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矿业风云

国际矿业风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薄少川 著
图书标签:
  • 矿业
  • 国际贸易
  • 商业
  • 投资
  • 金融
  • 资源
  • 地缘政治
  • 经济
  • 行业分析
  • 风险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4997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381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54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矿业是“豪放派”,可以像载重几百吨的大型矿车,彪悍而霸道;
矿业是“婉约派”,可以为一个百分点的回收率废寝忘食,细腻而委婉。
矿业人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他们是个独特的群体,可以在五星级酒店和野外帐篷之间无缝对接。
矿业人有山的伟岸。这是一个勇于担当的群体,他们躲在幕后,以傻大笨粗的形象为一个个光鲜亮丽的行业提供着必需的原材料,散发着“这一份担当舍我其谁”的责任魅力!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以案例的形式说人、说矿、说故事,力图涵盖国外矿业公司发展与运营的基本内容,涉及国内外矿业方面的显著差异、国外初级矿业公司的成长历程、并购、矿业公司的主要融资渠道与业务模式、估值、投资价值分析、矿业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公司治理与股东权利、环境保护、矿山安全、利益攸关方各种关系等议题。

作者简介

薄少川,工学硕士,于 1996 年加入艾芬豪投资集团(Ivanhoe Capital Corporation),历任集团旗下(加拿大)艾芬豪矿业有限公司(Ivanhoe Mines Ltd.)等多家公司的高级管理职位,后出任集团业务开发总经理。2005 年后出任过多家国内外公司董事、顾问,在公司发展、国际并购、投资、融资、合资合作、基金管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和经验。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矿业十余年间的风起云涌 001
第一节?持续近十年的商品超级大牛市? 002
第二节?惊心动魄的资源争夺与各方博弈? 004
第三节?矿业行业的周期性? 015
第四节?逆市投资? 022
第二章 国内外矿业方面的显著差异 025
第一节?资本市场与其他软性基础设施? 026
第二节?采用的信息披露标准? 028
第三节?资源量与储量? 044
第四节?可行性研究及其认识? 060
第五节?政府审批的关注点? 067
第六节?境外矿业资本市场? 067
第七节?值得商榷的投资与运营理念和实践? 079
第三章 初级矿业公司的成长历程 085
第一节?成功的矿业项目经历的各个阶段及价值体现 088
第二节?成功的初级矿业公司的发展历程? 093
第三节?投资于初级矿业公司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132
第四节?矿产勘探与可研是一种风险投资? 137
II
第五节?初级矿业公司的连年“亏损”? 139
第六节?融资,持续融资,是初级矿业公司发展的生命线? 144
第七节?公司合并与分拆? 144
第八节?公司兼并与收购? 147
第四章 融资及矿业公司与矿业项目的交易模式 171
第一节?股权融资? 172
第二节?债权融资? 177
第三节?项目融资? 184
第四节?引入合作伙伴? 187
第五节?产品包销融资? 191
第六节?预售产品流融资? 192
第七节?预售权益金融资? 203
第八节?其他业务模式与融资方式? 211
第五章 矿业项目估值和矿业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217
第一节?估值的目的? 218
第二节?估值的定义? 219
第三节?矿业项目估值标准? 221
第四节?矿业项目估值方法? 229
第五节?财务模型?-?折现现金流法? 239
第六节?可行性研究的通俗解读? 262
第七节?矿业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266
第八节?影响项目估值和公司投资价值的非技术性因素? 278
第九节?估值的困惑? 285
第十节?看不懂的案例? 290
第十一节?对估值的认识? 293
III
第六章 矿业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 295
第一节?找矿风险? 298
第二节?资源量风险? 299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风险? 301
第四节?政府批准风险? 311
第五节?矿山建设及投产风险? 314
第六节?市场风险? 317
第七节?汇率风险? 322
第八节?政治风险? 324
第九节?其他风险? 332
第十节?机会与风险同在? 332
第七章 公司治理与股东权利 339
第一节?公司章程? 340
第二节?股东与股东会? 340
第三节?董事与董事会? 341
第四节?管理层? 346
第五节?公司治理? 347
第六节?股东权利? 354
第八章 环境保护、矿山安全及利益攸关方各种关系 365
第一节?环境保护? 366
第二节?职业健康与矿山安全? 371
第三节?劳资关系? 374
第四节?社区关系? 377
第五节?公共关系? 386
第六节?非政府组织? 387
IV
第九章 矿海拾零 389
第一节?生产成本常用术语? 390
第二节?成本曲线? 399
第三节?黄金与白银? 402
第四节?矿业界的丑闻? 438
第五节?矿业公司的新闻稿? 445
第六节?国际性矿业大会? 451
第七节?矿业的未来? 452
第十章 北美石油天然气简况 461
第一节?石油天然气资源量与储量? 462
第二节?基于储量的贷款? 474
第三节?石油天然气勘探与生产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476
第四节?北美的页岩革命? 483
第五节?加拿大油砂简况? 501
第六节?北美液化天然气热潮? 508
附录 英汉术语对照 519
参考文献 525

精彩书摘

虽然随着绿色、环保、节能的理念深入人心以及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资源的消耗效率在不断提高,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仍处于增长之中,而矿产资源相当程度上具有不可再生性,这就为矿业投资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争夺自古而然,很多不惜以战争为代价。今天的自然资源之争很大程度上已是商业利益之争,其中充满了商业智慧,看起来“文明”多了。
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BHP Billiton)的历史展示了一个矿业帝国形成与铸就的脉络与挫折,在下一轮矿业热来临之际,对正在酝酿着下一批矿业帝国的矿业人应有启迪。
2001 年 6 月,两家老牌矿业帝国——创立于 1885 年的澳大利亚 BHP 和创立于 1851 年的南非比立顿(Billiton)合并,组成了今天的矿业巨无霸——必和必拓。虽然他们未必先知先觉,但事后看来,合并之时正是上一轮矿业繁荣期的前夜,因此,这一帝国生逢其时。
2005 年 8 月,必和必拓以 92 亿澳元(当时合 73 亿美元)的代价兼并了澳大利亚 WMC 资源有限公司(WMC Resources Limited),把著名的奥林匹克坝(Olympic Dam)项目收入囊中。奥林匹克坝当时的铜矿资源位居全球第四,金矿资源位于全球前十大之列,铀矿资源更是位于全球之首。
2008年2月,已是全球第一大矿业公司的必和必拓在多次尝试兼并未果后,向当时的全球第二大矿业公司澳大利亚力拓(Rio Tinto)发起了全股票敌意收购,收购价合 1,474 亿美元。两家公司的资产遍布全球,仅财务顾问团就包括 8 家投(续表)资银行。经过历时 9 个月的反垄断审查,欧盟委员会对该项收购表示反对,必和必拓遂于 2008 年 11 月放弃收购,核销各项开支 4.5 亿美元。
两年后的 2010 年 8 月 18 日,必和必拓又向全球最大的钾肥公司——加拿大萨斯卡川钾肥有限公司(Potash Corporation of Saskatchewan Inc.,缩写为 Potash-Corp,汉语里一般称其为加拿大钾肥)以每股 130 美元的价格发起了总额 386亿美元的全现金敌意收购。如果成功,这将是加拿大历史上最大的外资并购。
必和必拓当时的市值约 2,000 亿美元。
然而,这项收购很快就政治化了。
其实,收购公告发布以前,市场上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必和必拓乃于 8 月17 日加拿大钾肥公开拒绝收购后的当日发出公告确认,已向加拿大钾肥伸出橄榄枝,但被拒绝。
绝大多数敌意收购(见第三章第八节)都是从善意收购的尝试开始的。收购公告显示,必和必拓从8月11日起向加拿大钾肥发出多次谈判邀请,均被拒绝,
于是于 8 月 18 日发起了敌意收购。
在煤炭和铁矿石行业均居于全球领先地位的必和必拓对另一种大宗商品——钾肥心仪已久,从 2003 年起即为其钾肥梦做铺垫。大型综合性矿业公司追逐大宗矿产品符合商业逻辑,澳大利亚力拓(Rio Tinto)和巴西淡水河谷(Vale)也都对钾肥感兴趣。必和必拓自己的钾肥项目,同样位于萨斯卡川省的詹森(Jansen)项目尚处于早期,建起来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而收购加拿大钾肥则可以使它立刻成为行业的带头羊,战略意义显著。必和必拓等不及了。
钾肥行业产业集中度很高。加拿大钾肥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化肥生产商,也是当时按产能计全球最大的钾肥生产商,其钾肥产能占当时全球产能的 20%,2009 年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 11%。因此,这项收购无论从收购金额和战略意义上说都十分抢眼,全球各大媒体高度关注,也引发了中国持续多年的钾肥热。
按照加拿大投资法(Investment Canada Act),这项外资收购所涉及的资产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 2.99 亿加元的外资收购审查门槛。因此,该项收购需要加拿大联邦政府工业部(Ministry of Industry)部长的审批。批准与否的要件是,该项收购是否能够给加拿大带来“净利益”(net benefits)。必和必拓有备而来,对此当然一清二楚,并在收购方案里考虑了应对措施:
●? 将其全球钾肥业务总部设置在加拿大;
●? 不裁员;
●? 邀请一位加拿大籍人士加入必和必拓董事会;
●? 继续执行加拿大钾肥已做出的投资计划;
●? 按原计划推进必和必拓自己的詹森钾肥项目;
●? 将项目上 1% 的税前利润用于社区项目。
2006 年,加拿大矿业界发生了金额均约 200 亿加元的两大外资并购案——当时的瑞士超达(Xstrata plc,现嘉能可,见本章第三节)收购了加拿大鹰桥(Falconbridge Limited),巴西淡水河谷(Vale S.A.)经过竞购(bidding war,见第三章第八节)收购了加拿大国际镍业(Inco Limited)。2007 年,澳大利亚力拓又成功地以 380 亿美元的代价将加拿大铝业收入囊中(见第五章第九节)。
作为矿业大国,两年间痛失三大标志性矿业公司,很多老一代加拿大矿业人至今仍觉惋惜。然而,加拿大政府并未干预,向全球展示了其开放的形象。事实上,自加拿大投资法于1985年颁布以来,仅有一项外资收购被否决 —— 2008年5月,出于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加拿大否决了一家美国公司以 13 亿加元对一家加拿大通讯公司的收购。必和必拓收购加拿大钾肥的信心一定程度上应该是建立在加拿大政府的这个开放形象之上的。
正确对待正式收购要约是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应负的责任。
加拿大钾肥回应,必和必拓的出价之低,使双方不具备谈判的基础。但说归说,还是要做必要的准备,包括寻找“白衣骑士”(见第三章第八节第二部分),万一股东接受了,加拿大政府批了呢?实实在在的利益攸关方萨斯卡川省政府坐不住了。
钾肥行业贡献了至少 15% 的萨斯卡川省政府税收,而钾肥价格对其中政府权益金(royalty,见第四章第七节)的影响比钾肥产量还要大。
加拿大三大钾肥生产商 ——加拿大钾肥、加拿大阿格里亚姆(AgriumInc.)和美国马赛克(Mosaic Company)加拿大分公司于 1972 年合资成立了全球两大钾肥销售联盟(cartel,卡特尔)之一的坎坡泰克斯(Canpotex Limited,国内也有人称之为加拿大钾肥出口公司),负责三家公司生产的钾肥在美国和加拿大以外的地区的销售。两大销售联盟似很默契,多年来的策略是限产保价。
坎坡泰克斯占有约 1/4 的市场,议价能力较强。这一运行了近 40 年的体系非常稳定,但必和必拓表示,它将退出该销售联盟,并放开产量。
此外,必和必拓自己的詹森钾肥项目规模巨大,虽然距建设尚有时日,但如果与加拿大钾肥的生产项目并税,可以大大延缓加拿大钾肥的公司所得税。萨斯卡川省政府的分析表明,未来10年,萨斯卡川省至少损失30亿加元的税收;如果再加上其他连带效应,损失甚至可能高达 57 亿加元。
因此,萨斯卡川省政府明确表示,反对必和必拓收购加拿大钾肥。但是,批准与否的权限却在加拿大联邦政府。
股市上,加拿大钾肥的股价摸高每股 150.83 美元。这是市场预期的反应 -或者必和必拓会提高收购价,或者会有竞购方。
对于这个体量的收购,竞购方屈指可数,市场上充满了各种猜测与分析。
除了主权财富基金以外,市场上把中国中化集团视为最有可能的竞购方。加拿大钾肥与中化集团是“亲戚”,持有中化集团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中化化肥(Sinofert)22% 的股份。
中国是钾肥进口大户,自然希望钾肥价格越低越好,这和出口方萨斯卡川省的利益正好相反。因此,刚刚从中国招商引资回来的时任萨斯卡川省省长表示,“钾肥就不一样了”,对相当程度上履行政府职能的中国国有企业竞购加拿大钾肥也表示担忧。
2010 年 10 月 21 日,萨斯卡川省省长正式表示,反对必和必拓收购加拿大钾肥,以此向加拿大联邦政府施压。加拿大联邦反对党以及其他三个省份也表示,支持萨斯卡川省政府的立场。
加拿大联邦政府则在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加拿大开放的形象,并在与国内政治之间寻求平衡。时任加拿大总理表示,这不过是一个澳大利亚人控制的公司(必和必拓)对一家美国人控制的公司的收购——加拿大钾肥40%的股东在美国,其管理层在美国芝加哥办公,加拿大股东比例不到 25%。媒体分析,另一个因素在联邦政府的决定中也会有相当的分量。萨斯卡川省在联邦议会中有 14 个席位,当时执政的保守党占了 13 个。有民意调查显示,如果联邦政府批准该项交易,在次年的议会选举中,保守党可能失去所有席位,这对本已是少数党政府的保守党将是不小的打击。
加拿大钾肥把诉讼、“毒丸”(poison pill,见第三章第八节第二部分)等典型的抵御敌意收购的招数也都用上了,据说谈了 15 家可能的其他收购方,白衣骑士仍然没有出现。
媒体上议论的招数就更多了,包括萨斯卡川省政府设置加拿大钾肥的“金股”(golden share)。金股一般由政府持有,其意义不在于经济利益,而是使政府在必要时可以否决公司的重大决策。巴西政府即持有淡水河谷(Vale)的金股。
在联邦政府必须做出决定的截止期限 11 月 3 日的前一天,萨斯卡川省省长使出撒手锏 ——如果联邦政府批准该项交易,萨斯卡川省政府将向宪法法院提起违宪调查!按照加拿大宪法,自然资源归省政府管辖。这与联邦政府对外资收购的批准权限是否构成冲突,以往没有判例可循,因此,如果萨斯卡川省政府起诉联邦政府,其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大概是必和必拓及其强大的顾问团队没有想到的。事实上,必和必拓几乎所有的公关和游说活动都集中在了联邦政府层面。这可是活生生地“拿土地爷不当神仙”了。虽然未必是决定性因素,可谁都要面子呀。
11 月 3 日,加拿大联邦政府工业部长通过电视直播发布了其“决定”,措辞颇具艺术性:“我未被说服拟议中的交易可能会给加拿大带来净利益(Iam not satisfied that the proposed transaction is likely to be of net benefit to Cana-
da.)”。
这个“决定”是敞着口的,相当于把球踢回去了。太极是中国人发明的,看来加拿大人打得也不错!必和必拓有 30 天的时间提出进一步应对措施。
11 月 15 日,必和必拓公告,撤回对加拿大钾肥的收购,核销因收购而发生的 3.5 亿美元的费用。
从公告上看,必和必拓在向加拿大联邦政府提交的申请中做出了或者拟做出以下承诺:
●? 未来 5 年在自己的詹森项目以外再投入 4.5 亿美元的勘探、开发资金和 3.7
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资金;
●? 申请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 拟放弃按照税法因并税而得到的税务利益;
●? 拟在未来 5 年间继续留在坎坡泰克斯钾肥销售联盟中;
●? 将当时加拿大以外的 200 个职位迁至加拿大;
●? 未来 5 年现场不裁员,总体用工人数增加 15%;
●? 钾肥业务高级职位中、董事会中以及新设的钾肥顾问委员会中增加加拿大
人士;
●? 每年至少 800 万美元的社区投入;
●? 在萨斯卡川大学设立采矿卓越中心(Mining Center of Excellence),提高萨
斯卡川省和大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 支付 2.5 亿美元的履约保证金。
看起来内容不少,但也明确了一个关键问题:5 年后退出坎坡泰克斯钾肥销售联盟。

前言/序言

前言
矿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行业之一。不知有多少个行业已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而销声匿迹,而矿业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却历久弥坚,依然是朝阳行业 ——人类对矿产品的依赖与需求与日俱增。
被称为矿业的金属采掘和冶炼使人类走出了石器时代,成就了人类的现代文明与生活方式。一款小小的手机中仅金属就用到了金、银、铜、铁、铝、镍、钨、锡、锑、钽、钴、锂、铟、镓、钕、镨、镝等,它们无一不是来自矿业。
如果说石油尚有可替代产品,矿产品则基本上无可替代。即使替代,也往往是用一种矿产品替代另一种矿产品。我们现在的吃喝穿用,究其最终来源,不是种出来的,就是采出来的。
矿业是一个极富魅力的行业。小说和电影里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寻宝故事就形同于矿业人说的找矿。的确,每一个大型矿藏的发现以及围绕着最终花落谁手的博弈都像是一部侦探小说,而矿业人建成的每一座有规模的矿山都是人间奇迹。
矿业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初级矿业公司”的发展脉络中。在国内,我们有着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查大军,具备了初级矿业发展的坚实的技术基础和人力资源基础。然而,初级矿业与巨量的社会资本之间缺乏高效的市场机制的连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书介绍国外成熟的初级矿业发展机制,希望能为我所用,释放国内矿业界已孕育成熟的巨大的市场潜力。
因其行业特性,资源行业的国际化程度很高。“走出去”是资源行业发展的必然,资源行业也是“走出去”的先行军。由于历史、发展模式、与资本市场的互动机制、法律法规体系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国内外矿业公司在发展的理念和运营实践上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国内投资人尝遍了国际上的酸、苦、辣、咸,但甜头却不多。本书介绍国际矿业的理念和实践,供有志于“走出去”的资源投资人借鉴。
矿业是“豪放派”,可以像载重几百吨的大型矿车,彪悍而霸道;矿业是“婉约派”,可以为一个百分点的回收率废寝忘食,细腻而委婉。
矿业人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他们是个独特的群体,可以在五星级酒店和野外帐篷之间无缝对接。
矿业人有山的伟岸。这是一个勇于担当的群体,他们躲在幕后,以傻大笨粗的形象为一个个光鲜亮丽的行业提供着必需的原材料,散发着“这一份担当舍我其谁”的责任魅力!
矿业人有海的胸怀。这是一个最能容忍“失败”的行业,他们以无畏的精神,踏着一个个“失败”走向辉煌。
矿业人有侠客的豪情。他们饮马江湖,风餐露宿,执锤走天涯,有矿便是家。“相逢义气为君饮”是他们生动而真实的写照。
矿业人有诗人的浪漫。他们拥有无尽的激情与梦想,人迹罕至的高山峡谷、激流险滩、大漠深处、荒野密林,都可以是他们找矿的风水宝地。
本书主要以案例的形式说人、说矿、说故事,力图涵盖国外矿业公司发展与运营的基本内容,涉及国内外矿业方面的显著差异、国外初级矿业公司的成长历程、并购、矿业公司的主要融资渠道与业务模式、估值、投资价值分析、矿业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公司治理与股东权利、环境保护、矿山安全、利益攸关方各种关系等议题。本书在深邃的矿业之海中只能算蜻蜓点水,书中的每一个议题作为引玉之砖,可供有兴趣的读者从深度和广度上继续拓展。
鉴于很多矿业投资人也有兴趣投资于石油天然气,本书对同属于自然资源行业的矿业的姊妹行业 ——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行业国内外投资方面的一些差异、北美的页岩革命、液化天然气行业现状等也做了初步介绍。作者相信,本书所涉及的境内外理念和运营实践上的差异对于其他行业“走出去”的投资人也会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愿与读者共享矿业之乐。
薄少川
2017 年 7 月 20 日
好的,这是一份为您的图书《国际矿业风云》量身定制的、不涉及其内容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尽、自然: --- 《文明的织物:跨越星辰的贸易史诗》 作者: 艾德琳·维斯珀 这是一部宏大叙事,关于人类文明如何被看不见的丝线编织在一起的史诗。 我们总是将历史视为帝国的兴衰、君主的法令或里程碑式的战争。然而,真正的驱动力,那些塑造了我们今日世界格局的底层力量,往往潜藏在那些不起眼的交易、那些横跨山脉与海洋的路线之中。 《文明的织物:跨越星辰的贸易史诗》并非一部枯燥的经济学著作,它是一部探险、一部社会学解剖,更是一幅关于人类对“更美好之物”的永恒渴望的生动画卷。本书的主线并非围绕着具体的商品——尽管丝绸、香料、黄金和茶叶构成了我们理解古代世界的基石——而是聚焦于贸易路线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基因与地缘政治能量。 第一部分:盐与灵魂的契约——古代贸易的萌芽 本书的开端,将读者带回到文明的摇篮。我们摒弃了教科书式的线性叙事,转而深入探讨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社群之间最早的“交换”行为是如何从单纯的资源互补,演变为复杂的社会等级制度的标志。 跨越撒哈拉的“白色黄金”: 作者精妙地剖析了食盐在早期社会中的地位。盐不仅仅是调味品,它是一种权力象征,一种维持生命与秩序的必需品。我们将跟随古老的商队,体验在无垠沙海中,一次运输数吨白盐的艰辛,以及这种交换如何催生了最早的契约精神和信贷基础。这不是简单的买卖,而是两个生存体系之间相互依存的微妙舞蹈。 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文书与信誉系统: 维斯珀博士以惊人的细致,解读了古代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泥板文书。我们发现,早在铁器时代之前,复杂的复式记账法和关于交货延迟的罚则就已经存在。这些早期的“金融工具”,比我们想象的要精密得多,它们奠定了未来所有国际贸易的基础——信誉。谁拥有信誉,谁就能在更远的距离上进行交易,从而积累更多的财富与影响力。 第二部分:香料的引力与帝国的倾覆 贸易的魅力,在于它能将最遥远、最神秘的事物引入平凡人的生活。本书用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聚焦于古代和中世纪的“奢侈品贸易”,探讨这些看似无用的装饰品如何成为颠覆政权、重塑地图的强大武器。 从印度洋到罗马的“香料瘟疫”: 茉莉、丁香、肉桂——这些来自遥远南方的植物,在罗马贵族阶层中引发了一场持续的“消费狂热”。我们分析了这种对异域香料的渴求,如何迫使罗马人不断向东方延伸其海上势力范围,最终导致了地中海贸易链的脆弱性。当东方的政治风暴来临时,罗马的餐桌便会首先感受到震荡,进而引发社会动荡。 丝绸之路的心理地理学: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地理上的连接带,它更是一条心理上的走廊。本书强调,沿途驿站、绿洲城镇的兴衰,并非完全由政治军事决定,而是与特定商品的“需求热度”紧密相关。当某种手工艺品或原料(如特定的玉石或琉璃)在一地大热时,相关的文化、技术乃至宗教信仰也会随之涌入,形成“文化溢出效应”。 第三部分:水手的胆识与地理的重构 进入大航海时代,贸易的规模和速度发生了质的飞跃。维斯珀不再关注货物本身,而是将焦点投向了“运输的哲学”——如何克服自然对人类的限制。 风帆与洋流的数学: 详细描述了早期航海家,如何在没有精确导航设备的时代,通过观察海鸟、洋流和星辰,将不规则的大洋转化为可预测的“商业高速公路”。这部分深入探讨了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如何在实践中发展出三角帆技术和航线优化策略,这些工程学的突破,比任何舰队的胜利都更深刻地改变了世界。 大宗商品的全球化悖论: 随着白银、烟草和咖啡进入全球市场,贸易的结构性矛盾也开始显现。本书细腻地描绘了殖民地经济如何被设计成单一商品的“献祭品”。它揭示了全球贸易网络如何高效地创造财富,同时也如何系统性地制造了区域性的结构性贫困——一种为了维持遥远帝国奢侈生活的“生产-消费错位”。 结论:看不见的网络与未来的回响 《文明的织物》的结论部分,将视角拉回当代,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贸易网络如何变得更加复杂和相互依赖。我们不再谈论船队,而是谈论数据流、供应链的“韧性”和关键节点的脆弱性。 通过对数千年贸易史的考察,作者得出了一个深刻的见解:贸易的本质,是人类对未知风险的共同承担与对未来收益的共同期待。 任何试图切断或垄断关键连接的行为,最终都将反噬整个网络的稳定。 这是一本为所有对世界如何运转充满好奇心的读者准备的指南。它将教导你如何透过商品本身,看到隐藏在背后的力量、渴望与智慧,理解我们脚下的世界是如何通过无形的商业丝线,被紧密地缝合在一起的。 --- 读者评价(节选): “我读过许多关于帝国兴衰的书,但这是第一本让我真正理解‘为什么’人们要冒险跨越半个地球的书。它充满了洞察力,阅读体验如同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穿越时间迷雾。” “维斯珀博士对古代商业契约的分析令人叹为观止,她的笔触既有历史学家的严谨,又有小说家的叙事天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大气磅礴,让人心生向往,仿佛能够窥见世界矿业领域那波诡云谲的商业斗争和战略博弈。《国际矿业风云》听起来就充满故事性,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那些驱动着全球经济发展的“地下宝藏”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传奇。我希望书中能够有对不同国家矿产资源禀赋的详细解读,比如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在哪些矿产上占据主导地位,以及这些资源分布如何影响着全球的经济和政治格局。而且,我特别想知道,那些曾经影响世界的矿业巨头们,它们是如何崛起,又是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和技术革新的?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经典的矿业投资案例,无论是成功的典范还是惨痛的教训,这些都将是极其宝贵的学习材料。我更关注的是,在当今世界,地缘政治因素对矿业行业的影响有多大?例如,贸易战、国际制裁、地区冲突等,这些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矿产的开采、运输和定价。这本书如果能将这些宏观因素与微观的行业动态相结合,必将是一部极具洞察力的作品,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复杂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并从中汲取智慧。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矿产的书,更像是一幅描绘现代社会运作的宏大画卷。我在翻阅的时候,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与矿业相关的场景:从巨大的露天矿坑到深埋地下的隧道,从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矿石到加工成各种产品的精炼金属,再到国际贸易中那些看不见的巨额交易。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庞杂的行业信息进行梳理和整合的,又是如何用引人入胜的笔触将其呈现给读者。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矿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这个日益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矿业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这本书是否会揭示一些成功的环保实践案例?是否会分析那些因资源开发而引发的环境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创新和技术来减轻其负面影响?此外,我也很期待作者能够对未来矿业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例如人工智能在矿产勘探和开采中的应用,以及新能源矿产的开发前景。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视角,让我们理解矿业在构建我们现代世界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同时也引发我们对未来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思考。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资源”这个词的重量。在现代社会,我们享受着各种便利,但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些从地球深处挖掘出来的矿产。《国际矿业风云》这个书名,暗示着它将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充满竞争与合作、机遇与挑战的领域。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为我们揭示矿业行业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比如,矿产资源的勘探过程是怎样的?一个新矿脉的发现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和承担多大的风险?在开采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技术难题和安全挑战?我希望书中能有对一些标志性矿产的深入剖析,像是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那些对于高科技产业至关重要的金属和稀土。而且,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探讨矿业与金融市场的联系。矿产品的价格波动如何影响全球经济?那些大型矿业公司又是如何进行资本运作和风险管理的?这本书如果能从产业、技术、金融、地缘政治等多个维度,全景式地展现“国际矿业风云”,那将是一部能够拓宽我们视野、深化我们认知的杰作,让我们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就足够吸引人,一种沉稳而又透露着力量的设计,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在地球深处辛勤耕耘的身影。我一直对那些看不见但又至关重要的资源充满好奇,而《国际矿业风云》似乎就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它们背后故事的窗户。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描绘出全球矿业格局的变迁,从历史的宏大叙事到当代技术的革新,再到地缘政治的影响。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梳理出不同国家、不同矿种之间的复杂联系,揭示那些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却又鲜为人知的行业秘密。例如,书中是否会探讨稀土资源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是否会分析一些新兴国家在矿产开发上的崛起,以及它们对传统矿业强国带来的挑战?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数据和事实的罗列,而是能够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展现出矿业从业者的智慧、勇气和艰辛,让我们对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行业有一个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能对“资源”这个概念有全新的理解,不再仅仅是物质的堆积,而是连接着历史、科技、经济和人类命运的复杂网络。

评分

刚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就感觉它会是一本充满力量和深度的读物。想象一下,那些深埋在地壳之下的珍贵矿藏,它们的发现、开采和流通,牵动着整个世界的经济脉搏。《国际矿业风云》这个名字,恰如其分地捕捉到了这个行业的动态性和复杂性。我最想了解的是,书中会如何描绘不同国家在矿业开发中的策略和竞争。例如,那些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国家,它们是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展本国经济的?而那些资源匮乏的国家,又是如何通过技术和贸易来获取所需的矿产?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新兴的矿产领域,比如用于制造电动汽车电池的锂、钴、镍等,以及它们在未来能源转型中的战略意义。此外,我希望能从书中看到,矿业行业是如何在创新技术的驱动下不断进步的。从传统的挖掘方式到现代化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开采,技术进步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可能改变着行业的格局。这本书如果能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分析,展现出矿业行业在科技、经济和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风云变幻”,那将是一场精彩绝伦的阅读体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