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励志作家何权峰用3句话、5个问题,陪你找到对的方向
有句话说:“有目标的船叫航行,没目标的船叫漂泊。” 先决定自己要到哪里去,才能决定要走哪条路。如果没有目的地,不知道要去哪,那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假如你不知道自己在找什么,那又怎么可能找到呢?方向对了,只要你努力,你就会不断向目标告近,只要你不断地努力,你总有一天达到你的目标。大多数人都像跑道中的跑者,他们在拼命奔跑,却不知道自己要跑到哪里去。跑累了,问问自己:你要去哪里?你走对方向了吗?方向对了,用走的也可以到达,方向错了,用跑也无法到达。在你怀才不遇,觉得全世界都辜负了你时,可曾想过是自己的方向错了。
何权峰:中国台湾的“拿破仑”,贴近人性的心灵励志作家。医师兼作家,同时也在大学授课,专长是脑神经科学。1995年开始写作,已出版的心灵励志书累积四十余本。他的笔触细腻,平易中显哲理,妙趣中见智慧;对问题有很深的洞悉,不只是“诊断问题”,还为读者提升心灵层次和拓宽视野。 “如此,读者所获得的,就不单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全新的人生。”何医师如是说。
我们占据的位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去的方向。 ——霍姆斯
世界上*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英)福尔摩斯
树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的方向,自己决定。 ——台湾作家王大空
当一个知道自己的目标去向时,这个世界就会为他让路。——爱默生
作者序:方向错了,还感觉全世界辜负了你
chapter1 活出你要的人生,记住这三句话
我想要的是什么?
我能够做什么?
我正在做什么?
chpater 2 做任何事之前,先想想这五个问题
我为什么而做事?
我是为谁而做?
我的动机是什么?
我能贡献什么?
我最后想要什么?
chpater3 从心改变,转念就是出路
愿景,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奋斗
有了希望,生命就充满任何可能
你相信什么,就会看到什么
专注在你想要的
失去,倒过来看就对了
出路在于思路
把“change”变成“chance”
chpater4 全心专注,享受人生的不完美
苦乐都照单全收,只为不想错过
学习柔软的心
你的心就是快乐的源头
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
一定要享受过程
生活也需要有点变化
回到当下这一刻
专注现在所做的事
chpater5 成为你想在世上看到的改变
宁取快乐,而舍是非
只要顺其本性
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知道你是负责人
每个人都想被爱
你最想,就是最要付出的
做那个你想在世上看到的改变
先微笑,才有开心的事发生
提醒自己死亡将至
chpater6 圆满人生,用这种心态就对了
从“看重成败”变成“看重成长”
从“看重物质”变成“看重价值”
“追求成就”变成“追寻意义”
从“追求快乐”变成“乐在其中”
我为什么而做事?
人们每天做的事都差不多,上班上学,吃饭睡觉,结婚生子、工作谋生、爱人与被爱……然而,现在问题来了:如果人们做的事都差不多,那么,是什么东西让他们变得不同?
答案不在于他们做什么,而是在于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
举例来说,一早阿明赶着上班。但是阿明为什么要上班呢?这原因可能有很多,﹁没办法,我要付很多的账单,要养家活口。“我必须赚够钱,才可以退休养老。”“因为可以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自己成长。”“工作中有很多乐趣,还能帮助别人。”目标不同,意义也大不同。
柏拉图说:“人是一种追求意义的动物。”不论做任何事,只要其动机能够促成你追寻更大目标,它就是有意义的。有意义,做事才会有动力。
虽然许多人抱怨超时工作薪水低,让他们失去工作热情;但就算公司加薪,多放几天假,通常工作热情也维持不了多久。其实问题不在金钱,而在意义。企业不赚钱,也别只想到裁员,而是要思考如何让员工有动力,找到工作的意义。
你可以请教那些成功之士,他们在没有丰厚的回报下,还会不会把工作做好?大部分人会给你同样的答复:“当然!我热爱自己的工作。”
许多创业家和企业家,钱多到不必工作也能舒服度日,他们为什么还继续工作?没错,是他们忠于对自己有意义、对理想的热情。
诚如《成功长青》一书的研究结果显示,长期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成功长青﹂,是因为他们都找到了工作的意义,他们确信做某件事能对这个世界有所贡献,而且他们总是全力以赴、热爱自己的工作、彷佛拥有一个使命必须要去完成。
不论做任何事,我建议大家经常问自己“为什么?”
.为什么我会做现在所做的事?
.我的最高目标是什么?
你工作不只是为谋生,而是为了彰显个人价值;你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成为更出色的人。你是在做艺术家的工作,而不是作业员。依此类推,你做现在所做的事――是为上帝服务,你是把它当作修行,你是为了散播爱与正面能量,是为了立下标竿与典范……把这些当成最高目标,你的人生就能找到意义。
一位朋友谈到,他最近所做最有意义的事,是探望并照顾年迈多病的母亲。他一开始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恐惧,他害怕自己不照顾母亲,会被认为不孝。现在他了解到,他的行动潜藏着更深的意义。那就是亲情的连结,家庭美满,也是给孩子最好的身教。
最初,去照顾母亲是种压力,后来,这件事变得越来越快乐,因为他看到深层的意义,他每次探望母亲都变得和睦喜悦。
记住,让事情变得有意义,不是你做什么,而是你如何及为何要做这些事。
如果你持续追求最高目标,长期下来就会发现你的成功快乐,无论有没有外在的奖赏。有一颗正面能量的心,就能让收获比赚钱更多,不论工作、健康、人际关系、生活乐趣和人生意义等各方面。
你可以做一个实验,回到家,张开双手,把你孩子抱起来,量量他们的体重。假如孩子的体重是四十公斤,你抱起来绕一圈,并不会觉得是沉重的负担。
接下来,找来一块四十公斤的石头,抱起来绕一圈看看,感觉是不是很沉重?
爱,减轻了负荷;有意义,就不觉得负担。
如果你看不到现在所做事的价值,也感受不到其中的乐趣,怎样做呢?没错,就是去赋予它意义,或更多的爱。
我是为谁而做?
你有过不知为何而做,为谁而做的经验吗?
我想许多人应该都有。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我们都忘了:“为自己的快乐而做。”
今天你捐一千元出去,你会感到快乐。如果你被偷走一千元,同样是失去一千元,你却不快乐。为什么?
你请朋友客,你会感到开心,如果你是勉强的,同样是一餐,你却不开心。为什么?
因为不是出于自己快乐做的事,就不会开心。
方向错了,还感觉全世界辜负了你
想象一个画面:早上九点,你在一座桥上,俯瞰一条交通繁忙的公路,人来来往往,车子穿梭在车队中。往下看着路过的人和车的片刻,想想,这些人和这些车要去哪儿呢?其实,他们在寻觅相同的事物。
我们周遭的每一个人都在寻寻觅觅:寻找快乐、追求更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所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是为了这个目标。但是,我们为此做过的努力,有没有真正带给我们更美好的生活呢?还是带来更多挫折、更多负担、更多冲突、更多绝望、更多痛苦、更多不幸……
漫画家蔡志忠写过一篇关于人生意义的文章,发人深省。
大多数的人都像一群跑道中的跑者,不知道自己要跑到哪里?要跑去做什么?甚至跑到人生的终点死了,还不知道自己这
一生为的是什么?大多数人就像江河中的一滴水,随波逐流跟着大家走,在途中,别人跑得比他较快,就伤心、嫉妒;别人跑得比他慢,就得意洋洋。
有时候他跑累了,想停下来休息,但看到许多人飞快地超过他,又身不由己地追上去。这样跑啊,跑啊,直到累死为止。
这些年你都在忙些什么?是否也该停下来问问自己:你要去哪里?你走对方向了吗?(你要的是什么?有得到你想要的吗?)在你感觉被全世界辜负时,应该好好想想你想要的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你可曾体会“喜乐”这回事?不必回答我,这问题是问你的──因为只有自己最清楚。不要一味地跟着别人跑,不必依照别人的定义,不要管别人怎么说,你要问自己的内心:“我真的快乐吗?满足吗?感到幸福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或许你要做的,不是追求你想要的东西,而是改变你想要的东西。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一种静水流深的力量。它没有激昂的口号,也没有振聋发聩的道理,但它却在我内心深处,掀起了层层涟漪。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目标明确的人,但近来却常常感到一种莫名的迷茫,仿佛所有的努力都像是无头苍蝇,找不到着力点。而那些曾经让我觉得“全世界辜负了我”的时刻,更是让我心生沮丧。这本书,就像一个温和的引导者,它没有直接告诉我“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描绘各种生动的生活场景和人物的内心挣扎,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发现,原来我一直以来,都太过于关注“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的意义。那些所谓的“错误方向”,或许正是通往更深刻理解的必经之路。那些感觉被“辜负”,或许是因为我没有看到,在那些看似不公平的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现实。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与自己的不完美相处,如何在一个看似错误的方向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它让我明白,即使感到失落和被遗弃,内心深处,依然可以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坚固的角落。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拿到这本书,它的名字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又带着一丝犹豫。我担心它会是一本充斥着怨气和抱怨的书,读完之后只会让自己更加消沉。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那种感觉就变了。它没有让我沉溺于过去的错误,也没有一味地指责世界的冷漠。相反,它用一种非常冷静,甚至带着些许幽默的笔触,剖析了人在迷茫时的种种心理状态。我常常会读到某个段落,然后忍不住笑出声来,不是因为内容有多么搞笑,而是因为它精准地描绘出了我曾经的内心戏,那种无处话凄凉,又无可奈何的矛盾。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什么“救赎”,但它给了我一种“陪伴”。它告诉我,即使你觉得整个世界都背离了你,即使你感觉自己走上了完全错误的方向,这一切也并非罕见,你并非唯一一个经历如此困境的人。这种“同病相怜”的共鸣,反而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让我觉得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它教会我,如何在这种“错误”中,找到一丝微光,如何在这种“辜负”中,保留一份对生活的希望。它让我重新审视“方向”的意义,也许,所谓的“正确方向”,并非只有一条,而是一条需要自己不断探索和修正的道路。
评分这本书就像在某个黑夜里,一束突然亮起的手电筒,虽然照不亮前方的全部道路,但至少让你看清了脚下那堆绊倒你的石头。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孤独的那个,在人生的岔路口徘徊,周围的人好像都步履坚定,而我却像个迷失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方向。这本书没有给我现成的地图,没有告诉我“你应该走这边”,但它却以一种奇妙的方式,抚慰了我内心的焦躁和失落。它就像一个老朋友,在你最无助的时候,拍拍你的肩膀,告诉你“我知道,这很难,但你不是一个人”。那种被理解的感觉,比任何心灵鸡汤都来得真切。读它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盯着书页发呆,脑海里闪过那些曾经让我痛苦、让我不甘的画面,那些觉得自己被辜负的时刻,那些因为方向错误而付出的努力却如同打水漂的无力感。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我的挣扎,我的迷茫,我的愤怒,都有其根源,并且,这不代表我有多么失败,而是我的人生轨迹,或者说,是很多人的轨迹,都可能经历这样的弯路。它并没有许诺一个美好的结局,而是告诉我,即使方向错了,也要学会如何面对,如何调整,如何在一个看似被全世界遗弃的角落里,重新找到站起来的勇气。
评分这本书就像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然后在我不经意间,它就开始悄悄地发芽,长出意想不到的藤蔓。我曾以为自己是那种被生活“选中”了特别倒霉的人,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遇到最糟糕的局面,总是觉得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甚至被无情的现实一次次扇了耳光。这种感觉,让我一度对生活充满了悲观,觉得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场笑话。然而,读了这本书,我发现,原来我一直以来,都是用一种“被动的受害者”的心态来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什么“秘籍”来改变这一切,而是引导我,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它让我去反思,那些让我感到“辜负”的时刻,是否是我对“获得”的标准太高了?那些让我觉得“方向错了”的经历,是否是我一开始就设定了错误的终点?这种内向的探索,虽然不像外部的改变那样立竿见影,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也看到了一个更坚韧的自己。我开始明白,即使方向错了,也可以是一种重新出发的机会,即使感觉被辜负,也可以是一种重新认识自己的契机。
评分我是一个很容易被生活细节打动的人,而这本书,恰恰是在那些细微之处,触碰到了我最柔软的部分。读这本书,就像在翻看一本厚重的日记,里面记录的不是别人的辉煌事迹,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冒险,而是那些在平凡生活中,隐藏着的,被忽略的情感。它让我反复思考,那些我曾经认为理所当然的“辜负”,究竟是他人有意为之,还是我单方面的误读?那些让我觉得“方向错了”的决定,是否真的如我所想的那般糟糕?这本书并没有给我答案,它像一面镜子,让我照见自己内心的纠结和执念。我开始审视那些让我耿耿于怀的人和事,不再只是愤怒和抱怨,而是尝试去理解,去看到他们行为背后的逻辑,即使我并不认同。这种视角转换,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辜负”,源于我们对他人,对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期待过高,而这本书,就是在一点点地削弱那些不切实际的期待,让我重新审视现实,并在这个现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小天地。它没有教我如何去“赢”,而是教我如何去“和解”,与过去,与他人,也与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