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全传(修订本)

诸葛亮全传(修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益,赵嫣 著
图书标签:
  • 诸葛亮
  • 三国
  • 历史人物
  • 传记
  • 历史小说
  • 古典文学
  • 军事家
  • 政治家
  • 文化
  • 人物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22699
版次:2
商品编码:1222182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4
套装数量:1
字数:26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对历史和诸葛亮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本书是受市场读者喜爱的诸葛亮传记再度修订本。文笔流畅,通俗生动,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挖掘历史人物内心。 实事求是地论述他在干戈扰攘风云变幻的三国时期,辅助刘备、刘禅父子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肯定他的严于律己、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

内容简介

本书为《诸葛亮全传》修订本。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本书根据确凿可靠的史料,实事求是地论述他在干戈扰攘风云变幻的三国时期,辅助刘备、刘禅父子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肯定他的严于律己、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

作者简介

杨益,70后,生于重庆,学于成都,混于北京。工学硕士毕业,偏好舞文弄墨,曾做过高校教师、漫画文编、网站主编、培训讲师等。著有《张居正全传》《那些三国的女人们》《成功销售要读“三国”》
赵嫣,80后人。生于河畔兵家要津;就读江南繁华之域;蜗居燕地六朝古都。喜爱旅游,喜爱影视,喜爱戏剧曲艺,喜爱域外风情,也喜欢品味和分享其中包含的历史韵味,在繁忙更迭的代码串中,寻求一丝悠远。

精彩书评

本书为《诸葛亮全传》修订本,图文并茂。不吹,不黑,用历史上的事儿,展示历史上的真正的诸葛亮,尝试着分析和理解他的想法,他的苦衷,他的悲凉与骄傲,还有他恪守一生的信念。

目录

第一章 卧龙乱世枕高岗..........................1
公元181年的两个“老二”........................2
颠沛天涯........................................4
诸葛亮和他的伙伴........................7
诸葛亮的豪门亲戚..............................9
哀乐中的壮志.................................11
第二章 英主相携比翼翔........................15
诸葛亮的投档清单...............................16
大耳贼简历....................................18
207年:历史上的瞬间............................20
诸葛火烧博望坡?假的!........................24
诸葛亮帮助刘琦?不好说!...................26
第三章 赤壁锻成三足鼎........................29
诸葛亮火烧新野?假的!.....................30
走马荐诸葛?假的!.............................33
诸葛亮舌战群儒?假的!....................36
借箭借风?都是假的!.........................38
诸葛亮三气周瑜?假的!.....................40
刘备的“三驾马车”........................42
第四章 益州续立汉家堂........................47
二当家守荆州................................48
兵进益州..................................49
收获与损失............................51
益州的老干部们............................53
“包庇”法正...............................56
狂士如云...................................58
千辛万苦荐人才............................60
荆州外交风波...............................62
第五章 兴衰起落本常事........................65
力争汉中................................66
汉中有老虎,刘备称大王...................68
荆州噩耗.....................................70
惨遭整肃的刘封.............................73
篡位.........................................76
第六章 赤胆铁肩辅幼皇........................79
皇帝轮流做....................................80
打,还是不打?..............................82
第二次沉重打击............................85
有为与无为...............................87
托孤....................................88
刘阿斗..................................91
蜀汉摊子.................................94
第七章 用法秉德身立正........................97
大权在握的疲惫...............................98
依法治国.....................................99
以德服人....................................101
狂士的感叹................................105
第八章 量才礼士任贤良...................... 109
诚意聘贤.................................110
老子英雄儿好汉........................112
不拘一格用人才..........................114
魏延的反骨?假的!.....................117
不共戴天的左右手......................119
第九章 南中泸水瘴烟散...................... 123
风雨飘摇的公元223年.................124
联吴破冰...............................127
“吴蜀和平”杯辩论赛.............130
瘴气三月下益州...........................132
七擒孟获..................................135
巴掌与枣儿................................136
磨刀霍霍..............................138
形势一片大好..........................141
第十章 陇上街亭戈甲伤...................... 145
七拼八凑出师表.........................146
磨磨蹭蹭害死人.......................147
子午谷之争...........................151
舍近求远...............................153
失街亭......................................158
空城计?假的!.............................160
痛定思痛....................................162
第十一章 志复中原心不死................... 167
鞠躬尽瘁?假的?.............................168
莫名其妙的武装旅行团.......................170
夺取二郡.......................................173
魏延大展宏图...................................176
第十二章 星沉渭畔意苍茫................... 181
司马懿初体验.................................182
科学就是力量................................185
罢黜李严......................................188
三年准备.................................189
忍者神龟..............................192
星殒五丈原........................195
身后杂事.................................198
第十三章 江流万古东流去................... 201
痛杀蜀人心................................202
立庙风波..................................204
诸葛亮的子孙...............................206
后世的尊敬................................208
文艺的捏造..............................210
阖棺难定论...........................211
附章 老酒村言话短长....................... 215
陈寿故意贬损诸葛亮吗?.....................216
“羽扇纶巾”到底是谁的?...................218
从“半仙”到“圣人”——文学诸葛亮..........220
荧屏上的诸葛亮...........................222
诸葛亮的“发明”...........................223
诸葛亮年表................................225
后记 ..................................... 227

精彩书摘

诚意聘贤
诸葛亮自从加入刘备集团,便一直努力为集团发掘人才,尤其帮刘备从荆州网罗了大批贤能。到他独掌全国大权时,能管辖的基本只有益州一地,在人才选拔上的空间更小。这当然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但即使如此,诸葛亮还是数着米煮饭,想方设法从四川本地人和外来的“拆迁户”中探寻各方面才干的人,为蜀汉政权添砖加瓦。他曾对属下说,各项工作中,对国家zui重要的就是选拔人才,所以你们都要多多地推荐各方面人才来。
诸葛亮当初是被刘备三顾茅庐,恳切请出山来的。到他做了当家人,也把刘备当年邀请他的诚意拿出来,同样恳切地去敦请他看中的人才。
比如有一位四川的大学问家——梓潼人杜微。杜微在刘璋时代当过从事, 后来借口生病辞职,刘备入蜀之后,也想请杜微做官,杜微借口自己耳聋,闭门不出,刘备zui后也拿他没办法。
等到公元224年诸葛亮担任益州牧时,他再次请年迈的杜微出来做官。杜微依然再三推辞,但诸葛亮三番五次的邀请,zui后用车子把杜微给载到了丞相府中。
见面之后,杜微还是说耳聋,问他什么都瞪着眼作迷茫状。
诸葛亮微微一笑。杜老先生耳聋的事儿,他早有准备。
于是,诸葛亮拿出了他的法宝——笔墨纸砚。
接下来,诸葛亮很诚恳地一笔一画,写在纸上给杜微看:
“我早听说您的德行,非常渴望得到您的教诲,但因为才德低下,没有缘分向您请教。很多人都曾赞叹您的崇高志向,初次见面,仰慕已久。我本领平庸,担任益州的长官,德行浅薄而任重道远,所以始终怀着忧虑。我们皇上今年才十八岁,天资仁爱聪敏,礼贤下士,天下的人也都怀念汉室。所以,我想与您一起顺应上天和老百姓的意愿,辅佐英明的皇上,兴复汉室,立下青史留名的功劳。”
杜微看了诸葛亮写的字,还是口口声声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不当官回家。
诸葛亮继续亲笔写字,游说杜微。他揭批了曹丕的罪恶,继而阐述自己立志灭魏兴汉的决心,并对杜微再三相劝。
zui后,诸葛亮说,我请您当官,只希望凭您的德行还辅佐朝廷,不会让您去管打仗的!
看诸葛亮如此诚意,杜微也不好再完全推辞。到末了,杜微担任谏议大夫,专门提意见、发议论,不负责具体事务。这倒是挺适合杜老头子的。
再比如广汉人秦宓,是四川本地的另一位大学问家,从小就以才学闻名, 博览群书,口齿伶俐。他又颇有名士风范,不是那种趋炎附势的人,州郡里多次征他当官,他都不肯去;面对朋友的一再举荐,他还以许由、庄周自比,表示甘愿清贫的志向。
刘备占领益州后,再三让秦宓当官,他推脱不过,才当了从事祭酒;没多久,因为反对刘备进攻江东,又被免官下了监狱。大约刘备征战半生,喜欢干脆果决,对拿腔拿调的读书人,多少有点潜意识的反感。
这样一个读书人,又是刘备曾经贬斥的,诸葛亮却对其颇为看重。公元224年诸葛亮任益州牧(四川省省长)时,就把秦宓提拔为别驾(高级助理),接着又晋升为左中郎将、长水校尉。秦宓看诸葛亮诚意邀请,虽然当了这个官,可是潇洒自如的作风没有一点改变。而诸葛亮对他推崇如一。后来在东吴使者张温来访时,秦宓靠着自己的学问,在辩论赛中折服张温,立下了一个大功劳。
杜微、秦宓这种大学问家,在政务上没有太多建树,诸葛亮拉他们入朝, 并不指望他真的干什么活,而是做出推德重贤的表率。同时蜀汉迫切需要能干活的。尤其连年与曹魏打仗,又要防止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那些军事出色,或者军政两手都硬的人才,就显得颇为宝贵。
这一方面,诸葛亮提拔了一批在原有岗位上表现突出的本土化中级干部。比如云南人吕凯,传说是吕不韦的后辈,担任永昌郡的地方官,在当地素有威信,得到军民的拥戴。南方叛乱时,吕凯和王伉等人坚守城池,挡住了叛军, 为后来诸葛亮平叛起到很好的配合作用。等南方叛乱平息后,诸葛亮便上表朝廷,提拔吕凯为云南太守,王伉为永昌太守。
再如巴西人马忠(又名狐笃),刘备入川时担任县长,夷陵之败后带着地方征集的补充士兵去增援前方,得到刘备的赏识。诸葛亮开府后,就提拔马忠为自己直属的军事指挥官,后来曾镇守南方,又曾担任诸葛亮的参军,并讨平西部、南部边境地区羌族和南蛮部落的叛乱,zui后成为显赫一方的大员。
还有马忠的老乡,巴西人王平(又名何平),过去担任的是副将。公元228年的街亭之战中,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安排打了败仗,王平却临危不乱,整顿军队安然退回。这么一比较,就显出王平的不平凡来。诸葛亮按军纪杀了马谡后,就提拔王平为参军。此后,这位大字不识十个的“土包子”,逐渐成长为蜀汉一等统兵大将,屡立战功,威震北境。

前言/序言

再 版 前 言
笔者2012年所作的《诸葛亮全传》,在上市数年后得到再版机会,首先要感谢广大读友的支持,其次要感谢出版社老师的关照,再次要感谢一千八百年前那位鞠躬尽瘁的大汉丞相。若无他的苦闷而传奇的一生,也不会给我以这样强烈的感受,以至于写出这样一本书来。
这几年里,我对三国时代与诸葛亮的历史知识并没有增加太多,倒是了解到丞相他老人家在文化界的一些新旧事迹。比如湖北某青年学者不满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国》中对诸葛亮的“刻意”歪曲,专门写了一本书,拿史料原文做论据,逐句与之辩驳;比如陕西某IT青年李某无法抑制对丞相的敬仰,辞职到成都武侯祠做导游,如今已是锦里的金牌解说;比如贵州女教师若虚少年时即发誓要写一部诸葛亮大传,磨砺二十年,终于完成130万字的历史小说,并在近年付梓,颇让人欣慰;连网络名人马伯庸也要凑丞相的热闹,专门轰轰烈烈搞了一次“重走诸葛亮北伐路”的活动……凡此种种,让笔者不禁有“我道不孤”之感。当然,反面的内容也有,比如陕西某次研讨会专门揭批了诸葛亮数十条大罪。
本次再版,从全书结构上没有大的变动(说实话我还比较喜欢第一版的排律章节标题),只是增添或删改了一些枝节内容,对文字做了调整和优化。此外,我在末章增加了一节《荧屏上的诸葛亮》,又在文中加入了一些插图,使书本内容更加丰富。总的来说,第二版的质量可能略高于第一版,这种提高和史学价值无关,更多是审美方面的。
也希望这一版的图书能得到大家的喜欢。
《三国风云:乱世中的智慧与权谋》 一部描绘东汉末年波澜壮阔历史画卷的宏篇巨著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位具体的历史人物的“全传”,而是以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深入剖析了东汉末年,直至三国鼎立这一特殊历史阶段的社会结构、政治生态、军事斗争以及文化变迁。它力求还原一个立体、多维的乱世图景,探究在天崩地裂的时代背景下,各方势力如何挣扎、兴起与衰亡的复杂过程。 第一部分:崩塌的秩序与群雄并起 全书开篇,笔触沉重地聚焦于黄巾之乱爆发前后,汉王朝衰微的必然性。我们详细考察了外戚专权、宦官干政、土地兼并以及天灾人祸如何共同作用,将王朝推向深渊。 王朝病灶的深层剖析: 细致梳理了光武中兴后的积弊,特别是“党锢之祸”对士人阶层的打击,以及州郡豪强势力如何利用地方资源,逐步脱离中央控制。 黄巾的社会动员: 不仅叙述了张角三兄弟的起义,更深入分析了太平道这一民间宗教的兴起,它如何满足了底层民众对救赎与公平的渴望,成为撕裂帝国秩序的第一道裂口。 军阀的崛起逻辑: 本书对董卓的入京和专权进行了详尽的社会背景解读。董卓集团的形成,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地方军事力量坐大,中央权力真空化的必然产物。我们分析了袁绍、曹操、刘表、孙坚(后为孙策、孙权)等地方军阀在镇压黄巾过程中,如何完成了原始资本和军事力量的积累,并借口“讨董联盟”完成了地方坐大合法性的构建。 第二部分:中原逐鹿:战略空间的争夺与定位 进入汉末的第二阶段,历史的主线围绕着中原核心区域的控制权展开。本书重点探讨了各主要势力对“天下之中心”的战略定位。 河北的霸主之争: 袁绍与公孙瓒的冲突,被视为北方士族与军事集团的典型较量。本书详述了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在人才、地利、士气上的优势如何被曹操在战略执行、后勤补给和用人方略上的精准把握所颠覆。此处对许攸、荀彧、郭嘉等谋士的作用进行了细致的权衡分析。 荆州的价值与困境: 刘表治下的荆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扮演了“中立缓冲带”的角色。我们探讨了荆州文化精英与军事力量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为何刘表在面对外部压力时,采取了偏向保守的“守成”策略,最终为后来的变局埋下了伏笔。 江东的基业奠定: 孙氏集团的早期发展,是一部典型的“开拓史”。本书着重描绘了孙策如何利用江淮地区的地理优势,以及他与其父孙坚遗留的军事遗产,迅速确立了江东的统治基础,为孙权后期的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部分:赤壁之战:地缘政治的决定性转折 赤壁之战被视为本书叙事中的一个高潮,它不仅是一场军事对决,更是不同政治路线和地缘战略的殊死搏斗。 联合的逻辑与裂痕: 详细还原了孙刘联盟从政治联姻到军事合作的复杂过程。分析了诸葛亮说服孙权的关键性论述,以及周瑜在战略设想上的高屋建瓴。 战争的要素分析: 从气候、水文、战术(火攻的实施)、情报战等多个维度,解构了曹操集团的失败。这不是简单的兵力悬殊,而是战略疲劳、内部派系矛盾以及对南方水战环境的低估共同导致的系统性崩溃。 战后格局的重塑: 赤壁之战后,天下从“一超多强”迅速演变为“三足鼎立”的雏形。本书对刘备集团如何借荆州立足,并迅速在益州展开战略布局进行了深入的追踪。 第四部分:三足鼎立:不同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本书的后半部分,将焦点转向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建立后的内部治理模式、人才选拔机制及其长远发展潜力。 曹魏的集权与改革: 探讨了曹操推行的屯田制对缓解战争饥荒、稳定后方的巨大贡献。分析了曹氏集团在继承制度上(如曹丕继位后的“九品中正制”的初衷与异化),为后世留下的深刻影响。 蜀汉的理想与现实: 聚焦于蜀汉政权如何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地理空间内,维持一个高度理想化的“匡复汉室”的政治口号。研究了其严酷的法制、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如对南中的开发),以及其对人才的极度依赖性。 东吴的江淮经营: 孙吴集团的特点在于其对长江天险的充分利用和对地方士族势力的巧妙平衡。本书详细描述了东吴如何从江东地方势力向区域性帝国过渡,重点分析了其在海贸、水利和边防上的独特策略。 结语:历史的余音 全书的结尾部分,并非简单地讲述三国归晋,而是探讨了这一近百年历史的遗产。乱世终结后,士族政治的固化、军事集团的解体以及思想文化的重新整合,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提供了哪些必要的历史前提和结构性基础。 本书旨在提供一种宏观的历史纵深感,让读者理解,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每一个重大抉择背后,都交织着复杂的政治算计、深刻的文化冲突和不可抗拒的时代洪流。它描绘的,是时代的悲剧,也是智慧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那种能够描绘出历史人物精神内核的书籍情有独钟,而《诸葛亮全传(修订本)》这个书名,恰恰击中了我的阅读偏好。诸葛亮,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太多的智慧、忠诚和悲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那个纷乱而又充满机遇的时代,不仅仅是了解他“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的传奇,更想去体会他作为一个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成长、奋斗与无奈。书中对他在刘备阵营中的角色定位,以及他如何一步步将一个弱小的政权发展壮大,这一点是我非常好奇的。他与刘备之间那种“如鱼得水”的君臣关系,究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他又是如何看待刘备的优缺点,并加以利用或弥补的?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对诸葛亮性格的多维度刻画,他是否也曾有过犹豫、迷茫,或者是在巨大的压力下,也曾感到疲惫?而“修订本”的出现,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和完善,或许能看到一些更鲜为人知的史实,或者对一些历史事件有更深入、更客观的解读。我尤其关心书中对诸葛亮晚年北伐的描写,那段时期,他可以说是倾尽所有,却终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宏愿,我想了解他在此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对那个时代局势的清醒认识。这本书,我期待它能为我呈现一个有血有肉、有智慧也有情感的诸葛孔明。

评分

我最近在寻找能够让我沉浸其中、忘却时间的书籍,而一本关于诸葛亮的书,似乎就具备这样的潜质。一直以来,我都对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型人物充满好奇,而诸葛亮无疑是其中的翘楚。我希望这本《诸葛亮全传(修订本)》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他一生中的大事记,而是能够像一位智者在耳边细语,娓娓道来他如何一步步走向那个被后人铭记的高度。我特别想知道,在他初出茅庐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眼光让他看中了当时还势单力薄的刘备?他的“隆中对”究竟包含了怎样的远见卓识,又是如何一步步被付诸实践的?书中对他的军事才能的描写,我期待能有非常具体的战役分析,不仅仅是结果,更是他调兵遣将、排兵布阵的精妙之处。例如,他对阵法、地形的理解,对敌方心理的把握,甚至是对气候变化的利用,这些细节往往最能体现一个战略家的深邃。当然,除了军事上的成就,作为一位治国理政的能臣,他如何平衡内政,如何发展生产,如何稳定民心,这些方面我也是非常关注的。这本书的“修订本”标识,让我觉得它可能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或者纠正了一些流传已久的误解,这对于一个严谨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馈赠。我渴望在这本书中,看到一个更立体、更鲜活、更接近历史真实面的诸葛孔明。

评分

最近,读了几本关于历史人物的书,总感觉有些意犹未尽,总想找到一本能够真正触及人物灵魂深处的作品。朋友极力向我推荐了《诸葛亮全传(修订本)》,说这本书对诸葛亮的刻画相当到位。我一直以来都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充满敬意,他身上那种超凡的智慧和坚韧的毅力,总是让我感到震撼。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在描绘诸葛亮的一生时,是如何去展现他复杂内心的?比如,在面对战争的残酷和政治的倾轧时,他内心的挣扎和抉择是怎样的?书中对他的家庭生活、个人情感是否有涉及?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往往也拥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我期待书中能有对这些方面的细腻描绘,让我感受到一个真实的人,而非仅仅是一个符号。而且,这本书的“修订本”让我觉得它可能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提升,也许在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解读上,会有更深刻的见解,或者加入了更多鲜为人知的史料。我尤其好奇书中对诸葛亮与他同时代的其他重要人物之间的互动是如何描写的,比如他与曹操、周瑜之间的智谋较量,与刘备之间如鱼得水般的君臣合作,这些关系的处理,往往能折射出人物的性格和处事之道。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一个在乱世中力挽狂澜,却最终未能实现宏图伟业的伟大灵魂,他是如何经历人生的起起伏伏,又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评分

最近迷上了三国演义,虽然早就看过很多版本,但总觉得意犹未尽。朋友推荐了几本关于三国人物的传记,我挑了这本《诸葛亮全传(修订本)》来读。这本书拿到手,首先就被它的厚重感所吸引,感觉像是在翻阅一本历史的史书,而不是一本简单的故事集。虽然还没开始细读,但从目录和前言来看,编纂者显然是下了很大功夫,对历史事件的考证梳理想必十分严谨。我对诸葛亮这个人,一直抱有非常崇敬的态度,总觉得他身上的智慧和忠诚是那个时代少有的闪光点。读他的传记,我最期待的不仅仅是了解他出山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的传奇经历,更希望能够深入探究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的思维方式和决策过程。书中关于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这些经典桥段的细节是如何描绘的?他又是如何看待曹操、孙权这些对手的?他与刘备、关羽、张 यामध्ये深厚的君臣之情又是如何体现的?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知道的。而且,这本书是“修订本”,我想这一定意味着在内容上有所补充和完善,或许能看到一些我之前不了解的史料或者更深入的分析,这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吸引力。我对书中对诸葛亮晚年北伐的策略和心路历程的描写尤其感兴趣,那段时期,蜀汉国力相对衰弱,诸葛亮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我想通过这本书,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到他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壮情怀。

评分

最近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三国时期,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更是让我着迷。我在书架上看到了《诸葛亮全传(修订本)》,这本书的名字就非常有吸引力。我一直认为,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智慧象征之一,他身上那种未雨绸缪、深谋远虑的特质,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他事迹的叙述,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入剖析他做出每一个重大决策背后的逻辑和考量。比如,他在组建蜀汉集团过程中,是如何平衡各方势力,凝聚人心?在面对北伐的艰巨任务时,他又是如何评估自身实力,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战略?书中对他的军事才能的描写,我期待能看到更多关于他兵法思想的解读,他是否借鉴了前人的智慧,又在实践中如何创新?同时,作为一个治理国家的丞相,他的经济政策、法律制度的建立,以及他对人才的选拔和任用,这些方面也是我非常想了解的。这本书的“修订本”标记,让我相信它在前作的基础上,一定有所改进和充实,或许能提供一些更权威、更可靠的历史信息,帮助我更全面地认识这位传奇人物。我非常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诸葛亮为何能在历史上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他的智慧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又给后世留下了怎样的宝贵财富。

评分

这书是了解诸葛亮的好书!

评分

很好的书,快递速度也可以

评分

吧啦啦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啦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成长过程

评分

已收到货,还没看,希望质量好吧。

评分

内容非常好,价格便宜。

评分

篇幅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评分

拜读

评分

书到了,挺好

评分

纸张太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