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乾部手記——中國鄉村治理中鮮為人知的實況(1990~2017)》內容簡介:本書根據作者二十多年的實際基層工作經驗提煉而成,生動講述瞭當前鄉村治理中鮮為人知的實況。展現瞭中國(1990年~2014年)的山區鄉村生存的現狀及鄉村治理的實況。本書由作者工作日記整理,寫作形式獨特,加之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有文學作品般的易讀性。全書撰寫曆時十餘年,書中有作者當時工作的思考也有對三農治理的學術思索與研究,對破解三農問題有學術參考價值。
作者:李萬忠
李萬忠,男,1971年生,湖南郴州人。1990年畢業後,在郴州市從事鄉鎮基層工作二十多年。2005年起開始潛心研究鄉村治理,已在《鄉鎮論壇》、《改革內參》、《村委主任》等報刊雜誌發錶文章30餘萬字,曾獲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二、三等奬多次,並有三篇文章獲市領導批示。期間赴湖南省社科院掛職學習,又受邀前往香港中文大學做訪問學者。現在郴州北湖區史誌辦工作,任北湖區政協委員、《村委主任》雜誌特約農村觀察員。
目 錄
引子 我的鄉鎮工作從一個山鄉開始
第一章 村民、村乾部及其社會基礎
一、鄉鎮治理中的村民
二、亦官亦民的治理者——村乾部
三、影響鄉村治理的社會基礎
第二章 農業稅、統籌款徵收的那些事
一、可以“撮榖子”的時代:1996年之前
二、不準“撮榖子”的時代:1996年之後
第三章 “鄉村第一難”——計劃生育工作
一、“難”的根源在哪裏?
二、政策與對策
三、鄉村計劃生育:“繼續”還是“調整”?
第四章 鄉村社會綜治:一種需要鄉土智慧的工作
一、頗受村民喜愛的糾紛調解製度
二、壓力型體製下的上訪工作
三、縣界村莊衝突:從漠然置之到積極處置
第五章
乾部駐村的一個樣本——駐點茶村紀事
一、鄉鎮乾部駐村概況
二、茶村及村乾部簡介
三、駐村乾部的工作
四、村民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第六章 “過河的石頭沒摸好”——鄉鎮農村閤作基金會倒閉之謎
一、建立:土法上馬,先天不足
二、運作:權力攬儲,人情放貸
三、危機:看得到,解決不瞭
四、善後:村民與鄉鎮乾部的博弈
五、啓示:亟待反思的鄉鎮工作機製
第七章
賭博中的罌粟花:鄉村“地下六閤彩”
一、潮起潮落
二、一個賠光百萬傢産的莊傢
三、“地下六閤彩”運行內幕
四、打擊“地下六閤彩”
第八章 山村的天災與生態失衡
一、水災:山村常見的自然災害
二、抗“非典”——縣鄉壓力型體製的成功範例
三、山林火災摺射齣來的鄉村問題
四、地震謠言下的村民
第九章村委會選舉:從“乾部主導”到“競爭選舉”
一、“乾部主導”時期
二、“競爭選舉”時期
第十章 揭秘鄉鎮小煤窯
一、礦難是這樣處置的
二、小煤窯整治片段
三、礦區鄉鎮治安關鍵點:遏製群體性暴力
四、小煤窯民工的收入與生活
五、煤老闆斂財黑幕:中國民營經濟的一個側麵
第十一章精準扶貧:緻富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一、“貧睏戶”何以貧睏?
二、建整扶貧:以村為幫扶對象的扶貧
三、精準扶貧:直接幫扶貧睏戶
後 記
半夜齣發做計生工作
1991年,因為村民白天一看我們來就躲到山上去,於是改變方法——天不亮就趕到計劃生育對象傢。
4月的一天,我們淩晨 3點多鍾就齣發瞭。這麼黑就去,我這個近視眼就麻煩瞭。微弱手電筒光下,我看不清路,羊腸小道凹凸不平,一不小心我就被路上的小石頭絆倒路旁的茅草叢中去瞭。之後,我想瞭一個辦法:盯住前麵人的腳,跟著走,這樣就好多瞭。
2個多小時後,我們來到一個隻有一戶人傢的自然村。這時,天還沒亮。這戶村民全傢還在睡夢中。盡管他傢的狗叫得厲害,可是他們也來不及跑瞭。我們守住幾扇門——前門、後門、側門,防止計生對象逃跑。一般來說,隻要守住門,計生對象沒有機會走瞭,盡管會與我們吵一下,最終還是會落實節育措施的。
然後,敲門。好一陣子,村民纔開門。我們進去一看,一張床上睡著 5個孩子——有男孩也有女孩。當村婦一個一個地抱起他們起床時,一個孩子僅僅比另一個高一點。估計孩子之間的間隔年齡,就差那麼兩歲。也就是說每隔兩年左右,這個婦女就要生一個孩子齣來。
這傢人住的是泥巴牆的房子。夫妻倆的情形呢,就像當時流行的一個名叫《計劃生育好處多》的快闆一樣:“計劃生育好處多,利民利傢又利國。今天彆的我都不說,就說我村子裏的張三哥,他年齡不過三十多,兒女就有五六個。妻子三十還沒過,看起像個老太婆……”
這對夫婦見我們人多,走不脫瞭,於是說現在傢裏農活多,過段時間一定去。但我們不上當,已經多次發通知給她,都不去,以後會自覺去?她又說沒吃飯,等做飯吃瞭再去。我們怕她藉做飯的機會溜走,要他們到鄉政府吃飯。凡是來結紮到政府吃飯都是公傢負擔。這個村民喊來父母帶孩子,就跟我們走瞭。
過瞭一段時間,我在集市遇到這個村民,他還是恨我們要他妻子落實瞭計劃生育手術,揚言要打帶隊的副鄉長。
序
2008年 10月,我在長沙參加縣鄉乾部論壇,遇到一批熱心鄉村研究的鄉鎮乾部,李萬忠就是其中的一個。之後,一年一次的縣鄉乾部論壇幾乎都能見到李萬忠。去年年底,他發給我一部長達 30餘萬字的《鄉鎮乾部手記》手稿,請我作序。
《鄉鎮乾部手記》不是小說等文學作品,而是一部接地氣的關於鄉村治理的學術著作。書裏大量的第一手資料,都來自他在鄉鎮政府工作 23年間的日記和筆記。這些第一手的資料,非常難得。
李萬忠 1990年從郴州農校畢業分配在鄉鎮工作,前後達 23年之久。他始終沒有脫離學生時養成的學習與思考的習慣。工作之餘,在宿捨裏看書、寫日記是他的一大享受。他喜歡思考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為什麼講道理的工作方法對一些村民毫無用處?文質彬彬、依法依規的鄉鎮乾部何以被村民、村乾部認為沒有魄力?一些鄉鎮體製改革政策反而成瞭導緻鄉村問題的製度性因素?收農業稅、統籌款為何要撮榖子纔收得上?
在鄉鎮的仕途中,如他自己所說,做的不算成功。1994年就是副科級秘書,之後當過鄉黨委委員、副鄉長、鎮長助理等職。到今天,依然是副科級。始終沒有機會像其他的鄉鎮主官把自己積纍的鄉村工作經驗與鄉村建設情懷在一個鄉鎮區域內付諸實踐。在鄉鎮,不少副職乾部,仕途一旦處於停滯狀態後,要麼怨天尤人,要麼得過且過,喝點小酒、打點小牌過過日子。但他沒有灰心喪氣,從 2002年起,他把自己的業餘時間轉嚮鄉村治理研究。他兢兢業業地工作,把每一次的工作當成進入鄉村現場的研究機會,隨身帶個本子,隨時記錄工作遇到的情況,這樣積纍瞭大量的素材。2005年至今,他先後發錶 30多萬字的鄉村治理文章。從 2008年起,他即開始著手本書的寫作,寫一本書比寫單篇文章的要求高很多,十個年頭,他數易其稿,可謂屢敗屢戰,天道酬勤,終於寫成此書。
其實,潛心研究鄉村治理的鄉鎮乾部很少,能夠長期堅持下來的更是寥寥無幾。當今,以村莊為研究對象的學術成果不少,但以鄉鎮為研究對象的學術成果卻不多,有深度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因為要瞭解真實的鄉鎮政治運作,沒有多年身在其間的工作與生活經曆,是很難瞭解與參悟透那些存在於鄉村治理深處的種種內幕和潛規則。這本書以鄉鎮為研究對象。對計劃生育、農業稅、乾部駐村、鄉村社會治安、鄉村生態與抗災、地下六閤彩、村委會選舉等多方麵的工作以及在 28年間的變遷,都做瞭翔實描述。對村莊治理也是從鄉鎮乾部的角度來分析。對村民、鄉村乾部、鄉村社會、鄉鎮政府這些鄉村治理的政治主體,作者也有自己的見解。雖然有的工作如農業稅、農村閤作基金會等已經成為曆史名詞,但其中一些在工作顯現齣來的經驗教訓、深深植根於農村傳統文化中的村民生存法則、人生信條、行動邏輯等依然存在。掌握這些規律規則對解決當前農村存在的一些問題,甚至以後可能發生的一些事情,依然有著重要藉鑒作用。對於外界難以看明白的一些事情,李萬忠做瞭深度剖析,將其深層原因講得明明白白。
該書寫作平實,材料翔實,分析客觀,思考理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鄉村治理的好著作。我嚮研究鄉村治理的學者專傢、嚮基層工作者和關心三農的人,推薦此書。
李昌平
於中國鄉建院北京三裏屯辦公室
2018年1月18日
這款圖書的裝幀設計,透著一種樸實而厚重的年代感,封麵上的文字仿佛經過歲月的沉澱,散發齣一種人文關懷的氣息。我一直對中國鄉村的發展和治理有著濃厚的興趣,特彆是1990年代到2017年這段波瀾壯闊的時期,是中國社會轉型最為關鍵的階段,而鄉鎮作為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其麵臨的挑戰和取得的成就,往往是被大眾所忽視的。這本書的書名《鄉鎮乾部手記——中國鄉村治理中鮮為人知的實況(1990~2017)》,直接點明瞭其核心價值——揭示那些不為人知的真實情況。我非常期待在書中能夠看到,那些在鄉鎮一綫工作的乾部,他們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去踐行國傢政策,去化解基層矛盾,去推動鄉村發展。那些“鮮為人知的實況”,可能包含著許多我們普通人難以想象的艱難睏苦,但也一定閃爍著基層工作者堅韌不拔的精神光輝。這本書,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觀察中國鄉村治理的獨特窗口,讓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基層工作的復雜性與重要性,以及在這三十年間,中國鄉村是如何一步步走嚮今天。
評分這本書的氣質,怎麼說呢,就像一位老者,坐在自傢院子裏,泡上一壺濃茶,慢慢地跟你講過去的故事。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高屋建瓴的理論,隻有樸實無華的敘述,卻能觸動人心最柔軟的地方。作者的筆觸,就像一把精細的手術刀,剖開瞭中國鄉村治理的錶層,直抵其核心的脈絡。我一直覺得,理解一個國傢,首先要理解它的基層。而中國的基層,最集中的體現就是在鄉鎮。這本書,正好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視角。1990到2017,這三十年,中國的鄉村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物質生活到精神麵貌,都經曆瞭巨大的轉型。而在這轉型過程中,鄉鎮乾部承受的壓力、麵臨的抉擇,我們普通人是很難體會到的。他們是政策的執行者,是矛盾的調和者,更是鄉村發展的推動者。我期待書中能夠看到那些關於土地、關於農民、關於基層政權建設的真實案例,看到那些在改革浪潮中,鄉鎮乾部是如何應對挑戰,又是如何守護一方水土的。那些“鮮為人知的實況”,我相信一定充滿瞭智慧、艱辛,甚至是犧牲,它們構成瞭中國鄉村治理最真實、最生動的底色。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人,淡淡的油墨香,仿佛一股泥土的氣息撲麵而來,讓人瞬間穿越迴那個年代。我一直對中國鄉村的變化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隱藏在聚光燈之外的真實故事。這本書的名字《鄉鎮乾部手記——中國鄉村治理中鮮為人知的實況(1990~2017)》立刻勾起瞭我的興趣,它承諾揭示那些我們普通人難以觸及的細節,那些塑造瞭我們今天所見鄉村麵貌的幕後力量。1990年至2017年,這跨越近三十年的時間軸,正是我個人對中國社會變遷感受最深刻的時期。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蓬勃發展,到市場經濟的深入,再到新農村建設的推進,每一個階段都充滿瞭挑戰與機遇。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鄉鎮乾部在這一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他們的決策、他們的睏境、他們的付齣,以及他們如何在大時代洪流中 navigating。那些“鮮為人知的實況”,或許正藏著我們理解中國基層治理邏輯的關鍵綫索。這本書不僅僅是對一段曆史的記錄,更是一次深入鄉村肌理的探索,是對那些默默奉獻的基層工作者的緻敬,也是對鄉村發展規律的深刻反思。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感受那些真實而鮮活的故事,去理解那些平凡崗位上的不平凡。
評分一直以來,我都很關注中國的社會變遷,尤其對基層治理的細節有著濃厚的興趣。市麵上關於宏大敘事的書不少,但真正能深入到鄉鎮一級,揭示其真實運作的文章卻不多。《鄉鎮乾部手記——中國鄉村治理中鮮為人知的實況(1990~2017)》這個書名,一下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設想,這本書一定充滿瞭第一手的資料,那些來自前綫、來自實踐的鮮活故事,能夠讓我們對中國的鄉村治理有一個更立體、更真實的認識。1990到2017年,這段時間是中國社會轉型最劇烈、最復雜的時期之一,鄉鎮作為連接中央與地方的樞紐,其治理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國傢發展戰略的落地以及人民群眾的福祉。我非常好奇,在這段時期內,鄉鎮乾部是如何在政策執行、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生改善等方麵開展工作的。他們遇到的睏難是什麼?他們是如何剋服的?他們的工作方法有哪些創新?那些“鮮為人知的實況”,或許會顛覆我們一些既有的認知,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中國式治理的獨特之處。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瞭解曆史,更是一次學習如何理解中國基層社會運作的寶貴機會。
評分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個國傢,就必須深入其最基層的運作。而中國的鄉鎮,正是承載著國傢政策落地、社會經濟發展、基層矛盾調解的最重要環節。這本書的書名,一下子就吸引瞭我:《鄉鎮乾部手記——中國鄉村治理中鮮為人知的實況(1990~2017)》。它承諾的是一種深入、真實、不加修飾的敘述,而這正是大多數浮光掠影式的報道所缺乏的。1990年至2017年,這二十多年的時間,中國經曆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農村改革到城市化進程,從市場經濟的引入到新農村建設的推進,鄉鎮乾部在這其中扮演瞭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很好奇,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裏,他們是如何在各種復雜矛盾和政策壓力下,去維護一方穩定,去推動經濟發展,去改善民生。那些“鮮為人知的實況”,或許充滿瞭體製內的無奈、人情的糾葛、以及普通人難以想象的付齣。這本書,不僅僅是記錄曆史,更是一種對基層治理智慧的挖掘,是對那些默默付齣者的緻敬,也是對我們理解中國社會運作方式的一次深刻啓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