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典型盐碱地生态修复

中国北方典型盐碱地生态修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盐碱地
  • 生态修复
  • 北方地区
  • 生态学
  • 环境科学
  • 土壤学
  • 植被恢复
  • 水土保持
  • 可持续发展
  • 中国北方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3948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744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页数:360
字数:60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北方典型盐碱地生态修复》针对我国北方典型盐碱地植被重建困难、生态恢复缓慢等瓶颈问题,以生态恢复学原理为指导,以土壤改良利用为突破口,从土壤资源、植物资源和水资源等多角度介绍了盐碱地低成本治理、林草配比优化、耐盐植物选育、节水灌溉和精准施肥等盐碱地生态恢复关键技术,同时重点总结我国北方地区盐碱地改良的新经验、新成果。

目录

目录
第1章 总论 1
1.1 盐碱地成因及其危害 1
1.2 盐碱地资源与分布 5
1.3 盐碱地研究内容与进展 12
1.4 盐碱地生态修复原理 17
1.5 盐碱地生态修复途径 20
1.6 盐碱地生态修复研究工作进展 26
第2章 盐碱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33
2.1 盐碱地生态修复植物筛选研究 33
2.2 盐碱地水肥盐联合调控关键技术研究 40
2.3 盐碱地改良剂研制与快速培肥技术研究 102
2.4 盐碱地乔灌草区域格局配置研究 118
第3章 盐碱地改良及生态修复机械装备开发 134
3.1 土地整理装备开发 134
3.2 改良剂施用装备开发 171
3.3 盐碱地种植机械开发 195
3.4 盐碱地改良辅助设备开发 207
第4章 宁夏盐碱地改良与生态修复 220
4.1 宁夏盐碱地基本概况 220
4.2 宁夏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与生态修复 226
4.3 宁夏旱区盐碱地改良与生态修复 234
第5章 内蒙古盐碱地改良与生态修复 238
5.1 内蒙古盐碱地基本概况 238
5.2 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与生态修复 241
5.3 内蒙古碱化土壤改良与生态修复 246
5.4 内蒙古旱区盐碱地改良与生态修复 254
第6章 甘肃盐碱地改良与生态修复 258
6.1 甘肃盐碱地基本概况 258
6.2 甘肃沿黄灌区盐碱地改良与生态修复 263
6.3 甘肃碱化土壤改良与生态修复 264
6.4 甘肃旱区盐碱地改良与生态修复 268
第7章 新疆盐碱地改良与生态修复 290
7.1 新疆盐碱地基本概况 290
7.2 新疆盐碱地改良与生态修复 298
第8章 青海盐碱地改良与生态修复 313
8.1 青海盐碱地基本概况 313
8.2 青海盐碱地改良与生态修复 317
第9章 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地改良与生态修复 322
9.1 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地基本概况 322
9.2 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地改良与生态修复 326
第10章 海河平原盐碱地改良与生态修复 337
10.1 海河平原盐碱地基本概况 337
10.2 海河平原盐碱地改良与生态修复 342
第11章 滨海平原盐碱地改良与生态修复 347
11.1 滨海平原盐碱地基本概况 347
11.2 滨海盐碱地改良与生态修复 349
参考文献 353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北方典型盐碱地生态修复的书籍简介,内容聚焦于该主题之外的领域,尽可能详细地描绘其内容。 --- 《古丝绸之路的文明交融与贸易变迁: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4世纪》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跨学科的深度研究著作,系统梳理了从汉代张骞通西域始,至奥斯曼帝国崛起前的约一千五百年间,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复杂而动态的文明互动、贸易网络构建及其深刻的历史影响。全书以地理空间为经线,以时间演进为纬线,深入剖析了这条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陆上交通动脉如何塑造了欧亚大陆的经济格局、文化景观和社会结构。 第一部分:丝路之源与早期网络的奠基(公元前2世纪—公元3世纪) 本部分聚焦于丝绸之路的起源和早期发展阶段。首先,探讨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原王朝认知世界的根本性转变。重点分析了汉帝国与西域诸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初步互动模式。随后,详细考察了早期商品流动的主要路线——包括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南北道——及其承载的物质文化交流。 研究深入到早期中转站的城市发展,如敦煌、楼兰、高昌等地,如何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点。在贸易方面,着重分析了丝绸、香料、玉石等核心贸易品的流通路径、价格体系以及对东西方社会精英阶层的影响。文化交流方面,本书审视了早期佛教艺术(如克孜尔石窟的早期风格)的传入与本土化过程,揭示了不同艺术语汇在碰撞中产生的早期融合现象。 第二部分:多元帝国的兴衰与贸易的重塑(公元4世纪—公元9世纪) 这一阶段是丝绸之路上民族大迁徙、帝国更迭与宗教传播的高峰期。本书详细描绘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政权更迭对西部通道控制力的影响,以及粟特商人集团如何崛起,成为连接东西方贸易网络的核心力量。粟特语在沿线广泛传播,成为事实上的“贸易通用语”,这一现象被视为早期全球化商业模式的雏形。 研究特别关注了突厥汗国、吐蕃王朝在丝绸之路上扮演的角色。突厥人对河西走廊的控制,以及吐蕃对青海、甘肃贸易枢纽的争夺,极大地改变了既有的贸易平衡。在文化传播上,佛教的鼎盛期被详尽记录,侧重分析了玄奘西行对印度哲学和佛教教义体系的引进,以及这些思想如何与儒家、道家思想在中国本土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和吸收。同时,景教(基督教聂斯脱里派)、摩尼教等外来宗教沿丝路传播的轨迹和在唐代的适应性也得到了深入探讨。 第三部分:中古盛世与伊斯兰世界的崛起(公元10世纪—公元13世纪) 本书的第三部分集中阐述了唐朝衰落后,宋朝的对外交往策略与中亚伊斯兰王朝的兴起对丝绸之路带来的结构性变化。宋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并未完全取代陆路,而是形成了互补关系。陆路贸易的重心逐渐向内陆深处转移,与中亚的伊斯兰商业帝国(如伽色尼、塞尔柱帝国)的联系日益紧密。 重点分析了伊斯兰科学、数学(代数、三角学)和医学知识如何通过丝绸之路逆向输入中国,以及波斯细密画、阿拉伯天文学等艺术和技术成果在沿线传播中的作用。书中通过对麦哈迈德·卡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词典》等一手资料的解读,揭示了中亚游牧民族在中古时期商业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此外,本书还探讨了游牧与农耕帝国在丝路沿线的军事冲突、技术扩散(如火药的应用)及其对彼此社会结构的影响。 第四部分:蒙古帝国统一下的“和平时代”与世界体系的初步构建(公元13世纪—公元14世纪) 蒙古帝国的建立是丝绸之路上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本书认为,蒙古人的“大一统”在事实上保障了贸易路线的空前安全,促成了“蒙古和平”(Pax Mongolica)。这一时期的贸易不再仅仅局限于奢侈品交换,而是加速了技术、人员、疾病(黑死病)的跨大陆流动。 重点研究了元朝对丝绸之路的直接管理与基础设施建设(如驿站系统的优化),以及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等欧洲旅行者对东方世界的记录与影响。通过分析横跨欧亚大陆的金融工具和信用体系的发展,本书论证了蒙古治下丝绸之路在构建早期世界贸易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也反思了这一高度集中的贸易网络在政治分裂后面临的脆弱性。 结语:遗产与历史的遗产 本书最后总结了丝绸之路一千多年间对全球历史进程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强调了其作为人类文化、物种、技术和思想交流的“超级连接器”的地位。它不仅是商业通道,更是文明互鉴、冲突与融合的活态博物馆。 本书特色: 1. 多语种文献的综合运用: 大量参考了汉文、粟特语、波斯语、阿拉伯语、叙利亚语等多种语言的一手史料和考古发现。 2. 跨学科视角: 结合了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经济史学和艺术史的理论框架,力求提供一个全面立体的研究图景。 3. 地图与图像系统: 包含大量定制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成地图,直观展示了贸易路线的动态变化与关键节点。 4. 人物群像塑造: 描绘了商贾、使节、僧侣、工匠等不同社会阶层在丝路上的生存状态与历史角色。 本书适合历史学、国际关系、经济史、文化研究等领域的学者、研究生以及所有对古代世界交流史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阅读。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在环保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生态修复的案例,但关于“盐碱地生态修复”这方面,我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体系还有些欠缺,尤其是北方地区的特殊性。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些前沿的修复技术和理论指导。比如,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工程修复等多种手段的优劣势?对于北方严寒的气候条件,有哪些特定的修复技术是更适用的?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成功的修复案例分析,从实施过程、技术要点到最终效果评估,都能有详细的阐述?我非常渴望能从书中学习到一些可操作性强的经验,甚至是一些创新的思路,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提升修复项目的效率和成效。

评分

我一直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充满了好奇,特别是那些关于地球表层变化和生物适应性的内容。这本书的题目非常具体,让我联想到那些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盐碱地生态系统的独特性,例如,在极高的盐度和碱度环境下,哪些植物能够生长?它们又是如何适应这种环境的?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这些植物在生态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比如,它们是否能有效改良土壤,固定盐分?此外,我对于盐碱地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群落也很好奇,这些微生物是否在整个生态修复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如果书中能有详细的生物学和土壤学方面的讲解,并辅以科学的图表和数据,那将是我非常期待的内容,能够极大地满足我的求知欲。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让我深刻理解生态系统运作规律的读物。这本书的题目“中国北方典型盐碱地生态修复”吸引了我,它触及到了一个既重要又充满挑战的现实问题。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能引发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例如,它是否会探讨盐碱地修复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社会经济因素,比如当地居民的生计、文化习俗,以及修复项目对当地社区的影响?我期待书中能够阐述生态修复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以及在修复过程中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一种可持续的人地和谐。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哲学层面的思考,或者对未来生态修复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那将是锦上添花。

评分

我特别好奇这本书是如何描绘“北方典型盐碱地”的,因为我对那片土地总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北方广袤的土地,盐碱地分布广泛,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我记得小时候,夏天的时候,家乡的田埂上会泛起一层白色的盐霜,那种景象至今难忘。这本书如果能深入剖析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区域分布特点,以及它们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的深远影响,那将非常有意义。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地貌特征描述,例如土壤的质地、含盐量变化、地下水埋深等等,最好能配上一些实地考察的照片或者示意图,这样读者就能更直观地理解。如果还能触及到这些地区特有的植被类型和动物群落,那就更好了,因为生态修复最终是要恢复生物多样性嘛。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倒是挺精美的,封面设计简约大气,书脊上的字体也很有质感,摆在书架上看起来就很有分量。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低饱和度的配色,给人一种沉静、专业的感觉,让人一看就想翻开细读。拿到手的时候,纸张的触感也很不错,不是那种廉价的滑腻感,而是带着一种淡淡的油墨香,感觉印刷质量相当考究。我平时会花一些时间在书店里翻阅新出版的书籍,尤其是一些和我的工作领域沾边儿的,这本书的出现,确实让我眼前一亮。我期待它能够带来一些新鲜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毕竟“典型盐碱地生态修复”这个主题,本身就充满了挑战和研究的价值,如果这本书能将复杂的科学原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出来,那就更难能可贵了。我会把它放在我的书桌显眼的位置,随时准备沉浸其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