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大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干春松,南开大学教授张晓芒执笔主编。
* 40余名专家呕心沥血之作,编纂阵容强大,吸收学界研究成果,雅俗共赏,读查两便。
*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可读性、收藏性……不是辞典,胜似辞典。
*分门别类、条分缕析、使用方便、查阅快捷,堪称案头必备中国文化工具书。
*全方位解读5000年文化精粹,囊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多角度把握其精髓,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优秀指南。
《中国文化常识2》全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包括思想、艺术、文学、日常生活、传说故事、典章制度等各个方面。文风通俗易懂,知识全面,结合精美的插图,既可以作为休闲读物,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案头工具书。
干春松,1965年生,浙江绍兴人,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儒家思想研究和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现代化与文化选择》等 。
张晓芒,1955年生。1970年参加工作,199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做过工人、机关干部、出版社编辑,2000年从事教师工作。研究领域为逻辑学、逻辑史、逻辑与法学。出版著作有:《先秦辩学法则史论》、《点燃创造的太阳》、《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古代论辩艺术》、《创新思维训练》、《逻辑思维训练》、《惠施、公孙龙与三晋名家》、《普通逻辑教程》(合著)、《批判性思维》(合著)、《实用辩说丛书》、《实用打官司丛书》、《人类文明系列》等。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3
夏、商、周断代工程/4
诺贝尔奖获得者要汲取孔子的智慧/5
中国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中心/6
朱舜水和日本文化/7
莱布尼茨和《易经》/8
古代的占卜和相面法/8
十二生肖的排列/13
孔子和西方的重农学派/14
《孙子兵法》和《战争论》/15
《孙子兵法》和西点军校/16
黑格尔眼中的中国哲学/17
海德格尔翻译《老子》/18
最早去西天取经的人是玄奘吗/19
成吉思汗的版图/22
林则徐和“开眼看世界”/23
魏源的《海国图志》和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25
中体西用/27
胡适和“全盘西化”/29
季羡林和“河东河西”说/30
庄周梦蝶/35
八卦和六十四卦/35
中庸之道/36
邹衍和孟子/36
阴阳家是“儒家之别流”/37
孔子的圣人化/38
儒曾是一种职业/40
鬼谷子/41
秦始皇和韩非子/41
邓析的“两可之说”/42
惠施与庄子/43
荀子的“成相”/45
两刀论法/46
王安石和司马光/47
当王艮遇见王阳明/47
戴震的科举路/48
北大的“哲学门”/48
“哲学”一词的传入/49
“亲亲”和“尊尊”/53
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54
皇位的传递/55
世袭制的四种方式/55
后妃制度/56
顶戴和花翎/57
中国古代的博士制度/57
大学士不是学位/58
贝勒是什么爵位/59
中国古代官员的俸禄/59
清代官员铨选制度/60
察举/60
武状元/61
丁忧/62
中国古代官员是终身制的吗/62
中国古代家族制度的演变/63
宗谱和家谱/64
族田/65
族规/65
族长/66
祠堂/66
著名的《家训》/66
《仪礼》中的丧礼/67
中国古代帝王的陵寝制度/68
殉葬/70
中国古代对于死的不同说法/70
“暮鼓晨钟”和中国古代的报时系统/73
衍圣公/74
六艺/77
田猎/78
射御/79
养身方术/80
五禽戏模仿了哪五种动物/82
象棋趣话/83
关于下棋的两则成语/84
唐代王积薪的围棋《十诀》/85
蹴鞠与现代足球/86
唐代的马球运动/87
龙舟竞渡/89
民族节日与体育/89
武术比赛项目/92
《易筋经》十二法/93
中国为什么被称为“礼仪之邦”/97
天坛和地坛/98
《礼记》中对洗澡的规定/99
为何古代的厕所一般建在猪圈旁/100
《诗经》中对于床的描写/100
孔子“席不正不坐”/101
唐代开始流行椅子/101
北方的火炕和南方的怀炉/102
战国时期的油灯/103
蜡烛的起源/103
三寸金莲/104
中国古代的名片/105
踏青/105
贴春联/106
猜灯谜/106
中国的传统节日/107
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115
佛教的节日/117
道教的节日/119
天文历法是一项政治活动/125
明朝制定历法的一场比赛/127
扫帚星是灾星吗/128
“七月流火”/130
伯阳父说地震/131
老皇历/131
中国古代的计时器/132
屈原的《天问》/135
海市蜃楼和仙山/136
中国古代的气象观测/137
古代天气现象理论/142
古代人如何预报天气/143
古谚语和天气预报/144
谚语和天气预报/145
远古三大部落/151
汉族的形成/152
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155
我国古代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156
我国古代中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159
我国古代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160
匈奴的兴衰/162
鲜卑和慕容家族/164
契丹和辽国/165
西夏文字知多少/167
少数民族的史诗和口传文学/168
少数民族的歌节/169
少数民族的禁忌/170
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概况/173
我国各民族语言的语系、语支、语族/174
云南少数民族的土司制度/176
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戏剧/178
元明时期的屯田与移民/181
刑罚/187
夏商周三代的刑罚/187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188
私设公堂/189
约法三章/189
父为子隐/190
枷锁/190
明末三大奇案/190
孔子反对铸造刑鼎/191
杨乃武与小白菜/192
孔融的非孝罪/192
杀嵇康的依据是什么/193
近代的“治外法权”/193
捕快/194
镖局/194
临时约法/195
十八般武艺/199
中国古代的兵器/200
长兵器/200
短兵器/202
射远器/204
明代的火箭/205
清代的鸟枪和火炮/207
盔甲/210
古代著名的兵书/212
汉字字形的结构和变化/217
汉字的演变和书法的变化/221
近代中国的新名词/226
最长的楹联/227
著名对联举例/227
字谜/229
符箓/229
语言与历史/230
俳优/235
宋元杂剧/235
说书/237
苏州评弹/239
相声的谱系/240
京剧的脸谱/242
京剧的行当/244
四大名旦和四小名旦/246
清代的“花雅之争”/247
四大徽班进北京/249
同光十三绝/250
川剧的变脸绝活/252
革命样板戏/254
“北京人艺”的特色/255
常香玉和豫剧/256
皮影戏/257
百家姓/263
姓和氏有什么区别/263
《百家姓》和中国人的姓名趣谈/264
有趣的姓氏来源/266
周代对于姓和氏的制度/267
名字和别号/267
中国的复姓有哪些/268
古代人为什么让和尚或道士取名/269
古人的谦称有哪些/269
古人的尊称/270
什么是谥号/271
古人避讳的规则/272
皇帝的年号/273
皇帝死后的两种称号/273
中国古代车的起源/277
骈、骖、驷/277
《诗经》里的交通工具/278
汉代车的类型/278
木牛流马/281
明清时期的轿车/281
古代单骑马的马具/283
轿子/285
筏子/291
独木船/292
中国古代对船的各种称呼/293
中国古代船上用品的称呼/297
宋代的海船/299
指南针和海上航行/300
郑和下西洋时的“宝船”/301
大运河/301
漕运/303
宋代的立交桥/304
现存最古老的石桥/305
赵州桥的工艺/306
古人如何传递消息/307
会馆/310
驿站和官书的传递/312
鸿雁传书/313
大清邮政的建立/314
“家书抵万金”/315
岐黄之术/319
医道之宗《黄帝内经》/319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321
古代神医/324
唐代颁布的国家药典:《新修本草》/331
我国古代的医学流派/333
中医学中的“神”/335
中医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337
民国初年关于废除中医的争论/338
中国的食疗和药膳/338
中药的性能/340
藏医和藏药/341
“孔方兄”一词的来历/347
黄金和白银/347
元宝/347
宋代白银成为主要货币/348
钞币/348
法币政策和金元券/348
人民币/349
行会/349
市舶司/350
我国有两条丝绸之路/350
当铺的演变/351
乾隆皇帝为什么不同意与英国通商/352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352
“幌子”的作用/352
晚清的奖励实业条例/353
民生主义/353
门户开放/354
中国第一任海关关长/354
状元下海/355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都曾有过自己的传说时代。这些古史时期,有的称为“史诗时代”,有的称做“神话时代”,更有的称为“英雄时代”。这个“传说时代”所包含的时间范围,历史学家各有不同的说法。南开大学著名先秦史家王玉哲先生认为:“各民族远古的历史都是很渺茫的,而且都是人、神杂糅的传说。古代流传下来的这类传说,虽然杂以神话,但毕竟与单纯的神话有本质的区别。古代传说系口耳相传,时间愈久愈易失真。可是它们大都具有真实历史为之素材,并非完全向壁虚造。”徐旭生先生(1888~1976)则为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研究创立了一个新的体系。他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最初的历史总是用“口耳相传”的方法流传下来的。在中国丰富的文化典籍中保存下来的大量古代传说,大都有其史实渊源,是未经后人加工过的零散资料,应比经过加工的系统化的“正经”或“正史”中的史料更为质朴、更为可靠。
中国上古神话及传说时代内容丰富多彩,《盘古开天辟地》、《女娲创造人类》、《共工触不周山》、《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巴蛇吞象》、《西王母》、《十日所浴》、《土伯》、《刑天与黄帝争神》、《黄帝征伐蚩尤大战》、《尧、舜、禹时代》等,这些神话与传说代表了中国上古神话及传说时代的精华。
从汉代的司马迁写成《史记》一书以来,在2000多年中,中国人对于中华古史的认识几乎没有多大变化。大致是:中华民族发源于西北的黄土高原,始祖是黄帝,黄帝生存的时代距离现在大约5000年,自黄帝起历经五帝,以后是夏、商、周三代。从周代的公元前841年开始,有了比较可信的历史记载,进入已有历史记载的时代,在此之前,叫做史前时代,又叫做传说时代。
有学者认为,“关于中国古代传说时期的具体时间范围,从它的上限说可以推溯到很远”,可至“三皇时期”。学者王大有的专著《三皇五帝时代》(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出版)就是从古史传说时期的燧人氏、伏羲氏说起的。在该书的内容提要中写明,“三皇五帝时代”和“古史传说时代”实际是一种历史内容的两种不同表述。王玉哲先生在其《中华远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中则将古史传说时代和我国古代“部落战争及民族社会进一步解体”联系起来,即基本上叙述炎黄和尧舜禹时代。自“夏商周断代工程”第一阶段成果于2000年年底公布于众后,将禹建夏的约公元前2070年作为我国阶级国家出现和我国文明社会的开始,已为共识,加上近若干年来关于夏朝二里头文化、东下冯文化等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夏朝不再作为“传说”,越来越为史学界所公认。
在过去的2000多年中,对传说时代的中华古史的认识,一直依靠古代典籍文献。但在20世纪的100年中,由于西方历史知识的传入,由于我国考古工作的起步,对中国古史的认识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已有的历史知识一件又一件地被否定了。有学者认为,传说时代的中华古史需要从头再写。20世纪是中国古史大规模地被推翻的时代,21世纪将是需要大规模地重写中华古史的时代。
(赵永伟)
从起源的时间看,中华文明并不是最久远的。然与其他主要的文明相比,中华文明却更具有连续性和包容性,这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分析其原因,除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之外,中华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是更为重要的依据。
从价值观的层面,中华文明主张仁爱,既肯定家庭和社群的重要性,也将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视为人类所追求的境界。在政治理念上,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都特别重视民众的利益。儒家坚持民为贵,道家主张以百姓心为心,虽然对秩序建构的理解有所不同,但终极价值却都是将百姓视为政治的目标。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提倡诚信和互助、尊长爱幼,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哲学。在社会秩序的原理中,主张公道和正义,并以此作为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准则。因为将人看作自然的一部分,所以追求人与环境的整体平衡;因为将他人看作是“同胞”,所以,天下一家,平等友爱,并设计了平等大同的社会理想。这些价值虽因社会发展程度的限制,并不可能完全实现,但千百年来一直作为我们祖祖辈辈坚守的信念。这些价值也是建基于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比如倾向于从整体和局部的统一、客观和主观的结合等方式来看待事物,肯定现世的生活秩序,在信仰生活中充满了美德和伦理的光辉。这些都构成了中华文明有别于西方文明、印度文明的一些特点,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一百多年来的现代化运动和中西文化交流,特别是军事和经济上一度失败的影响,导致国人对于自身的文化传统以及独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在20世纪出现了全盘西化和彻底否定中国文化的倾向。而白话文的普及和现代的教育体制也导致人们不再集中心力阅读儒家的经典和其他的传世作品,客观上造成了人们对于中国文化的隔膜。
进入21世纪以来,国人对于文化传统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认知,因此,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国学热。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阅读传统经典提升文化品位,并以此修身养性。但是,国学的熏染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掌握一些中华文化的基本知识,是做到这些的第一步。因此,我们编写了这样一部以“常识”为名的中国文化简明读本。
本书从思想、制度、习俗、礼仪、文学、教育等方面介绍了对于了解中国文化所必须要知道的一些内容,并以比较轻松和活泼的文字加以介绍,具有通俗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特征。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已故的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在生前就十分关心,后来又得到了楼宇烈先生、方克立先生和沙莲香教授的指导,保证了这部常识不会因为其通俗性而失去其准确性。本书由我和南开大学的张晓芒教授共同主编,因为术业有专攻,邀请了其他院校的许多教师共同撰写,我想大家都是本着让中华文化浸润每一个读者的内心世界的态度来做这项工作的,因此在撰写过程中尽心尽力,以求满足读者的需要。
干春松
于北京海淀万柳
2016年9月
这本书在建筑和艺术领域的讲解,可以说是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我一直以为自己对这些领域知之甚少,但这本书的作者却用一种非常生动形象的方式,将这些宏伟的艺术瑰宝展现在我眼前。从宏伟的宫殿、精致的园林,到气势磅礴的寺庙,书中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讲解,不仅仅是介绍其结构和风格,更深入地探讨了建筑背后的文化含义和哲学思想。例如,在讲解故宫时,作者分析了其对称的布局、色彩的运用,以及龙凤图案的象征意义,让我了解到故宫不仅是一处皇室居所,更是中国传统宇宙观和等级制度的体现。在艺术方面,作者对中国画和瓷器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他介绍了不同画派的特点,以及瓷器制作的工艺和审美追求,让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充满好奇,特别是儒家和道家学说,总觉得它们蕴含着深邃的智慧,但又常常因为晦涩难懂而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的福音!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解读了这些看似高深的哲学概念。他并没有直接搬用原文,而是通过引用大量的历史典故、人物故事,以及现代生活的例子,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孔子“仁”的思想,体会老子“无为而治”的精髓。 特别是关于“礼”的阐述,作者并没有将其局限于繁文缛节,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蕴含的社会伦理和人际交往的智慧。他通过对比不同朝代的礼仪规范,以及分析“礼”在现代社会中的演变,让我认识到“礼”并非过时,而是作为一种文明的体现,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读到关于“道家养生”的部分,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将道家思想与中医养生相结合,介绍了许多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比如导引、食疗等,让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历史的积淀,更是可以指导我们当下生活的智慧宝库。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作者在撰写时,似乎总能找到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最复杂的概念,而且常常能将一些看似枯燥的历史事件,描绘得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问题时的逻辑性和深度。他并非简单地陈述事实,而是会深入剖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过程以及其深远的影响,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中国文化的演变。 书中关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探讨,更是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作者通过对比中西方在一些核心价值观上的差异,比如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家庭观念的侧重点等等,让我对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模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还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比如“人情”、“面子”等概念,展现了中国文化中人际交往的微妙之处。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知识的书,更是一本能够引发思考、促进自我认知的好书。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文学略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并挑选出一些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赏析。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并没有一味地追求大而全,而是选择了一些在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朝代和作家,例如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并对当时的文学背景、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我特别喜欢关于唐诗的部分,作者不仅介绍了李白、杜甫、白唐等大家,还提及了许多其他优秀的诗人,并对他们的代表作进行了精彩的解读。他分析了诗歌的意境、艺术特色,以及所反映的时代风貌,让我对唐诗有了更深的感悟。在阅读关于《红楼梦》的章节时,作者的分析更是让我醍醐灌顶,他从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语言艺术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这部巨著的艺术魅力,让我重新审视了这部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作品。这本书让我感觉,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反而成了一种享受。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一股浓郁的东方韵味扑面而来,淡雅的色彩搭配和精致的插图,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混合着纸张的清雅气息,瞬间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智慧与传承的文化世界。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以为又是一本堆砌知识的枯燥读物,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巧妙地将枯燥的知识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案例之中,让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却步的中国文化变得鲜活起来。 比如,在讲述中国古代节日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节日名称和日期,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个节日背后的历史渊源、民间传说和习俗仪式。我尤其喜欢关于春节的部分,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的场景,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热闹非凡的节日庆典。他还介绍了许多我闻所未闻的春节习俗,比如“祭灶王”、“守岁”等等,让我对这个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在谈到中国茶文化时,作者也娓娓道来,从茶叶的种类、制作工艺,到品茗的讲究和茶道的意境,都描述得细致入微,让人忍不住想要亲自泡上一壶好茶,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
评分书不错,很好!
评分活动价买的,应该不错,发货快,快递神速,相信京东!
评分好好好,质量超级好,正版就是不一样,这些一共*元
评分东西还不错 快递也比较快
评分一次买了9本,优惠+优惠,很划算,还没看,应该不错吧
评分鞭辟入里,生动精彩,发人之未发,说人之想说,收获多多,满意@。确实是一本难得的佳作。
评分性价比很高的,我每次都会先试用再评价的,
评分书收到啦,京东快递果然没话说——速度超级快,不论是发货速度还是物流都超快,广东过来就只要两天。书都好好的,印刷,纸质,都超级好。第一次在京东买书,体验很好,很满意。正好圣诞节到,这个圣诞礼物超级喜欢。
评分每到过节必屯书。还没看,相信都很不错,信赖京东的质量与服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