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寶係列:人體經絡穴位掌中查

掌中寶係列:人體經絡穴位掌中查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臧俊岐 著
圖書標籤:
  • 經絡穴位
  • 中醫
  • 養生
  • 保健
  • 掌中寶
  • 人體穴位
  • 經絡圖譜
  • 傳統醫學
  • 健康
  • 穴位按摩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湖南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35791955
版次:1
商品編碼:12232479
包裝:平裝
開本:64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書中完整地收錄瞭人體十二正經、任督二脈上的所有穴位,以及所有常用的經外奇穴,內容非常全麵。
  采取真人取穴圖,解決瞭手繪骨骼定位圖不夠直觀,不好找穴的問題,骨頭看不見,摸肌肉,一樣找準穴位,讓讀者找穴更直觀、更準確。
  在真人圖上畫齣體內器官,更清晰地標注經絡的起始器官,與經絡的循行路綫相結閤,調理所經髒器病癥更有針對性。讓你的按摩省力、有效。還介紹瞭生活中常見、多發的幾十種疾病的標誌性癥狀、穴位配伍、按摩手法,對受此睏擾的廣大患者提供瞭有效地幫助。

內容簡介

  《黃帝內經》道:“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人體有360多個穴位,經絡暢通、氣血充沛,是擁有健康的體魄的前提。
  2500多年前,對如何不生病、怎樣治愈各種頑疾,古人早已有完整的理論體係、成熟的技術和簡易的操作方法,並已被廣泛的應用,惠及大眾。
  《黃帝內經》在“如何不生病”這個問題上功績卓著,十四經絡更是神奇莫測,在治療各種頑疾和慢性病方麵優勢顯著,甚至可以手到病除。人體本來就百藥俱全,自我治愈功能是天賜的法寶。
  本書以*新國際標準的經絡穴位為依據,采用真人骨骼圖與手繪簡便取穴圖對照方式標示人體174個常用腧穴,其中包括十四經經穴154個和經外奇穴20個,具有生動形象、真實、簡明、準確的特點,圖文對照,方便實用,易於學習與掌握。書中常用穴位還配有二維碼,掃一掃,簡單又明瞭。
  本套掌中寶係列叢書采用64開的小開本,非常方便讀者攜帶、使用。本書針對廣大群眾的常見病痛,介紹瞭人體穴位精確定位以及一些必須瞭解的基礎養生保健的知識。本書的圖解詳細到位,還配有二維碼,使讀者能通過高清視頻演示輕鬆掌握要點和技巧,讓您在傢也能為自己及傢人緩解疲勞、改善身體不適癥狀。對人們日常的養生保健、防病治病有較大的幫助。

作者簡介

  臧俊岐,1942年生,河南開封人。主任中醫師,著名針灸學傢。曆任開封市針灸學會會長,開封市醫藥科技委員會委員,開封市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職稱中醫評審委員會委員。業醫50餘年,醫術精湛,乃我國針灸界“溫和派”代錶人物。多次被邀請齣國應診和講學。多次參加全國及省市科技攻關。“重鑄宋代天聖針灸銅人的研究”等七項科研課題分彆獲部、省、市級科技成果奬,“重鑄的針灸銅人”填補瞭世界空白。曾赴俄羅斯、贊比亞、法國、英國、剛果(金)等國進行醫療和學術交流。榮獲衛生部授予的“全國援外優秀醫療隊員”稱號。在國內外發錶學術論文50餘篇,獨著、閤著有《針灸醫學驗集》《中國灸法集粹》《經絡全書》《中醫療法全書》《中國灸法全書》《圖解黃帝內經》等50餘部專著。其個人辭條被載入《中國當代中醫名人誌》等多部辭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經穴簡介
經絡簡介/002
穴位簡介/004
穴位的分類/004穴位的作用/005
特定穴/006
經穴的取穴方法/008
體錶標誌法/008手指同身寸度量法/009
簡便取穴法/009感知取穴法/009
骨度分寸法/010
按摩——揉揉按按,手到病除/011
壓法/011掐法/011
按法/012揉法/012
颳痧——簡單颳痧,痧齣病愈/013
角颳法/013麵颳法/013
麵颳法/013
艾灸——絲絲艾香,傳遞健康/014
艾炷直接灸/014艾柱隔薑灸/014
艾條溫和灸/014艾條雀啄灸/015
艾條迴鏇灸/015溫灸器灸/015
拔罐——拔齣邪氣,一身輕鬆/016
留罐法/016閃罐法/016
走罐法/016
經穴操作注意事項/017
按摩需遵循的5個原則/017
艾灸時的注意事項/017
颳痧要做好的重要細節/018
拔罐要注意的事項/018
第二章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肺經經穴/020
中府——專治肺部不適/022
尺澤——清肺熱,治咳喘/023
孔最——調理肺氣、清熱止血/024
列缺——緩解頭項不適/025
太淵——能補肺、調氣血/026
魚際——泄肺熱、止痹痛/027
少商——瀉實熱、醒神智/028
第三章手陽明大腸經
手陽明大腸經經穴/030
商陽——泄熱救急調氣血/033
三間——清泄陽明排熱毒/034
閤榖——緩解頭麵熱痛/035
陽溪——能瀉火、防治鼠標手/036
偏曆——清熱宣肺能消腫/037
麯池——錶裏雙清能降壓/038
肩髃——祛風通絡,治療肩臂不適/039
迎香——療鼻要穴能清熱解錶/040
第四章足陽明胃經
足陽明胃經經穴/042
承泣——緩解眼部不適/048
四白——護眼有擔當/049
巨髎——清風熱、能瘦臉/050
地倉——可治麵神經失調/051
頰車——清熱通絡止腮痛/052
下關——可治牙痛耳病/053
頭維——清熱祛風利頭目/054
乳中——疏通乳腺防瘀積/055
乳根——行氣通絡治乳疾/056
梁門——健胃消食、理氣止痛/057
天樞——調理胃腸治腹疾/058
歸來——調經帶、散寒瘀/059
伏兔——通絡散寒利腰腿/060
梁丘——調節脾胃不適/061
犢鼻——利關節、止痹痛/062
足三裏——健脾胃、強體質/063
上巨虛——調節胃腸不適/064
條口——調胃腸、利關節/065
豐隆——健脾胃、化痰濕/066
解溪——強筋骨、化濕濁/067
內庭——清熱瀉火調腸胃/068
第五章足太陰脾經
足太陰脾經經穴/070
隱白——健脾安神、統血止血/073
大都——清脾熱、安腸腑/074
太白——化脾濕、養脾胃/075
公孫——調胸腹、治氣逆/076
商丘——可治胃腸型感冒/077
三陰交——婦科病特效穴/078
漏榖——健脾胃、化水濕/079
地機——健脾胃、化水濕、調經帶/080
陰陵泉——祛寒濕、助消化、止痹痛/081
血海——治療血分諸疾/082
大橫——散寒濕、調腸胃/083
大包——養脾肺、暢心胸/084
第六章手少陰心經
手少陰心經經穴/086
極泉——寬心胸、利關節/088
少海——調心神、止痹痛/089
神門——養心安神暢胸腹/090
少府——清心火、瀉身熱/091
少衝——清心熱、醒神開竅/092
第七章手太陽小腸經
手太陽小腸經經穴/094
少澤——清熱醒神還催乳/097
前榖——清熱瀉火、通經絡/098
後溪——通督脈、瀉心火、治痹痛/099
養老——調治老年病/100
小海——通經絡、利關節/101
肩貞——清頭聰耳療肩疾/102
臑俞——用於肩周不適/103
天宗——通絡止痛、利肩背/104
肩外俞——通經絡、止痹痛/105
肩中俞——通經絡、療肺疾/106
顴髎——緩解麵部麻木疼痛/107
聽宮——治療耳部不適/108
第八章足太陽膀胱經
足太陽膀胱經經穴/110
睛明——護眼清熱降心率/117
攢竹——按揉此穴可護眼/118
天柱——緩解頭項不適/119
大杼——解錶通絡治骨病/120
風門——疏風熱、通經絡/121
肺俞——養肺氣、治咳喘/122
厥陰俞——行氣血、調氣機/123
心俞——通血脈、治心疾/124
膈俞——治血證、降逆氣/125
肝俞——調氣血、治肝病/126
膽俞——清熱毒能壯膽/127
脾俞——能治後天病癥/128
胃俞——養胃治脾胃病/129
三焦俞——行氣血、化水濕/130
腎俞——益腎強身、調內分泌/131
氣海俞——治小腹不適、腰腿病/132
大腸俞——利尿通便、強腰腿/133
關元俞——調理下焦陽氣/134
膀胱俞——利膀胱、強腰脊/135
八髎——緩解腰腹、下肢不適/136
會陽——利濕熱、升陽氣/137
殷門——改善下肢痹痛/138
委中——通經絡、散錶邪、治痹痛/139
承山——常用於小腿酸痛抽搐/140
跗陽——舒筋脈、止痹痛/141
昆侖——舒筋活絡、治難産/142
申脈——清熱安神、利腰膝/143
至陰——上清頭目、下調胞産/144
第九章足少陰腎經
足少陰腎經經穴/146
湧泉——清熱利咽能補腎/150
然榖——清虛火能補腎/151
太溪——調節腎之陰陽平衡/152
照海——補腎調經、清熱滋陰/153
復溜——補腎利水濕/154
交信——補腎調經養肝脾/155
陰榖——益腎調經下焦安/156
第十章手厥陰心包經
手厥陰心包經經穴/158
麯澤——清煩熱、行氣血/160
內關——心胸疾病內關謀/161
大陵——理氣寬胸安心神/162
勞宮——清心除煩睡眠好/163
中衝——瀉火醒神能救急/164
第十一章手少陽三焦經
手少陽三焦經經穴/166
關衝——清熱通絡、醒神誌/170
陽池——清熱生津、止痹痛/171
外關——清熱瀉火、通經絡/172
支溝——清熱止痛、利三焦/173
肩髎——緩解肩臂不適/174
耳門——聰耳明目、利下焦/175
絲竹空——緩解眼周不適/176
第十二章足少陽膽經
足少陽膽經經穴/178
瞳子髎——清頭明目解疲勞/183
聽會——通絡止痛療耳疾/184
率榖——清風熱治頭麵不適/185
天衝——祛風定驚消腫痛/186
陽白——疏風熱、利頭目/187
風池——祛風通絡止疼痛/188
肩井——治肩病、通乳房/189
日月——清肝利膽止痛/190
京門——清膽熱、調二便/191
帶脈——調經帶治婦科病/192
環跳——治療腰腿痹痛/193
風市——緩解膝腿痹痛/194
膝陽關——滑利膝關節/195
陽陵泉——可治膽病和筋病/196
光明——清肝膽、明目止痛/197
懸鍾——清膽熱、治骨病、養腦病/198
俠溪——清膽熱、利頭目/199
足竅陰——清熱利膽、開竅醒神/200
第十三章足厥陰肝經
足厥陰肝經經穴/202
大敦——清熱健脾調經帶/205
行間——清肝、熄風、止痛/206
太衝——降壓消火不暴躁/207
蠡溝——清濕熱、行氣血/208
章門——疏肝氣、健脾胃、調經帶/209
期門——疏肝健脾、行氣止痛/210
第十四章任脈
任脈經穴/212
中極——補腎利尿調經帶/216
關元——調理衝任補元氣/217
氣海——益氣行氣治氣疾/218
神闕——溫中補虛更長壽/219
中脘——養胃強身身體好/220
膻中——寬胸膈、強體質/221
廉泉——利喉舒舌止痛強/222
第十五章督脈
督脈經穴/224
長強——通經絡、調肛腸/228
腰陽關——行氣血、止痹痛/229
命門——益氣壯陽調生殖/230
身柱——調心肺、通陽脈/231
大椎——通絡退熱散外邪/232
啞門——利舌咽、調神誌、通脈絡/233
風府——祛風通絡止痹痛/234
百會——通百脈、提神益智/235
上星——熄風清熱通鼻竅/236
神庭——改善頭麵氣血循環/237
水溝(人中)——急救要穴/238
第十六章經外奇穴
經外奇穴/240
四神聰——緩解頭腦與神誌病癥/245
印堂——明目通鼻防感冒/246
魚腰——止痛明目精神爽/247
太陽——緩解頭目不適/248
翳明——聰耳明目頭腦清/249
頸百勞——緩解頸疲勞/250
定喘——止咳平喘治肺疾/251
夾脊——疏通經絡身輕鬆/252
胃脘下俞——健脾和胃通腸道/253
腰眼——疏通腰背能強腎/254
十七椎——強腰腿、理胞宮/255
腰痛穴——通經絡、治腰痛/256
外勞宮——通絡止痛治落枕/257
八邪——清熱解毒通經絡/258
四縫——小兒疳積常用它/259
十宣——清熱瀉火能救急/260
子宮穴——養宮調經帶/261
內膝眼——護膝止痹痛/262
膽囊——疏肝利膽治膽疾/263
八風——清熱毒、通經絡/264
附錄腧穴筆畫索引/265

精彩書摘

  經絡簡介
  《黃帝內經》關於經絡的記載說,它內屬於髒腑,外絡於肢節,溝通內外,貫穿上下,將人體各部的組織器官聯係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並藉以運行氣血,營養全身,使人體各部的功能活動得以保護協調和相對平衡。
  經絡是運行氣血的通路。經和絡既有聯係又有區彆。經指經脈,猶如途徑,貫通上下,溝通內外,是經絡
  係統中的主乾;絡為絡脈,它譬如網絡,較經脈細小,縱橫交錯,遍布全身,是經絡係統中的分支。
  所謂經氣即經絡之氣,概指經絡運行之氣及其功能活動。經氣活動的主要特點是循環流注、如環無端、晝夜不休。人體通過經氣的運行,以調節全身各部的功能活動,從而使整個機體保持協調和相對平衡。
  經絡係統由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二經彆、十二經筋、十二皮部及許多孫絡、浮絡等組成。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又稱為十四經脈。
  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為:起於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最後又迴到肺經。周而復始,環流不息。
  十二經脈
  意義:十二髒腑所屬的經脈,又稱正經。
  作用:運行氣血的主要乾道。
  特點:分手足三陰三陽四組,與髒腑連屬,有錶裏相配,其循環自肺經開始至肝經止,周而復始、循環不息,各經均有專定的腧穴。
  奇經八脈
  意義:不直接連屬髒腑,無錶裏相配,故稱奇經。
  作用:加強經脈之間的聯係,以調節十二經氣血。
  特點:任督二脈隨十二經組成循環的通路,並有特定的腧穴;其他六脈不隨十二經循環,腧穴都依附於十二經脈。
  陰經
  (屬髒)
  陽經
  (屬腑)
  循行部位
  (陰經行於內側,陽經行於外側)
  手
  太陰肺經
  厥陰心包經
  少陰心經
  陽明大腸經
  少陽三焦經
  太陽小腸經
  上肢
  前綫
  中綫
  後綫
  足
  太陰脾經
  厥陰肝經
  少陰腎經
  陽明胃經
  少陽膽經
  太陽膀胱經
  下肢
  前綫
  中綫
  後綫
  穴位簡介
  穴位,學名“腧穴”,是髒腑、經絡氣血輸注齣入的特殊部位,也是針灸、推拿等中醫療法主要的施術部位,多為神經末梢密集或較粗的神經縴維經過的地方。
  穴位的分類
  穴位大體上可分為十四經穴、奇穴、阿是穴三類。除阿是穴外,經穴、奇穴都有既定的名稱、位置和數目。
  十四經穴
  指具有固定的名稱和位置,且歸屬於十二經脈或任脈、督脈的腧穴。這類腧穴具有主治本經和所屬髒腑病癥的共同作用,因此,歸納於十四經脈係統中,簡稱“經穴”。十四經穴共有361個,是腧穴的主要組成部分。
  奇穴
  指既有一定的名稱,又有明確的位置,但尚未歸入或不便歸入十四經係統的腧穴。這類腧穴的主治比較單純,多數對某些病癥有特殊療效,因而未歸入十四經係統,故又稱“經外奇穴”。
  阿是穴
  指既無固定名稱,亦無固定位置,而是以壓痛點或其他反應點作為針灸施術部位的一類腧穴。又稱“天應穴”、“不定穴”、“壓痛點”等。阿是穴無一定數目。
  穴位的作用
  穴位並不是孤立於體錶的點,而是與深部組織器官有著密切聯係、互相輸通的特殊部位。“輸通”是雙嚮的:從內通嚮外,反應病痛;從外通嚮內,接受刺激,防治疾病。從這個意義上說,穴位又是疾病的反應點和治療的刺激點。
  十四經穴的治療作用,歸納起來大體是:本經腧穴可治本經病,錶裏經腧穴能互相治療錶裏兩經病,鄰近經穴能配閤治療局部病。各經穴主治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其共同性。
  近治作用
  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點。所有腧穴均能治療該穴所在部位及鄰近組織、器官的局部病癥。如足三裏治療下肢痹痛,閤榖穴治療手指麻木等。
  遠治作用
  “經絡所過,主治所及”。在十四經穴中,尤其是在四肢肘膝關節以下的腧穴,不僅能治療局部病癥,還可治療本經循行所及的遠隔部位的組織器官髒腑的病癥,有的甚至可影響全身的功能。如閤榖穴可治上肢病、頭麵疾患和全身熱證。
  特殊作用
  指某些腧穴所具有的雙重性、良性調整作用和相對特異性而言。如天樞穴可治瀉泄,又可治便秘;內關穴在心動過速時可減慢心率,心動過緩時又可提高心率。特異性如大椎穴可退熱,至陰穴可矯正胎位等。
  特定穴
  特定穴是十四經穴中具有特殊治療作用,並以特定稱號概括的腧穴。根據其不同的分布特點、含義和治療
  作用,分彆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輸穴、原穴、絡穴、郤穴、八脈交會穴、下閤穴;在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在四肢軀乾的八會穴以及全身經脈的交會穴。
  五輸穴是十二經脈各經分布於肘、膝關節以下的井、滎、輸、經、閤五類腧穴的統稱。臨床上,井穴可用於治療高熱昏迷等一切屬熱、屬實、氣滯血凝之急性熱性病;滎穴可用於治療熱病;輸穴可用於治療關節痛;經穴可用於治療咳喘;閤穴可用於治療六腑病癥等。
  ……

經絡奧秘:疏通生命能量的智慧之鑰 浩瀚的中華醫學寶庫中,“經絡”一詞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數韆年的智慧光芒。它並非實體,卻貫穿人體,連接髒腑,輸送氣血,維持著生命的正常運轉。理解經絡,便是掌握瞭疏通生命能量、調養身心健康的鑰匙。 一、 什麼是經絡? 經絡,是中醫理論中一個極其重要而又獨特的概念。簡單來說,它是一條條縱橫交錯、遍布全身的通道網絡,是氣血運行的軌道,也是髒腑、肢體、感官、組織相互聯係的通路。 經脈與絡脈: 經絡係統主要由“經”和“絡”兩大部分組成。“經”是指縱行的、主乾性的通道,主要有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絡”是指橫行的、分支性的細小脈絡,它們交織縱橫,連接經脈,遍布全身,形成一個無所不及的交通網絡。 氣的運行: 經絡最核心的功能是運行“氣”。“氣”在中醫裏並非單純指空氣,而是生命活動的總稱,包括物質基礎和功能活動。氣在經絡中運行不息,周而復始,纔能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如果氣的運行受阻,就會齣現各種病癥。 血的載體: 氣與血密不可分,經絡也是血液運行的通道。血在經絡中循行,滋養全身的組織器官,維持其正常生理功能。 聯係與調節: 經絡係統將人體的各個部分緊密聯係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髒腑、肢體、皮毛、感官等,都通過經絡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經絡也起著調節機體功能的作用,當身體某一部位齣現問題時,可以通過調節相應的經絡來達到平衡。 傳遞病邪: 經絡不僅是生命能量的通道,也是病邪侵入和傳變的途徑。外邪侵襲人體,常循經絡而入,並可能通過經絡傳變至髒腑,導緻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二、 經絡係統的重要性 經絡係統之於人體,其重要性不亞於道路交通之於城市,血液循環之於身體。一旦經絡發生阻塞或紊亂,整個機體就會受到影響。 維持生理功能: 經絡保障瞭氣血的暢通,從而濡養瞭全身的組織器官,使它們能夠正常地進行生理活動。五髒六腑、四肢百骸,無一不依賴經絡的輸布來維持其生命力。 抵禦疾病侵襲: 經絡作為抵禦外邪的第一道防綫,其暢通與否直接關係到人體的抗病能力。經絡通暢,正氣充盈,身體就能更好地抵抗外邪的入侵;反之,經絡阻滯,正氣易損,就容易生病。 傳導感應: 針灸、推拿等療法之所以能起到治療作用,正是利用瞭經絡的傳導感應功能。當針刺或推拿某個穴位時,産生的刺激會通過經絡傳導到相應的髒腑或組織,從而引起生理反應,達到治療的目的。 診斷疾病: 經絡係統的異常變化,往往是疾病的早期信號。中醫通過望、聞、問、切等方法,可以感知經絡的循行和狀態,從而判斷身體的健康狀況,甚至預知疾病的發生。例如,皮膚上的青筋暴起、局部發涼或灼熱,都可能與經絡的不通有關。 三、 經絡與髒腑的密切關係 經絡與髒腑之間存在著“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緊密聯係。每一條經脈都與特定的髒腑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係,並支配著該髒腑相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 十二正經與髒腑: 十二正經,如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等,分彆與人體的十二髒腑(五髒六腑)相對應。例如,肺經與肺相連,胃經與胃相連。當肺部齣現問題時,肺經循行部位可能會齣現疼痛或不適;當胃部齣現病變時,胃經循行部位也會受到影響。 奇經八脈的功能: 除瞭十二正經,還有奇經八脈,如督脈、任脈、衝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它們不直接隸屬於十二髒腑,而是起著統率和調節十二經脈的作用,並對全身的氣血有著重要的調節功能。例如,督脈總督一身之陽,任脈總任一身之陰。 四、 經絡的循行與人體 經絡如同人體內的“高速公路網”,將全身的各個角落連接起來。理解經絡的循行路徑,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身體,並在齣現問題時,能有初步的瞭解。 縱橫交錯: 經絡係統並非簡單的直綫,而是縱橫交錯,環環相扣。它們從內髒齣發,延伸至四肢、軀乾、頭部、麵部,甚至深入到筋骨、關節。 體錶與體內: 經絡有內外相通的一麵。體錶的經絡與內髒的經絡相連,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係統。我們常說的“體錶”的穴位,實際上是經絡在體錶的匯聚點,通過這些點,可以影響到體內的髒腑。 循行不息: 經絡中的氣血如同河流,24小時不停地在人體內循環流動,遵循著特定的時間規律。這種周而復始的運行,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基礎。 五、 疏通經絡,活化生命 經絡不通,則百病生。疏通經絡,是中醫養生保健和疾病治療的核心理念之一。 穴位與針灸推拿: 穴位是經絡上的特殊點,是髒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錶的部位。通過刺激穴位,可以疏通經絡,調節氣血,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針灸、推拿、按摩等療法,都是基於經絡穴位理論發展而來。 運動與調息: 適當的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等,能夠舒展筋骨,促進氣血流通,有助於疏通經絡。深呼吸、冥想等調息方法,也能幫助調整內氣,使經絡更加暢通。 飲食與生活習慣: 均衡的飲食,規律的生活習慣,保持心情愉悅,都有助於維持經絡的通暢。例如,避免暴飲暴食,減少熬夜,戒煙限酒,都是對經絡健康的有利因素。 疾病的信號: 當身體齣現一些異常信號,如不明原因的疼痛、麻木、關節僵硬、皮膚色澤改變等,可能就是經絡不通的警示。及時關注這些信號,並采取相應的調理措施,可以避免小病成大病。 六、 經絡學的現代意義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經絡學作為中國古代的醫學智慧,其科學性和價值正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 現代研究: 現代醫學通過電生理學、神經學、免疫學等多個學科的研究,正在嘗試從科學的角度解釋經絡現象。雖然目前尚未完全揭示其奧秘,但已發現許多與經絡相關的生理現象,如皮膚電特性、神經傳導通路等。 臨床應用: 針灸、推拿等經絡療法,在世界範圍內得到瞭廣泛的應用,並被證明在治療多種疾病方麵具有顯著療效,如疼痛管理、神經係統疾病、消化係統疾病等。 養生保健新模式: 經絡學為現代人的養生保健提供瞭新的視角和方法,提倡從整體齣發,關注身體內部的能量流動,通過多種方式來達到身心和諧。 總之,經絡係統是人體生命活動賴以存在和運行的物質基礎和動力係統。深入理解經絡的奧秘,掌握疏通經絡的方法,便是開啓健康之門的智慧鑰匙。這門古老的智慧,在今天依然閃耀著生命的光輝,指引著我們走嚮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買這本書,主要是看中瞭它的便攜性,想著“掌中寶”係列,應該很適閤放在包裏,隨時隨地拿齣來翻閱。沒想到,它帶來的遠不止於此。這本書的編寫風格非常獨特,它沒有那種枯燥的學術理論,而是用一種非常生活化的語言,把每一個穴位都講得栩栩如生。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用最樸實的方式,告訴你身體的奧秘。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於每一個穴位的介紹,都非常詳盡,不僅有經絡走嚮圖,還有穴位的具體定位方法,甚至連穴位的觸感都做瞭描述,這對於像我這樣動手能力不太強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經常會有失眠的睏擾,晚上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看瞭很多方法都不奏效。這本書裏有一個專門針對失眠的穴位,我按照書上的指導,每天睡前按摩一下,雖然不是立刻就能睡著,但感覺比以前更容易入睡瞭,而且睡著後的質量也明顯提高。這本書教會瞭我,原來照顧自己的身體,可以這麼簡單,這麼觸手可及。它讓我覺得,中醫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神話,而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掌握的,一份對自身健康的承諾。

評分

我是一個對養生一直很感興趣的人,平時也閱讀瞭不少相關的書籍,但很多時候,理論性的知識比較多,實際操作起來總覺得有些摸不著頭腦,尤其是那些穴位,光看文字描述,實在是太抽象瞭,很難準確地定位。直到我遇到瞭這本書,感覺像是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將復雜的經絡穴位知識,用一種非常具象化的方式呈現齣來。書中的插圖,簡直是藝術品,每一個穴位都仿佛活瞭起來,仿佛能感受到它潛在的能量。我特彆喜歡它講解穴位時,不僅僅給齣位置,還會詳細說明它主要的功效和主治的病癥,這樣我就能更有針對性地去使用。舉個例子,我前段時間經常頭痛,看瞭很多資料都說可以通過按壓頭部的某些穴位來緩解,但具體是哪些,我一直搞不清楚。有瞭這本書,我很快就找到瞭幾個和頭痛相關的穴位,並且按照書上的圖示,學會瞭正確的按壓方法。堅持瞭一段時間,頭痛的頻率和程度都有瞭明顯的改善,這讓我覺得非常欣慰。這本書不僅教會瞭我怎麼找穴位,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進一步探索中醫養生知識的興趣。我還會繼續深入研究書中的內容,希望能將這些古老的智慧,融入到我日常的生活中,讓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健康。

評分

我一直覺得,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所以對各種養生方法都抱有很大的興趣。平時也陸陸續續買過不少相關的書籍,但很多時候,看完之後,感覺還是有些雲裏霧裏,特彆是那些穴位圖,對我來說就像是天書一樣,根本分不清南北。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的排版設計非常人性化,大量的插圖,讓每一個穴位都變得觸手可及。我最喜歡的是,它不僅僅是給齣穴位的位置,還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這個穴位的主要作用,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哪些問題。比如,我經常會因為長時間站立而感到腿部疲勞,書裏就有一個專門針對這個問題的穴位,我嘗試著按照書上的方法去按壓,效果真的齣乎意料的好,腿部的酸脹感明顯減輕瞭很多。這本書就像一個隨身攜帶的私人健康顧問,在我需要的時候,總能給我最準確的指導。它讓我覺得,掌握一些簡單的中醫知識,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我一定會把它當作我的秘密武器,繼續探索,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和充實。

評分

我對中醫一直有一種莫名的好感,但又覺得它非常深奧,難以入門。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座橋梁,把我引嚮瞭中醫的世界。它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的內容非常實用,而且非常直觀。書中的插圖,可以說是這本書的靈魂,每一個穴位都畫得非常形象,而且角度多樣,讓我能夠輕鬆找到對應的位置。我一直以來都有消化不良的毛病,吃東西稍有不注意就容易胃脹。這本書裏正好有一個穴位,據說對調理脾胃很有幫助,我按照書上的指導,每天都會去按壓。神奇的是,我的胃口好像變好瞭,而且吃完飯後不再覺得那麼脹氣瞭。這種立竿見影的效果,讓我對中醫的信任度一下子提升瞭很多。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穴位的書,它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啓示。它教會我,如何用最簡單、最自然的方式,去關愛自己的身體。我一定會繼續深入研究這本書的內容,並且嘗試更多的穴位按摩,希望能讓我的身體達到一個更好的狀態。

評分

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雖然我買的時候隻是齣於好奇,想著“掌中寶”聽起來小巧方便,也許能隨手翻翻。沒想到,它竟然給我帶來瞭這麼大的驚喜。拿到手後,我第一眼就被它精美的設計吸引瞭,紙質厚實,印刷清晰,封麵也很有質感,一看就知道是用心製作的。翻開書頁,我驚嘆於裏麵插圖的細緻程度,每一個穴位都標注得一清二楚,而且還配有不同角度的示意圖,即使是對人體經絡完全不瞭解的新手,也能輕鬆找到對應的位置。我平時工作需要長時間麵對電腦,頸椎和腰椎經常會感到不適,以前都是隨便揉揉,效果也不好。自從有瞭這本書,我嘗試著按照書上的指導,找到幾個自己感覺不適的穴位,輕輕地按壓。剛開始隻是覺得有點酸脹,但堅持瞭幾天後,我驚喜地發現,那種持續的疼痛感竟然減輕瞭很多!尤其是我經常會感覺肩膀僵硬,按照書上介紹的幾個特定穴位進行按摩,感覺肩部的肌肉放鬆瞭不少,活動起來也靈活瞭許多。這本書真的讓我體會到瞭中醫的博大精深,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用最直觀的方式教會我如何關愛自己的身體。我還會把它推薦給我的朋友們,讓他們也能享受到這份健康的小秘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