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不是孩子不优秀,是父母管太多》作者胡玲美,台湾教育专家,主要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
《不是孩子不优秀,是父母管太多》就父母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了生动、清晰且操作性强的养育建议,这些建议会让你·晾喜,帮你轻松拿捏“进”与“退”之间的完美距离,让你不再为这些教养问题感到进退两难。
作者简介
胡玲美,台湾教育专家,主要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
目录
引言 不宠爱才能教出好孩子
第1章 父母管教没弹性,孩子就会发动“战争”
用规则教孩子,要有坚持也要有弹性
分辨“战争”类型,才会有效果
孩子无理取闹时,别轻易让步
如何巧妙回应孩子的“为什么”
语带感激的指示,能把对抗变成合作
第2章 父母的想法转个弯,孩子的“坏”习惯就会变“好”
把卖场危机变成生活趣味
让电视的功能多样化
别让孩子的童年只有网络世界
让做家务变成一项有价值的工作
练习遵守规则
第3章 父母做太多,孩子就无法独立
父母退一步,孩子才能练习独立
别当好奇或爱猜疑的父母
有限度地释放弹性,孩子才不会反其道而行之
不要剥夺孩子思考问题的机会
别过度关注孩子的功课,他才能真正自觉地学习
第4章 父母态度摇摆,孩子就有机可乘
立足点正确的赞美才能提升孩子的自我认同感
“贿赂”孩子,会使规则更难贯彻
多说“好”少说“不好”,孩子会变得更好
摇摆不定的态度会破坏规则
别掉人“让孩子快乐”的圈套
第5章 父母不倾听,孩子就不沟通
别说容易让孩子“宣战”的话
不要压抑孩子的负面感觉
通过书信与字条,让感情更真实地传达
帮助孩子自觉地说实话
不要让“提醒”变成“唠叨”
第6章 父母忍不住发脾气,孩子就会受负面影响
情况失控时,可以生气,但避免伤害
对孩子动手,孩子就会上行下效
避免因愤怒而打孩子
一句幽默回应胜过长篇大论
争执后,快速找回平日的良好感觉
第7章 父母不懂支持,孩子容易缺乏自信
支持但不强迫害羞的孩子
创造亲子间的特别时光
通过生活小事培养孩子健康的情绪
孩子选择放弃时,不代表他失败了
协助孩子培养“优雅输家”的风范
第8章 父母不追求完美,就是最好的教养技巧
“完美父母”不如“刚刚好父母”
联合阵线vs各个击破
只有父母才知道怎么做对孩子最好
学会减轻挫败感
身心平衡,才能健康地教养孩子
结语 和孩子一起留下美好的回忆
精彩书摘
《不是孩子不优秀,是父母管太多》:
给孩子选择权,他才不容易出现反抗行为
其实,父母为孩子制定的大部分规则,都是为了让孩子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种手段。当你赋予孩子决定如何达成目标的选择权,并让他觉得自己拥有了“掌控的能力”时,他就不太会反抗。
例如,当你规定孩子必须在六点以前洗好澡,有时候他会想尽各种借口抗拒踏进浴缸,这时你便可以给他选择权:洗完澡后,就让他看最喜爱的卡通影片,或者吃他最喜欢的餐前小饼干。
睡觉时间到了,但孩子却说不困,想要继续玩玩具。这时你可以让他自己决定:把玩具拿到床上再玩十分钟,或者躺在床上安静地看书。只要孩子愿意上床或躺在床上,等他够累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睡着了。
在每天例行的生活作息中,如果你能给孩子一些弹性和自由,你就会发现,他越来越能够接受自己的决定所带来的挑战,同时他也会从这些挑战中,了解到生活中许多不同的可能性。与孩子明确“可讨论”和“不可讨论”的规则
父母说话的语气和所使用的词汇,往往是亲子之间是否发生愤怒的权力战争,或者是否能让彼此关系更亲密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关键就在于,父母必须要坚定且清楚地陈述规则和期望。尤其当陈述期望时,绝对不可以出现愤怒的语气,否则只会促使孩子反抗你所传达的讯息。
在陈述规则与期望时,最清楚且坚定的方式,就是把它们分别归列为“可讨论的”和“不可讨论”的事情。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可讨论的”并不表示任何事情的规则都可以改变,而只是保留弹性。例如:
“可讨论的”规则
·要穿什么衣服
·喜欢吃什么食物
·可以看多久电视
·可以看哪些电视节目
·关灯睡觉的时间
·帮忙分担哪些家务
“不可讨论的”规则
·不准独自穿越马路
·不准对人没有礼貌
·不准说脏话或诅咒别人
·不准打人、咬人或踢人
·起床与睡前要自己刷牙
·做完功课后才能看电视
·收拾自己的玩具和文具
当你忙到分身乏术,或工作到疲惫不堪,或孩子哭闹不休时,你也许会觉得这些规则根本一点都不管用。你的意志力几近崩溃,很想要让步,甚至投降,只希望孩子可以停止哭闹、不讲理。只是,一旦你这样做,无疑是帮孩子开了一道“可以不遵守规则”的大门。长远而论,让孩子正视并谨守这些“不可讨论”的规则,不仅可以减轻父母的管教压力,还能教导孩子学会自律。不要对孩子用“……好吗?”的请求语气
在面对你的要求时,若孩子以不理会、反抗或嬉笑的态度来回应,你该如何处理?这个时候,你不妨试试一个对孩子极具约束力的方法——权威的语气。它绝对可以大大地减少你们亲子冲突的频率,使你再也不必每天被孩子搞得筋疲力尽。
有位妈妈绞尽脑汁要让五岁的女儿乖乖吃饭,但女儿却不停地挖起盘子里的食物,将它们往上撒,看着它们飞落到地板上,然后哈哈大笑。妈妈只能疲惫地摇头叹气。
以下是她们母女的对话:
妈妈:“宝贝,请别再玩你的食物了,好吗?”她耐着性子请求。
女儿:“为什么?很好玩啊!你看……”她又把食物拨飞到天空中,并发出咯咯的笑声。
妈妈:“宝贝,食物是用来吃的,不是拿来玩的。你把食物撒得到处都是,看起来又脏又恶心。乖乖地吃饭,好吗?”这次她的语气坚定了一些。
女儿:“我不要!我要玩!”
现在,你看得出来这位妈妈的问题出在哪里了吗?显然,问题在于她是以“……好吗”的请求语气,要求女儿停止不当的行为,而不是让女儿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被容许的。
……
前言/序言
教育,是一件一再重复相同内容的工作,虽然有时候它并不管用。也许是因为父母的执着或错误的期待,以为只要重复得够多够久,孩子终究会改变他们的行为,会变得更好。这样的期待虽然不合理,却可以理解,因为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有同样的心态。
成为父母后,面对年幼的孩子,我们变成了一个整天唠叨不停,不断给孩子下指令的人,即使我们因此而内心充满负疚感,也无助于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在我们的“疲劳轰炸”下,孩子也自有一套生存之道,他们变成一个个“听不到妈妈”的人,只要一听到妈妈讲话,就自动关上“接收雷达”。
也许人们会觉得,看到孩子这样的回应态度,父母应该寻找其他更有效的方法。但不幸的是,许多人依然陷入了教养的怪圈之中,不停地尝试,却不懂得使用不同且有效的方法与孩子沟通。
不论是教育界还是职场,常常有人会说:“现在的孩子都被宠坏了。”同时指责父母过度保护孩子,为孩子做得太多,使得孩子没有勇气承担责任,而且行为与待人都显得粗鲁且无礼。父母不忍心让孩子从错误中得到教训,不愿意让孩子尝到失败的后果,反而放纵孩子,而自己像架直升机似的,随时下降解救孩子……
在教养的问题上,一旦孩子犯错,表现不得体或不如人意,被指责没有尽到责任的人永远是父母,而非孩子。身边长辈的回应是批评,而非具体的建议。
本书所提供的建议正好相反。对于被教养问题搞得“一个头两个大”的父母,本书不会给予责备,也不会提出一大堆建议,并一定要父母们照着做,更不会语带威胁地预测:如果父母对孩子妥协,就会发生什么可怕的后果。
本书所提供的是实用的指引、秘诀与技巧,能帮助父母在为孩子制定规则时,避免产生挫败感,并且使他们对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感到更有能力和更有信心。在本书中,我们鼓励父母关爱孩子,但更要约束孩子,不可借由答应孩子的每一个愿望,来达成我们预期的教养目标。孩子的欲望就是一个无底洞,应该加以约束和限制。孩子毕竟分不清楚他们的欲望和需要之间有何不同,帮助他们清楚地区分,正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以非常容易理解的方式,把所有最好的观点与方法组织起来,让忙碌不堪的父母可以方便地使用。当你开始学习和运用这些技巧时,你会发现自己充满了力量,即使陷入困境,也能维持稳定的信心。
不是孩子不优秀,而是父母管太多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