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教育部组织统编的高校《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由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教授和吴汉洪教授、北京大学刘文忻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冯金华教授以及复旦大学尹伯成教授共五名教学人员组成编写组,高鸿业教授任主编。
本书第一版至第六版顺次于1996年、2001年、2004年、2007年、2011年和2014年出版。第一版的序言指出:“正如西方学者所承认的那样,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具有演变性的学科。随着时间的流逝,西方经济学会出现新的内容以及不同的着重方面,反映这些情况的教科书必然也应如此。因此,本书在将来势必要进行修改和增删。”以第六版而言,其出书的时间距今已有三年多。有鉴于此,第七版的编撰成为应有之举。此外,使用本书的经验和改善本书的章节安排也使新版的编撰成为必要。
高鸿业,著名经济学家,“西方经济学”学科奠基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刘文忻,北京大学教授。
冯金华,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尹伯成,复旦大学教授。
吴汉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朴实的,没有那种花里胡哨的装饰,一眼就能看出是学术教材的风格。翻开目录,结构清晰,章节划分也很合理,从最基础的供给与需求讲起,循序渐进地深入到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市场结构,再到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等前沿话题。我觉得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不会一下子被复杂的概念压垮。教材在讲解理论的同时,还穿插了大量的现实案例,比如分析不同行业的定价策略,解释为什么某些商品价格会上涨或下跌,这些案例都非常有说服力,让我能把抽象的理论与生活联系起来,理解起来不那么枯燥。而且,书中的图表运用得也很到位,那些代表均衡价格、边际成本、平均成本的图形,能够直观地展示经济学原理,比纯文字描述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一些章节后面还设置了思考题和习题,这对于巩固学习效果非常有帮助,可以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点,并能激发进一步的思考。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钻研每一个细节,但从整体的编排和内容展示来看,它无疑是一本值得认真学习的教材,为我打下坚实的经济学基础应该不成问题。
评分作为一名对经济学领域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严谨又不失趣味性的入门教材。《微观经济学(第七版)》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的内容编排十分巧妙,逻辑性极强。从最初的市场供需均衡,到消费者行为的理性选择,再到企业生产决策和利润最大化,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自然流畅,层层递进。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消费者选择理论时,引入了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等概念,并且通过清晰的图解说明了预算约束线和最优消费点的确定过程。这些内容乍一看可能有些抽象,但书中巧妙地结合了实际消费场景,比如如何解释不同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下,消费者会如何调整自己的购买组合。此外,它在分析不同市场结构时,对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等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并且详细阐述了各自的特点、价格形成机制以及效率差异。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积极引导读者思考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例如,在讨论信息不对称时,它会举出二手车市场的“柠檬问题”,或者保险市场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些生动的案例让我在理解理论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用经济学的视角去审视身边的经济活动。整体而言,这是一本能够激发读者思考、培养经济学思维的优秀教材。
评分坦白说,我一直认为微观经济学是所有经济学分支里最贴近日常生活,也最能直接解释我们身边经济现象的一门学科。拿到这本《微观经济学(第七版)》后,我更是深有体会。它的语言风格比我之前看过的很多经济学教材都更加平实易懂,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堆砌。在讲解一些核心概念,比如弹性、价格管制、税收转嫁等时,它都会非常耐心地从最基本的原理出发,一步步地推导出结论,并且会用一些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来辅助说明。比如,在讲到价格弹性时,它会用大家熟悉的日常商品,如粮食、奢侈品等,来对比说明它们在价格变动时的需求量变化情况,这种接地气的讲解方式,让我在理解那些抽象理论时感到非常轻松。而且,本书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讨论也相当深入,它不仅介绍了外部性、公共物品等概念,还分析了政府在纠正市场失灵时可能采取的各种政策工具,以及这些工具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局限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博弈论的介绍,虽然只是基础性的内容,但通过一些简单的策略博弈的例子,我似乎能窥见现代经济学研究的一些前沿思路。总的来说,这本书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也做到了很好的可读性,让我能够真正地理解和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知识。
评分作为一名准备深入学习经济学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打下扎实基础的教材,而这本《微观经济学(第七版)》似乎正是我的理想选择。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系统和完整,从最基础的供需模型开始,一步步深入到更复杂的理论。我尤其欣赏它在消费者理论部分的讲解,详细阐述了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以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并通过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等工具,清晰地展示了消费者如何做出最优选择。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个人消费行为的逻辑至关重要。同时,书中对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也十分透彻,详细讲解了生产函数、成本函数、利润最大化等概念,并且通过不同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竞争)的对比,深入剖析了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机制。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讨论信息经济学和外部性等章节时,引入了一些前沿的经济学思想,并且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来阐述这些复杂的概念,让我能够体会到经济学在解释当代社会现象中的强大力量。此外,教材中的图表非常清晰,准确地传达了理论信息,对于辅助理解和记忆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微观经济学学习框架,我对此书的学习前景充满期待。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微观经济学》,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毕竟很多教材的风格都差不多,无非就是理论堆砌,充斥着各种公式和图表,让人读起来昏昏欲睡。然而,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却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在阐述理论时,并没有生硬地给出定义和公式,而是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和解释。比如,在讲到机会成本时,它会用一个学生选择上大学的例子,详细分析为了获得学位而放弃的潜在收入和工作经验,这种贴近生活的阐述方式,瞬间拉近了读者与理论的距离。另外,书中对一些经典经济学模型,如供需曲线、消费者选择模型等,也给出了非常细致的推导过程,并且配有清晰的图示,让我这种数学功底不是特别扎实的人也能理解其内在逻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分析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时,作者引用了许多真实世界的政策案例,比如环境税、价格管制等,并深入剖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及实际效果。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不仅提升了我的学习兴趣,更让我认识到微观经济学在解释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探索经济学的奥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