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中国文化曾经使古典的中国辉煌,而在现在乃至未来的中国,也必然继续具有历久弥新的意义。这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令人迷惑的是,如此优美而博大的文化,何以长久以来竟日趋衰落而黯然无光?是因为人们的轻视与漠视吗?还是由于其他更重要的原因?经过不断的思索、再思索,我们终于获得一个结论。我们认为,中国文化所以渐趋黯淡,是因为从没有人配合着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正确而完整地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给广大的群众。
人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既然无从认识,也无从了解,又如何能奢谈赏爱与肯定?今天中国文化之所以被轻视、漠视,基本而关键的因素正在于此!
知之则当行之,由是我们勇敢地出发了。毕竟,在今天,我们不愁没有文笔优美的专家学者,不愁没有设计优良的美术人才,更不愁没有印刷精美的印刷公司;一切都无虞,所欠的只是“东风”—那双策划、推动整个工作的手而已。以文化为职志的我们,理应来扮演这个角色的!我们战战兢兢地构思着。中国文化的内涵如此辽阔,包蕴万有,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人物、生活…… 无一不在其中,我们应怎样日积月累而卒底于完整的呈现呢?我们惶恐地思索着。*后,东坡的话给了我们坚定的启示:“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有一天,当我们自觉成绩还满意时,我们或许会停下脚来歇息歇息;而在此之前,我们恒将竭尽心力、无止境地耕耘下去。一步一莲花,我们深自期许着,也有着充分的信心,呈现在您面前的每一本书,都将令您另眼相看,觉得“的确与众不同”。
人要有名字,有意义的工作也要有名字,我们就叫它作“华夏之美”。“华夏之美”是献给每一个中国人的。
何寄澎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看到了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在探讨昆曲“声”与“色”的同时,作者也触及到了昆曲在时代变迁中的发展和演变。他并没有将昆曲塑造成一个高高在上的、一成不变的艺术形式,而是展现了它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吸收融合,又如何在现代社会寻求新的突破。书中关于当代昆曲演出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许多年轻的艺术家们是如何在传承经典的同时,融入新的元素和理念,让古老的昆曲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也对昆曲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对昆曲的传承脉络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从中汲取更多关于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智慧。
评分我特别欣赏作者的笔触,它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某段文字而停下来,反复品味。书中对于昆曲剧目经典的解读,让我看到了那些熟悉的故事在昆曲的演绎下,焕发出了别样的生命力。作者不仅仅是讲述剧情,更是挖掘了每一个剧目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它在不同时代所扮演的角色。我曾看过一些关于《牡丹亭》的解读,但这本书从昆曲的视角出发,让我看到了“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在昆曲的舞台上是如何通过唱、念、做、舞来展现其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生命的渴望”。这种深入到具体表演细节的分析,让我对经典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领略更多经典的昆曲剧目,了解它们为何能够流传至今,又如何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我希望它能成为我走进昆曲世界的指南,让我能够更好地欣赏那些流传千古的艺术瑰宝。
评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它不仅是一本关于昆曲的知识普及读物,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艺术之旅。从封面设计到装帧,从文字的温度到内容的深度,都展现了作者的用心和对昆曲的热爱。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昆曲的“声”与“色”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这个原本对昆曲了解不多的读者,也能够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我从书中不仅仅学到了关于昆曲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东方古典美学的独特韵味。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个充满诗意、雅致和深情的昆曲世界。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音乐、戏剧感兴趣的朋友们,我相信它一定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评分这本书对于昆曲表演艺术的剖析,让我大开眼界。作者在描述演员的表演时,并非空泛地赞美,而是细致入微地拆解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背后的用意。例如,在描述小生或旦角的“水袖”运用时,书中不仅仅说明了其美观性,更是深入解析了水袖如何成为演员表达情感、传递内心世界的“第二语言”。作者用“轻柔似柳,婉转如絮,时而缠绵,时而决绝”这样的词语,将水袖的飘逸和灵动描绘得淋漓尽致。我曾以为水袖只是简单的道具,但通过这本书的解读,我才明白它蕴含着如此丰富的表演技巧和美学内涵。同样,对于演员的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书中也有精到的论述,如何用细微的表情变化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这需要演员何等的功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欣赏昆曲演出的细节,不再只是被宏大的场面所吸引,而是能够注意到那些在细微之处见真章的表演艺术。
评分我特别喜欢这本书在结构上的安排,它没有一开始就堆砌大量的学术术语,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像一个老友在讲述一段尘封的往事。从开篇的序言就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功底和对昆曲的热爱,那种文字中的温度,让我觉得这不是一份冷冰冰的学术报告,而是一腔情感的倾诉。它首先勾勒出了昆曲在整个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剧种之间微妙而又重要的联系,这一点对我这种对戏曲史了解不深的人来说,非常有帮助,能够建立起一个宏观的认知框架。然后,它开始细腻地描绘昆曲的“声”,从不同的唱腔流派,到乐器的运用,再到演唱的技巧,每一个细节都解释得鞭辟入里。我尤其对关于“唱念做打”的论述印象深刻,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那些抽象的艺术概念具象化,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隐约感受到其中的精妙之处。比如,在描述某个唱腔时,作者用了“如泣如诉,又如莺啼燕啭”这样的句子,一下子就将那种婉转悠扬、时而哀婉时而欢快的音色呈现在我脑海中。我期待后续章节能更深入地探讨昆曲独特的音乐语言,以及它如何在舞台上营造出令人心醉神迷的听觉盛宴。
评分书中对昆曲音乐的论述,让我领略到了它超凡脱俗的韵味。我一直觉得昆曲的唱腔有一种独特的“婉转”和“悠长”,听起来就像是在诉说着一段古老的故事。这本书将这种感受用文字进行了精妙的表达,从宫调的运用,到板式的变化,再到过门和衬词的作用,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作者并没有用枯燥的乐理术语来轰炸读者,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复杂的音乐元素进行了生动的呈现。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点唱”和“过腔”的描述,这让我明白了昆曲唱腔为何能够如此富有层次和变化,为何能够将人物的情感表现得如此细腻入微。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昆曲音乐的魅力,不再仅仅是被旋律所吸引,而是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到它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的色彩搭配,点缀着若隐若现的昆曲经典服饰剪影,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韵律的世界。拿到手中,纸张的质感也十分考究,厚实而带着温润的光泽,翻动时沙沙作响,有一种沉甸甸的仪式感,让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这本书的装帧就像是一件艺术品,无声地诉说着它所承载内容的份量和深度。我一直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与音乐、戏剧相关的领域,而昆曲,这个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古老剧种,更是我心头萦绕已久的一抹绝美。我曾零星地在一些演出中接触过它,那咿咿呀呀的唱腔,那水袖轻舞的身段,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纱,无法真正触及它的灵魂。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昆曲的内心世界,了解它背后的故事、情感,以及那些塑造了它独特色彩的种种元素。这本书的出版,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艺术殿堂的大门,让我有机会深入其中,细细品味那些沉淀了几个世纪的文化精华。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性的读物,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一次与古老灵魂的对话。
评分我对于书中对昆曲“韵味”的探讨,尤为赞赏。昆曲之所以被称为“百戏之祖”,不仅仅在于其历史悠久,更在于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常常难以用言语完全概括,但作者却尝试用文字捕捉到了这种“韵味”。他将这种“韵味”归结于昆曲的“柔美”、“细腻”和“雅致”,并通过对唱腔、表演、音乐等各个方面的分析,来解释这种“韵味”是如何形成的。例如,书中提到昆曲的唱腔“不急不躁,字字珠玑,句句珠圆玉润”,这种对发声和吐字的精细描述,让我体会到了昆曲唱腔的精致之美。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体会昆曲的“韵味”,不仅仅是听到悦耳的旋律,更是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东方古典情怀和深邃的文化意境。
评分这本书的“色”的部分,同样让我惊艳。我一直认为,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呈现,是声与色的完美结合,而昆曲在这方面更是将这种美学发挥到了极致。书中关于昆曲服饰的描写,简直就像是在描绘一幅幅流动的画卷。每一个行当的服饰,从材质的选择,到色彩的搭配,再到刺绣的纹样,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和象征意义。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这些元素,而是深入解析了它们如何与人物的身份、性格、情节发展相互呼应,是如何在舞台上构建出视觉的冲击力和美感。比如,关于旦角的妆容和头饰,书中详细描述了不同角色的描绘方式,以及这些细节如何传达出角色的年龄、命运和情感状态。我曾看过一些关于昆曲服饰的图片,但总觉得缺乏一种立体的感知,而这本书通过文字的描述,让我仿佛置身于舞台之下,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些华丽衣衫在灯光下流转的光影,以及它们所承载的东方古典美学。我对书中关于“程式化”表演的论述也颇感兴趣,这种高度凝练和象征化的表演方式,如何在视觉上呈现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是我非常想深入了解的。
评分这本书的视觉呈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其中穿插的精美插图,已经让我对昆曲的“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那些不同行当的戏服,那些精美的脸谱,那些舞台的布景,都如同艺术品一般,展现了昆曲舞台的华丽与精致。作者在插图的选择上,似乎也颇为用心,每一幅图都恰如其分地烘托了文字的内容,让我能够更清晰地感受到书中描述的场景。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扮相”的描写,从头饰、服饰到妆容,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旨在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我期待后续章节能够提供更多关于舞台美术和服装设计的细节,让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昆曲在视觉艺术方面的成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