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块化石可以改写历史”。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一般指经过长期演化自然形成(如化石、岩矿)或人为改造(包括收集整理、遗传改造等)的重要物质资源,具有战略性、公益性、长期性、积累性和增值性的特点。主要包括植物种质资源、动物种质资源、微生物种质资源、标本资源、人类遗传资源、实验动物资源、实验细胞资源和标准物质资源等。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共享利用等工作是国家科研条件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保藏机构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历来是科技资源领域国际竞争和争夺的焦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普遍重视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长期以来部署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放眼世界,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巴西、印度等国家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全世界有近1750座植物种质资源库,保存了种质资源共计740多万份。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工作。中国也是签署和批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之一。经过60多年的艰苦努力,特别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以来,生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共享利用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已收集保存植物种质资源154万份,微生物菌种50万株,各类标本3300万份;实验动物2015年产量2617.77万只,实验细胞4600株系,遴选并集中保藏了约2000种国家标准物质实物资源,研制了6000种国产科研用试剂。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和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实施,如水稻“野败”型基因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科技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准确把握需求,不断完善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保藏机构和平台建设,大力加强资源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工作,有效支撑服务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充分发挥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保障作用。
《中国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发展报告(2016)》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牵头,以国家科技资源基础调查数据为本底,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领域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及相关领域专家的大力支持,得以成稿。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内容难免出现错误和疏漏,恳请国内外同行专家和读者不吝指正!
《中国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发展报告(2016)》是一本令人眼前一亮的著作。它以一种极其详实和系统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了中国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发展的大门。报告中大量的图表和数据分析,让我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现状有了清晰的认知。我特别喜欢报告中对于农作物和畜禽种质资源多样性及其保护策略的详细论述,这对于保障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报告在介绍实验动物、模式生物等实验材料资源时,也充分展示了我国在生命科学研究方面的进步,以及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的有力支持。书中对于这些资源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让我看到了未来生物科技发展的无限可能。这本书的编纂无疑凝聚了大量科研人员的智慧和汗水,它的出版对于推动我国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提升国家生物科技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这本《中国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发展报告(2016)》给我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启发。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其中浩如烟海的数据和详实的研究成果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份报告,更像是一部中国生物多样性宝库的编年史,详尽地记录了2016年度我们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报告中对不同类别生物种质资源的分布、数量、遗传多样性以及保护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让我对我国丰富而珍贵的生物遗传资源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特别是关于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部分,详细列举了各地收集、鉴定、评价和保存的实例,这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同时,报告在描述实验材料资源发展时,也充分体现了科研的严谨性和前瞻性,从细胞系、模式生物到基因资源库的建设,都展现了我国在生物科学前沿领域的不懈探索。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报告中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和面临的挑战所触动,深刻体会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与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支持生物资源保护事业发展的决心。
评分《中国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发展报告(2016)》是一部充满信息量且极具价值的学术著作。它以一种非常直观且系统的方式,向读者呈现了中国在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最新成果。报告的结构设计十分精巧,将庞杂的数据和信息梳理得井井有条,使得即使是初次接触该领域的读者,也能快速把握其核心内容。我尤其欣赏报告中对于不同类型生物资源的长篇累牍的描述,这些描述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而是包含了丰富的背景信息、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展望,让我对我国生物种质资源的现状有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理解。报告在实验材料资源方面的内容也同样精彩,从标准化建设到创新应用,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整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可读性,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乏人文的关怀,体现了编纂者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热情。
评分读完《中国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发展报告(2016)》,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生物基因宝库之中,感受到了国家在生物资源保护与研究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报告的整体框架清晰,逻辑性强,从宏观的国家战略到微观的资源细节,都进行了全面的覆盖。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报告中大量引用了最新的科研数据和案例,充分反映了2016年度我国在生物种质资源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尤其是关于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部分,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中特有物种的详细描述,展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也让我认识到保护这些宝贵资源的重要性。此外,报告在探讨实验材料资源发展时,也充分考虑了其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的关键作用,详细介绍了各类实验材料的来源、特征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这对于科研人员进行项目规划和技术创新无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这本书的出版,不仅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向公众普及了生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评分这是一本让人肃然起敬的书,《中国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发展报告(2016)》。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读者,我深知生物种质资源和实验材料的重要性,而这份报告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2016年度中国在这一领域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报告的深度和广度令人惊叹,它不仅全面梳理了各类生物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保存和利用情况,还对实验材料资源的开发、共享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尤其被报告中关于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的章节所打动,它展现了科研人员在抢救性收集和挖掘濒危种质资源方面所付出的心血,也让我看到了我国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坚定决心。同时,报告对生物实验材料标准化建设和技术创新应用的阐述,也为我国未来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所包含的信息量巨大,研究价值极高,是任何从事相关领域研究或关心国家生物科技发展的人士不可或缺的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