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概预算

建筑工程概预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武乾 著
图书标签:
  • 建筑工程
  • 工程预算
  • 工程概算
  • 建筑经济
  • 造价管理
  • 工程造价
  • 建筑工程技术
  • 工程管理
  • 成本控制
  • 施工预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28202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059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十三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4
字数:57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建筑工程概预算是研究建筑产品生产成果与资源消耗之间的科学关系和客观规律,合理确定建筑产品价格的一门学科。该课程具有实践性、技术性、专业性、综合性、政策性、区域性较强等特点,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还是造价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的核心内容。本书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4—2013)、《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通知》(建标〔2013〕44号)、《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13),结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建筑业营改增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调整准备工作的通知》(建办标〔2016〕4号)“营改增”政策,融入前沿的造价信息,按照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及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形成为重点编写而成。

内容简介

建筑工程概预算是研究建筑产品生产成果与资源消耗之间的科学关系和客观规律,合理确定建筑产品价格的一门学科。该课程具有实践性、技术性、专业性、综合性、政策性、区域性较强等特点,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还是造价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的核心内容。本书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4—2013)、《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通知》(建标〔2013〕44号)、《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13),结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建筑业营改增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调整准备工作的通知》(建办标〔2016〕4号)“营改增”政策,融入前沿的造价信息,按照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及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形成为重点编写而成。
本书共十章,系统介绍了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概算指标和投资估算指标的内涵和编制方法,详细阐述了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工程量清单计量的编制步骤和审查,具体介绍了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量方法。
为了方便教学,本书还配有电子课件等教学资源包,任课教师和学生可以登录“我们爱读书”网(www.ibook4us.com)免费注册并浏览,或者发邮件至husttujian@163.com免费索取。

作者简介

武乾,1965年12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陕西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协会秘书长
陕西省高等院校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陕西省金属学会副秘书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主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编著《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危机管理概论》、《陕西旧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2部,主编全国BIM技术应用校企合作系列规划教材《BIM模型-项目管理应用》、副主编《冶金建设工程》等,参编教材10余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0余篇,培养研究生50余名,曾被授予“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并多次获得教学优秀成果奖、以及各类荣誉10余项。

精彩书评

本书共十章,系统介绍了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概算指标和投资估算指标的内涵和编制方法,详细阐述了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工程量清单计量的编制步骤和审查,具体介绍了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量方法。为了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书中随章节列举了大量习题,并在后一章给出了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具体实例。本书的特点是:内容翔实,对建筑工程计价中使用的概念、原理,各种费用的分类、组成,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和决算等均做了明确的解释和系统的介绍;本书时效性和适用性较强,编写中紧跟时代步伐,深入贯彻行业新规,尽力做到介绍工程估价领域的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前沿的政策法规和一线知识;为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编写中以典型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力求新颖,追求真实工程情境,设计案例时以建筑工程概预算的职业能力需求为基础,使学生就业时很好地实现与工程实践的无缝对接。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基本建设与基本建设项目
1.2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
1.3我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
思考题

第2章建设工程造价构成
2.1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分类
2.2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计算方法
2.3建筑业“营改增”后计价依据调整说明
2.4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
2.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2.6预备费、建设期利息
思考题

第3章工程造价计价依据
3.1建筑工程定额概述
3.2施工定额与企业定额
3.3预算定额
3.4工程单价和单位估价表
3.5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
3.6投资估算指标
思考题

第4章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
4.1工程量清单的内容与编制
4.2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
4.3工程量清单项目综合单价的编制
4.4招标控制价和投标报价的编制
思考题

第5章投资估算
5.1投资估算的相关概念
5.2投资估算的方法
思考题

第6章设计概算
6.1设计概算的作用及分类
6.2设计概算的编制原则、依据和程序
6.3设计概算的编制方法
6.4设计概算的审查
思考题

第7章施工图预算
7.1施工图预算概述
7.2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
7.3施工图预算的审查
思考题

第8章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量清单计量
8.1建筑面积及其计量规则
8.2土石方工程(0101)计量
8.3地基处理与边坡支护工程(0102)计量
8.4桩基工程(0103)计量
8.5砌筑工程(0104)计量
8.6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0105)计量
8.7金属结构工程(0106)计量
8.8木结构工程(0107)计量
8.9门窗工程(0108)计量
8.10屋面及防水工程(0109)计量
8.11保温、隔热、防腐工程(0110)计量
8.12楼地面装饰工程(0111)计量
8.13墙、柱面装饰与隔断、幕墙工程(0112)计量
8.14天棚工程(0113)计量
8.15油漆、涂料、裱糊工程(0114)计量
8.16其他装饰工程(0115)计量
8.17拆除工程(0116)计量
8.18措施项目工程(0117)计量
思考题

第9章工程价款结算及竣工决算
9.1工程价款结算
9.2竣工验收
9.3工程竣工决算
9.4保修费用的处理
思考题

第10章工程量清单编制实例
10.1设计说明
10.2施工图
10.3工程量计算
10.4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3章工程造价计价依据




知识点
本章介绍了建筑工程定额的概念,建筑工程定额的编制原理,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概算指标及投资估算指标的概念、编制原理及编制依据。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建筑工程定额的概念、特性和作用,掌握建筑工程定额的编制原理和方法,熟悉企业定额、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指标的概念、编制原理及编制依据,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
施工定额的概念,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消耗定额的概念,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消耗定额的编制方法;预算定额的概念及作用;预算定额中人工、机械台班、材料消耗量的概念及其确定,以及日工资标准、材料预算价格、施工机械台班预算价格的概念及其确定;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
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消耗定额的编制方法;预算定额中人工、机械台班、材料消耗量的确定,以及日工资标准、材料预算价格、施工机械台班预算价格的确定;单位估价表的编制;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的应用。


3.1建筑工程定额概述

3.1.1定额的产生和发展

定额是一种规定的额度,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完成某一工程项目或结构构件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消耗量,是随着施工对象、施工方式和施工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建筑工程定额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单位产品上的人工、材料、机械等消耗的规定额度。它除了规定各种资源和资金的消耗量外,还规定了应完成的工作内容、达到的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定额作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组织施工、决定分配的工具,主要作用表现为:它是建设系统作为计划管理、宏观调控、确定工程造价、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价、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经济核算的依据,是衡量劳动生产率的尺度,是总结、分析和改进施工方法的重要手段。它属于生产消费定额的性质。这种规定的数量额度所反映的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条件下,完成工程建设中的某项产品与各种生产消费之间特有的数量管理。


尽管管理科学在不断发展,但它仍然离不开定额。没有定额提供可靠的基本管理数据,任何好的管理和手段也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所以,定额虽然是科学管理发展初期的产物,但它在企业管理中一直占有主要地位。定额是企业管理科学化的产物,也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在社会物质生产的不同部门,定额的含义不尽相同。建筑工程定额是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建筑安装产品所必须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例如,砌10 m3砖的基础消耗:人工11.790工日,标准砖5 236块,M10水泥砂浆2.360 m3,水2.5 m3,200 L灰浆搅拌机0.393台班。

我国建筑工程定额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从分散到集中,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发展过程,现已逐步完善,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为了将定额工作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国家相继编制了一系列定额。1955年原劳动部和原建筑工程部联合第一次编制了《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劳动定额》;1962年、1966年原建筑工程部先后两次修订并颁发了《全国建筑安装统一劳动定额》;“文革”期间定额管理制度被取消;“文革”后,国家主管部门为恢复和加强定额工作,1979年编制并颁发了《建筑安装工程统一劳动定额》,在此基础上各地区编制了本地区的《建筑工程施工定额》;1985年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编制颁发了《全国建筑安装工程统一劳动定额》;1994年原劳动部和原建设部颁布了《建筑安装工程劳动定额、建筑装饰工程劳动定额》;1995年12月15日,原建设部颁发了《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土建工程)和《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1997年原劳动部和原建设部发布了《市政工程劳动定额》;2003年建设部颁发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03);2008年建设部颁发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08);2009年1 月8日,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查批准,以人社部发〔2009〕10号文件联合发布了《建设工程劳动定额》,自2009年3月1日开始实施。








Chapter 3第3章工程造价计价依据

随着工程预算制度的建立,1955年原建筑工程部编制了《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定额》,1957年国家建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并颁发全国统一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之后国家建委通知将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和管理工作下放到省、市、自治区。1981年国家建委组织编制了《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各地区在此基础上于1984年、1985年先后编制了适合本地区的《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1995年原建设部发布了《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2002年颁布了《全国统一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2006年发布了《全国统一安装工程基础定额》。2003年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后,各地区一般仍有其预算定额或消耗量定额,它们依然是编制招标控制价或投标报价的主要依据之一。2013年建设部颁发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实行“量”“价”分离的原则,使建筑产品的计价模式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使定额成为生产、分配和管理的重要科学依据。

建筑工程定额的编制与管理是工程计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它对提高工程项目投资效益,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1.2建筑工程定额的分类

建筑工程定额是建筑工程中各类定额的总称。它包括许多定额种类,可以按照不同的原则和方法对它进行科学的分类。

1. 按生产要素分类

建筑工程定额按其生产要素分类,可分为劳动消耗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机械消耗定额,如图3��1所示。



图3��1建筑工程定额按生产要素分类



1) 劳动消耗定额

劳动消耗定额简称劳动定额(也称人工定额),是指在正常的施工技术组织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规定的劳动消耗的数量标准。为了便于综合和核算,劳动定额大多采用工作时间消耗量来计算劳动消耗的数量。劳动定额根据表达公式分为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两种。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互为倒数。

2) 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定额简称材料定额,是指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合格产品所需消耗的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燃料动力等资源的数量标准。材料是工程建设中使用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燃料,以及水、电等动力资源的统称。材料作为劳动对象构成工程的实体,需用数量很大,种类很多。所以,材料消耗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产品价格和工程成本。

3) 机械消耗定额

机械消耗定额又称机械台班使用定额,是指为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合格产品所需消耗的施工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机械消耗定额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机械时间定额和机械产量定额。

2. 按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

建筑工程定额按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可分为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指标等,如图3��2所示。



图3��2建筑工程定额按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


1) 施工定额

施工定额是以同一性质的施工过程——工序作为研究对象,为表示生产产品数量与生产要素消耗综合关系而编制的定额。施工定额是施工企业为组织施工生产和加强管理而在企业内部使用的一种定额,属于企业定额的性质。为了适应组织生产和管理的需要,施工定额是在正常的施工技术和组织条件下,按平均先进水平制订的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施工定额是工程建设定额中分项细、定额子目多的一种定额,也是工程建设定额中的基础性定额。

施工定额由劳动定额、机械定额和材料定额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主要作为编制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预算、施工作业计划,签发施工任务单,限额领料及结算计件工资或计量奖励工资等的依据,同时也是编制预算定额的基础。

2) 预算定额

预算定额是以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各个分项工程和结构构件为对象编制的定额。预算定额的内容包括劳动定额、材料定额和机械定额三个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计价性定额。从编制程序上看,预算定额是以施工定额为基础综合扩大编制的,同时它也是编制概算定额的基础。

预算定额是在编制施工图预算阶段,计算工程造价和计算工程中所需劳动力、机械台班、材料数量时使用的一种定额,是确定工程预算和工程造价的重要基础,也可作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财务计划的依据。

3) 概算定额

概算定额是以扩大的分项工程和结构构件为对象编制的,是计算和确定劳动力、机械台班、材料消耗量所使用的定额,也是一种计价定额。从编制程序上看,概算定额是在预算定额的基础上综合扩大而成的,每一综合分项概算定额都包含了数项预算定额的内容。概算定额的内容也包括劳动定额、材料定额和机械定额三个组成部分。

概算定额是编制扩大初步设计概算时,计算和确定工程概算造价,计算劳动力、机械台班、材料需要量所使用的定额,是确定建设项目投资额的依据。

4) 概算指标

概算指标是概算定额的扩大与合并,它是以整个建筑物和构筑物为对象,以更为扩大的计量单位来编制的。概算指标的内容包括劳动定额、材料定额和机械定额三个基本部分,同时还列出了各结构分部的工程量及单位建筑工程的造价,是一种计价指标。概算指标是在初步设计阶段,计算和确定工程的初步设计概算造价,计算劳动力、机械台班、材料需要量时所采用的一种指标,是编制年度任务计划、建设计划的参考,也是编制投资估算指标的依据。

5) 投资估算指标

投资估算指标是以独立的单项工程或完整的工程项目为对象,根据历史形成的预决算资料编制的一种指标,内容一般可分为建设项目综合指标、单项工程指标和单位工程指标三个层次。


投资估算指标也是一种计价指标,它是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投资估算、计算投资需要量时使用的定额。

上述各种定额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参见表3��1。

3. 按编制单位和执行范围分类

建筑工程定额按编制单位和执行范围分类,可分为全国统一定额、行业统一定额、地方统一定额、企业定额和补充定额,如图3��3所示。

前言/序言

建筑工程概预算是研究建筑产品生产成果与资源消耗之间的科学关系和客观规律,合理确定建筑产品价格的一门学科。该课程具有实践性、技术性、专业性、综合性、政策性、区域性较强等特点,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还是造价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的核心内容。本书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4—2013)、《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通知》(建标〔2013〕44号)、《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13),结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建筑业营改增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调整准备工作的通知》(建办标〔2016〕4号)“营改增”政策,融入前沿的造价信息,按照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及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形成为重点编写而成。
本书共十章,系统介绍了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概算指标和投资估算指标的内涵和编制方法,详细阐述了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工程量清单计量的编制步骤和审查,具体介绍了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量方法。为了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书中随章节列举了大量习题,并在后一章给出了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具体实例。本书的特点是:内容翔实,对建筑工程计价中使用的概念、原理,各种费用的分类、组成,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和决算等均做了明确的解释和系统的介绍;本书时效性和适用性较强,编写中紧跟时代步伐,深入贯彻行业新规,尽力做到介绍工程估价领域的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前沿的政策法规和一线知识;为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编写中以典型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力求新颖,追求真实工程情境,设计案例时以建筑工程概预算的职业能力需求为基础,使学生就业时很好地实现与工程实践的无缝对接。
本书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武乾任主编,李卢燕、王莉任副主编。各章编写分工如下:第1、9章由王婉莹编写,第2章由武乾、李卢燕编写,第3章由王桃、武乾编写,第4、7章由李卢燕编写,第5章由李晨编写,第6章由武乾、李晨编写,第8章由武乾、王莉编写,第10章由王楠、武乾编写。
本书编写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绿色节能导向的旧工业建筑功能转型机理研究(项目编号:51678479)的支持。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本书编者参阅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在此对这些文献的作者及资料的提供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为了方便教学,本书还配有电子课件等教学资源包,任课教师和学生可以登录“我们爱读书”网(www.ibook4us.com)免费注册并浏览,或者发邮件至husttujian@163.com免费索取。
本书编者力图向全国土木工程专业和其他工程类专业的老师、同学,以及从事工程造价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本理论丰富、注重实践的教材,但限于学识、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书中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中国建筑史话:从榫卯到摩天楼的千年演进》 内容梗概: 这是一部融汇了历史、艺术、工程与文化的全景式中国建筑史著作。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从先秦时期古朴的夯土建筑,到宋元时期精巧的木构技艺,再到明清时期恢弘的宫殿园林,直至近现代引入西方技术并融入本土特色的城市建设,全面展现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及其发展脉络。本书不仅关注宏伟的建筑本身,更深入挖掘其背后所承载的社会制度、哲学思想、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详细内容: 第一部分:文明的基石——史前与早期建筑 史前聚落的智慧: 追溯人类最早的居所,从穴居到半地穴式房屋,再到新石器时代的地面建筑。重点分析早期聚落的选址原则(依山傍水、向阳避风)、材料选择(夯土、茅草、木材)及其建造方式,以及其中蕴含的原始宗教信仰和社群组织形态。 早期国家的气象: 探讨夏商周时期都邑的规划与建筑特点。以二里头遗址、殷墟等为代表,介绍宫室、宗庙、城墙等建筑的形制、规模与等级。分析青铜文明对建筑装饰的影响,以及“天人合一”思想的萌芽。 春秋战国的变革: 观察这一时期城池修建的普遍化和规模化,如晋国都城、楚国郢都等。介绍砖石材料的初步应用,以及诸侯国之间建筑风格的差异与交流。探讨这一时期哲学思想(儒、道、法)对建筑理念的潜在影响。 第二部分:木构的辉煌——秦汉至隋唐建筑 秦汉帝国:统一与气魄: 详细解析秦朝郡县制下大型工程的组织能力,如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的建筑规模与技术。重点分析汉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如斗拱的初步发展、屋顶形式(庑殿、歇山)的规范化、以及“深屋大堂”的住宅模式。介绍墓葬建筑(如马王堆汉墓)的精美壁画和建筑结构。 魏晋南北朝:多元融合与佛教兴盛: 探讨战乱时期建筑的破坏与重建,以及北方游牧民族建筑风格对中原建筑的影响。重点阐述佛教传入后,石窟寺(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佛寺建筑的兴起与发展,分析其建筑形制、装饰艺术(如佛教造像)以及从印度佛教建筑到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演变。 隋唐盛世:开放与典范: 深入分析隋唐时期建筑的集大成地位,以大兴城(长安)、洛阳城为代表,介绍都城规划的严整与宏大。重点讲解唐代木构建筑的成熟技艺,如斗拱的繁复与承重功能,以及《营造法式》的前身所体现的标准化思想。介绍唐代宫殿、寺庙、住宅的典型样式,以及建筑色彩的运用。分析唐代与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的建筑文化交流。 第三部分:技艺的精进——宋辽金元建筑 宋代:理性与文韵: 深入研究宋代建筑的精致化与程式化,详细解读《营造法式》的精髓,包括木构件的模数制、计算方法、等级划分等。分析宋代城市建设的特点,如坊市制度的瓦解、商业街区的兴起。介绍宋代官式建筑(如太和殿)的庄重与内敛,以及园林建筑(如苏州园林)的写意与自然。探讨宋代美学(如宋瓷、宋画)与建筑风格的呼应。 辽金:融合与地域特色: 考察契丹、女真民族在统治时期,将北方民族建筑风格与汉族建筑技艺相结合的产物。分析辽代佛塔(如应县木塔)的雄浑与高耸,以及金代建筑的厚重与朴实。 元代:疆域的辽阔与风格的杂糅: 探讨蒙古帝国建立后,不同地域建筑风格的交流与碰撞。介绍元大都的规划,以及藏传佛教建筑(喇嘛塔)的传入。分析元代建筑在继承宋制的基础上,所呈现出的粗犷与装饰性的变化。 第四部分:集大成与新探索——明清建筑 明代:集大成与制度化: 详细解读明代宫殿(如故宫)的建筑体系、布局原则、装饰手法,以及其象征意义。分析明代皇家陵寝(如明十三陵)的建筑形制与礼制关系。介绍明代江南民居(如徽派建筑)的精巧与写意。探讨明代城市防御体系(如北京内城、外城)的修建。 清代:皇家气派与江南风韵的延续与演变: 深入分析清代紫禁城建筑群的进一步完善与修饰,如琉璃瓦、彩绘的应用。介绍清代皇家园林(如颐和园、圆明园)的宏大与奢华,以及皇家寺庙(如雍和宫)的建筑风格。对比分析清代官式建筑与江南民居(如苏州园林、徽派建筑)的风格差异与传承。 近现代的转型与融合: 讲述鸦片战争后,西方建筑风格(如折衷主义、新古典主义)的传入,以及中国传统建筑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的抵抗与融合。介绍租界区域的西式建筑,以及在传统建筑基础上进行的改造。探讨20世纪初期中国建筑师对本土建筑的思考与实践。 第五部分:建筑背后的文化密码 儒家思想与宗法礼制: 深入剖析儒家“天人合一”、“中庸和谐”等思想如何体现在建筑的布局、对称、尺度和色彩上。探讨宗法制度如何影响住宅、祠堂、家族墓地的建筑形态与空间组织。 道家与佛教的美学影响: 分析道家“道法自然”、“虚静”等观念在园林建筑、隐逸住宅中的体现。阐述佛教“因果轮回”、“超脱尘世”等理念在寺庙建筑、石窟艺术中的视觉呈现。 阴阳五行与风水观念: 探讨中国传统哲学中阴阳五行学说如何影响建筑的朝向、选址、材料配色等。详细介绍风水理论在城市规划、住宅建造中的应用及其文化意义。 匠人精神与建造技艺: 考察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创造力,特别是木工、瓦工、雕塑、彩绘等技艺的发展。分析“师徒传承”、“口传心授”的教育模式,以及其中蕴含的职业道德与精益求精的精神。 建筑的社会功能与象征意义: 不仅将建筑视为物质实体,更探讨其作为政治权力象征(宫殿、城墙)、宗教信仰载体(寺庙、佛塔)、社会阶层区分(住宅等级)、以及族群身份标识(地域建筑风格)的多重功能。 特色与亮点: 宏大叙事与微观洞察相结合: 既勾勒出中国建筑史的整体发展脉络,又通过对具体建筑实例的细致分析,展现其独特的技术、艺术与文化内涵。 跨学科研究视角: 融合历史学、艺术史、考古学、社会学、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力求对中国建筑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 丰富的图文并茂: 配备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建筑测绘图、复原图、艺术绘画等,直观生动地展现古代建筑的魅力。 鲜活的语言风格: 避免枯燥的学术术语,采用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语言,使普通读者也能领略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 强调文化根基: 深入挖掘建筑背后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揭示中国建筑独特的文化基因。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立体、深刻的中国建筑认知框架,帮助读者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智慧结晶,感受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审美与文化精神,从而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资深工程造价师,从业多年,阅览过不少概预算方面的书籍,但《建筑工程概预算》给我带来的触动还是相当大的。它的亮点在于其前瞻性和系统性。在当前建筑行业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很多旧的定额和标准已经难以完全适应。这本书在介绍传统概预算方法的同时,也大胆地引入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比如基于BIM技术的造价管理、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等。这对于我这样一个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的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料。书中对各项费用的分析非常深入,不仅仅是计算公式的堆砌,而是对其背后经济规律的探讨,比如人工单价的构成、材料价格的波动因素、机械台班费的合理确定等等,都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结合自己以往的项目经验进行对比和思考,发现书中提出的观点与我的一些实践心得不谋而合,同时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启发和新的认识。对于年轻的造价师来说,这本书可以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我这样的老将,它也能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帮助我们跟上行业的步伐。

评分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工程造价领域的深刻含义。在《建筑工程概预算》这本书中,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对于每一个计算环节、每一个费用项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阐述。比如,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书中不仅仅给出了公式,还详细讲解了如何考虑钢筋的搭接、弯钩、以及各种连接方式对工程量的影响。在材料的损耗方面,也给出了不同材料、不同施工工艺下的合理损耗率参考,并且解释了损耗率是如何确定的。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精确的概预算,是建立在对工程实践的深入了解和对各项细微因素的充分考虑之上的。书中还对一些常见的计价误区进行了揭示,比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定额可能存在不适用的地方,需要如何进行调整,以及如何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计算。这些宝贵的经验分享,对于我这样一个想要提升概预算编制精度的人来说,非常有价值。它让我意识到,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工程知识和管理智慧。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建筑工程概预算》,我被它扎实的内容和清晰的逻辑深深吸引。作为一名刚踏入建筑行业不久的初学者,我常常在面对项目预算时感到力不从心,各种数据、规范、取费标准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这本书就像及时雨,为我拨开了迷雾。它不仅仅是罗列一堆数字和表格,而是非常系统地讲解了概预算编制的原理和方法,从最基础的工程量计算,到如何理解和套用定额,再到各类费用(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等)的构成和计算方式,都做了详尽的阐述。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实例,每一个计算步骤都清晰可见,让我能够一步步跟着操作,理解其中的逻辑。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思考”预算,而不是简单地“计算”。比如,在讨论材料费时,书中不仅仅讲了如何取费,还引导读者去分析不同材料的特性、市场行情波动对成本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选用替代材料来降低造价。这种深度和广度,让我觉得这本书不只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而细致地传授着宝贵的行业知识。它帮助我建立起了对工程造价的整体认知,让我对接下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

坦白说,在阅读《建筑工程概预算》之前,我对工程造价的认识停留在“算钱”的层面,认为它就是一种成本的核算。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明白,概预算编制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项涉及沟通、协调、决策的综合性管理工作。书中在讲解概预算编制流程的同时,也强调了与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沟通的重要性。比如,在讨论设计变更对造价的影响时,书中就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减少因设计变更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成本超支。它还强调了概预算在项目招投标、合同管理、成本控制等各个阶段的关键作用。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概预算在其中扮演的核心角色。它让我认识到,一个优秀的造价工程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全局观。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工程管理智慧的书。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我一直认为,做工程概预算,光懂计算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理解背后的逻辑和策略。而《建筑工程概预算》恰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操作指导,而是深入探讨了概预算编制的“为什么”和“怎么样”。例如,在讲到风险控制时,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工程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点,以及如何在概预算中预留合理的风险费,这对我来说是全新的视角。它让我意识到,概预算不仅仅是成本的估算,更是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书中对于定额的应用也并非简单地“照本宣科”,而是强调了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整,比如针对特殊工艺、或者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如何科学地进行调整,这需要经验和判断力,而这本书恰恰为读者提供了这种思考的框架。它鼓励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不要盲目套用,要学会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和决策。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看问题的角度也更加全面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