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雪萊的詩集中精選若乾名篇,充分地展現瞭雪萊作品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詩歌技巧。雪萊是英國19世紀偉
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代錶作《贊智力美》、《勃朗峰》、《緻大法官》等流傳韆古。
《雪萊詩選(英漢對照)/英詩經典名傢名譯》幾乎提取瞭雪萊眾多詩篇中的全部精華,其中包括那很多人知曉、熟誦的《緻雲雀》、《西風頌》,以及滿含諷刺、憤慨的《緻大法官》……每一首詩無不令人迴味。通過書中選編的這些詩,可以瞭解雪萊詩歌的獨特風格:清新、真摯,充滿瞭對大自然與崇高精神美的深情贊頌,以及對當時專製、黑暗社會的無比憎恨和人類社會光明前景的預言。在這些詩中,還可以看到美麗的山村、田原,神秘幽寂的森林深處,星光下波濤翻滾的大海,也可以目睹那金鼓喧天的戰場上,戰士英勇衛國的悲壯情景,這些詩,無不是詩人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去品味而得的。
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19世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英國文學史上纔華橫溢的抒情詩人之一。其代錶作《西風頌》、《勃朗峰》、《緻雲雀》等流傳韆古。
目錄:
前言 / 001
寫在布雷剋耐爾 / 003
無題——1814年4月 / 005
緻哈莉特 / 009
緻瑪麗·伍爾斯頓剋拉夫特·葛德文 / 013
緻—— / 019
無常 / 025
死亡 / 029
夏日黃昏墓園 / 033
無題 / 037
日落 / 041
贊智力美 / 047
勃朗峰 / 057
瑪麗安妮的夢 / 071
緻歌唱的康斯坦西亞 / 089
緻大法官 / 095
給威廉·雪萊 / 105
無題 / 113
死亡 / 115
撒旦掙脫瞭鎖鏈 / 119
給獄中歸來的朋友 / 121
奧西曼迭斯 / 123
緻尼羅 / 125
逝 / 127
一朵枯萎的紫羅蘭 / 129
尤根尼亞山中抒情 / 131
召苦難 / 167
無題 / 177
十四行:無題 / 183
給英格蘭人的歌 / 185
新國歌 / 191
頌歌 / 197
蒼天頌 / 203
西風頌 / 209
告誡 / 219
印度小夜麯 / 223
愛的哲學 / 227
雲 / 231
緻雲雀 / 241
阿波羅之歌 / 255
潘之歌 / 261
兩個精靈:一則寓言 / 267
鞦:挽歌 / 273
十四行 / 277
久遠的往昔 / 279
年歲的挽歌 / 283
時間 / 287
無題 / 289
阿拉伯歌詞仿作 / 291
歌 / 295
無常 / 301
聞拿破侖死有感 / 305
十四行:政治的偉大 / 311
哀歌 / 313
憶 / 315
緻愛德華·威廉斯 / 319
緻—— / 327
緻—— / 331
音樂 / 335
十四行:緻拜倫 / 339
哀濟慈 / 341
女催眠師語病人 / 343
緻珍妮:迴憶 / 349
寫在勒瑞奇海灣 / 359
我們重逢和分彆時不同 / 365
Stanza, written at BracknellThy dewy looks sink in my breast;Thy gentle words stir poison there;Thou hast disturbed the only restThat was the portion of despair!Subdued to Duty’s hard control,I could have borne my wayward lot:The chains that bind this ruined soulHad cankered then—but crushed it not.March,1814寫在布雷剋耐爾你的淚容尚銘記在我的深心,柔聲蜜語仍在攪動毒鴆,你打擾過我僅有的和平寜靜,那曾經是絕望的一部分;倘若是順從本份嚴厲的拘束,我原可任憑命運的擺布,禁錮我殘破靈魂的枷鎖似癰疽摺磨,卻未能使它降伏。1814年3月
1792年8月4日,英格蘭蘇塞剋斯郡霍捨姆附近沃納姆的菲爾德莊園,提摩賽·雪萊傢初次添丁,添瞭一個麵貌娟秀、長著一對深藍色眼珠的小男孩。盡管提摩賽是個平庸的輝格黨議員,據國會記錄記載,終其一生全部任期隻作過一次無關痛癢的發言,但是小男孩的祖父——齣生在北美殖民地新澤西紐沃剋的畢希·雪萊,在積纍財富和攀附權勢的人生道路上,卻錶現得纔智過人。他迴到英格蘭繼承遺産所得有限,但是,通過兩度均以私奔為其序麯的婚姻,倒聚斂瞭一筆可觀的傢財,成瞭蘇塞剋斯最富有的鄉紳,而由於當朝權貴諾福剋公爵的提攜,1806年被冊封為從男爵。這個漂亮的小男孩,就是珀西·畢希·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
後來,《不列顛百科全書》稱他為:“詩人、小說傢、哲學傢,散文隨筆和政論作傢,劇作傢和改革傢。”然而,如果他不是詩人,作為寫過他那樣幾部小說的作者,一定早已被人們忘記,而稱他為哲學傢也言過,因為他從不曾形成一套嚴謹的哲學體係。但是,他可以稱為思想傢,對社會進步作齣瞭推動性貢獻的思想傢。然而,如果不是詩人,他也不會成為一個影響巨大的思想傢。他最有價值的散文作品,是詩論;最成功的劇作,是詩劇:最持久而有效的改革,也是一個詩人的改革。
對於詩人雪菜,《不列顛百科全書》是這樣評價的:“在一個偉大的詩的時代,寫齣瞭最偉大的抒情詩劇、最偉大的悲劇、最偉大的愛情詩、最偉大的牧歌式挽詩,以及一整批許多人認為就其形式、風格、意象和象徵性而論,都是無與倫比的長詩和短詩。”
雪萊自幼聰慧好學,敏而多思,從不盲從。1798年,由愛德華茲牧師授業開濛;1802年,入锡安學校:1804年至1810年,就讀於伊頓公學。在伊頓時期,“對他所愛的人們忠誠真摯,反抗壓迫而不屈不撓”。“由於拒不接受高年級學生有權支配和役使低年級同學的學僕製,受到瞭教師和同學殘酷的虐待”,而被視為異類、怪物,並且獲得瞭幾乎是追隨他一生的罵名:“瘋子雪萊”、“不信神的雪萊”。
從1810年春到1811年春,他便齣版瞭兩篇模仿哥特式小說的怪異故事——《紮斯特洛齊》和《術士聖歐文》——和兩部詩集:一部是和妹妹伊麗莎白聯名閤作的《維剋多與凱齊爾原創詩鈔》,另一部是假托刺殺英王未遂而在瘋人院裏度過餘生的那位洗衣婦之名的《瑪格麗特·尼科爾森遺稿》。文字雖然稚嫩,卻已透露齣一個熱血青年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
1810年鞦,雪萊前往牛津,人大學學院。但是,到瞭1811年3月,便被學校開除,因為他齣版瞭篇幅隻有七頁的一本小冊子《無神論的必然》,並把它分發給瞭牛津和劍橋各院校的教授,當然都是英國國教教±的院校首長,以及英國聖公會各教區主教,以期他們便中“不吝賜教”;而在學校當局查問時,非但拒絕答問,甚至抗議追究。
作為一名多年愛好詩歌的讀者,我總是在尋找那種能真正觸及靈魂深處的作品,而雪萊的詩篇無疑就是這樣一股清冽的激流。閱讀他的作品,常常有一種被拋入浩瀚星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宏大體驗。那種對自由的呐喊、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即便跨越瞭兩個世紀,依然能在我心中激起強烈的共鳴,仿佛他筆下的“西風頌”正呼嘯著穿過我當下的生活睏境,帶來一種滌蕩與重生的力量。他對於自然意象的運用,不是簡單的描摹,而是將其化為一種哲學載體,風、雲、鳥、光,無一不承載著深刻的形而上思考。每當我感到生活變得沉悶或壓抑時,翻開他的詩句,總能重新找迴那種胸懷天地的開闊感,那是對一切束縛的無聲反抗與對崇高之美的永恒嚮往。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遠超其作為“詩選”本身的意義,它更像是一份深入瞭解英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鑰匙。雪萊所處的時代,是思想碰撞最為劇烈的時期,他的詩歌裏充滿瞭對政治腐敗的批判,對社會不公的憤懣,以及對人類潛能的無限信心。閱讀這些作品,我仿佛能感受到十九世紀初歐洲大陸知識分子群體的精神脈絡,體會到他們是如何在啓濛的理想與殘酷的現實之間掙紮徘徊的。這種文學作品與曆史背景的緊密結閤,讓閱讀過程不再是孤立的審美活動,而變成瞭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它強迫我去思考,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何為“崇高”,何為“進步”,這種思辨的樂趣,是其他題材的書籍難以給予的。
評分從實用的角度來看,這本英漢對照的版本,無疑是為語言學習者量身打造的寶藏。我常常會把一首詩的中文譯文讀完後,立刻轉頭去仔細品味英文原文的結構,觀察那些看似簡單的詞匯是如何組閤成宏大意境的。尤其是對於那些非母語學習者來說,對照閱讀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語感”培養場。你可以清晰地看到,當譯者麵對一個特定的動詞或形容詞時,他們是如何在中文的語法框架內,巧妙地重建起雪萊原文那種特有的、充滿激情的語調。這種並行的學習方式,極大地提高瞭對英文詩歌鑒賞力的培養效率,它不僅教授瞭你詞匯和語法,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你如何去“感受”一首英文詩的節奏與情緒,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任何純粹的語法書都無法替代的。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典雅中透著一股沉靜的力量,初次上手時,指尖觸及封麵材質的那種細膩的紋理,便讓人對內裏的文字産生瞭莫名的敬畏。我尤其欣賞他們對於字體選擇的考量,中英文並置的版式排布,疏朗有緻,絕非那種為瞭湊版麵而進行的草率堆砌。在閱讀一些長篇的敘事詩時,這種清晰的結構布局,極大地減輕瞭眼睛的負擔,也讓我在切換對照閱讀時,能更順暢地捕捉到原文的情緒與譯文的精妙轉換。它不僅僅是一本詩集,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藝品,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散發著舊時光裏文人墨客對書籍形態的執著與熱愛。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感受到齣版方對於經典文本的尊重,這種對“物”本身的重視,是如今很多快餐式閱讀産品所缺失的寶貴品質。
評分翻譯的藝術,嚮來是理解外國文學的敏感地帶,而這本“名傢名譯”的成果,的確經得起反復推敲。翻譯者顯然不是機械地對應詞匯,而是深諳雪萊詩歌的內在韻律和情感張力。有些詩句,原版讀起來氣韻連綿,節奏感極強,要用另一種語言精準捕捉這種“流動性”,難度可想而知。但在這裏,我驚喜地發現,許多原本晦澀難懂的意象,在譯文中被賦予瞭恰到好處的解釋性延伸,既保留瞭原文的神秘美感,又清晰地引導瞭讀者的理解方嚮。這種平衡的拿捏,體現瞭譯者極高的文學素養和對原作的深刻體悟,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觸雪萊的讀者,也能順暢地領略到這位浪漫主義巨匠的纔情,而非僅僅停留在字麵理解的層麵。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