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无神论》是由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写作、金寿铁(笔名梦海)翻译的作品。布洛赫是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有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对马克思主义传统做出创新的人物。布洛赫的著作是具有包罗万象性质的形而上学体系。在哲学的贫乏时代,布洛赫通过一系列伟大著作使形而上学重新成为真理与现实。这部著作是其中之一。著作包含七章,分别是“围绕边缘”“愤怒与愚蠢”“普罗米修斯也是一部神话”“关于耶和华想象中的出走,神正论的自我解除”“或凯撒或基督”“或罗格斯或宇宙”“生命勇气的根源”。这部著作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作者在书中赋予基督教以侦探式的启蒙深度和异端宗教的深度,认为“只有一个无神论者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基督徒,反之,只有一个基督徒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无神论者”。
布洛赫(Ernst Bloch 1885—1977),德国著名哲学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有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对马克思主义传统作出创新的人物。布洛赫著作是具有包罗万象性质的形而上学体系。在哲学的贫乏时代,布洛赫通过一系列伟大著作使形而上学重新成为真理与现实。
目 录
反抗与叛逆的基督教
———恩斯特·布洛赫 《基督教中的无神论》中译本序 (1)
前言 (1)
第一章 围绕边缘 (1)
1�敝皇羌啪驳� (1)
2�狈纯姑⒋� (1)
3�迸�隶语言的视野 (2)
4�毙说潜さ镊谛� (4)
5�闭饣昂嶙抛� (6)
第二章 愤怒与愚蠢 (7)
6�辈辉偃绱斯�顺 (7)
7�贝犹鞠⒌焦具� (7)
8�本芫�与恶劣地去魅的人 (9)
9�笔ゾ�及其语言中奇异的遍及性 (12)
10�狈绰郏旱鹿�主教的最后通告 (17)
11�惫�然如此:为谁而作的圣经? (25)
第三章 普罗米修斯也是一部神话 (28)
12�弊约焊吒咛�起 (28)
13�贝庸具娴奖г� (28)
14�薄爸骺释�在黑暗中居住” (29)
15�笔ゾ�中的相反原则:创世记和启示录 (“看哪,这太好了”,“看哪,我把一切都更新了”) (30)
16�鄙窕爸械那�分,反对布尔特曼单纯的灵魂休息,但同样反对奥托与卡尔·巴特去人性化的遮蔽者,包括普罗米修斯在内的一切神话都要求脱神话化吗? (36)
17�惫赜诼砜怂贾饕逵胱诮痰墓叵� (64)
18�弊魑�侦探式的圣经批判:被压迫文本中的红色导线与神正论的解除 (78)
第四章 关于耶和华想象中的出走,神正论的自我解除 (94)
19�逼�今没有追随者 (94)
20�币痪湮潘�未闻的耶稣的话,完整的启程 (94)
21�蓖晃С隼吹墓爬贤枷瘢欢杂谏叩牡谝淮喂鄄� (95)
22�彼�有其他民族对静态神的图像的突破;对于出走之光
(《出埃及记》13章 21节)的第一次观察 (100)
23�蹦孟付�人与先知,从宇宙道德预见中迁出的耶和华 (106)
24�比棠偷慕缦蓿�约伯或不是从神之中,而是从耶和华想象
本身中出走,弥赛亚主义的敏锐性 (132)
第五章 或恺撒或基督? (151)
25�蔽颐侨死嗍嵌嗝捶刑诘拇嬖� (151)
26�蔽潞陀� “他的盛怒之光”(威廉·布拉克) (152)
27�蓖度胍�和华之中的耶稣 (154)
28�辈皇亲魑�神子而是作为基督暗号的人子;“王国的
秘密” (175)
29�比俗拥奈按笠蚕�失了,王国是 “微小的” (186)
30�比俗拥某坪攀悄┦缆鄣模�后来的 “主—基督”称号仅仅是
为了狂热崇拜 (192)
31�蔽薇A舻幕�督中心特征,根据 《约翰福音》17章,
“福音的秘诀” (198)
32�笔雇奖B匏�谓十字架的忍耐,关于复活与生命的召唤 (205)
33�痹俾郏壕」苁茄车溃�但声称是神秘欲望的复活,升天,
再临,甚至 “同一性”也丝毫无损于护民官耶稣 (213)
34�倍杂谏叩牡诙�次观察 (参见第 21章):欧菲斯派 (219)
35�倍� “出走之光”的第二次观察 (参见第 22章):马吉安,
这个世界所没有的某个陌生神的消息 (227)
第六章 或逻各斯或宇宙? (235)
36�泵徘暗暮艋� (235)
37�倍矶�甫斯与塞壬 (236)
38�鼻ǔ觯�斯多亚学派以及诺斯替派中的宇宙 (238)
39�毙窍嗌窕耙约笆ゾ�中附加的巴比伦—埃及的地球生活与
星空图像 (243)
40�卑从铮喊⒖ǖ已怯胛谕邪� (250)
41�卑从铮撼绺叩囊欢裕�或者爱之中的月亮和太阳 (261)
42�痹俾勐吒魉股窕盎蛉擞刖�神:费尔巴哈的理论:
神为什么是人?基督教神秘主义 (277)
43�痹诼吒魉股窕爸屑绦�起作用的结果:圣灵降临节,“来吧,
圣灵”,没有自然的王国形态 (288)
44�狈绰郏盒窍嗌窕笆粲诖税妒澜纾�斯宾诺莎的泛神论,“神
或自然”中不可反驳的遗产,“王国”乌托邦中与基督教
思想一道起作用的自然问题 (299)
45�辈⒎遣⑿校�但令人惊异的特性:人类学和唯物论都闯入
“神性超越者”而占据神的位置 (307)
第七章 生命勇气的根源 (312)
46�辈⒎亲愎� (312)
47�比嗽谀姆矫婵梢圆扇】�放态度? (313)
48�闭嬲�的启蒙既不会成为无聊陈腐的东西,也不会成为
无背景的东西 (314)
49�痹谥钊缟癖局室焕嗟姆椿髦校�启蒙和无神论并不与
“恶魔般的东西”相遇 (319)
50�鄙�命勇气中的道德因素和终极根源 (331)
目 录 3 51�笔顾赖挠缕�成为可能的根源或启程 (340)
52�奔⒍觯�“关于某事的梦”“希望之神”,为了
我们的事物 (350)
53�苯崧郏郝砜怂加胍旎�的解除 (354)
附录一 “体系的时代终止了”
———与 A�崩捣虻奶富� (362)
附录二 恩斯特·布洛赫年谱 (372)
我接触过不少关于信仰危机的书籍,但很少有能像这本书一样,如此精妙地处理“缺席”这一主题。作者似乎专注于研究一个真空中的引力场,即基督教在抽离了其核心的“神在”的假设之后,其剩余的文化、历史和伦理框架还能产生多大的惯性或新的意义。阅读体验是渐进式的,一开始可能觉得是对某个小众神学分支的探讨,但随着深入,会发现它触及了西方文明的深层结构问题。书中对“怀疑的合法性”在特定神学语境下如何被内化和消解的分析,非常具有启发性。它没有试图证明无神论的“正确性”,而是详尽地描绘了在基督教传统内部,无神论的“可能性”是如何被认真对待和容纳的。这本书要求读者放下预设,以一种近乎田野调查的严谨态度去审视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信仰堡垒。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让人感觉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穿越一片布满了历史遗迹和当代废墟的精神景观。行文流畅,但绝非肤浅的游记,而是充满了对文本细致入微的考证和深邃的洞察力。我特别留意到作者对早期教父文献和当代后结构主义思想进行对撞的尝试,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构建了一种奇特的张力。它不是在寻找“无神论”在基督教历史中的隐秘根源,而更像是在探究:如果我们将某些被视为“神圣”的文本和教义,完全置于世俗的、批判性的光线下解读,它们还能发出怎样的回响?书中对特定教派在面对世俗化浪潮时的防御机制和结构性调整的描述,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它揭示了宗教团体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微妙的、有时甚至是悄无声息的教义“软化”过程。读完后,我感到对宗教现象学的理解又深了一层,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信”与“不信”的两极世界,而是一个充满灰色地带的连续体。
评分这本书最令人称奇的一点是其对“内部批判”的彻底性与温和性的完美平衡。它不像那些激进的唯物主义批判那样带有攻击性,也不像保守的辩护那样充满情感的防御。相反,它采取了一种近乎“内部清理”的姿态,仿佛一个深爱着自己建筑结构,却又必须诚实指出其地基正在松动的工程师。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展现了极高的学术素养,引证的材料横跨了哲学、社会学和宗教学的多个分支,但行文逻辑始终清晰,没有陷入晦涩的术语泥潭。尤其对我而言,书中对“道德来源”的追溯尤其引人深思——当神圣的律法不再被视为必然时,基督教伦理如何能保持其对世界的约束力和吸引力?这种追问是极其艰难的,因为它要求读者直面一个可能的结果:某些价值观的持续存在,可能更多依赖于惯性而非核心信念的支撑。
评分这本书的探讨视角极其犀利,它没有落入传统神学辩论的窠臼,而是从一种近乎人类学的距离审视了“信仰的缺席”在基督教脉络中究竟意味着什么。作者似乎在尝试描绘一幅图景:当信徒的语言体系和仪式活动被剥离了对超验实体的确信,剩下的精神结构如何支撑其伦理观和社群认同。我特别欣赏其中对现代性危机与宗教疏离关系的剖析。书中对尼采式“上帝已死”的后续影响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但不同于一般哲学解读的宏大叙事,作者将焦点拉回到具体的个体经验层面——那些在教堂的长椅上,内心却回荡着虚无之音的信徒。这种对内在张力的挖掘,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思想上的引人入胜,仿佛被邀请进入一个充满矛盾的智力迷宫。它迫使读者重新审视自己对于“信仰”一词的定义,质疑我们是否将太多无关的文化习俗错误地捆绑在了核心的敬拜行为之上。对许多寻求在传统框架内调和现代怀疑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坚实、但也令人不安的立足点。
评分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文笔具有一种冷峻的诗意。它避开了说教腔调,转而采用了一种近乎小说家的观察手法,去描摹那些在信仰边缘徘徊的灵魂状态。其中对于“仪式”和“意义流失”之间关系的论述,我深以为然。作者精准地捕捉到了现代信徒面临的困境:即使仪式得以保留,其内在的驱动力和形而上的承诺似乎已经蒸发,剩下的只是一种文化惯性或社会责任感的空壳。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神学的书,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坚持”与“放弃”之间心理战的深度分析报告。书中引用的案例,无论是历史上的哲学家还是匿名采访的普通人,都非常有力地支撑了作者的论点,使抽象的理论落到了实处。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但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复杂的问题场域,让任何一位对信仰、文化和身份认同有严肃思考的人都无法轻易放手。
评分收到
评分收到
评分收到
评分收到
评分收到
评分收到
评分收到
评分收到
评分收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