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由科诸符秘卷祝由科诸符秘旨合刊(套装上下册)/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

祝由科诸符秘卷祝由科诸符秘旨合刊(套装上下册)/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郭相经 编,郑同 校
图书标签:
  • 祝由科
  • 符箓
  • 秘术
  • 传统文化
  • 民俗
  • 古籍
  • 珍本
  • 四库未收
  • 道教
  • 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ISBN:978751690810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2919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4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祝由二字,*早见于医书《素问》(成书年代或说为汉、晋间,或说唐初),谓上古之人治病,不用打针服药,只要移易精神、变换气质,请人施展祝由之术,即可搞定。只是,祝由术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法术?文献无征,师承早断,后来的人都说不明白。宋代王安石考证,《周礼》中“祝药劀杀”之“祝”,就是祝由。他说:“后世有以气封疡(即疮)而徙之者,盖变气、祝由之遗法也。祝之不胜,然后举药,药之不胜然后劀,劀之不胜然后杀”(《周官新义》卷四);此谓治疗各种疡症(肿疡、溃疡、金疡、折疡),先用祝由术,不行再敷药、服药,再不行则动手术。
  祝由之法,即包括中草药在内的,借符咒禁禳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祝”者咒也,“由”者病的原由也。“祝由”的概念很广,包括禁法、咒法、祝法、符法,以及暗示疗法、心理疗法、催眠疗法、音乐疗法等,并非仅仅祝其病由而愈其病。有些病原因已明,可是祝之不愈,这说明祝法不起作用,就要改用禁法,或符法,或配合药物治疗。祝由科的内容极为丰富,在古时候,在缺医少药的环境中,以图示意,以咒代药,以符接通信息是简单的医疗保健方法。这是古人发现的一种人与宇宙相沟通的能量符号,掌握了这种神秘的能量符号,就可以定向调动宇宙场,为人类身心健康服务。
  祝由科自元代即列入太医院十三科。祝由十三科包含:一曰大方脉科,主治伤寒痰喘,及一切内症。二曰诸风科,主治麻木痈痪,及一切中风。三曰胎产科,主治胎前产後诸病,及一切妇科异症。四曰眼目科,主治青盲白翳,及流行眼疾。五曰小儿科,主治惊风潮热,及一切幼科杂症。六曰口齿科,主治牙痛鱼鲠,及一切喉症。七曰痘疹科,癰疽疔毒,及淋浊科。八曰伤折科,主治压伤骨断,及跌打损伤。九曰耳鼻科,主治耳聋鼻衄及一切耳鼻病。十曰疮肿科,主治癞疥顽癣,及无名肿毒。十一曰金簇科,主治箭伤枪伤,及刀斧铁器伤。十二曰书禁科,主治镇邪驱鬼,及辟毒截疮。十三曰砭针科,主治疯癫,及筋骨疼痛。

内页插图

目录

祝由科诸符秘卷祝由科诸符秘旨合刊(上册)
祝由科诸符秘卷祝由科诸符秘旨合刊(下册)
《祝由科诸符秘卷祝由科诸符秘旨合刊(套装上下册)/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简介 一、 溯源与价值:汉魏六朝时期“祝由科”的传承与发展 本合刊所收录的《祝由科诸符秘卷》与《祝由科诸符秘旨》,均源自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神秘学、民间信仰与养生方术的重要文献。它们是“祝由科”这一独特医学流派在早期形态下的珍贵遗存。“祝由科”在中国古代医学体系中占据着一个特殊的地位,其核心在于通过符咒、斋醮、祷告等仪式性活动,达到驱邪、治病、延寿的目的。与我们熟知的汤药、针灸等实体疗法不同,“祝由科”更侧重于通过精神调摄、能量引导来干预人体与自然的平衡。 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大融合的重要阶段,儒、道、释三家思想竞相发展,同时,民间信仰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祝由科”作为一种融合了巫、道、医等多重元素的疗愈体系,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早期的“祝由科”文献,往往与道教的修炼、符箓、丹道等紧密相连,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民间巫术和祭祀传统。它所倡导的“以气治病”、“以意念催动能量”等理念,在当时具有相当的先进性和神秘性。 《祝由科诸符秘卷》与《祝由科诸符秘旨》的汇集,并非简单的文献罗列,而是对这一古老学科脉络的梳理与呈现。它们如同两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疾病、生命以及超自然力量的理解方式。这些秘卷和秘旨,往往包含着大量的符箓图式、咒语念辞、仪式步骤以及相应的理论阐释。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医学史、民俗学乃至艺术史,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二、 符箓的奥秘:形、意、神的交织与象征体系 “祝由科”的核心技术之一便是符箓。符箓,又称符文、符章,是一种集绘画、书法、符号、文字于一体的神秘图形。它并非简单的图画,而是承载着特定的宇宙信息、能量场以及施术者的意念。在《祝由科诸符秘卷》与《祝由科诸符秘旨》中,我们能够看到大量精美的符箓图式,这些图式往往线条复杂,结构严谨,看似抽象,却蕴含着古人对天地万物、阴阳五行、神灵鬼怪的深刻认识。 符箓的绘制,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严格的规矩和法则。从选纸、选笔、选墨,到绘制的时间、地点、心境,都有着细致的要求。绘制符箓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精神修行和能量注入的过程。每一个笔画、每一个结构,都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和力量。例如,有的符箓可能模仿山川河流的形态,寄寓着“镇山安河”的愿望;有的可能描绘星辰轨迹,祈求“天道护佑”;还有的则直接描绘神灵的形象,借助神力来达到疗愈的目的。 符箓的施用,更是讲究“形、意、神”的统一。所谓“形”,即符箓的可见形态;所谓“意”,即施术者通过符箓所要传达的意念和指令;所谓“神”,则是符箓所能沟通和调动的神秘力量。施术者需要通过默念咒语,将自己的意念与符箓的象征意义相结合,并通过特定的仪式将其激活,最终作用于病患或所要达到的目标。这其中,施术者的修为、心诚程度以及对符箓的理解深度,都直接影响着其效用。 本合刊所收录的符箓,涵盖了种类繁多,有的用于治愈疾病,如瘟疫、惊悸、疮疡等;有的用于祈福禳灾,如辟邪、求子、求财等;还有的用于调理身体,如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等。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符号体系,反映了古人对于宇宙运行规律和生命奥秘的独特探索。 三、 咒语的灵性:声、气、心的共鸣与能量的传递 与符箓相辅相成的,便是咒语。咒语,又称咒词、神咒,是“祝由科”施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段段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文字,更是蕴含着强大精神力量和宇宙能量的语言。咒语的效用,在于其“声”、“气”、“心”的共鸣。 “声”是指咒语的发音。咒语的发音并非随意念诵,而是有特定的音调、发音方法和口诀。不同的音调和发音方式,可以激发出不同的能量场。古人认为,声音具有振动和穿透力,能够影响物质和能量的流动。通过精准的发音,咒语能够产生特定的声波,与人体的气场产生共振,从而达到疗愈或干预的目的。 “气”是指咒语所蕴含的气息。咒语的念诵,需要配合特定的呼吸方法,将施术者的气息与宇宙间的元气相沟通。在念诵咒语的过程中,施术者通过呼吸将自身的精气神凝聚起来,并通过声音传递出去,与咒语所蕴含的能量相结合,形成一股强大的治愈力量。 “心”是指施术者的意念。咒语的效用,最终取决于施术者的心念是否诚挚、坚定。施术者在念诵咒语时,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将自己的意念、愿望与咒语的内容融为一体。只有心念与咒语的高度契合,才能真正激活咒语的潜能,发挥其神奇的效用。 《祝由科诸符秘卷》与《祝由科诸符秘旨》中所收录的咒语,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有的咒语篇幅较长,结构完整,包含了详细的祈祷、誓愿和指令;有的咒语则短小精悍,节奏紧凑,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代汉语的魅力,更揭示了古人对于声音、能量以及心灵力量的深刻认知。研究这些咒语,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古人如何通过语言的“力”来影响现实世界。 四、 仪式与实践: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与身心调和的养生之道 “祝由科”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和符箓咒语层面,它更强调实践与仪式。本合刊所收录的文献,也为我们展现了“祝由科”的实践操作细节,包括斋醮、祈祷、沐浴、服药(非实体药物,多指符水)等一系列仪式性活动。 仪式,是“祝由科”连接人、神、自然的桥梁。通过特定的仪式,施术者能够创造一个特殊的场域,隔离世俗的干扰,集中精神,与天地沟通。斋醮,是一种洁净身心、祭祀神灵的活动;祈祷,则是向神灵传达愿望、寻求庇佑;沐浴,则有洗涤污秽、净身入法的含义。这些仪式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过程。 “祝由科”的实践,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思想。它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健康与否,与自然环境、宇宙能量息息相关。通过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达到身心的健康。因此,“祝由科”的疗愈不仅仅针对疾病本身,更关注个体的整体状态,包括情绪、精神、生活习惯等方面。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祝由科”的许多理念和方法,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例如,其强调的精神调摄、意念引导、情绪管理等,与现代心理学和正念疗法的理念不谋而合。通过学习和实践“祝由科”的养生方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自身的力量,达到身心和谐、延年益寿的目的。 五、 珍本的意义:四库未收,弥足珍贵 本合刊的另一重要特色在于“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规模最为宏大的丛书,收录了历代优秀的书籍。而“四库未收”则意味着这些文献因种种原因,未能被编入“四库全书”。这其中,既有因时代局限、学术认知差异而未被收录的,也有因其内容涉及民间信仰、神秘学等而未被重视的。 《祝由科诸符秘卷祝由科诸符秘旨合刊》作为“四库未收子部珍本”之一,其价值不言而喻。它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祝由科”这一独特医学流派,以及与之相关的中国古代哲学、宗教、民俗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原始资料。 通过这套合刊,我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祝由科”的起源、发展、理论体系、实践方法以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这不仅是对古代智慧的传承,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次重要补充和发掘。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医学、哲学、宗教、民俗以及古代社会生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我在系统性研究某些细分领域时的空白。长期以来,查找和比对分散在各地的零星手稿,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有了这样一套经过严格筛选和汇编的珍本集,研究的效率和深度都得到了质的提升。我尤其看重的是其“合刊”的形式,这意味着出版者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文献整合工作,使得原本需要跨越多个图书馆或私人收藏才能看到的资料,现在可以集中在一个系列中进行对照学习。这种便利性对于学术研究者而言是巨大的福音。它不仅仅是纸张和油墨的堆砌,更是对知识的组织和结构化梳理。通过对不同珍本的并置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洞察某个学派或某一派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观点侧重和流变轨迹。这种“比较研究”的平台,是任何单本著作都难以提供的。

评分

这套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对于那些痴迷于传统文化和古籍整理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一直对那些鲜为人知的古代典籍抱有浓厚的兴趣,而《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这个系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深入挖掘和抢救性保护的努力。想象一下,那些散落民间的、或者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进入“四库全书”视野的珍贵文献,如今得以汇编成册,这本身就具有了极高的文献价值和历史意义。这次能够看到这个系列的其中一辑,特别是涉及到道家或民间信仰领域的内容,我感到非常兴奋。虽然我手头上拿到的只是这个汇刊中的一部分,但从其装帧、校勘的严谨程度来看,出版方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我对这类汇刊的期待,往往不只是阅读内容本身,更在于它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考据和整理精神。这种“寻幽探微”的过程,比单纯的阅读更能满足一个深度爱好者的求知欲。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古代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那些“未收”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与主流学说并行或互补的独特智慧。

评分

坦率地说,我对这种汇刊的看法是,它更像是一座知识的金矿,而不是一本可以直接阅读的小说。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古文基础和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否则很容易望而却步。我欣赏出版方敢于挑战这样高难度的出版项目,因为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校对和审校资源,以确保古籍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对于真正有志于深入探究传统文化脉络的人来说,这套书是案头常备的工具书,而不是偶尔翻阅的休闲读物。它的价值在于其资料的稀缺性和完整性,是构建严谨学术框架的基石。每次翻开,我都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仿佛自己成为了传统知识链条中承接和传播的一环。这种被赋予的学术使命感,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敬畏与期待。

评分

我对古代术数、医理或宗教仪轨类的古籍情有独钟,因为它们往往是古代社会最真实、最生动的“底层代码”。《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这个名字本身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因为它暗示着这些被收录的内容,很可能触及了官方史学或主流儒家思想体系所不常涵盖的领域。这并非贬低主流文化,而是欣赏那些流传于民间、适应特定需求而产生的“活的知识”。我期待看到的是那些充满实用性、带有强烈实践色彩的记录。例如,不同的符箓体系是如何演变和相互影响的?民间术士是如何结合天文历法来指导日常生活的?这些内容往往比学院派的理论阐述更贴近烟火气。能够系统地整理并出版这样的汇刊,无疑是为民俗学、宗教史乃至社会史的研究提供了一手的重要资料。每一次对这些珍本的解读,都是在拼凑一幅更为完整的古代社会生活图景,这其中的乐趣,是其他通俗读物无法比拟的。

评分

说实话,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我的第一感受是它的厚重与庄严。那种古朴的书卷气扑面而来,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手抄本流行的年代。我习惯于对比不同版本和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文献资料,因此,对于这种汇刊性质的作品,我尤为关注其版本考证和注释的详略程度。一个好的珍本汇刊,不仅仅是把古籍影印出来,更重要的是要提供可靠的校注,帮助现代读者理解古文中的特定语境和专业术语。我非常欣赏那种对细节的执着,比如对于特定符号的解释,对于生僻字的注音和出处考证。这种细致入微的工作,极大地降低了普通研究者和爱好者接触这些“冷门”学问的门槛。它让那些原本只存在于少数专家学者的案头研究中的知识,得以广泛流传,这对于知识的普及和学术的交流都是一种巨大的贡献。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一些新的线索,仿佛在与那位古代的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体验是无可替代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