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海洋和陆地?沧海如何变桑田?沉睡亿年的石头向我们述说了什么?游历名山大川、五湖四海,如何读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谁创造了地球上的无限风光?地震、是祸还是福?地震预警、地震预报,哪一个更值得信赖?当人类遭遇地震时,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生命?你的家,在不在地震带上?本书述说的,远不啻于此。
嵇少丞,自1991年起任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地质工程与采矿工程系教授。多年来,主要从事地质构造与岩石物理、地球材料流变学、显微构造、变形机理和岩石物性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探索地壳和岩石圈构造变形的动力学过程等研究领域成绩斐然,在学界享有较高声誉。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150多篇。潜心科研的同时,热心科普事业,希望读者在捧读这本书时,感受学习新知的乐趣,并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升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一章岩石的奥秘……………………………………… 1
1 地壳有多厚3
2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海洋和陆地4
3 石破天惊8
4 浪喷泉21
5 地下藏美与大峡谷的形成23
6 岩石中的羽状构造29
7 石头中的“电波” 31
8 李四光与他的宝贝石头32
9 沉睡亿年的石头会“说话” 35
10 旋转的岩石39
11 造山神不叠被子41
12 地球的“铁石心肠” 45
13 石头亦“断肠” 46
14 大地运移的轨迹47
15 震源来客50
16 石烂就像剥洋葱53
17 差异性剥蚀与摇摇欲坠的风动石55
18 千层薄饼岩57
19 大瀑布的成因58
20 暴雨流冲刷:山坡壶穴的成因62
21 是山坡壶穴还是蹄窝66
22 地球的瑰宝:金刚石74
第二章地震与岩石断裂………………………………… 77
1 猝不及防的灾难79
2 微观震中与宏观震中79
3 地下“凶手” 81
4 地震烈度与极震区81
5 余震及其成因与持续时间84
6 断层的“死活”不能轻易下结论87
7 隐伏断层:地震的“作案凶手” 87
8 地震波在地球中传播有多快88
9 地震与火山93
10 海沟巨震加快地球自转100
第三章地震如何危及生命…………………………… 1 03
1 房屋建在断裂带上105
2 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比实际的地震烈度小得多105
3 砂土液化105
4 岩石崩塌和山体滑坡108
5 泥石流110
6 地震堰塞湖112
7 海啸115
第四章地震危险的组合与设防……………………… 1 1 7
1 地震、滑坡、堰塞、洪水119
2 公共建筑的抗震设防尤为重要128
3 汶川地震,一本地质和建筑的教科书130
第五章地球与人……………………………………… 1 37
1 地球:一个活跃的星球139
2 祸福相依141
3 爱走弯路的河流142
4 岩石:有记忆的地球肌体144
5 中华民族5000 年抗震救灾史145
6 地震预报的艰难之路149
第六章大陆逃逸与中国地震分布特征……………… 161
1 逃逸的亚洲大陆163
2 中国地震分布特征171
3 拉萨地块177
4 鲜水河—小江断裂带178
5 滇西地震区179
6 龙门山断裂带180
7 昆仑断裂带和西秦岭断裂带185
8 阿尔金与祁连山断裂带188
9 天山断裂带190
10 阿尔泰断裂带191
11 鄂尔多斯地块周边断陷系191
12 张家口—渤海断裂带195
13 应对策略196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联想到了那些宏大叙事的纪录片,它们往往能够将科学知识与人文关怀完美地结合起来,呈现出令人震撼的视觉和思想盛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我猜想,它可能会首先从宏观的角度,描绘地球漫长的演化历程,解释地球是如何从一个熔融的火球,逐渐冷却、形成地壳,并孕育出生命。然后,它会聚焦于岩石,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岩石的分类、形成机制,以及它们在地壳运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我特别希望能了解到一些关于地球构造的知识,比如板块漂移学说,以及它是如何解释大陆漂移、山脉形成以及地震发生的。在地震的部分,我希望它能不仅仅是讲述灾难,更能探讨人类如何与地震共存,如何通过科学研究来预测和减轻地震带来的影响。而“人的关系”这一部分,则是我最期待的,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将地质科学的知识,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进程、文化变迁联系起来。也许,书中会讲述某个地区因为独特的岩石构成而发展出独特的文明,或者某次大地震如何改变了历史的走向。我渴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让我更深刻地理解我们与我们所生活的这颗星球之间的联系,并从中获得启迪。
评分我一直认为,地震是地球最令人敬畏的自然现象之一,它的破坏力巨大,却也揭示了地球内部巨大的能量和活跃的地质活动。这本书在标题中就将“地震”与“地球的奥秘”并列,这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揭示地震发生的科学原理,让我们明白为什么地球会颤抖,地壳板块运动是如何导致地震的发生。我特别想了解一些关于地震的最新研究成果,比如预测地震的方法是否有突破性的进展?科学家们又是如何监测和研究那些发生在深埋地下的板块运动?除了科学原理,我也想看看书中是如何阐述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往往会给受灾地区带来巨大的创伤,但同时,它也激发了人类强大的生存意志和互助精神。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一些真实案例,展现地震带来的挑战,以及人类在灾难面前的勇气和智慧。也许,书中还会探讨一些关于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以及我们如何与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星球和谐共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吸引力,深邃的蓝色背景仿佛是浩瀚的宇宙,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光芒,中间是一块粗糙而充满纹理的岩石,隐约可以看到地层断裂的痕迹。这种视觉冲击力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地球深处奥秘的无限遐想。我一直对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形成过程充满好奇,岩石是如何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被塑造,又如何承载着无数岁月的痕迹?这本书的名字《地球的奥秘:岩石、地震与人的关系》精准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它不仅仅是关于地质科学的知识普及,更暗示了人与地球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地壳,去探索那些沉寂在地下的古老故事,了解不同岩石的形成原因、它们各自独特的性质,以及它们在地球演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我特别希望能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岩石类型,以及它们如何被人类发现、利用,甚至成为文明发展的基石。比如,那些闪耀着金属光泽的矿石,它们是如何被开采,又如何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那些平凡的泥土,又是如何孕育出生命,滋养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这本书,开始这段奇妙的地球探索之旅。
评分“人的关系”这个词组在书名中显得尤为引人注目,它将冰冷的地质现象与人类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吸引力。我一直觉得,我们人类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息息相关的。岩石的形成和分布,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模式。例如,某些地区富含矿产资源,就可能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节点;而另一些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则可能面临着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这种“人与地球”的互动关系。它是否会讲述古人是如何认识和利用岩石的?不同的岩石类型是否塑造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地震和火山等灾害,又如何影响了人类的迁移、建筑风格,甚至宗教信仰?我更想了解的是,在现代社会,我们是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来研究和利用地球资源的,同时,我们又在以何种方式影响着地球的环境?这本书是否会引发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提醒我们应该如何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评分我最近对自然科学领域产生了一些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阅读了一些关于地球演化史和地质构造的书籍后,我发现自己对地球内部的运行机制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好奇。这本书的标题《地球的奥秘:岩石、地震与人的关系》恰好满足了我对这些知识的渴求,而且它不仅仅局限于纯粹的科学理论,还融入了“人的关系”这个维度,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视角会更加宏大和全面。我猜想,书中可能会从岩石的种类和形成讲起,比如那些古老的变质岩,它们经历过怎样的地质变迁才形成现在的模样?而沉积岩又承载了怎样的历史信息?接着,这本书很可能会将视角转向更为动态的地质活动,比如地震的成因,是纯粹的能量释放,还是有着更复杂的地球内部驱动力?而“人的关系”这一点,更是让我充满期待,它可能是在探讨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地质过程,或者地质过程又如何塑造了人类文明的走向,比如资源的利用、灾害的应对等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并且用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解读这些复杂的地质现象,让我能够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收获丰富的知识。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很好
评分?会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