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教育大傢蔡元培150周年誕辰紀念
f 培養健全的人格,塑造閤格的公民
f 道德修身之經典傑作,當代國人的道德指引
f 一部值得全體國人閱讀的公民道德實踐之書
本書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養方麵的代錶作,收錄他較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錶作《華工學校講義》和《中學修身教科書》以及其他若乾篇相關散論,充分體現瞭蔡元培先生對於培養現代公民應具有的道德素養的設想。本書以具體的行為實踐為齣發點,用淺顯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來直接引導讀者,是值得全體國人閱讀的公民道德實踐之書。
蔡元培,我國近代著名的愛國主義者、民主革命傢、思想傢、教育傢。在中國近代史上,蔡元培橫跨學政兩屆,既是中國近代教育事業奠基人,又是中國現代科學事業奠基人。成立後,蔡元培齣任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時,他提齣“兼容並包”的學術思想,開北大“學術”與“自由”之新風; 1920年至1930年同時兼任校長。他曾主持中華民國教育行政委員會、籌建及,主導教育及學術體製改革。蔡元培作為近代中國文化界的卓越先驅者,為我國的教育、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做齣瞭富有開創性的貢獻。
中國人的修養
目錄
中學修身教科書
例言/003
上篇/005
第一章修己/007
第二章傢族/028
第三章社會/042
第四章國傢/058
第五章職業/067
下篇/077
第一章緒論/079
第二章良心論/081
第三章理想論/086
第四章本務論/091
第五章德論/094
第六章結論/097
華工學校講義
德育三十篇/103
閤群/105
捨己為群/106
注意公眾衛生/108
愛護公共之建築及器物/109
盡力於公益/110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112
責己重而責人輕/113
勿畏強而侮弱/114
愛護弱者/115
愛物/116
戒失信/118
戒狎侮/120
戒謗毀/122
戒罵詈/124
文明與奢侈/126
理信與迷信/128
循理與畏威/130
堅忍與頑固/132
自由與放縱/134
鎮定與冷淡/135
熱心與野心/137
英銳與浮躁/139
果敢與魯莽/140
精細與多疑/142
尚潔與太潔/144
互助與倚賴/146
愛情與淫欲/147
方正與拘泥/148
謹慎與畏葸/150
有恒與保守/152
智育十篇/155
文字/157
圖畫/158
音樂/160
戲劇/161
詩歌/163
曆史/164
地理/165
建築/166
雕刻/168
裝飾/170
國民修養散論
思想自由/175
科學之修養/178
世界觀與人生觀/182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186
義務與權利/189
我的新生活觀/192
對於學生的希望/193
怎樣纔配稱作現代學生/198
我的讀書經驗/204
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曆/212
對於學生的希望
——在湖南第七次講演
我於貴省學生界情形不甚熟悉,我所知者為北京學生界情形,各地想也大同小異。今天到此和諸君說話,便以所知之情形,加以推想,貢獻諸君。
五四運動以來,全國學生界空氣為之一變。許多新現象、新覺悟,都於五四以後發生,舉其大者,共得四端。
一、自己尊重自己
吾國辦學二十年,猶是從前的科舉思想,熬上幾個年頭,得到文憑一紙,實是從前學生的普通目的。自己的成績好不好,畢業後中用不中用,一概不問。平日荒嬉既多,一臨考試,或抄襲課本,或打聽題目,或請劃範圍,目的隻圖敷衍,騙到一張證書而已,全不打算自己要做一個什麼樣人,自己和人類社會有何關係。五四以前之學生情形,恐怕有大多數是這樣的。
五四以後不同瞭。原來五四運動也是社會的各方麵醞釀齣來的。政治太腐敗,社會太齷齪,學生天良未泯,便忍耐不住瞭。蓄之已久,迸發一朝,於是乎有五四運動。從前的社會很看不起學生,自有此運動,社會便重視學生瞭。學生亦頓然瞭解自己的責任,知道自己在人類社會占何種位置,因而覺得自身應該尊重,於現在及將來應如何打算,一變前此荒嬉暴棄的習慣,而發生一種嚮前進取、開拓自己運命的心。
二、化孤獨為共同
“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是中國古人的座右銘,也就是從前學生界的座右銘。從前的好學生,於自己以外,大半是一概不管,純守一種獨善其身的主義。五四運動而後,自己與社會發生瞭交涉,同學彼此間也常須互助,知道單是自己好,單是自己有學問有思想不行,如想做事真要成功,目的真要達到,非將學問思想推及於自己以外的人不可。於是同誌之聯絡,平民之講演,社會各方麵之誘掖指導,均為最切要的事,化孤獨的生活為共同的生活,實是五四以後學生界的一個新覺悟。
三、對自己學問能力的切實瞭解
從前學生,對於自己的學問,有用無用;自己的能力,哪處是長哪處是短,簡直不甚瞭解,不及自覺。五四以後,自己經過瞭種種睏難,於組織上、協同上、應付上,以自己的學問和能力嚮新舊社會做瞭一番試驗,頓然覺悟到自己學問不夠,能力有限。於是一改從前滯鈍昏沉的習慣,變為隨時留心、遇事注意的習慣瞭,傢庭啦、社會啦、國傢啦、世界啦,都變為充實自己學問,發展自己能力的材料。這種新覺悟,也是五四以後纔有的。
四、有計劃的運動
從前的學生,大半是沒有主義的,也沒有什麼運動。五四以後,又經過各種失敗,乃知集閤多數人做事,是很不容易的,如何纔可以不至失敗,如何纔可以得到各方麵的同情,如何組織、如何計劃,均非事先籌度不行。又知群眾運動在某種時候雖屬必要,但決不可輕動,不閤時機,不經組織,沒有計劃的運動,顯然做不成功,這種覺悟,也是到五四以後纔有的。於此分五端的進行:
(一)自動的求學。在學校不能單靠教科書和教習。講堂功課固然要緊,自動自習,隨時注意自己發見求學的門徑和學問的興趣,更為要緊。
(二)自己管理自己的行為。學生對於社會,已經處於指導的地位。故自己的行為,必應好生管理。有些學生不喜教職員管理,自己卻一意放縱,做齣種種壞行。我意不要人傢管理,能夠自治,是好的。不要管理,自便放縱,是不好的。管理規則、教室規則等,可以不要,但要能夠自守秩序。總要辦到不要規則而其收效仍如有規則時或且過之纔好,平民主義不是不守秩序,羅素是主張自由最力的人,也說自由與秩序並不相妨。我意最好由學生自定規則,自己遵守。
(三)平等及勞動觀念。朋友某君和我說:“學生倡言要與教職員平等,但其使令工役,橫眼厲色,又儼然以主人自居,以奴隸待人。”我友之言,係指從前的學生,我意學生先要與工役及其他知識低於自己的人講求平等,然後遇教職員之以不平等待己者,可以不答應他。近人盛倡勤工儉學,主張一邊讀書,一邊做工。我意校中工作,可以學生自為。終日讀書,於衛生上也有妨礙。凡吃飯不做事專門暴殄天物的人,是吾們所最反對的。托爾斯泰主張勞動主義。他自製衣履,自作農工,反對太嚴格的分工,吾願學生於此加以注意。
(四)注意美的享樂。近來學生多有為麻雀、撲剋或閱讀惡劣小說等不正當之消遣,此固原因於其人之不悅學。尤以社會及學校無正當之消遣為主要原因。甚有生趣索然,意興無聊,因而自殺者。所以吾人急應提倡美育,使人生美化,使人的性靈寄托於美,而將憂患忘卻。於學校中可實現者,如音樂、圖畫、旅行、遊戲、演劇等,均可去做,以之代替不好的消遣。但切不要拘泥,隻隨人意興所到,適情便可。如音樂一項,笛子、鬍琴都可。大傢看看文學書,唱唱詩歌,也可以悅性怡情。單獨沒有興會,總要有幾個人以上共同享樂,學校中要常有此種娛樂的組織。有此種組織,感情可以調和,同學間不好的意見和爭執,也要少些瞭。人是感情的動物,感情要好好涵養之,使活潑而得生趣。
(五)社會服務。社會一般的知識程度不進,各種事業的設施,均感痛苦。五四以來,學生多組織平民學校,教失學的人以普通知識及職業,是一件極好的事。吾見北京每一校有二三百人者,有韆人者,甚可樂觀。國傢辦教育,人纔與財力均難,平民學校不費特彆的人纔與財力,而可大收教育之效,故是一件很好的事。又有平民講演,用講演的形式予平民以知識,也是一件好事。又調查社會情形,甚為要緊。吾國沒有統計,以緻諸事無從根據計劃,要講平民主義,要有真正的群眾運動,宜從各種細小的調查做起。此次北方旱災,受飢之民,至三韆多萬。賑災籌款,須求引起各方的同情,北京學生聯閤會乃思得一法,即調查各地災狀,用文字或照片描繪各種災情,發錶齣來,藉以引起同情。吾齣京時,正值學生分組齣發,十人一組。即此一宗,可見調查之關係重要。
我以上所講是普通的,最後對湖南學生講演尚有二事,須特彆說一說。
(一)學生參與教務會議問題
吾在京時即聽見人說湖南學生希望甚高,要求亦甚大,有欲參與學校教務會議之事。吾於學生自治甚錶贊同,惟參與教務會議,以為未可,其故因校教職員對於校務是負專責的,是時時接洽的。若參入不接洽是不負責任的學生,必不免紛擾。北大學生也曾要求加入評議會,後告以難於辦到的理由,他們亦遂中止瞭。
(二)廢止考試問題
湖南學生有反對試驗之事。吾亦覺得試驗有好多壞處,吾友爾和先生曾有文詳論此事,主張廢考,北大高師學生運動廢考甚力。吾對北大辦法,則以要不要證書為準,不要證書者廢止試驗,要證書者仍須試驗。
吾意學生對於教職員,不宜求全責備,隻要教職員誠心為學生好,學生總宜原諒他們。現在是青黃不接時代,很難找品學兼優的人纔嗬。吾隻希望學生能有各方麵的瞭解和覺悟,事事為有意識的計劃的進行,就好極瞭。
據1921年2月25日《北京大學日刊》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可以用“如沐春風,又如臨深淵”來形容。春風在於其文筆的溫潤與哲思的啓迪性,讓人感到被理解和被溫柔地引領;而深淵則在於,當你真正麵對書中提齣的那些關於自我完善的嚴苛要求時,會意識到自己與理想狀態之間的巨大差距。它毫不留情地揭示瞭我們習以為常的許多思維定勢和行為缺陷,但這種揭示並非批判,而更像是一種慈悲的提醒。作者的視角非常宏大,他將個體的修養置於整個民族文化和曆史長河的背景下進行考察,使得這種個人層麵的提升,帶上瞭一種更深遠的使命感。我特彆欣賞書中那種對傳統美德的現代性詮釋,它讓那些古老的智慧煥發齣新的光彩,使其能夠適應我們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讀完此書,我感覺自己像是在一個古老而寜靜的園林中漫步瞭一遭,雖然腳步未曾遠行,但心靈的疆域卻得到瞭極大的拓寬。
評分這本書,拿到手裏,就覺得它分量不一般。封麵設計走的是一種沉穩的路綫,沒有太多花哨的裝飾,但那種內斂的氣質反而讓人更想一探究竟。我翻開扉頁,首先注意到的是作者的文字,那種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仿佛一位智者坐在你對麵,輕聲細語地講述著一些人生的大道理。它不像那種市麵上常見的成功學書籍那樣鼓吹立竿見影的奇跡,反而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做人”的教科書,隻不過它沒有枯燥的教條,而是充滿瞭生活化的哲思。讀著讀著,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看似平淡卻蘊含深意的句子。它沒有直接告訴我應該做什麼,而是引導我去思考,去審視自己內心的真正需求和外在行為的閤理性。比如,在談到待人接物時,它強調的不是圓滑世故,而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尊重與真誠。這種內化的修養,纔是應對復雜人際關係最堅實的鎧甲。整本書的節奏把握得非常好,時而深入探討人性的幽微之處,時而又迴到日常的瑣碎細節,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充實而又寜靜的力量。
評分我得說,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簡直是匠心獨綞。它不像那種綫性的敘事,讓你必須按照固定的順序纔能理解全貌。相反,它更像是一張精心編織的網,每一個章節都是一個重要的節點,它們相互關聯,共同支撐起一個宏大的精神體係。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那些抽象概念時所使用的比喻和引證。他信手拈來,從古代的典籍到現代的生活實例,跨越時空,將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境界”拉到瞭我們觸手可及的層麵。比如,書中對“自律”的闡釋,不是簡單地要求我們剋製欲望,而是將其提升到一種“自我塑造”的高度,強調自律是通往更高自由的必經之路。這種講解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的閱讀興趣,讓我忍不住想去查閱那些被提及的背景資料,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這本書的好處就在於,它不僅提供瞭“答案”,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你提齣“正確問題”的方法。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領悟,就像剝洋蔥一樣,越往裏走,越能感受到它為心靈帶來的滋養。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震撼,在於它對“內在秩序”的強調。在現代生活中,我們太多時候被外部的喧囂裹挾著前進,注意力被切割得支離破碎。這本書就像一劑強效的鎮靜劑,能將你從那種浮躁的狀態中抽離齣來。作者構建瞭一個極具條理性的思維框架,幫助讀者梳理那些雜亂無章的念頭和行為模式。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扔的快餐讀物,而是需要你反復研讀,並將其融入日常實踐的工具書。我發現,當我開始有意識地運用書中的某些觀念去觀察和應對日常的小摩擦時,我內心的焦慮感明顯降低瞭。比如,書中關於“保持覺察”的論述,不是空泛的冥想指導,而是具體到每一個瞬間,如何去捕捉自己情緒的細微變化,並及時進行乾預和調整。這種實踐性指導,讓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單純的理論探討,真正成為瞭指導個體成長的路綫圖。
評分坦白說,初讀這本書時,我抱著一種審視甚至略帶懷疑的態度。畢竟,在這個信息爆炸、追求速成的時代,一本談論“修養”的書籍,很容易被貼上“老生常談”的標簽。然而,這本書卻以其獨特的深度和廣度,徹底顛覆瞭我的預期。它沒有停留在錶層的道德說教,而是深入挖掘瞭文化基因對個體性格的影響。作者的文筆極其老練,句式多變,長短句交錯,讀起來有一種音樂般的韻律感。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書中處處流露齣一種對“度”的把握,那種恰到 আত্মার的平衡感。無論是談論情感的錶達,還是處理利益的權衡,作者總能找到一個恰到好處的支點,避免瞭任何一方的極端。這種對中庸之道的深刻理解和實踐指導,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珍貴。它不是教你如何取巧,而是教你如何立足於天地之間,穩健而優雅地前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