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一塊化石可以改寫曆史”。生物種質和實驗材料資源一般指經過長期演化自然形成(如化石、岩礦)或人為改造(包括收集整理、遺傳改造等)的重要物質資源,具有戰略性、公益性、長期性、積纍性和增值性的特點。主要包括植物種質資源、動物種質資源、微生物種質資源、標本資源、人類遺傳資源、實驗動物資源、實驗細胞資源和標準物質資源等。生物種質和實驗材料資源的收集、保存和共享利用等工作是國傢科研條件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生物種質和實驗材料保藏機構是國傢科技基礎條件平颱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生物種質和實驗材料資源是科技創新的重要物質基礎,曆來是科技資源領域國際競爭和爭奪的焦點。世界主要發達國傢和新興國傢普遍重視生物種質和實驗材料資源的收集、保存和開發利用,長期以來部署並開展瞭大量的工作。放眼世界,美國、英國、日本、意大利、巴西、印度等國傢均建立瞭較為完善的種質資源保護體係,全世界有近1750座植物種質資源庫,保存瞭種質資源共計740多萬份。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傢十分重視生物種質和實驗材料資源的收集、保存和開發利用工作。中國也是簽署和批準聯閤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國之一。經過60多年的艱苦努力,特彆是國傢科技基礎條件平颱建設以來,生物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和共享利用工作取得瞭長足發展。目前,我國已收集保存植物種質資源154萬份,微生物菌種50萬株,各類標本3300萬份;實驗動物2015年産量2617.77萬隻,實驗細胞4600株係,遴選並集中保藏瞭約2000種國傢標準物質實物資源,研製瞭6000種國産科研用試劑。生物種質和實驗材料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取得積極成效,有力支撐瞭經濟社會創新發展和重大科技創新任務的實施,如水稻“野敗”型基因資源的開發利用,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科技發展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麵對世界科技發展的新趨勢和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我們要抓住曆史機遇,準確把握需求,不斷完善生物種質和實驗材料資源保藏機構和平颱建設,大力加強資源收集、保存和開發利用工作,有效支撐服務重大科技創新任務,充分發揮生物種質和實驗材料資源對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保障作用。
《中國生物種質與實驗材料資源發展報告(2016)》由國傢科技基礎條件平颱中心牽頭,以國傢科技資源基礎調查數據為本底,在編寫過程中得到瞭生物種質和實驗材料領域國傢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颱、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及相關領域專傢的大力支持,得以成稿。由於時間和水平有限,內容難免齣現錯誤和疏漏,懇請國內外同行專傢和讀者不吝指正!
這本《中國生物種質與實驗材料資源發展報告(2016)》給我帶來瞭非常深刻的啓發。翻開第一頁,我就被其中浩如煙海的數據和詳實的研究成果所吸引。它不僅僅是一份報告,更像是一部中國生物多樣性寶庫的編年史,詳盡地記錄瞭2016年度我們在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方麵所取得的進展。報告中對不同類彆生物種質資源的分布、數量、遺傳多樣性以及保護現狀進行瞭深入剖析,讓我對我國豐富而珍貴的生物遺傳資源有瞭前所未有的認識。特彆是關於農作物種質資源的部分,詳細列舉瞭各地收集、鑒定、評價和保存的實例,這對於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同時,報告在描述實驗材料資源發展時,也充分體現瞭科研的嚴謹性和前瞻性,從細胞係、模式生物到基因資源庫的建設,都展現瞭我國在生物科學前沿領域的不懈探索。閱讀過程中,我多次被報告中展現齣的巨大潛力和麵臨的挑戰所觸動,深刻體會到這項工作的艱巨性與重要性,也更加堅定瞭支持生物資源保護事業發展的決心。
評分這是一本讓人肅然起敬的書,《中國生物種質與實驗材料資源發展報告(2016)》。作為一名長期關注生物科學發展的讀者,我深知生物種質資源和實驗材料的重要性,而這份報告則為我們描繪瞭一幅2016年度中國在這一領域波瀾壯闊的發展畫捲。報告的深度和廣度令人驚嘆,它不僅全麵梳理瞭各類生物種質資源的收集、鑒定、保存和利用情況,還對實驗材料資源的開發、共享和應用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我尤其被報告中關於地方特色種質資源保護的章節所打動,它展現瞭科研人員在搶救性收集和挖掘瀕危種質資源方麵所付齣的心血,也讓我看到瞭我國在維護生物多樣性方麵的堅定決心。同時,報告對生物實驗材料標準化建設和技術創新應用的闡述,也為我國未來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突破奠定瞭堅實的基礎。這本書所包含的信息量巨大,研究價值極高,是任何從事相關領域研究或關心國傢生物科技發展的人士不可或缺的參考。
評分《中國生物種質與實驗材料資源發展報告(2016)》是一本令人眼前一亮的著作。它以一種極其詳實和係統的方式,為我們打開瞭中國生物種質與實驗材料資源發展的大門。報告中大量的圖錶和數據分析,讓我對我國在該領域的現狀有瞭清晰的認知。我特彆喜歡報告中對於農作物和畜禽種質資源多樣性及其保護策略的詳細論述,這對於保障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報告在介紹實驗動物、模式生物等實驗材料資源時,也充分展示瞭我國在生命科學研究方麵的進步,以及為科研工作者提供的有力支持。書中對於這些資源的應用前景和發展趨勢的分析,也給我帶來瞭很多啓發,讓我看到瞭未來生物科技發展的無限可能。這本書的編纂無疑凝聚瞭大量科研人員的智慧和汗水,它的齣版對於推動我國生物資源的研究和利用,提升國傢生物科技創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評分《中國生物種質與實驗材料資源發展報告(2016)》是一部充滿信息量且極具價值的學術著作。它以一種非常直觀且係統的方式,嚮讀者呈現瞭中國在生物種質和實驗材料資源開發利用方麵的最新成果。報告的結構設計十分精巧,將龐雜的數據和信息梳理得井井有條,使得即使是初次接觸該領域的讀者,也能快速把握其核心內容。我尤其欣賞報告中對於不同類型生物資源的長篇纍牘的描述,這些描述不僅僅是簡單的羅列,而是包含瞭豐富的背景信息、發展趨勢以及未來展望,讓我對我國生物種質資源的現狀有瞭更為深入和全麵的理解。報告在實驗材料資源方麵的內容也同樣精彩,從標準化建設到創新應用,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瞭寶貴的實踐指導。整本書的語言風格嚴謹而不失可讀性,既有科學的嚴謹,又不乏人文的關懷,體現瞭編纂者極高的專業素養和工作熱情。
評分讀完《中國生物種質與實驗材料資源發展報告(2016)》,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生物基因寶庫之中,感受到瞭國傢在生物資源保護與研究方麵付齣的巨大努力。報告的整體框架清晰,邏輯性強,從宏觀的國傢戰略到微觀的資源細節,都進行瞭全麵的覆蓋。讓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報告中大量引用瞭最新的科研數據和案例,充分反映瞭2016年度我國在生物種質資源領域的研究深度和廣度。尤其是關於野生生物種質資源的部分,通過對不同生態係統中特有物種的詳細描述,展現瞭我國生物多樣性的獨特性和豐富性,也讓我認識到保護這些寶貴資源的重要性。此外,報告在探討實驗材料資源發展時,也充分考慮瞭其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中的關鍵作用,詳細介紹瞭各類實驗材料的來源、特徵及其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前景,這對於科研人員進行項目規劃和技術創新無疑提供瞭有力的支撐。這本書的齣版,不僅為科研工作者提供瞭寶貴的參考,也嚮公眾普及瞭生物資源保護的重要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