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世纪,郁金香泡沫;18世纪,人类历史上首次股市泡沫;19世纪,自行车与铁路泡沫;20世纪,经济大萧条、次贷危机……每一次金融危机,都像大地震一样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循环往复,难以预测,破坏力巨大!它源于何处?为何屡次发生?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简史》告诉你!
2.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蒂安?肖瓦尼奥重磅新作,一本书讲透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及应对策略。
3.《金融危机简史》透析层层表象,揭秘惊人本质!四个世纪的金融狂澜,一朝惊醒世人迷梦。
4.历史不能改写,经验价值连城。认清危机真相,避免重蹈覆辙!世界是部金融史,危机给人类更好的未来。阅读《金融危机简史》,把握金融危机本质,掌控自己的经济命运。
推荐阅读:《创业大咖:创新改变世界》《财富:来自福布斯富豪榜的叮咛》《30岁后我靠投资生活》《世界是部金融史》
从17世纪著名的荷兰郁金香泡沫,到18世纪的金融家约翰?劳创造了人类历史上首次股市泡沫,再到1907年的金融恐慌诞生了美国中央银行,以及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中,罗斯福总统怎样运用智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保证了美国以后几十年的经济稳定。本书以时间为轴,精确地向读者描绘了历次金融危机的概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经济动荡,何去何从?让历史告诉我们方向!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分析了世界金融体系发展史,再现了金融世界的跌宕起伏。深入解读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以及对策,为读者拨开金融迷雾,帮助大众更好地面对新挑战和新风险。
克里斯蒂安?肖瓦尼奥,法国经济学家,法国《经济选择》杂志副主编、《政治经济学》杂志主编,曾任法国兴业银行经济师并任教于巴黎高等政治学院和巴黎第四大学,出版过多部经济类图书,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学》《避税天堂》《全球化挑战》等。
“风中的交易”
直到1634年,郁金香市场都还是稳定的。园丁们直接将培育出的球茎卖给客户。这是一个接近于艺术品市场的奢侈品市场。购买者选择艺术家,也就是一位熟练掌握嫁接技术的园丁,让他们培育出具有新奇色彩(有无限种可能)的郁金香,花的价值主要由其颜色而不是其形态决定。人们从秋天开始下订单订购,此时郁金香球茎刚刚被种下,到了夏天花开时节,买家确认开出的花与预期一致便可以付款。1635年和1636年这两年间,郁金香市场出现了数次变革,迈克·达什在书中对其做了简要概括,市场上的变革激起了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投机活动的发展,致使最后郁金香球茎价格疯狂暴涨。
人们对郁金香有增无减的迷恋促成了像温克尔这样的新型中介人花商的出现,他们在园丁和客户间建立联系。花商和园丁熟络起来,他们就可以提供品种更丰富的郁金香:那些富有的赏玩行家追求的是品质,而对于那些不那么富有却又想通过郁金香显示自己富裕的职业中间商,他们追求的则是数量。然而,人们只能在郁金香花开时节完成买卖,这就决定了郁金香市场只能是在夏天的几个月真正开张,也就是6月到9月间。在被种下到开花的这段时间里,大自然发挥了作用,郁金香球茎得以生长并长出根蘖。园丁和花商就这样售卖着一种未来长期内不断升值的商品,而在此期间他们并不能获利。
1635年市场上出现了两次革新,园丁和花商们的处境得以改善。第一次革新是为了保证“价格的真实性”:球茎不是按个卖,而是按重量计
价。第二次革新旨在扩大市场,在球茎还在土里生长的时候人们就可以进行买卖。一种类似于证券的票据应运而生了。买卖双方根据未来花朵生长情况提前商议好球茎的价格,到第二年的夏天再进行交割。预先确定价格买入产品,再于未来的交货期交付产品,经济学家将这种交易称作“期货市场”,交易中所用票据如今被称作选择权,是一种著名的金融“衍生产品”,而那个时期的金融业还没有发明出这种金融衍生品。
郁金香交易市场很快就变了样:从一个以前只开放几个月的实物市场转变为一个全年无休的金融市场,在这个市场人们交易的是票据。郁金香交易的狂热一直有增无减,其价格也随之不断攀升。一开始只是懂行的园丁和花商在交易中订立票据。随即出现了一个次级市场,花商和客户间订立票据,每一次转手,价格都会上涨,球茎价格也随之上涨。很快,人们连他们到底买的是什么样的花、花种在哪儿、种植人是谁这些问题都不在乎了,一心扑在票据市场上,票据的每一次转手,价格都成10倍地增长。荷兰人将这种交易称作“风中的交易”(windhandle)。
买空和卖空在荷兰是一种常见的做法,人们并不占有实物产品的合约。在小麦、香料或鲱鱼市场上也存在买空卖空。根据约翰尼斯·杰拉尔德·凡·迪伦(JohannesG.vanDillen)的追述,17世纪初,著名的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艾萨克·勒梅尔(IsaacLeMaire)通过市场操作、散布谣言,卖空其公司股票,此举遭到起诉,轰动一时。东印度公司的其他股东利用其政治影响力,游说荷兰政府促使其在1610年2月出台了一项禁止卖空交易的法律。迈克·达什指出,这项法律在几年内不断被提出,包括1636年。显然,这项法律对于规范人们的投机行为起不到任何作用,政权又与投机者有着密切联系,所以也并没有敦促人们去遵守这项法律。
事实上,这些法律条款唯一的约束就是规定了卖空合同若出现问题可以由法庭处理,当订立合同的双方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这一途径解决。这就催生了非规范市场的票据交易,只要买卖双方协商一致你情我愿便可以进行交易。郁金香买卖市场主要由产业行会(college)组织,他们通常在小酒馆中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拍卖,奥利维耶·布雷(OlivierBleys)在他的小说《永远的奥古斯都》(SemperAugustus)中对这些交易做了介绍。
我们无法确切了解这样一个票据交易市场究竟是怎样运作的。而购买票据又要预付多少定金呢?我们也不得而知。然而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交易中需要有存款,而有人用实物(工具、家具、画作等等)来做抵押。那么信贷对于这个市场发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当然,一部分流动资金推动了这一市场的发展壮大,但起初市场的这一巨变还不至于使金融中介人置身于风险之中。
不管怎样,在过去两个月的疯狂交易中,郁金香的价格上涨到了骇人听闻的水平,个别品种的价格上涨到原价格的10倍甚至12倍。在温克尔的郁金香拍卖中,单个球茎以5200荷兰盾成交,这个价格令人瞠目结舌。在当时,没有任何画作可以达到这个价格水平。而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的交易标志着投机活动到达顶峰。“永远的奥古斯都”是郁金香属的一种,花瓣红白相间。迈克·达什指出,根据历史记载,这一品种只有不到12株,下面我们援引达什对这种花的一段
描述:
“任何一个见到它的人都会为它异乎寻常的美所折服。它的花枝修长,花朵高高地被叶片托起,这样人们更容易欣赏到它丰富的色彩。花朵与花枝接连的部分是蓝色,花朵上部是纯白色,在六片花瓣之间的血红色彩如细细的火焰般迸发,掠过花瓣边缘,留下零乱的鲜红。”
1636年单株“永远的奥古斯都”的价格是5200荷兰盾,到1637年1月投机最盛之时,其价格已疯长到10000荷兰盾,相当于今天的102000欧元!
在市场前景良好的情况下,这株郁金香的稀有程度决定了它的价格比其他郁金香都要高。但我们不得不怀疑这是否合理正常,价格仅仅与花的稀有度成正相关。美国经济学家彼得·加伯在他对危机的研究中也表示了他的担忧:人们认为市场一切正常,并不存在投机泡沫。以如此高的价格买一株郁金香球茎并没有实际的社会和经济意义。迈克·达什指出,在那时3000荷兰盾可以同时买到8头肥猪、4头肥牛、12只肥羊、80吨小麦、48吨大麦、两桶葡萄酒、4桶啤酒、两吨黄油、1000斤奶酪、一个银制杯子、一包衣服、一张带床垫和床上用品的床,外加一条船!人们标新立异,想要创造出颜色罕见的郁金香,有人承诺凡是培育出黑色郁金香的都能获得一笔奖赏,黑色郁金香一旦培育出来,价格肯定高过“永远的奥古斯都”。大仲马(AlexandreDumas)基于这段历史创作了小说《黑色郁金香》。
就在投机活动的最后几个星期,又一种新的投机工具诞生了,而此时人们已经开始对价格的疯长产生怀疑。迈克·达什在书中介绍了这一工具:直到1636年12月末,园丁在向买家提供一份保险合同后才得以以7000荷兰盾的价格成交,这种保险合同的目的是应对价格下跌的风险:价格如果在1637年的夏天之前下跌,合同便可以取消,买家只须支付给卖家票据金额10%的补偿金,这就是保险合同的价格。根据安娜·戈登加所述,1637年2月1日,就在郁金香行情暴跌的几天前,哈勒姆的一位富商彼得·韦南茨(PieterWynants)邀请他的朋友们到家里聚餐。他的一个堂兄试图说服一位富有的遗孀GeertruytSchoudt买下他的一些郁金香,无奈没有成功。最后,当参加宴请的另一位客人,洗染商雅各布·德·布洛克(JacobdeBlock)保证一个星期内价格不会下跌,交易才得以达成。这种保险产品的存在使得郁金香的购买者在市场发生变化时不会有所损失,同时也助长了泡沫破灭前几周的疯狂交易。
……
读完《金融危机简史》,我感觉自己对经济的理解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书里对1929年大萧条的分析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深入挖掘了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复杂交织。从股票市场的狂热投机,到银行体系的脆弱不堪,再到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每一个环节都仿佛是导火索,最终引燃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灾难。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恶性循环”的描绘,资金链的断裂如何引发企业倒闭,失业率的飙升又如何进一步抑制消费,以及政府政策的滞后和失误是如何加剧了危机的蔓延。这不仅仅是一场经济危机,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政府在经济中作用的认知,也催生了凯恩斯主义等重要的经济学理论。这本书让我认识到,金融危机并非孤立事件,它往往是多种因素长期累积,在某个临界点爆发的必然结果。作者的叙述,让我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去审视这些曾经被视为“不可思议”的经济事件,并从中汲取智慧。
评分《金融危机简史》让我对“黑天鹅”事件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书中的篇章,特别是关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部分,详细地描绘了雷曼兄弟破产如何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我之前对这场危机有一些模糊的印象,知道它与房地产市场有关,但具体是如何一步步演变的,那些复杂的金融工具又是如何起作用的,我一直不太清楚。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用一种非常清晰且引人入胜的方式,为我揭示了这一切。从次级抵押贷款的滥发,到信用违约互换(CDS)等衍生品的泛滥,再到评级机构的失职,作者层层剥茧,让我看到了一个系统性的风险是如何在金融体系内部悄然滋生,直到最终爆发。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责任完全归咎于某个个体或某个机构,而是指出,这是一个由制度性缺陷、监管漏洞以及市场参与者普遍存在的“非理性繁荣”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在看似繁荣的市场背后,往往潜藏着我们难以预见的巨大风险。
评分《金融危机简史》的阅读过程,是一次不断挑战我固有认知和思维定势的旅程。我原以为金融危机仅仅是经济周期中的一部分,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危机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性问题和人性弱点。作者在探讨不同时期危机时,反复强调了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以及监管套利等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尤其被书中对于“泡沫”的描绘所吸引。无论是郁金香狂热,还是互联网泡沫,亦或是房地产泡沫,作者都深刻地剖析了投机心理如何被放大,以及群体性狂热如何掩盖了理性的判断,最终导致不可避免的崩盘。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在每一次经济繁荣时期,我们是否过于乐观,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又是否因为对“增长”的过度追求,而忽略了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作者在书的结尾,并没有给出简单的解决方案,而是强调了持续学习和保持警惕的重要性,这让我觉得非常受用。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金融危机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类行为、市场机制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
评分关于《金融危机简史》的阅读体验,我必须提及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严谨考证和旁征博引。书中提及的每一次金融危机,都不仅仅是简单的事件复述,而是将它们置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科技背景下进行深入分析。例如,作者在分析亚洲金融危机时,不仅详细阐述了货币贬值、资本外逃等直接原因,还探讨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危机干预中的角色及其引发的争议,以及这些危机对新兴经济体发展的深远影响。书中的一些细节描述,比如某个国家央行行长在紧急会议上的焦虑表情,或者某个国际金融巨头在危机关头做出的艰难决策,都极大地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感和厚重感。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们穿越时空,亲历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一些敏感话题,而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呈现了不同视角下的观点和解释,这使得我对金融危机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
评分这本《金融危机简史》的书名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一直对经济的起伏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突如其来的危机,它们就像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巨大疤痕,既令人警醒,又让人深思。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那些影响深远的金融风暴的起源、演变以及它们留下的教训。我特别期待作者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那些复杂的金融概念,比如次贷危机中的那些令人费解的衍生品,或者大萧条时期货币政策的失误。我希望不仅仅是了解事件的经过,更能体会到隐藏在数字和报表背后的那些人性的贪婪与恐惧,以及它们如何一步步将经济推向深渊。同时,我也想知道,在每一次危机过后,世界各国是如何应对的,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避免重蹈覆辙,又有哪些措施在长期来看是有效的,又有哪些是治标不治本的。这本书的“简史”二字,也让我感到一丝轻松,或许它不会像学术论文那样枯燥晦涩,而是能用一种更易于普通读者接受的方式,勾勒出金融危机的脉络。我甚至想象,作者或许会穿插一些生动的故事,比如某个关键决策者的犹豫不决,或者某个普通家庭在危机中遭受的巨大打击,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代入感。总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理解现代经济运行机制的一把钥匙。
评分遇上活动,囤了一吨书。
评分京东垃圾,说好打印清单的也不给打印
评分值得的购买!
评分不错,值得凑单买的!!!!!!!!!!!
评分超过10个字了吗?好的,够了吧!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非常好,值得购买,学习学习再学习!
评分好看里好起来了几个人去啪啪啪
评分好看的书,值得买一本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