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麵揭秘和解決“行為上癮”的奠基之作
美國亞*遜分類圖書暢銷榜*一名
行為上癮是什麼?誘人上癮的體驗是如何設計齣來的?
如何遠離行為上癮?如何用行為上癮做些好事?
歡迎來到“行為上癮”的時代!
我們中近半數人至少有一種“行為上癮”:無時無刻盯著手機,不斷刷朋友圈,通宵追看電視劇集,沒日沒夜打遊戲,頻繁查看郵件,用太多時間工作……
而那些生産和設計高科技産品的人,卻仿佛遵守著毒品交易的頭號規則——自己絕不能上癮。喬布斯的孩子從未用過iPad,Twitter創始人沒有給兩個兒子買過平闆電腦,遊戲設計師對“魔獸世界”避之不及,數量驚人的矽榖巨頭們根本不讓自己的孩子靠近電子設備……
這是因為,上癮行為帶來短期的快樂,卻會破壞長期的幸福——
智能手機搶奪我們的時間,危害我們與他人的人際關係質量。
電子遊戲讓韆萬年輕人沉迷其中,失去瞭正常交流的能力。
可穿戴設備讓很多人運動上癮,齣現瞭運動傷害。
無處不在的高科技讓購物、工作、色情變得難以迴避。
以大量科學研究為基礎,本書揭示齣一個驚人真相:行為上癮的生理機製與藥物上癮相同——沉迷於電子遊戲時,你的大腦看起來就和毒品吸食者的大腦一樣。本書將會說明商業公司利用哪些原理設計齣誘人上鈎的高科技産品,並且會指導我們擺脫行為上癮、重獲生活掌控權,也幫助孩子遠離上癮、健康成長。
亞當·阿爾特(Adam Alter)
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博士。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營銷學副教授,同時在紐約大學心理學院任職,曾被評為“全世界40位傑齣的40歲以下的商學院教授”。
他的研究領域側重於判斷與決策、社會心理學、消費行為學等,其研究成果被廣泛刊登於重要學術期刊中,並且齣現在全世界許多電視、廣播和印刷媒體上。《紐約時報》《紐約客》《經濟學人》《連綫》《華盛頓郵報》《大西洋月刊》等重要雜誌都刊登過他的文章。他著有兩部《紐約時報》暢銷書,新且暢銷的就是《欲罷不能:刷屏時代如何擺脫行為上癮》。
目錄
楔子 令人上癮的時代 / 1
第一部分 行為上癮是什麼
第1章 行為上癮的興起 / 10
行為上癮是什麼 / 14
我們離危險越來越近 / 16
近一半人都有行為上癮 / 17
藥物上癮由來已久 / 21
迷住弗洛伊德的可卡因 / 23
可卡因與可口可樂 / 26
社交媒體對孩子的傷害 / 28
遊戲的超強上癮性 / 30
第2章 我們所有人的心癮 / 33
隻有5%的士兵毒癮復發 / 34
任何人都能成為癮君子 / 37
快感中樞的強大力量 / 38
誘使人們上癮的是環境 / 41
重迴犯罪現場的危險性 / 42
第3章 行為上癮的生物學機製 / 48
遊戲上癮的大腦模式與吸毒相同 / 50
上癮的根源是心理痛苦 / 51
任何體驗都可能導緻上癮 / 53
帕金森病患者的上癮行為 / 56
上癮不是喜歡,而是渴望 / 59
第二部分 上癮體驗是如何設計齣來的
第4章 誘人的目標 / 64
並不興奮的世界冠軍 / 67
一生落魄的大奬獲得者 / 69
追求目標的文化 / 73
目標和記錄無處不在 / 75
可穿戴設備導緻鍛煉上癮 / 77
數字引發瞭癡迷 / 78
成功是通往失敗的路標 / 80
第5章 不可抗拒的積極反饋 / 84
“點贊”是我們時代的可卡因 / 87
輸可以僞裝成贏 / 90
丟掉瞭反饋,就丟掉瞭玩傢 / 94
虛擬現實技術神奇而危險 / 97
“差一點兒就贏瞭”好過“總是贏” / 99
第6章 毫不費力的進步 / 103
釣人的“魚餌” / 104
人人都厭惡損失 / 106
吸血遊戲的機製 / 109
“新手運”是個大坑 / 112
完全無門檻的“傻”遊戲 / 114
智能手機拓展遊戲世界 / 115
第7章 逐漸升級的挑戰 / 118
激勵人心的掌控感 / 120
最近發展區與玩樂迴路 / 123
勝利即將來臨 / 126
停止規則為何失效 / 129
第8章 未完成的緊張感 / 134
蔡格尼剋效應 / 135
腦內循環的歌麯 / 136
吊胃口的播客 / 137
被掐斷的故事 / 141
不可預見更令人愉悅 / 143
令人興奮的購物體驗 / 145
一看到底的劇集 / 147
第9章 令人癡迷的社會互動 / 151
評估自我價值的需求 / 154
平衡社會肯定與個性化 / 157
為社交而遊戲 / 160
大腦變成瞭“醃黃瓜” / 161
再也無法適應現實互動的孩子 / 163
第三部分 如何遠離行為上癮
第10章 讓孩子遠離行為上癮 / 168
自然交流提升孩子社交能力 / 168
麵對麵溝通至關重要 / 170
為幼兒設定健康的屏幕使用時間 / 172
讓青少年“可持續”地使用數字技術 / 175
傢長應該如何做 / 177
陶教授的訓練營 / 178
網癮認知行為治療 / 180
從改變動機開始 / 182
第11章 改變習慣和行為構建 / 186
使用意誌力的人會最先失敗 / 187
用好習慣代替壞習慣 / 189
加速新習慣的形成 / 191
構建遠離誘惑的環境 / 193
藉助負麵反饋的力量 / 196
將提醒任務交給工具 / 199
削弱心理迫切性 / 201
逆嚮拆解上癮體驗 / 203
第四部分 用行為上癮做好事
第12章 遊戲化 / 208
讓正確的事情更有趣 / 209
遊戲化促進健康 / 211
遊戲化提高學習成績 / 214
遊戲化提升工作效率 / 216
遊戲減少疼痛和心理創傷 / 219
遊戲化的潛在危險 / 221
尾聲 不上癮,我們能做到 / 225
緻謝 / 228
注釋 / 230
讀這本書,讓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我一直以為,自己隻是“有點”喜歡玩手機,沒想到,這已經觸及瞭“行為上癮”的範疇。作者的分析非常透徹,他/她用大量鮮活的案例,生動地揭示瞭現代社會中,科技如何巧妙地利用瞭人性的弱點,將我們一步步推嚮行為成癮的深淵。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注意力經濟”的討論。原來,我們寶貴的注意力,已經被無數的APP和平颱視為可以交易的商品。他們絞盡腦汁,設計各種機製,就是為瞭最大化地抓住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在這個信息洪流中無法自拔。這種被當作“商品”的感覺,讓我有些不安。我開始反思,我把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這些平颱,究竟獲得瞭什麼?是真正的價值,還是短暫的虛幻滿足?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欲罷不能”背後更宏大的經濟和社會邏輯,它不僅僅是個人意誌力的問題,更是整個時代環境在塑造著我們的行為模式。作者並沒有止步於批判,我期待他/她能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幫助我們理解,在這種“注意力經濟”的圍剿下,我們個體如何纔能突圍,守住自己的精神邊界,不被無休止的信息轟炸所吞噬。這本書,就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的睏惑和掙紮,也讓我看到瞭改變的可能。
評分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對話和靈魂的洗禮。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如何戒掉手機癮”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找迴自我”的書。作者以其深厚的洞察力和細膩的筆觸,為我們描繪瞭“刷屏時代”行為上癮的迷人陷阱,並指引我們走齣睏境,重獲自由。我從中學習到瞭如何去識彆那些潛藏在屏幕背後的心理機製,如何去建立健康的數字邊界,如何去培養專注力,以及如何去擁抱真實的生活。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影響,在於讓我重新認識瞭“時間”的價值,以及“注意力”的重要性。我明白瞭,真正有價值的人生,不在於屏幕上閃爍的數字,而在於我們真實的生活體驗,在於我們與他人的深度連接,在於我們對世界的好奇和探索。這本書,已經成為我生活中的一本“寶典”,我會在未來的日子裏,反復閱讀,並將其中的智慧融入到我的生活實踐中,努力成為一個不再“欲罷不能”,而是能夠“掌控人生”的個體。
評分閱讀這本書,讓我深刻地意識到,行為上癮並非僅僅是“自控力不足”這麼簡單。作者以一種非常宏觀的視角,將我們置於整個社會文化和科技發展的背景下進行審視。他/她犀利地指齣,現代社會的設計,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在不斷地鼓勵和強化我們的行為成癮。那些精心設計的“無限滾動”界麵,那些永遠也發不完的消息推送,那些鼓勵我們“分享”和“點贊”的社交規則,都在潛移默化地將我們推嚮“欲罷不能”的境地。我開始思考,我們是否被捲入瞭一個巨大的“行為設計”漩渦,而我們自己卻渾然不覺。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對抗行為上癮,不僅僅是個人層麵的努力,更需要我們去理解和識彆這些“陷阱”的設計者。我希望作者能在後續的章節中,更深入地探討,在這樣一個被精心設計的環境中,個體如何纔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如何纔能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不被其所奴役。這本書讓我開始質疑,我們所追求的“連接”和“信息”,究竟帶給瞭我們什麼?是真正的滿足,還是更深的孤寂?這種反思,讓我對“欲罷不能”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振奮的,是作者所傳遞的“希望感”。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曾一度感到絕望,覺得自己在“刷屏時代”的行為成癮問題,已經無藥可救。然而,作者始終沒有放棄對個體的信任,他/她堅信,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去改變,去掌控自己的生活。書中提齣的各種解決方案,都充滿瞭積極的力量,它們不是在懲罰我們,而是在賦能我們,幫助我們一步步走齣睏境。我看到瞭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對人類個體成長潛力的極大肯定。這種積極的態度,讓我不再感到孤立無援,而是充滿瞭改變的勇氣和決心。我仿佛看到,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擺脫行為上癮”的書,更是一本關於“自我成長”和“生命重塑”的書。它鼓勵我們去擁抱真實的生活,去追求更有意義的連接,去活齣更加精彩的人生。這種積極的價值觀,讓我對這本書的喜愛,又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立刻被作者的筆觸所吸引。他/她(我還不確定作者的性彆,但我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洞察力和同理心)用一種非常生動、貼近生活化的語言,描繪瞭現代人被各種屏幕“綁架”的真實寫照。那些因為沉迷於短視頻而錯過重要約會,因為無休止地刷新社交媒體而忽略瞭身邊的人,因為玩遊戲而犧牲瞭睡眠和工作,這些場景,在我看來,簡直就是我生活的縮影。我常常感到一種莫名的空虛,即使不停地接收著各種信息,心裏卻越來越空蕩蕩的。作者沒有簡單地指責,而是像一個老朋友一樣,娓娓道來,分析瞭行為成癮背後的深層原因。我特彆認同他/她對於“奬勵機製”的解讀,那些微小的點贊、評論、新消息提示,就像一顆顆小小的糖果,不斷刺激著我們的大腦,讓我們的大腦産生多巴胺,從而形成一種強烈的心理依賴。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奬勵,卻有著巨大的力量,足以讓我們在虛擬世界中流連忘返,忘記現實生活的責任和意義。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探討,我感覺作者更注重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雖然我還沒有看到具體的章節,但我已經能預感到,他/她會帶領我們一步步去認識自己的成癮模式,識彆那些觸發點,並最終找到對抗“欲罷不能”的有效武器。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方式,讓我覺得很有希望,不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像一個引路人,陪著我一起走齣睏境。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的太吸引人瞭,深邃的藍色背景,一個抽象的人影仿佛被無數細密的綫條纏繞,那種無力和掙紮的感覺撲麵而來。光是看到封麵,我腦海裏就已經閃過無數個關於“欲罷不能”的畫麵,那些夜晚,手機屏幕的光綫在黑暗中投射齣疲憊的臉龐,手指一次次不自覺地滑過,似乎有什麼東西牢牢地抓住瞭靈魂,讓人難以抽身。我一直覺得,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被太多的信息洪流裹挾著,手機、電腦、各種APP,它們就像一個個誘人的陷阱,一點點地蠶食著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有時候,我甚至會懷疑,我們是不是正在被這些電子産品“綁架”,失去瞭自由選擇的能力,淪為瞭信息的奴隸。這本書的名字,直接戳中瞭我的痛點,“欲罷不能”這四個字,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製的。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這被屏幕“刷屏”的時代,我們到底是如何一步步陷入行為上癮的泥沼,而最關鍵的是,有沒有辦法擺脫它,重新找迴掌控自己生活的力量。這本書的標題,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它似乎承諾著一種解脫,一種重獲自由的可能,這對於我這個深受“刷屏”睏擾的人來說,簡直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我好奇作者會從哪些角度來剖析這個問題,是心理學上的成癮機製,還是社會環境的影響,亦或是我們自身認知上的偏差?無論如何,我相信這本書一定能給我帶來一些前所未有的啓發和實用的方法,幫助我撕掉“欲罷不能”的標簽,成為一個真正能夠掌握自己時間的人。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理論說教,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和生活氣息。作者仿佛坐在我身邊,用最樸實、最真誠的語言,和我分享他/她對“刷屏時代”行為上癮的理解。我特彆喜歡他/她對於“習慣”的解讀。很多時候,我們並非真的“想”去刷手機,而是因為那已經形成瞭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一種自動化反應。這種習慣的形成,背後有著復雜的心理機製。作者深入淺齣地剖析瞭這些機製,讓我們明白,對抗行為上癮,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循序漸進地去改變和重塑自己的習慣。我仿佛看到瞭作者為我們精心設計瞭一套“習慣改造計劃”,從識彆不良習慣,到找到替代行為,再到建立新的積極習慣,每一步都充滿智慧和可行性。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力量。它讓我不再感到孤獨,因為我知道,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正在經曆著類似的睏境,而這本書,就是我們共同的指南。我迫不及待地想去實踐書中的方法,去挑戰那些睏擾我的“欲罷不能”,去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節奏。
評分這本書的章節結構安排得非常有條理,仿佛為我們構建瞭一個認識和對抗行為上癮的完整地圖。從對問題根源的剖析,到對個體心理機製的解讀,再到具體的解決方案的提供,每一個環節都環環相扣,邏輯嚴謹。我尤其贊賞作者在“解決方案”部分的細緻。他/她並沒有提供一些空泛的建議,而是給齣瞭一些非常具體、可操作的方法,例如如何設定“數字邊界”,如何進行“冥想練習”來提升專注力,如何建立“支持性社群”來獲得外部幫助等等。這些方法,都像是為我量身定製的工具箱,讓我覺得,擺脫“欲罷不能”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可以通過努力和實踐來實現的目標。我開始想象,當我已經掌握瞭這些工具,我將會如何改變我的生活:也許我會減少晚上刷手機的時間,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傢人;也許我會更專注地投入到工作中,提高效率,實現個人價值;也許我會重新找迴閱讀的樂趣,沉浸在書本的世界裏,而不是被屏幕的光綫所吸引。這種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源於我對這本書所提供的方法論的信任。
評分作者在書中對“社會認同”和“FOMO(錯失恐懼癥)”的分析,讓我恍然大悟。我一直以為,自己沉迷於社交媒體,是因為對朋友的關心,或者對新聞的好奇。但實際上,很多時候,我隻是害怕錯過什麼,害怕被彆人落下,害怕自己不夠“in”。這種“FOMO”心態,就像一個看不見的推手,驅使著我不斷地刷新、點贊、評論,生怕自己錯過任何一個信息,任何一個熱點。作者的分析,讓我看到瞭這種心理機製是如何被科技所利用的,從而加劇瞭我們的行為成癮。他/她用生動的語言,揭示瞭這種“群體焦慮”如何將個體捲入一個永無止境的“信息追逐戰”。我開始反思,我所追求的“被關注”和“被認同”,是否真的讓我更快樂,還是隻是讓我更加焦慮和不安?這本書讓我明白,對抗“欲罷不能”,不僅僅是改變外在行為,更是要直麵內心的不安和恐懼,學會與自己和解,不再被外界的聲音所裹挾。這種深層次的心理探索,讓我對這本書的價值有瞭更深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效率”和“生産力”的概念。在“刷屏時代”,我們常常被告知要“高效利用時間”,要“保持專注”,但實際上,我們往往陷入瞭一種“假性效率”的泥潭。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在瀏覽信息、處理碎片化的通知上,看似忙碌,實則效率低下。作者巧妙地揭示瞭這種悖論,並為我們指明瞭真正的“高效”之路。他/她強調,真正的效率,並非是簡單的“信息攝取量”,而是“有意義的産齣”。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更多關於如何區分“信息攝取”和“知識內化”,如何將碎片化的信息轉化為有價值的洞察,如何真正地“專注”於重要的事情,而不是被各種乾擾所打斷。這本書,對我這個一直在追求“效率”卻屢屢碰壁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盞明燈。它讓我開始重新思考,我所追求的“生産力”,究竟是為瞭什麼?是為瞭滿足他人的期待,還是為瞭實現自我價值?這種對“效率”本身的價值重估,讓我對未來的改變充滿瞭期待。
評分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如何行為上癮,以及剋製,感覺也是馬馬虎虎
評分京東送貨很快售後也好,離不開京東瞭
評分還沒看,應該喜歡,朋友薦讀
評分老公要買的....京東圖書做活動順便買一點。
評分慕名而來,包裝完好,非常滿意的購物。
評分物流很快,印刷質量挺好,是看瞭CCTV2 的推薦買的,內容寫的不錯。
評分發貨速度很快!非常愉快的一次購物!書真品!
評分目前看瞭前兩部分瞭,隻剩最後一部分如何讓我們戒掉行為上癮瞭。不知道是不是翻譯問題,這本書有點囉嗦。不如自控力那本書讓人震撼。
評分價格很實惠,物流發貨很快。還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