字裏行間流淌著對過往時光的眷戀與感悟。那些曾經的歡笑與淚水,那些青澀的年華與深刻的記憶,都在作者的筆下鮮活地呈現齣來。我仿佛看到瞭那個年代的景象,聽到瞭那個時代的歌聲,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的脈搏。這本書不僅僅是對往事的追溯,更是對生命的一種深刻體驗和解讀。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去,也讓我對未來充滿瞭希望。閤上書頁,心中久久不能平靜,那些曾經被遺忘的片段,那些被時光衝刷的痕跡,都重新浮現在眼前,清晰而溫暖。這是一種奇妙的閱讀體驗,它讓我與作者的心靈産生瞭強烈的共鳴,也讓我對生活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樸實無華,卻透著一股沉靜的力量。當我翻開扉頁,映入眼簾的字體娟秀而有力,每一個字都仿佛經過精雕細琢,充滿瞭藝術感。故事的開篇便吸引瞭我,仿佛一股清泉緩緩流入心田,滌蕩著我平日裏躁動不安的情緒。作者以一種平和而富有哲理的口吻,娓娓道來。我被書中人物的命運深深吸引,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悲歡離閤,都牽動著我的心弦。我看到瞭人性的復雜與美好,也看到瞭生活中的無奈與堅韌。這本書並非刻意煽情,也非故作高深,它隻是真實地展現瞭生活的點滴,卻在不經意間觸動瞭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我時常在閱讀中停下來,陷入沉思,迴味作者所描繪的場景,品味其中蘊含的深意。這種閱讀的寜靜與滿足感,是在喧囂的都市生活中難得的奢侈。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給我帶來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它不是那種一眼望到底的平鋪直敘,而是像層層剝洋蔥般,每一次翻頁都能發現新的驚喜,新的感悟。作者的敘事技巧堪稱一絕,將復雜的思緒和細膩的情感,通過簡練的語言錶達齣來,讓人在閱讀時仿佛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我被書中人物的命運深深牽引,他們的選擇,他們的掙紮,他們的堅持,都讓我看到瞭生命的韌性與光輝。這不僅僅是一個個故事的集閤,更是一種對人生哲學的深刻探討。我從中看到瞭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對人性深處的洞察,以及對美好未來的期盼。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汲取新的力量,讓我更加勇敢地麵對生活中的挑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