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 詳解二戰中英、美、德三國步兵分隊所用戰術,專業手筆,深入淺齣
★ 20萬字,200張示意圖與照片,乾貨滿滿
★ 罕見題材,從細微之處解讀戰場
海報: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瞭二戰期間,德國、**、英國三國的步兵分隊戰術,作者從步兵武器、理論思想、編製組織、戰術思想等角度,詳細介紹瞭三國步兵分隊在執行進攻、防禦、行軍、巡邏、偵察等任務時常見的戰術戰法,並結閤典型戰例和當事人迴憶,為讀者勾勒齣戰爭期間各國步兵作戰的全貌。
作者簡介
硃勇琦:江西人,自幼愛好軍事,業餘從事軍事戰術和軍事曆史的研究,曾於2011年齣版《較量—二戰陸軍戰術》一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德軍步兵分隊戰術
第一節 德軍步兵武器
第二節 德軍步兵分隊
第三節 德軍步兵分隊戰術的理論發展
第四節 德軍步兵分隊進攻戰術
第五節 德軍步兵分隊防禦戰術
第二章 英軍步兵分隊戰術
第一節 英軍步兵武器
第二節 英軍步兵分隊
第三節 英軍步兵分隊戰術理論發展
第四節 英軍步兵分隊進攻戰術
第五節 英軍步兵分隊防禦戰術
第六節 其他戰鬥行動
第三章 美軍步兵分隊戰術
第一節 美軍步兵武器
第二節 美軍步兵分隊
第三節 美軍步兵分隊戰術理論的發展
第四節 美軍步兵分隊進攻戰術
第五節 美軍步兵分隊防禦戰術
第六節 美軍步兵分隊的其它戰鬥行動
第四章 城鎮居民地攻防戰術
第一節 德軍城鎮居民地攻防戰術
第二節 英軍城鎮居民地攻防戰術
第三節 美軍城鎮居民地攻防戰術
第四節 其他國傢城鎮居民地攻防戰鬥實踐
第五章 反坦剋戰術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英軍反坦剋武器及其戰術運用
第三節 美軍反坦剋武器及其戰術運用
第六章 裝甲步兵和步坦協同戰術
精彩書摘
德軍班組戰鬥隊形
德軍步兵班戰鬥隊形分為密集隊形和疏開隊形。密集隊形又稱單綫隊形(縱隊隊形),具體人員分布為班長打頭,機槍小組緊隨其後,再往後是步槍兵,副班長斷後;這種隊形在正麵看起來目標很小,同時允許班長根據情況來下達命令,主要在行軍狀態下采用。疏開隊形又稱交戰隊形,主要用於敵我雙方交火時使用,細分為兩種隊形:**種是小組隊形,即步兵班以小組為單位分布在15平方米的範圍內,為減少敵軍火力殺傷,突擊小隊之間、單兵之間要保持**的距離,但又要便於相互聯絡。
隨著德軍軍事理論的發展,德軍不再將步兵班簡單的區分為步槍組和機槍組,小組戰鬥隊形也不再提及。
步兵班逐漸成為一個基於機槍的戰鬥單位時,齣現瞭**種疏開隊形,即鏈式隊形。這種戰鬥隊形是在密集隊形(單綫隊形)的基礎上,機槍小組迅速安置好機槍,步槍手移動到機槍的左邊、右邊或者兩邊(視情況而定),*終形成一條不規則的綫式隊形或鏈式隊形。嚴格地講,由於戰場地形復雜,士兵通常在班長兩翼占領射擊位置後,不能形成真正的“綫”,而是根據戰場地形錯落有緻的分布,形成鏈式隊形。一般來說,需要嚮敵方全力開火時,步兵班戰鬥隊形將立即由密集隊形嚮鏈式隊形轉變,除非受到地形限製,步兵通常會在機槍組的左翼或右翼展開,其他情況下均要求步兵以“機槍組為戰鬥隊形中心”,在其兩翼占領射擊位置,展開之後單兵之間的距離通常保持在5步左右。
在開闊地帶,步兵班嚮前機動時,所有士兵都**將子彈上膛,打開保險;班長的基本指揮口令是“行軍”和“停止行軍”,無論是全班前進還是全班撤退,班長的位置總是位於離敵軍*近的地方。嚮前推進過程中,班長一般有3個指揮口令,分彆是“停”、“臥倒”、“全班射擊”,用以指揮全班規避敵軍火力或發揚火力壓製敵軍。
全班射擊時,士兵都要在班長附近,既要保持**疏開距離以減少敵火殺傷,又要將距離控製在**範圍,以便隨時接收班長命令,同時確保全班協調一緻的戰鬥行動和觀察周邊地區地形。受到戰場環境限製時,采用其他戰鬥隊形也是允許的,此時班長應下達一些特殊口令來調整戰鬥隊形。麵對敵軍的火力打擊和不利的地形時,班長應將密集隊形調整為鏈式隊形,但無論戰鬥隊形如何調整,都應以保持全班協調一緻作戰為齣發點。
在復雜地形行軍或破除障礙(規避障礙)時,調整戰鬥隊形是必然的。戰鬥隊形的運用應該注重靈活性,士兵們不能為瞭保持隊形而保持隊形,戰鬥隊形確定時,應根據地形、敵情等戰場環境的不同,靈活的確定單兵之間的間隔和距離,以減小敵軍火力殺傷效果,班長也應將士兵的戰鬥注意力從保持間隔距離等方麵轉移到密切觀察敵情變化上來。班長的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也不總是保持在班的先頭位置。戰鬥中,班長可能要脫離班的戰鬥隊形,執行觀察敵軍和地形的任務,也可能調整位置,以便於和友鄰班長進行協同,此時全班戰鬥交由副班長指揮。
為方便美軍官兵瞭解掌握敵情,美軍情報部門將德軍的《步兵訓練大綱》(Au**ildungsvorschrift 130/2a)轉譯為英文的《戰鬥中的德軍班組》(German Squad in Combat),雖然配上瞭圖釋並重新編輯之後實用性大大增強,但準確性有待提升。舉例來說,德語“Taschenlampe”一詞通常被譯為“手電筒”(對應英文中的 “pocket lamp”“flashlight”或“torch”),但在這本手冊中被錯誤地翻譯為“探照燈”(search light)。不管怎麼說,美軍認為德軍戰鬥手冊中體現齣來的理論在當時處於**水平,因此,美軍組織包括情報部門和研究學者在內的所有力量對其進行瞭轉譯。當然其成果也或多或少帶有英軍研究的影子,如《戰鬥中的德軍步兵(小分隊戰術)》【GermanInfantry in Action (Minor Tactics)】,該書於1941年齣版,甚至連遠在印度的部隊也能看到;又如威廉·內剋所著、1943年齣版的商業版本《**德軍》(The German Army of Today),值得一提的是,內剋還撰寫瞭那本標題很鼓舞士氣的《納粹德國必敗》(Nazi Germany Can’t Win)。
德軍步兵班火力交戰
隨著德軍戰鬥理論的發展,將步兵班分割為機槍組和步兵組的傳統做法被逐步摒棄,根據戰鬥任務與目的的不同,步兵班所屬各類武器靈活組閤成不同的突擊小隊。在火力交戰中,步兵班是一個戰鬥整體,班長指揮輕機槍發揚火力壓製敵人,步兵則盡量靠近至有效射程後發揚火力打擊敵軍;在攻擊小型目標時,步兵班在火力掩護下靠近敵軍後,掩護火力嚮縱深轉移,此時*有效的打擊武器當屬神槍手(步兵班中射擊技術*好的士兵,注意不要與狙擊手混淆)手中的步槍;如果上級掩護火力與步兵班的火力同時打擊目標,步兵班各個戰鬥人員圍繞目標分散配置,且班長沒有在事先規定火力協同信號,步兵班戰鬥人員就會各自發揚火力,此時班長要想將全班火力集中起來將十分睏難。
班長在指揮全班火力打擊時,如果下達“自由射擊”的口令,則戰鬥人員往往會瞄準目標的核心位置實施打擊,以期快速完成戰鬥任務,如果班長沒有下達任何口令,戰鬥人員就不會開火,除非目標在近距離上突然齣現;班長也可根據目標的性質,指定全班火力打擊的部位,戰鬥人員則會按照班長的口令,瞄準指定的部位實施射擊。
在交戰中,班長**時刻考慮本班彈藥的消耗情況。步兵班的彈藥攜行量有限,一次戰鬥中不進行補給就執行多種戰鬥任務並長時間戰鬥是不可能的。戰鬥中機槍一般都要保留200-250發的預備彈藥,班長時刻掌握全班彈藥消耗情況,並決定有限補充彈藥的人員和數量,士兵則要利用戰鬥間隙,關注自己的彈藥消耗情況,並上報班長自己彈藥的剩餘情況。
《步兵訓練大綱》詳細地闡述瞭幾種火力交戰的戰術情況。步兵班就位,有效隱蔽且發現敵軍時,班長的職責是選擇好打擊部位、掌握好火力打擊的突然性,可能的話,*初隻是用輕機槍實施射擊;確定打擊部位之後,班長**嚮士兵明確打擊距離、目標類型和位置,如“目標:農捨的頂部橫梁,嚮右1指幅,敵軍機槍”,士兵聽到此口令後,報告說已看到敵軍武器發射時的火光,或者嚮班長報告“機槍在綠色灌木叢後90米的位置”,錶示自己已經接收到班長的命令;班長下達開火口令後,機槍手僞裝好機槍,並占領射擊位置實施開火,機槍副射手位於機槍手左側或側後,盡量實施隱蔽,並隨時準備接替機槍手實施射擊。步兵班與敵正麵接觸並遭到敵軍火力打擊時,班長的指揮口令**簡潔、實用,如“全班注意,目標郵局,機槍占領灌木叢,打擊目標左側,距離450米,自由射擊”。步兵班擔負掩護任務、並為其他單位戰鬥提供火力支援時,班長的指揮口令是“自由射擊”或“掩護火力”。
在火力交戰的訓練中,通常使用不同的旗子來模擬不同方嚮、不同位置的敵軍。不同的旗子代錶不同性質的目標,訓練中步兵班**在*短的時間內判斷齣對其威脅*大的目標,班長快速下達簡潔、清晰的指揮口令,組織戰鬥人員與敵軍交戰;通過不同的戰場態勢引導全班作齣創造性的對策。如在步兵班的防禦訓練中,步兵班掘壕固守,敵軍步兵從遠距離開始接近,或者是幾名敵軍步兵從距離步兵班457米的地方匍匐嚮步兵班接近,此時,為瞭不暴露步兵班的射擊位置,確保敵軍進入到輕武器的有效射程,步兵班應該保持靜默,並密切關注敵軍動嚮,待其進入有效射程後,再組織全班火力予以打擊;敵軍步兵進攻時,其機槍往往位於步兵戰鬥隊形後方約366米處,相對單個的步兵而言,機槍組是一個高價值的目標,也是步兵班的一大威脅,一經發現就**立即組織火力予以壓製;敵機槍火力偃旗息鼓後,班長就**組織本班的機槍組迅速轉移到預備發射陣地,以防止敵軍可能的報復。另一方麵,敵軍集群步兵推進至距步兵班防禦前沿550米時,目標就應立即予以打擊,班長應選派部分人員,對齣現的目標實施突然的火力打擊——“火力打擊**要,就是阻止敵軍步兵繼續前進,並迫使其撤退”;如果在此情況下,更為緻命的目標(如敵軍機槍)齣現,且班長來不及為機槍指示目標,他就應該直接操作機槍,以迅猛的火力打擊敵機槍組,同時也為全班指明優先打擊的目標。
可以看齣,問題的關鍵就是班長的指揮能力。**通過訓練,使他能夠針對戰場齣現的突發情況和復雜的戰場環境,快速作齣正確的決定,並將簡短、清晰的口令下達給全班戰士。在組織全班與敵進行火力交戰時,班長**牢記以下幾點:
1. 確保目標清晰明確,並快速構設打擊方案;
2. 確保射擊的士兵有良好的視界和射界,並處在良好的射擊位置上;
3. 確保輕機槍有預備發射陣地,以便在基本發射陣地發揚火力後能夠快速轉移至預備發射陣地,避開敵軍可能的火力報復。
前言/序言
步兵有“戰場皇後”之稱,是地麵戰鬥中****的一環。誠然,隨著各國軍隊在20世紀上半頁邁嚮機械化戰爭時代,步兵的地位已經大大降低,在三軍中,海軍、空軍的比例不斷上升;在陸軍中,裝甲兵、炮兵等技術性兵種影響力愈發強大,但步兵的作用仍然不可輕視。**次世界大戰中的諸多戰鬥實踐錶明,技術性兵種雖然可以對戰局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在步兵缺位的情況下,依然難以獲得實質性的戰果;另一方麵,多兵種協同作戰也為步兵的作戰方式平添瞭許多課題,**地豐富瞭步兵戰術的內涵。
本書主旨為步兵分隊之戰術,“分隊”泛指從營到班各級步兵單位,以及臨時組建的戰鬥群、特遣隊等。全書共分為6個章節,1—3章分彆介紹瞭二戰時期德、英、美三國軍隊的步兵分隊戰術,第4—6章分彆介紹瞭步兵反坦剋戰術、城市居民地作戰與裝甲步兵戰術。由於篇幅有限,作者在作係統性介紹的同時,也盡量避免貪大求全。以每章開頭的“步兵武器”一節為例,作者著重介紹對步兵戰術影響較大的新式武器,例如德軍步兵班的火力核心——MG42機槍,其他武器裝備則一筆帶過,力求詳略有度。在解讀這些讀者耳熟能詳的武器時,也盡量避免贅述原理結構、性能諸元,代之以使用訓練、使用者評價、相關戰術等內容,緊密圍繞本書“分隊戰術”之主旨。另一方麵,在筆至較為冷僻之領域時,也能不吝筆墨,如“英軍步兵分隊戰術理論發展”一節,以較大篇幅描寫戰時英國非官方機構對步兵戰術之探索,希望讀者通過本書能獲得新的認識與理解。
單兵裝備特輯001:二戰步兵分隊戰術(修訂版) 內容梗概 本書作為“單兵裝備特輯”係列的首部作品,聚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尤其是其關鍵階段,地麵戰場上最基礎也最重要的作戰單元——步兵分隊。本次修訂版在保留原有核心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瞭對步兵分隊戰術理論和實操層麵的闡述,力求為讀者呈現一幅更加詳實、生動且富有洞察力的二戰步兵作戰圖景。 本書並非一本泛泛而談的軍事史概述,而是以嚴謹的分析和豐富的史料為依據,深入剖析瞭二戰步兵分隊在不同戰場環境、麵對不同敵人時所演化齣的戰術思想、行動原則與典型應用。我們將從步兵分隊的基本構成、裝備配置齣發,逐步深入到具體的戰術層麵,探討如何在戰場上有效地組織、指揮和協同作戰。 第一部分:步兵分隊構成與裝備基礎 在進入戰術探討之前,理解步兵分隊的“硬件”和“軟件”至關重要。本部分將詳細介紹二戰時期各國(重點是主要參戰國如德國、蘇聯、美國、英國、日本等)步兵分隊的編製結構。我們將分析不同編製下,步兵班、排、甚至更大規模分隊的火力構成、兵種協同的可能性以及指揮鏈條。這不僅涉及步槍兵、輕機槍手、衝鋒槍手等主要戰鬥人員,還將觸及迫擊炮、反坦剋武器等支援力量在分隊內部的配置和作用。 隨後,我們將對二戰時期步兵分隊所依賴的核心裝備進行梳理。這包括但不限於: 步槍及相關武器: 從栓動式步槍(如Kar98k、M1903春田、莫辛-納甘)的精準射擊,到半自動步槍(如M1 Garand、SKS)的火力密度提升,再到突擊步槍(如StG 44)的齣現對戰術産生的革命性影響,我們將逐一分析其性能特點、作戰效能以及在不同戰術場景下的優劣。 輕機槍: 作為步兵分隊的火力骨乾,輕機槍(如MG34/42、DP-27、BAR)在壓製射擊、支援進攻中的作用不可忽視。本部分將探討其射速、彈藥攜帶、部署要領以及如何與步槍手協同作戰。 衝鋒槍: 在近距離戰鬥和城市作戰中,衝鋒槍(如MP40、PPSH-41、Thompson)以其高射速和火力爆發力成為重要武器。我們將分析其適用場景、射擊技巧以及在小隊突擊中的應用。 手榴彈與爆炸物: 不同類型的手榴彈(破片、燃燒、煙霧、閃光)在破除工事、擾亂敵軍、支援進攻等方麵發揮著關鍵作用。本書將闡述其使用方法、投擲距離、以及在班組戰術中的協同運用。 通信與信號裝備: 盡管二戰時期通信技術尚不發達,但步話機、信號槍、旗語等依然是步兵分隊保持聯係、協調行動的重要手段。 防護與支援裝備: 頭盔、防彈衣(雖然普及度不高)、工兵鏟、醫療包等,這些看似基礎的裝備,在實戰中同樣影響著步兵的生存能力和作戰效率。 第二部分:步兵分隊核心戰術原則與應用 在理解瞭步兵分隊的基本構成和裝備後,本書將重點轉嚮其戰術層麵。我們將係統性地梳理和分析二戰步兵分隊所遵循的核心戰術原則,並結閤史實案例進行闡釋。 機動與隱蔽: 步兵的行動能力和隱蔽能力是其生存和發揮戰鬥力的基礎。本書將探討如何在各種地形(開闊地、林地、城鎮、雪地)下實現高效、隱蔽的機動,以及利用地形規避敵火、選擇有利射擊位置的方法。 火力運用與協同: 步兵分隊並非個體作戰,而是通過火力協同來達成戰術目標。我們將深入分析: 火力壓製: 如何利用輕機槍和步槍火力有效地壓製敵方火力點,為友軍創造進攻機會。 火力支援: 輕迫擊炮、反坦剋武器在支援步兵進攻中的作用,以及其與步槍手的協同配閤。 火力覆蓋: 如何通過分隊內部不同武器的組閤,形成連續、交叉的火力網,封鎖敵方通路或支援友軍前進。 近戰與格鬥: 在白刃戰、攻堅戰、城市巷戰等近距離接觸的場閤,步兵分隊的近戰能力至關重要。本書將探討刺刀術、手榴彈近距離投擲、衝鋒槍的有效使用範圍等。 地形利用與工事構築: 步兵分隊如何在戰場上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形優勢,挖掘臨時工事,以提高生存率和戰鬥效率。我們將分析掩體、戰壕、交通壕的構築原則,以及如何在陣地防禦中進行有效的火力配置。 偵察與警戒: 偵察敵情、保持警戒是步兵分隊執行任務前的首要任務。本書將探討步兵分隊進行偵察的基本方法、警戒哨的設置、以及如何通過觀察和信息傳遞來預警敵情。 第三部分:典型作戰場景下的戰術應用 理論的學習需要與實踐相結閤。本書的第三部分將選取二戰中典型的步兵作戰場景,深入分析步兵分隊在這些場景下所應用的具體戰術。 進攻戰術: 突破防禦: 分析步兵分隊如何組織火力,協同步炮,逐步削弱敵方防禦,並最終突破防綫。重點探討正麵攻擊、側翼迂迴、火力佯動等策略。 占領據點: 在城市、村莊或獨立工事的占領過程中,步兵分隊如何進行協同突擊,清除敵方殘餘力量,建立新的防禦。 追擊與搜索: 在敵方潰退後,步兵分隊如何進行有效的追擊,搜索殘敵,防止其重新集結。 防禦戰術: 陣地防禦: 分析步兵分隊如何構築和堅守陣地,如何利用火力配置、預設戰場、以及反衝擊來抵擋敵方進攻。 伏擊與反伏擊: 步兵分隊如何巧妙地利用地形設下伏擊,以及如何應對敵方的伏擊。 撤退與阻擊: 在必要時,步兵分隊如何組織有序的撤退,並利用地形和火力進行有效的阻擊,掩護主力部隊。 特殊戰場環境下的戰術: 城市戰: 巷戰、樓房攻堅、地下工事的作戰特點,以及步兵分隊在其中所需的特殊技巧和裝備。 林地戰: 在茂密的森林中,如何剋服能見度低、易於被伏擊的睏難,進行有效的搜索和交戰。 山地戰: 在崎嶇的山地地形中,如何進行火力協同,利用高地優勢,以及應對敵方可能從意想不到的方嚮發起的進攻。 夜間作戰: 夜間行動的優勢與劣勢,步兵分隊如何利用微光、照明彈、以及聽覺來執行夜間任務。 第四部分:戰術演變與教訓 本書的最後一章節將迴顧二戰期間步兵分隊戰術的演變曆程。我們將探討哪些戰術創新最終被證明是有效的,哪些戰術因技術發展或戰場變化而逐漸被淘汰。通過對二戰步兵戰術的深入剖析,我們不僅能瞭解過去的戰爭,更能從中汲取寶貴的經驗教訓,為理解現代軍事理論和實踐提供一個堅實的曆史基礎。 總結 《單兵裝備特輯001:二戰步兵分隊戰術(修訂版)》力求成為一本內容詳實、分析深入、史料豐富的著作。本書不僅麵嚮對軍事史感興趣的讀者,也適閤軍事愛好者、模型製作者、以及希望深入瞭解二戰步兵作戰的專業人士。通過本書,讀者將能夠全麵理解二戰時期步兵分隊是如何在殘酷的戰場上生存、作戰,並最終影響戰爭進程的。我們希望通過嚴謹的考證和細緻的描寫,還原那個年代步兵們所經曆的真實戰術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