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波兰尼传 [Karl Polanyi A Life on the Left]

卡尔·波兰尼传 [Karl Polanyi A Life on the Lef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Gareth,Dale 著
图书标签:
  • 卡尔·波兰尼
  • 经济学史
  • 社会学
  • 传记
  • 马克思主义
  • 市场社会
  • 嵌入性理论
  • 20世纪思想史
  • 政治经济学
  • 历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78023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0376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Karl Polanyi A Life on the Left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8
字数:29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1886-1964),是匈牙利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是20世纪公认的彻底、有辨识力的经济史学家。他以对主流经济学思想的批评和《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或《巨变》)一书而闻名,他擅长用文化的方法研究经济。在其学术生涯中,曾先后在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教书。著有《法西斯主义的本质》、《大转型》和《达荷美和奴隶贸易》等作品。
  《卡尔·波兰尼传》系统、完整地记录波兰尼的个人成长历程和经济思想发展脉络,研究他的思想如何成长起来,如何对经济史做到了精到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为我们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中、工作中的波兰尼。这不仅是一本关于波兰尼的生平传记,而且是关于西方文明变迁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历程记录。
  《卡尔·波兰尼传》是对波兰尼的一生及其著作研究的基础上所写,作者在十余年间采访了许多波兰尼身边的人,包括其家人、朋友、学生等,采访方式包括数次面谈、无数次电话沟通和电子邮件等,获得了很多从未公开发表过的珍贵档案资料,包括回忆录、通信、散文、读书笔记、目击者等。

作者简介

他在布鲁内尔大学教授政治和国际关系专业。代表作 Karl Polanyi: The Limits of the Market,2010; The East German Revolution of 1989,2007; First the Transition, Then the Crash: Eastern Europe in the 2000s,2011。

精彩书评

  ★这是诸多卡尔·波兰尼崇拜者热切期待的一本书。这部学术传记捕述生动,调研透彻,文笔清澈,只有这样的传记才配得上其主人公。《卡尔·波兰尼传》追溯波兰尼的生平,阐述其所提出的观点,并探讨这些观点与理解现代社会之间越来越紧密的关联。
  ——史蒂文·卢克斯(Steven Lukes) 《权力:一个激进的观点》(Power: A Radical View)的作者
  
  ★在所有聚焦20世纪中叶欧洲恐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学者的传记中,《卡尔·波兰尼传》是*好的一部。该书细致地将方方面面融入其中,极大地增进了我们对《大转型》一书的理解。该书令人信服的刻画,使之不仅是成功的学者传记,也是成功的人物传记。
  ——约翰·A.霍尔(John A. Hall) 《艾尼斯特·葛尔纳传记》(Ernest Gellner: An Intellectual Biography)的作者
  
  ★期待已久的《卡尔·波兰尼传》终于问世。作者加雷斯·戴尔成功地完成了这部调研细致、引人入胜的作品,不仅点亮了波兰尼的观点,而且使之嵌入恰当的历史情境中。
  ——弗雷德·布洛克(Fred Block) 《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力量:卡尔·波兰尼的评论》(The Power of Market Fundamentalism: Karl Polanyi's Critique)的作者
  
  ★《卡尔·波兰尼传》叙述了卡尔·波兰尼的生活与工作,文笔出色,全书信息丰富、广泛全而,并常现闪光之处。书中的分析融入文化历史情境中,充满典故与反思,精彩地唤出欧洲与跨大西洋舞台上逐渐明朗的历史事件。该书将成为后续波兰尼研究的标准参照点。
  ——鲍勃·杰索普(Bob Jessop)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著名社会学教授
  
  ★卡尔·波兰尼是20世纪真正的思想大家之一,他继承了卢梭的观点,可与马克斯·韦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相提并论,要为这样一位重要的人物写学术传记,是一项令人敬畏的事业。由于波兰尼的一生与当今作用甚微、业已休眠的欧洲激进主义密不可分,这项事业尤其艰难。加雷斯·戴尔十分适合这项无比复杂的任务。我确信,《卡尔·波兰尼传》将成为历代传阅的经典之作。该书将表明,对于那些坚持进行批判性思考的人来说,这个在变革剧变(换个词来说,也是理论剧变)编年史中半淹没的篇章不可或缺。
  ——G.M.达马斯(G. M. Tamas) 《无辜的力量:百注百思》(Innocent Power: 100 Notes, 100 Thoughts)的作者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在“东西方沙龙”中成长
马扎尔——犹太混血儿
“非犹”犹太人的矛盾
多瑙河上的布卢姆斯伯里文化圈:激进的反主流文化
世界主义的逻辑,基督教式的结论

第二章 背负战争的十字架
振兴“荒地”
资产阶级激进主义:霸权计划
备受折磨的灵魂和糟糕的机器
转瞬即逝的菊花
奴隶起义,带着卡巴莱歌舞表演

第三章 红色维也纳的荣耀与悲剧
基尔特社会主义与“功能反常”
初期新自由主义与计算论战
红色笼罩下的城市
沉船船长

第四章 挑战与对策
逃避法西斯主义
病毒诊断
辅助激进主义
贝列尔学院“群英会”
马克思主义:完善基督教精神
莫斯科苦难
加宽美国的护城河
爱家之心
对市场系统恨之入骨

第五章 大灾难及其起源
一生的激情
谋杀机制
新民主匈牙利
战后计划

第六章 “不公正与不人道”
波兰尼的选择,伊洛娜的审判
一起漂泊:研究协作
机器中的市场
经济学家的钟摆
山上之城

第七章 生存岌岌可危
老罪人
自由与技术
兄弟关系缓和
社会主义的“精神再生”
《共存》
笼罩布达佩斯的黄昏
结语
注释

精彩书摘

  《卡尔·波兰尼传》:
  “我出生在具有自由思想的犹太上流社会家庭,在一种模糊却强烈的虔诚中长大。”卡尔·波兰尼在一篇自传的开头如是说。那篇自传写于20世纪30年代,是写给一家救济法西斯难民的基督教组织的。“我的母亲是苏联人,父亲是匈牙利人,但他深受德国文化的影响,接受过西式教育。他对伦理冲动理想主义极有热情,并极力将这一思想传递给我们。对这一点,我深表感激。在1919年离开匈牙利之前,我认为自己唯一的身份就是不折不扣的匈牙利人。”这些话的含义很明显,但也回避了一些我们将在这一章探讨的问题。具体来说,这一章将依次阐述卡尔·波兰尼的家庭生活、他父母的社会地位与宗教信仰、犹太人问题以及他与宗教、国家的关系。
  卡尔·波兰尼的父亲米哈里·波兰尼(Mihaly Pollacsek)出生在喀尔巴阡山脉山脚下一个拥有土地的商人家庭。他在维也纳居住过一段时间,他的三个孩子——阿道夫(Adolf)、劳拉(Laura)与卡尔——就出生在那里。米哈里是一名工程师,也是一名工程承包商,在加利西亚以及奥匈帝国的其他地区竞标承包“铁路路段建筑工程,也包括隧道工程”。他收入很高,不仅在维也纳购置了一套公寓,而且在19世纪90年代搬家之后,还在布达佩斯的安德拉什大街购买了一套豪华的公寓。安德拉什大街至今仍然是布达佩斯最昂贵的住宅区域之一,这条宽敞的街道模仿巴黎的道路风格建成,街道具有异国风情的拱廊和咖啡馆,还有一家百货公司。尽管在之前十年,最早在这里定居的主要是从事手工艺的中产阶级,有一小部分是富足的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但直到19世纪80年代,这里才声名鹊起,吸引贵族和富豪纷纷入住。波兰尼家的邻居中,有一位是大资本家,一位是医生,一位是工厂主,一位是匈牙利轻骑兵部队的退休将军。安德拉什大街上还住着波兰尼家的一些朋友,包括格奥尔格·卢卡斯(父亲是银行家)和亚瑟·凯斯特勒(Arthur Koestler,父亲是商人)。
  就这样,在这片贫瘠荒凉的土地上,波兰尼家的孩子——劳拉、阿道夫、卡尔、苏菲(Sophie)、迈克尔——却在奢华的环境中长大,因此,卡尔·波兰尼在幼年时期便认识到惨酷的社会分层。可以明确地断定,正是这一点促使他毕生都投入社会主义事业中。当时该国的文盲率高达40%~50%,他们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这种“巨资”买来的教育以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为模仿对象。1l岁之前,他们上私立学校,重点学习各种经典著作与世界文学,也学习各国语言。米哈里对卡尔·波兰尼宠溺有加,对他的情商与学术能力十分认可,称这个11岁的孩子“具有异乎寻常的、实在不可思议的天赋”,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最难的哲学问题”。
  ……

前言/序言

  在研究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我得到许多人的善意帮助,尤其是波兰尼的家人、朋友和学生。特别感谢卡丽·波兰尼-莱维特(Kari Polanyi-Levitt),她很友善、耐心地接受了我一轮又一轮的采访:2006~2008年在蒙特利尔有五次面访;2007~2009年有七次电话采访;而2006~2015年,她无数次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接受我的后续随访。也感谢其他乐意回答我问题的被访者:唐·格兰特(Don Grant,2009年5月13日,伦敦;2013年和2015年又提供了额外的材料)、伊曼努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2009年9月12日,莫斯科东西方酒店——该酒店取名甚为恰当)、伊斯特万·梅萨罗斯(Istvan Meszaros,2010年12月12日,伦敦)、阿比·罗特斯坦(Abe Rotstein,2009年5月16日,电话采访)、罗伯特·海拉兹(Robert Halasz)、珍·理查德(Jean Richards,2011年8月17日,电话采访)、米拉利·西玛依(Mihaly Simai,2008年12月11日,蒙特利尔)、格雷戈里·鲍姆(Gregory Baum,2009年1月11日,电话采访)、安妮·查普曼(Anne Chapman,2009年7月19日,电话采访)。其中,安妮是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认识的最热心、最有魅力的人之一,然而,她已于2010年逝世,我十分伤心。
  同时,我很幸运地收集到许多档案资料,里面有大量从未公开发表的文本材料,包括波兰尼本人及他的妻子伊洛娜·丹兹斯卡(Ilona Duczynska)、学生、朋友、熟人撰写的回忆录、通信、文章片段、读书笔记、大事记等。大量参考的资料原文为德语或匈牙利语,其中大多数德语资料的翻译(包括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由我本人完成,而匈牙利语文本资料的翻译和摘要工作则基本由亚当·法布里(Adam Fabry)完成,金高·绍陶(Kinga Sata)参与了部分工作。这绝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波兰尼的笔迹十分潦草,甚至他的医生(我们都知道医生开的处方是最潦草的)都请求他把字写得清楚易读一些。我和亚当拿着放大镜全神贯注地研究他的通信记录,逐个辨认那些乱如蜘蛛网般的文字——那真是终生难忘的记忆!因此,特别由衷地感谢亚当和绍陶博士,同时也感谢资助他们完成这些工作的纳菲尔德基金会(Nuffield Foundation)与阿米尔-莫尔本信托基金(Amiel-Melburne Trust)。同样还要感谢在蒙特利尔接待我的主人马蒂厄·丹尼斯(Mathieu Denis)和弗里德里克·丹尼斯(Frederique Denis)。感谢布鲁内尔大学商学院、社科学院,以及利普曼-米利班德信托基金(Lippman-Miliband Trust),它们分别于2006年、2008年及2010年资助了我在蒙特利尔的费用。我前往芝加哥、布达佩斯和维也纳的调研差旅,以及2014年的蒙特利尔和纽约访问,都由于有其他活动而意外成行,这些活动得到英国科学院、维也纳大学、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大学以及布达佩斯“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90周年纪念会议”的资助,在此一并致谢。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得到许多人的帮助。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推荐、介绍了本书重点探索的几个叙事及背景群体,包括中欧的犹太人和共产主义者以及英国不同的贵格社会主义者(Quaker so-cialist)和社会民主主义者分支,这些对本书的背景研究有重要的影响。感谢那些直接帮助我审读文稿章节的朋友和熟人,他们的评论与批评极大地提高了书中实证探讨的准确性与观点的一致性。由衷地感谢卡丽·波兰尼-莱维特、克里斯·汉恩(Chris Hann)、约翰·霍尔(John Hall),他们都帮助我从头到尾梳理了文稿。感谢唐·格兰特、汤姆斯·于贝尔(Thomas Uebel)、约翰·奥尼尔(John ONeill)、桑德尔·吉尔曼(Sander Gilman),他们每个人都帮助我点评了一个章节。感谢露丝·达农(Ruth Danon)、丹·汤普金斯(Dan Tompkins)、马蒂·莫利斯基(Marty Moleski)、史蒂芬·怀特(Stephen White)、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n)、蒂伯·弗兰克(Tibor Frank)、尤迪特·萨伯尔(Judit Szapor)、马修·格里姆利(Matthew Grimley),他们在本书的细节上给予了帮助。我参考运用的档案资料包括:卡尔·波兰尼档案资料(收藏于蒙特利尔康卡迪亚大学,迈克尔·波兰尼论文系列(收藏于芝加哥大学雷根斯坦图书馆),波兰尼家族论文系列(收藏于布达佩斯塞切尼国家图书馆),科学与学术保护协会的档案资料(收藏于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三套与卡尔·波兰尼、奥斯卡·贾西(Oscar Jaszi)、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相关的论文集(收藏于哥伦比亚大学巴特勒图书馆)。在参考文献列表中,这些档案资料的名称都用缩写表示,并用数字标明具体的文件夹与文件盒。例如,KPA-23-9指的是23号文件盒、9号文件夹中的卡尔·波兰尼档案资料。其他档案资料名称的缩写为MPP、PFP、SPSL、OJP以及RMP。感谢上述几个机构档案管理员的帮助,特别是卡尔·波兰尼政治经济学研究所的阿纳·戈麦斯(Ana Gomez)。充裕的原始资料对本书有如神助,但尝试对这些资料进行尽可能忠实的描述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挑战,如资料筛选与证据零碎的问题、见证人以及原作者阐释主观性的问题、多次重写文本或突出部分观点与词句(可能原作者并不想如此突出这些)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鉴于当前人们对波兰尼的生活与工作十分感兴趣,我们希望参考文献中的任何错误都能很快得到指正,同时大家可以就差异化的解读展开探讨。
  最后,必须就文字拼写加以说明:对在英语社会为人知晓的匈牙利人,本书采用其英语名字,而对其他匈牙利人则保留其匈牙利语名字。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卡尔·波兰尼传:左翼一生》(Karl Polanyi: A Life on the Left)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尽,不包含任何关于该书核心内容的描述,而是侧重于描绘一个学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轨迹和思想氛围。 思想的航道:在时代的洪流中锚定——一部关于二十世纪早期知识分子的肖像 作者:[请在此处插入作者姓名,例如:刘易斯·加雷斯/Marcus Christie] (内容侧重于时代背景、人物早年经历、学术环境与社会参与的描绘) 导言:迷雾中的灯塔 本书并非聚焦于对某一特定理论体系的深入剖析,而是旨在为读者勾勒出二十世纪上半叶,一位杰出知识分子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自我构建、如何与周围的世界发生深刻的互动。这是一部关于“人”如何在大历史的熔炉中淬炼而成的传记,它所关注的,是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作为一个个体,如何从维也纳的知识分子沙龙走向布达佩斯的学术圈,最终流亡海外,其间所经历的心路历程与外部环境的剧烈变迁。 我们的叙事从他早年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开始。波兰尼出生于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置身于奥匈帝国末期那股复杂而充满活力的文化思潮之中。那是一个旧秩序正在瓦解,新思想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时代。我们深入探究他如何在这个多元文化交汇点上,吸收了来自不同哲学流派和政治光谱的思想养分。这份早期的智识熏陶,为他日后在社会科学领域的探索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尽管彼时的他尚未形成日后广为人知的观点,但他对社会结构、道德责任与个人自由之间张力的敏感度,已然初现端倪。 第一部分:从布达佩斯到布达佩斯——早期学思的萌芽与交际 本书的开篇将带领读者回到波兰尼的青少年及青年时期。布达佩斯,在二十世纪初的匈牙利,是一个充满矛盾与激情的中心。它既是帝国的边缘,又是文化创新的前沿。波兰尼的早期生活,深深植根于这一特定地理和人文环境中。我们细致描绘了他参与的那些著名的“星期五沙龙”或类似的知识分子聚会。这些场合,是当时最活跃的头脑进行思想交锋的场所。 在这些聚会中,他与同辈人——那些未来将定义中欧思想版图的学者、诗人、政治家——往来密切。这不是一场关于理论辩论的记录,而是关于人际网络、友谊的建立以及集体意识形态如何悄然成形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年轻的波兰尼,如何在一个充满理想主义和现实政治困境的交织体中,开始对社会的不平等、资本积累的速度,以及传统社群的瓦解表现出深切的关怀。 这一时期的描述,着重于其作为一名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热衷于社会改良实践的年轻人的形象。他不仅仅是一个埋首书斋的理论家,更是一个试图在现实中寻找可行之道的行动者。我们审视他早年在期刊上发表的评论、对新兴政治运动的观察,以及他所处的特定意识形态光谱——一个不断在自由主义的理想与社会民主的诉求之间进行艰难平衡的立场。 第二部分:维也纳的阴影与学术的熔炉 随着历史的推进,奥匈帝国的崩塌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动荡。波兰尼的个人轨迹,也随之转向维也纳——这个欧洲文化和政治的神经中枢。在维也纳的经历,对于理解他后来的世界观至关重要。 我们描绘了他在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中的学术生活和职业选择。维也纳的大学,作为彼时欧洲最前沿的研究中心之一,为他提供了接触主流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机会。然而,他所处的环境也充满了张力:一方面是古典经济学派的强大影响力,另一方面则是新兴的奥地利学派的理论革新,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冲击。 传记的这一部分重点刻画了他在学术圈中的“局外人”身份——他深受其影响,却又对其核心预设保持着批判性的距离。我们不探讨他后来的核心论断,而是聚焦于他在此阶段所展现出的对制度、历史细节的偏好,以及他对纯粹抽象模型的天然不适感。他的研究方法和兴趣,在此时期已然显露出一种强烈的历史主义和人类学转向的倾向,这与当时主流学界强调的静态均衡分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部分:跨越大陆的迁徙与“被中断的叙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去后,欧洲的知识界面临着重新定位的挑战。波兰尼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展现出一种持续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漂泊感”。 我们追溯他如何在战后的动荡中,继续保持其学术和评论活动。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他作为一个拥有深厚中欧学术背景的知识分子,开始在更广阔的欧洲舞台上寻找立足点,参与跨国界的文化和政治对话。他的工作内容,更多地体现为对战后重建、社会契约的迫切需求,以及对新兴社会组织形态的审慎观察。 这一部分的叙述,强调了流亡的经验对一个知识分子心智的塑造。流亡不仅是地理上的位移,更是思想上寻找新“家园”的过程。他与不同文化背景的知识分子建立联系,这些互动丰富了他对社会复杂性的理解,同时也让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他所珍视的那些根植于欧洲大陆的传统价值,正面临着空前的威胁。 结语: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本书的结尾,将视野拉回到二十世纪中期,此时的波兰尼已身处新的大陆,他所代表的“左翼”传统,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审视他如何将早年积累的经验、在不同学术圈的接触,以及对社会变迁的敏锐洞察,内化为一种独特的知识分子人格。 这部传记,意图在于呈现一位思想家在复杂时代中的成长轨迹——他如何学习、如何质疑、如何与他所处的时代进行艰难的对话。这是一部关于坚韧、关于对社会正义的执着探寻、以及关于知识分子在历史巨变面前如何保持其声音的描绘。它记录了一段在宏大历史背景下,个体精神与环境不断塑造、反思与适应的生命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卡尔·波兰尼传》这本新书,我怀揣着极大的阅读期待。书名中“左翼”这个标签,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个政治立场,更代表着一种对社会秩序的根本性质疑和对人类福祉的深刻关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卡尔·波兰尼的人生经历,描绘出他如何在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坚持自己的思想道路。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他作为一名“左翼”人士的生活点滴,与他那些影响深远的学术理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我期望这本传记能够展现出波兰尼思想的形成过程,他的思想是如何受到时代背景和个人遭遇的影响,以及他是如何通过他的理论来回应当时社会面临的种种困境。我希望阅读这本书,能够让我对这位思想家有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立体、也更加人性化的认识。

评分

这本《卡尔·波兰尼传》光是书名就足以让人产生无限联想。作为一名对历史和社会思潮略有涉猎的读者,我自然对卡尔·波兰尼及其“大转型”的理论早有耳闻,但对于他个人的生平经历,尤其是他所处的“左翼”政治生态,却知之甚少。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我知识上的空白。我尤其关注,传记将如何梳理他人生中那些关键的转折点,比如他为何会走向左翼的思想阵营,他的人生经历是否与他的学术研究产生了直接的互动?我设想,这本书会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能够更加立体地理解这位思想家的思想是如何在具体的社会实践和个人命运的交织中孕育而生的。我期待它能带来的是一种对历史人物更深层次的解读,而非仅仅是学术观点的罗列,从而让我对20世纪的社会变迁和思想演进有更生动的体会。

评分

在最近的阅读列表中,我邂逅了一本名为《卡尔·波兰尼传》的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细读,但从这本书的书名和一些初步的浏览来看,它似乎提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视角,去理解一位在思想史上占据独特地位的人物。我特别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描绘波兰尼作为一个“左翼”人物的生活轨迹的。是激进的政治活动,还是深邃的学术探索,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这本传记是否能够勾勒出他思想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复杂辩论和时代洪流?我期待它能揭示波兰尼在面对20世纪那些动荡不安的变革时,是如何坚持自己的信念,并最终形成了他那影响深远的“大转型”理论。这种对个体生命历程与宏大历史叙事之间联系的探索,总能让我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阅读魅力。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让我认识卡尔·波兰尼本人,更能让我透过他的眼睛,去重新审视那个充满挑战与变革的时代,理解他为何会发出那些深刻的质疑和振聋发聩的呼声。

评分

我近期收到的这本《卡尔·波兰尼传》的书名,着实激发了我对书中内容的强烈好奇。尤其是“左翼”这个标签,在我看来,往往意味着一种与主流社会思潮的潜在对抗,以及对权力结构和经济秩序的深刻反思。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将会如何解析卡尔·波兰尼在这条道路上的独特之处。他是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扩张,又是如何从他的视角出发,去构想一个更加公正和人道的社会模式的?我推测,书中很可能会涉及到他与同时代其他重要思想家的思想碰撞,以及他如何在个人生活中实践自己的政治和学术理念。这种对一位思想家“生活”的侧重,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是一本冰冷的学术传记,更是一幅鲜活的人物画卷,展现出波兰尼作为一个充满思想激情和人文关怀的个体,是如何在时代浪潮中书写他自己的人生篇章,并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

评分

我最近刚刚收到一本名叫《卡尔·波兰尼传》的书,尽管我还没有开始详细阅读,但仅从书名,我就被深深吸引了。特别是“左翼”这个定位,立刻勾起了我的兴趣。在我的印象中,左翼思想往往与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以及对更公平分配的追求紧密相连。因此,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卡尔·波兰尼的人生轨迹,是如何让他成为这样一位具有鲜明左翼色彩的思想家。书中是否会描绘他如何面对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以及意识形态的激烈冲突?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卡尔·波兰尼,而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学术符号。我希望它能展现出他思想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挣扎、反思与坚持,以及他对理想社会的孜孜追求,从而为我理解20世纪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