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幅印象派名画的故事 [Les 100 tableaux qui ont fait l'impressionnisme et]

100幅印象派名画的故事 [Les 100 tableaux qui ont fait l'impressionnisme e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帕斯卡尔.博纳富 著,叶晓芬 译
图书标签:
  • 印象派
  • 绘画
  • 艺术史
  • 艺术
  • 名画
  • 法国艺术
  • 19世纪艺术
  • 艺术欣赏
  • 艺术作品
  • 绘画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ISBN:9787559200242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5033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Les 100 tableaux qui ont fait l'impressionnisme et
开本:8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0
套装数量:1
字数:32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00幅大尺寸精印美图,使这本书首先是一场汇聚了印象主义史上经典画作的纸上展览。

  ●按时间顺序排列,从多比尼1859年《瓦兹河畔》至莫奈1919年《蓝色睡莲》,涵盖印象派发生发展历史上每个关键节点。

  ●24位印象派大师,从马奈到雷诺阿,从德加到卡耶博特,涵盖了流派核心及与此关系密切的所有重要人物。

  ●阅读来自同时代大师间彼此点评,完成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穿越。

  ●为印象派全面真实地梳理发展的脉络,还原其产生的文化背景,是后续研究者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

  ●书籍最后以8开4折大拉页展现莫奈的《睡莲》系列象征印象派发展的高潮,同时赋予了这本著作一个华丽响亮与众不同的尾声。

  如果你喜欢那些用瑰丽的色彩和灵动跳跃的笔触合作而成的印象派画作,又恰巧对那段历史有兴趣深入了解的话,恐怕你会不满足于艺术通史中由几幅小小的图片、影像和寥寥几段经过无数人咀嚼后味同嚼蜡的陈词定论,或者,你对那些参杂了过多的写作者个人观点的只言片语也会不以为然。但是可能你又没有时间、精力抑或是闲钱把所有已出版的印象派书籍统统收入囊中,费心通读后甄别出真正有价值的知识点,最终在头脑中构筑起对这一流派的基本概念,那么,你可以先试试从这本书入手。


  一共24位创作者的100幅大尺寸精印的美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涵盖印象派发生发展历史上重要的画家和每个关键节点,像一场汇聚了印象派历史上经典画作的纸上展览,首先让你过足了的眼瘾。


其次,不知你会不会像我一样,喜欢在展厅中偷听其他观众对展品的议论?就算你说更喜欢安静地参观,甚至连语音导览都懒得租用,那如果我告诉你,你耳旁的叽叽喳喳来自左拉、于斯曼、波德莱尔和马拉美,或者就是画家本人和他的朋友,你的耳朵还会自动屏蔽么?这本书的作者并没有过多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也放弃了通史中那些苍白的定论式的文字,而是像录音笔一样,把跟随印象派发生发展同期的声音记录了下来。这些来自彼时各界文化名人的观点也许保守,也许激进,也许琐碎,也许偏颇,但他们却是100多年前真实的声音。


好啦,目之所及是堪比原作的美图,耳畔是各位19世纪文艺大咖未经转述的一手观点的交锋,什么是印象派?就算你暂时还不能得出完整的结论,但至少可由此开始深入的探索之旅啦!


内容简介

  正如篇首“给读者的话”中提到的,本书编写的初衷是希望回答读者一个简单的问题:什么是“印象主义”。但事实上,作者并不想,也不可能像给予这个问题一个教科书式的简明扼要的答案。

  生发于19世纪下半叶的印象主义,最初并非一个固定的流派,也没有统一的风格,众多参与的画家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反对官方“沙龙”的趣味。但从不被公众接受和认可,直到今天成为西方艺术史上影响力巨大的流派,这其间发生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本书作者帕斯卡·博纳富精心挑选了100幅印象派代表性画作,并将其按时间顺序排列,从多比尼1859年的《瓦兹河畔》开始,直至莫奈1919年的《蓝色睡莲》为止,基本涵盖了印象派发生发展历史上每个关键节点,一共24位创作者也几乎涵盖了流派核心及与此关系密切的所有重要画家。配合画作的文字解读,直接选引同代人的议论而少用后人的分析。正如作者所述:“倘若我在此一再引用雷诺阿的话,或者引用莫奈和德加的话,又或者引用毕加索、塞尚、凯博特、贝尔特·莫里索等其他人的话……那是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能更好地讲述他们的故事,他们所显露的藐视,他们所引起的论战,以及他们的对抗和默契。他们的书信、谈话,以及左拉、于斯曼等作家、小说家,波德莱尔、马拉美等诗人著作中的文章和序言,构成了印象主义清晰真实的历史。”

  清晰的画作和每幅画背后的故事以及一位又一位重量级的大师,足以给读者带来惊喜!作者以当时媒体(贬低者或捍卫者)和作家的见证和反应,以画家自身的回忆为依据,重现了印象主义这一新的绘画方式所引起的惊叹、怀疑、反抗和魅力。大师之所以是集大成者,是因为他们敢于走出自己的工作室,打破束缚,拥抱外面世界中美好的一切,也使自己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世俗生活中去,以艺术的形式为大众服务。这些艺术家成为风景艺术大师,是因为离开了画室去户外创作;他们还投身城市大地,充当现代生活的旁观者。他们会抓住瞬间,还原感觉。柯罗和布丹开创了道路,之后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卡耶博特、修拉等人使我们赞叹不已,最终,莫奈以惊人的《睡莲》系列延展了印象派发展的高潮,伸展的拉页也赋予了这本著作一个华丽而响亮的尾声。


作者简介

  [法]帕斯卡尔·博纳富,作家,艺术史学者和策展人,1980和1981年常驻美第奇别墅。巴黎第八大学教授,主讲艺术史,并任国际艺术城秘书长。他写了很多关于艺术的文章和论文(发表于《世界》《艺术知识》《文学杂志》等),出版有《画家绘画词典》(佩兰,2012)。法国橡树出版社之前分别于2008年至2010年出版过他的《幕后卢浮宫》、《幕后凡尔赛宫》和《莫奈,水的画家》等著作。


内页插图

目录

给读者的话 4

多比尼 瓦兹河畔 10

柯罗 圣阿德雷斯渔民之家 15

琼坎 圣阿德雷斯海边 19

布丹 天空习作 22

马奈 草地上的午餐 24

方丹 -拉图尔 向德拉克洛瓦致敬 28

马奈 奥林匹亚 31

琼坎 翁弗勒尔港口 34

布丹 特鲁维尔海滩 36

莫奈 夏伊路博德默橡树 38

雷诺阿 安东尼母亲的小酒馆 40

莫奈 花园中的女人 42

莫奈 圣日耳曼奥塞尔教堂 44

马奈 埃米尔·左拉 47

毕沙罗 蓬图瓦兹的隐居 50

雷诺阿 画苍鹭的弗雷德里克·巴齐耶 52

巴齐耶 小村风景 54

巴齐耶 撒网的渔夫 56

马奈 处决马克西米利安 59

雷诺阿、莫奈 蛙塘岛 62

德加 巴黎歌剧院的乐队席 66

巴齐耶 孔达米纳街的画室 68

塞尚 黑色摆钟 70

方丹 -拉图尔 巴蒂尼奥勒画室 73

莫奈 日出·印象 77

莫里索 摇篮 80

莫里索 从特罗卡迪罗广场看巴黎 82

西斯莱 新城拉加仑桥 84

吉约曼 伊夫里日落 86

塞尚 瓦兹河畔奥维尔的房子 88

毕沙罗 白霜 90

塞尚 现代奥林匹亚 92

德加 舞蹈课 95

布丹 波特里约周边 98

马奈 船上画室中的莫奈 100

雷诺阿 包厢 102

卡耶博特 地板刨工 104

德加 在把杆处练习的舞女 106

卡耶博特 欧洲桥 108

德加 苦艾酒 110

马奈 斯特凡·马拉美 113

雷诺阿 习作,阳光下的半身像 116

西斯莱 马尔利港的洪水 118

雷诺阿 红磨坊舞会 121

雷诺阿 秋千 124

卡耶博特 耶尔湾上的划船手 126

塞尚 坐着的维克托·肖凯 128

莫奈 圣拉扎尔车站 131

吉约曼 躺着的裸体女人 134

福兰 乔里 -卡尔·于斯曼 136

塞尚 苹果 138

雷诺阿 夏庞蒂耶夫人和她的孩子们 141

赞多梅那吉 塞纳河沿岸 144

德加 爱德蒙·杜兰蒂 146

德加 迭戈·马尔泰利 148

德加 费尔南多马戏团的拉拉 150

莫里索 夏日 152

马奈 乔治·克列孟梭 154

鲁阿尔 默伦镇塞纳河边的平台 156

高更 裸体习作或缝衣服的苏珊 158

维尼翁 瓦兹河畔奥维尔风光,山谷中的房子 160

莫里索 欧仁·马奈和女儿在布吉瓦尔花园 162

雷诺阿 船员的午餐 165

马奈 女神游乐厅酒吧 168

德加 女帽店 172

德加 玛丽·卡萨特在卢浮宫画廊 174

德加 烫衣女工 176

赞多梅那吉 新雅典咖啡馆 178

德加 浴盆 181

莫奈 贝勒岛海岸的暴风雨 185

修拉 大碗岛的星期日午后 189

毕沙罗 埃哈格尼的风景 192

西涅克 制帽女工 194

卡萨特 梳头发的少女 196

塞尚 从埃斯塔克看马赛海湾 198

莫奈 吉维尼小船 200

毕沙罗 鲁昂的拉克罗瓦岛雾景 202

塞尚 厨房的桌子 205

莫奈 白霜下的干草堆 208

莫奈 阳光下的白杨树 210

卡耶博特 自画像 212

莫奈 鲁昂大教堂·早晨的大门和圣罗曼塔楼 214

西斯莱 卢安河畔的莫雷教堂 216

毕沙罗 阴天的鲁昂旧屋顶 218

塞尚 玩牌者 221

德加 浴后 224

塞尚 古斯塔夫·热弗鲁瓦 226

塞尚 从毕贝姆采石场看圣维克托山 228

毕沙罗 雨中的法国歌剧院广场 230

塞尚 安布鲁瓦兹·沃拉德 232

塞尚 大浴女 235

雷诺阿 坐着的浴女 238

莫奈 威尼斯轻舟 240

雷诺阿 保罗·杜朗 -吕埃尔 242

莫奈 自画像 244

莫奈 睡莲系列 246

参考书目 250

索引·专有名词和地点 252

索引·插图 254

索引·插图和图片出处 255


前言/序言


艺术的革新与光影的瞬间:《100幅印象派名画的故事》之外的艺术之旅 导读: 世间艺术浩瀚如星河,印象派的璀璨光芒固然耀眼,但艺术史的画卷远不止于此。当我们沉醉于莫奈的睡莲与雷诺阿的舞会时,目光不妨转向其他同样深刻、同样激动人心的艺术领域。本书旨在为渴望拓展视野的艺术爱好者提供一次深度且全面的探索之旅,它将带领读者离开印象派的阳光海岸,深入探访那些塑造了西方乃至世界艺术面貌的其他关键时刻、流派与大师。 第一部:古典主义的宏伟与学院派的规范 在印象派的自由奔放出现之前,欧洲艺术长期被古典主义的严谨和学院派的规范所统治。本卷将聚焦于文艺复兴盛期至新古典主义的辉煌成就。 我们将首先探究文艺复兴的“三巨头”——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如何通过对人体解剖学的精确掌握和对透视法的完美运用,重建了人与世界的和谐关系。重点分析达·芬奇《蒙娜丽莎》中“晕染法”的奥秘,以及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中展现的“力量之美”与宗教叙事。 随后,视角转向巴洛克时期的戏剧张力。卡拉瓦乔的“明暗对比法”(Chiaroscuro)如何用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来表达宗教体验的激情,以及贝尔尼尼雕塑中那股仿佛时间静止的动态感。我们将详细解读鲁本斯作品中那股洋溢的生命力和肉感,以及伦勃朗肖像画中对人内心深处光影的捕捉,这种对光影的运用,虽然与后来的印象派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其目的在于揭示灵魂的深度而非瞬间的感知。 再者,我们将审视新古典主义在启蒙运动背景下的复兴。雅克-路易·大卫如何将古罗马的道德与秩序融入其宏大叙事中,例如《贺拉斯兄弟之誓》,它不仅是艺术品,更是政治宣言。这一部分将为理解印象派对既定传统的反叛提供必要的历史参照。 第二部:浪漫主义的激情与现实的侧写 当理性之光稍退,情感的洪流开始涌动。浪漫主义的兴起是对新古典主义僵硬教条的首次有力反抗。 本部分将深入分析德拉克洛瓦的作品,如《自由引导人民》,它所蕴含的对民族精神、自由渴望的炽热表达,以及泰奥多尔·席里柯《梅杜莎之筏》中对人类苦难的赤裸呈现,这种对强烈情感的刻画,与印象派对感官的关注有所不同,它更关注宏大叙事下的个体悲剧与英雄主义。 同时,我们将探讨19世纪中叶的另一种重要转向——现实主义。库尔贝挑战了传统艺术的“高雅”主题,将目光投向平凡的劳动者和日常景观。他的《采石工》和《奥尔南的葬礼》是对社会现实的毫不妥协的记录,这为后续所有反学院派的艺术运动,包括印象派,提供了勇气和先例。米勒田园牧歌式的劳动场景,则展现了对土地与淳朴生活的向往。 第三部:后印象派的结构与色彩的独立性 印象派虽然带来了色彩与光线的革命,但其对形式结构的忽视,很快引发了新的探索。后印象派的三位巨匠——塞尚、梵高和高更——各自开辟了通往现代艺术的全新路径。 我们细致分析塞尚如何试图“将印象派变得像沙龙艺术一样坚固和持久”,他通过几何形体简化自然,发展出影响立体主义的结构性视角。梵高的作品则超越了对光影的客观描绘,转而使用强烈的、主观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来表达内心澎湃的情感与精神焦虑。高更则逃离了现代工业文明,在塔希提岛寻找“原始”的色彩和象征意义,他的色彩运用已经脱离了对自然光色的模仿,迈向了纯粹的符号表达。 第四部:20世纪的爆炸性突破——现代主义的开端 离开19世纪的土壤,艺术史迎来了更为剧烈和多样化的变革。本卷将聚焦于直接催生了抽象艺术的先驱流派。 野兽派的“野兽”般的纯粹色彩,如马蒂斯,他们毫不犹豫地将颜色从其描绘的对象中解放出来,使颜色本身成为情感和装饰的载体。 立体主义,以毕加索和布拉克为代表,彻底颠覆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对空间和时间描绘的全部传统。我们将剖析立体派如何通过多视点、碎裂的几何化处理,在二维平面上重构三维世界,这一成就的影响力,至今仍未消退。 最后,我们会简要触及表现主义在德国的爆发,例如蒙克和德累斯顿画派,他们用夸张的线条和阴郁的色调,表达了工业化时代下人类的异化与恐慌。 总结: 本书并非对印象派的否定,而是提供了一个更宏大、更立体的艺术坐标系。通过纵览古典的辉煌、浪漫的激情、现实的挣扎,直至现代主义的结构性瓦解,读者将能更深刻地理解,印象派的“光与影”革命,是如何建立在对前人规范的继承与批判之上,又如何为后世无尽的实验铺平了道路。这是一场关于艺术演化、风格迭代与人类精神表达的完整溯源。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细细品味完,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我特别欣赏它对于几位“边缘”艺术家的关注,他们可能不像某些巨匠那样家喻户晓,但他们的创新和尝试,对于整个运动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本书没有简单地堆砌那些最热门的作品,而是力求勾勒出整个印象派运动的全景图,展示了其内部的多元性和不断的自我革新。正是这种全面而又不失深度的梳理,让我对“印象派”这个标签有了更细腻的认识:它不是一个统一的教条,而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争论、不断成长的艺术群像。它像是一部精彩的侦探小说,层层剥开艺术史的迷雾,最终呈现出一个关于美、关于自由、关于人类感知极限的宏大叙事。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艺术投资。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又是一本老生常谈的艺术史普及读物,无非是罗列一些名家及其代表作,配上千篇一律的解读。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的叙事方式非常具有“故事性”,仿佛每一幅画作都不是静止的图像,而是刚刚从画家的画架上被取下来,带着工作室里的松节油气味和未干的颜料气息。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止步于对构图和技法的分析,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位艺术家在创作时的心境、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这些作品是如何在那个保守的巴黎沙龙中引起轩然大波的。这种深度的挖掘,使得原本那些遥不可及的大师形象变得鲜活而立体起来。我仿佛能听见德加画稿笔刷摩擦画布的沙沙声,能感受到雷诺阿在描绘午后阳光下人们欢笑时的那种温暖的体温。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远胜于单纯的图册欣赏,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艺术生态圈。

评分

这本厚重的画册,甫一捧在手中,那份沉甸甸的质感就让人心生敬畏。我总觉得,欣赏艺术品,尤其是那些承载着历史重量的经典之作,需要一种仪式感。翻开扉页,那些熟悉的、却又带着些许陌生的光影立刻抓住了我的视线。我一直对那个时代充满好奇,那种从学院派的僵硬桎梏中挣脱出来的瞬间,是何等的激动人心?书中的排版设计非常考究,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仿佛在邀请我们放慢呼吸,真正沉浸到画家的笔触之中。我尤其喜欢它对色彩处理的细致描述,那种对光线捕捉的执着,似乎能穿透纸张,让我感受到莫奈在吉维尼花园里,面对瞬息万变的天光时那种近乎狂热的痴迷。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那种对时代精神的捕捉,对个体自由的颂扬,才是真正打动我的地方。它让我意识到,艺术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在回应着它所处的那个世界,以一种最绚烂、最直接的方式。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得以窥见那段“光与影的革命”是如何一步步发生的。

评分

对于我这种并非科班出身的艺术爱好者来说,理解复杂的艺术理论往往是一件令人望而却步的事情。然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平易近人,同时又保持着足够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深奥的艺术史知识与普通读者的好奇心。例如,书中对“笔触分离”和“色彩并置”这些技术性概念的解释,总是能用生活中非常直观的例子来阐述,让人一听就懂,并且能够立刻在画作中找到对应的印证。这种教学上的巧妙安排,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乐趣和学习的效率。我发现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积极地参与到对画面的解码过程中。这种主动探索的成就感,比单纯的知识灌输要来得深刻和持久得多。它让我对那些曾经只是“觉得好看”的画面,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本身。纸张的选择极其考究,那种略带哑光的质感,完美地还原了油画颜料在画布上沉淀后的那种厚重感和肌理感,而不是廉价的、高反光的铜版纸带来的那种“塑料感”。更重要的是,印刷的色彩准确度令人印象深刻。我知道,要精确还原印象派作品中那种微妙的光影变化和色彩过渡,对印刷技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这本书几乎成功地捕捉到了那种“空气感”——那种印象派画家们毕生追求的,让画面仿佛在呼吸的视觉效果。很多复制品往往会把暖色调弄得过于饱和,或者把阴影部分处理得死板,但这里的每一幅作品,都仿佛能感受到画家在捕捉那个特定时刻的空气温度。这使得我即便是“隔着纸张”欣赏,也能感受到原画作强大的生命力和情感张力。

评分

很好的书!有收藏价值!值得一买!隔日达

评分

很厚实,很有质感,很纯净的艺术享受

评分

快递不错,很有速度,具体还没仔细看,朋友推荐的,应该不错!

评分

很深奥。是好书。

评分

物流太不小心了,专门挑了京东自营就是看重物流,结果送到时书封严重破损!

评分

很深奥。是好书。

评分

物流太不小心了,专门挑了京东自营就是看重物流,结果送到时书封严重破损!

评分

很好的书!有收藏价值!值得一买!隔日达

评分

很好的书!有收藏价值!值得一买!隔日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