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传记诗人。他蔑视权贵,淡于功名,他崇尚自然,热爱生活,性格豁达。他的诗文质朴无华,清丽自然,寓绚于素,大巧若拙,韵味隽永,意境清幽,自辟蹊径,具有浓郁的田园和乡土气息,对后世诗歌创作有极大的影响。本书通过对陶渊明平凡伟大的一生及其艺术创作活动进行梳理,对他的文学成就和艺术风格进行评价,完整呈现了一位文学大家的人生脉络和心路历程。
李长之(1910—1978),诗人、作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1929年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 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两年后转哲学系,师从著名哲学家张东荪、金岳霖和冯友兰。1933年—1936年,任《文学季刊》的编委、《清华周刊》文艺栏主编、天津《益世报》文学副主编等。1936年出版《鲁迅批判》—书,产生很大影响。同年,自清华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后历任京华美术学院、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的教职。建国后一直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有《鲁迅批判》《孔子的故事》《中国文学史略稿》等。
《陶渊明传》这本书,真的是让我体会到了“传”字的重量。我原本以为,这不过是一本关于古代诗人生活片段的记录,但读下来才发现,它更像是一部思想史、一部心灵史。作者以极其严谨的态度,将陶渊明置于他所处的历史大背景下,细致地考察了他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的互动。我被书中对陶渊明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所折服。他并非一个超然物外、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而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却又深感无力施展抱负的读书人。书中对于他几次与仕途的纠缠,以及最终选择归隐的理由,有着非常精辟的分析。这让我明白,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必然选择。我也特别喜欢书中对陶渊明晚年生活的描绘,那种“但求温饱,无意名禄”的淡泊,以及在简朴生活中所寻找到的诗意和精神自由,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智者,是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安详。
评分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说,《陶渊明传》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超预期。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比较枯燥的、充斥着古籍考据的学术著作,但实际上,它的叙事流畅,情感真挚,读起来丝毫没有负担。作者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笔触,勾勒出了陶渊明从一个有志青年逐渐走向隐逸的完整过程。我特别被打动的是书中对陶渊明性格中矛盾点的描绘。他既有年轻时的政治抱负,渴望在乱世中有所作为,又因看透官场的黑暗而心生厌倦。这种内心的拉扯,在作者的笔下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我反复阅读了他几次出仕又归隐的段落,每次都仿佛身临其境,体会到他那种进退两难的痛苦,以及最终选择回归田园的坚定。书中对于他生活细节的描绘也相当精彩,不仅仅是那些著名的诗句,还有他对劳动、对自然的喜爱,对亲情的珍视。这让我觉得,陶渊明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诗歌符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情感、有烦恼、有追求的人。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隐逸”的真正含义,它不是逃避,而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探索。
评分我本来抱着一种“了解一下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的心态翻开《陶渊明传》,没想到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此。它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像是一次深入心灵的对话。作者以一种非常细腻且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勾勒出了陶渊明从少年到暮年的心路历程。我被书中对诗人内心纠结的描绘所深深打动。他渴望在乱世中有所作为,贡献自己的才华,但现实的残酷和官场的污浊让他一次次失望。那种“欲济苍生而力不从心”的痛苦,那种“宁愿归田乐贫”的决心,在作者的笔下鲜活起来。书中也穿插了许多关于他诗歌创作的背景和解读,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原来,每一首诗背后都有着如此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陶渊明田园生活细节的描写,不仅仅是描绘了“采菊东篱下”的美好画面,更揭示了他在这种生活中所寻找到的自由、平静和生命的本真。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隐逸,并非是消极避世,而是对世俗的一种深刻反思和对内心自由的坚定追求。
评分《陶渊明传》这本书,真是让我彻底颠覆了对隐逸诗人的刻板印象。我原本以为,读这本书无非是看一些风花雪月、田园牧歌式的篇章,再了解一下他如何“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耿直。然而,这本书所展现的陶渊明,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更为真实。书中细致地描绘了他年轻时的抱负与挣扎,那种身处仕途却又厌恶官场腐败的矛盾,那种渴望建功立业却又深陷现实泥沼的无奈,读来令人扼腕。我尤其喜欢作者对陶渊明内心世界的剖析,他如何在每一次的进退之间,权衡利弊,寻找内心的安宁。书中并没有将他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瑕的圣人,而是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困惑的普通人的另一面。这种真实感,让我觉得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诗仙,而是和我一样,在生活中努力寻找自己位置的同行者。特别是他几次出仕又归隐的经历,书中并非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的原因,以及他对当时社会、政治的独特见解。读完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他的“归隐”并非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选择,是对生命价值的重新定义。
评分坦白说,在读《陶渊明传》之前,我对这位大名鼎鼎的诗人,印象只停留在“田园诗人”这个标签上,觉得他大概就是过着一种与世无争、闲云野鹤般的生活。然而,这本书却彻底打破了我狭隘的认知。作者通过扎实的考证和生动的叙述,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立体、更为复杂的陶渊明。他并非一开始就厌恶官场,也并非轻易选择了归隐。书中详细描绘了他早年仕途的艰辛,以及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与抉择。我尤其被他几次出仕又归隐的曲折经历所吸引。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事件叙述出来,而是深入挖掘了他每一次选择背后的思想斗争和情感驱动。读到他为了维护自己的气节,宁愿放弃唾手可得的功名利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肃然起敬。更让我意外的是,书中还探讨了陶渊明晚年生活的清贫与困顿,以及他如何在这种境遇下,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灵魂,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