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光綫創作》是大師半個世紀教學和創作經驗的結晶,作者劉永泗是北京電影學院知名教授,門下有張藝謀、顧長衛等弟子
《影視光綫創作》是一本百科全書式的影視照明教材,也是一本可供隨時查閱的片場指南。從基礎知識、藝術內涵到外景、棚景、實景的具體操作,書中都有清晰有效的論述。對各種環境、場景、人物、類型的布光方法,也都事無巨細地進行指導。作者親自繪製韆幅燈位圖,甚至可以直接根據燈位圖來擺燈。
《影視光綫創作》緊跟數字時代前沿,力圖展現21世紀電影攝影照明的新觀念、新方法。所引用的片例,多為近幾年的優秀電影作品,如《盜夢空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雨果》《藝術傢》《國王的演講》等。作者還特彆關注新日韓電視劇的製作情況,研究瞭如《平清盛》《醫龍》《廁所女神》《成均館緋聞》等劇,闡述瞭數字時代低成本照明的藝術追求和富有成效的方法。
劉永泗,北京電影學院攝影係教授、中國電影傢協會會員。196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係,長期從事影視教學和藝術創作。拍攝瞭多部影視劇作品,齣版瞭《影視攝影》《影視攝影光綫處理》《影視光綫藝術》《影視照明技巧》等專著,以及《美的解構》(閤著)。
劉莘莘,原北京電影製片廠藝術創作人員中心錄音師,現任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藝術創作人員中心錄音師。1997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錄音係,曾擔任多部電影、電視電影、電視劇的同期、後期錄音師工作,承擔北京電影學院攝影係進修班錄音課程教學工作。著有《美的解構》(閤著)。
前言
第—章光與視覺
第二章光影結構
第四章光與造型
第五章光與色彩
第六章光與亮度平衡
第七章照明器材
第八章外景光綫處理
第九章特定條件下的光綫處理
第十章棚內光綫處理
第十一章實景光綫處理
第十二章人物光綫處理
齣版後記
原《影視光綫藝術》於2000 年齣版,是當時國內比較完整的專業書籍,許多院校將其選為必讀書目和研究生教材,現已斷版。隨著現代科技的突飛猛進,原書內容已顯陳舊,跟不上時代步伐。讀者多次錶示,希望看到一本新書。於是我們整理多年講稿,結閤影視科技的發展及現代優秀的影視作品,在原書基礎上,推陳齣新,寫成本書。
自然光效法於20 世紀70 年代誕生,其後不斷齣現新的照明方法。特彆是印象派繪畫光色理論被引用到影視照明中,使影像更加光彩靚麗、感覺一新,視覺語言也更加生動活潑。與此同時,傳統照明方法也不甘示弱,如《藝術傢》(2011)等作品同樣獲得奬項和好評。而將傳統方法與自然方法相結閤,更是遍地開花。
數字影像的發展是當代主流,新光源、新燈具也不斷齣現,小者小巧玲瓏,大者可與太陽媲美。無論是微小的空間,還是宏偉巨大、繁瑣的場景,布光都變得輕而易舉。更令人興奮的是,在低照度照明下,即使不打光,也能創作齣富有藝術魅力的影像。
當代影視處於轉變之中,數字攝影逐漸取代膠片攝影,世界上許多有纔華的電影用光大師走嚮電視製作。過去隻需要講故事的低成本電視劇,在這些大師手中,成為瞭品位高超的藝術作品。在傳統照明中不可原諒的錯誤、禁忌,在大師們的手中卻成為瞭光的技巧、光的語言。突破和創新時刻不停地閃現……認為電視劇隻講故事、不必追求藝術錶現的傳統認識早已過時,要被淘汰。
如果說20 世紀80、90 年代是電影光綫藝術的輝煌時期,那麼當代則是電視光綫藝術披荊棘、衝鋒嚮前的時刻。而學習、研究、藉鑒電影用光技巧,將是掌握電視布光藝術的捷徑。
本書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通過實例給予理論闡述,從技術、技巧、方法中點明光的語言意義和藝術之美。全書引用影視作品180 多部、畫麵1772 幅。涵蓋電影、電視劇、電視電影、紀錄片、廣告片等不同類型、不同風格、不同創作方式的影視作品中的用光方法及藝術錶現。
本書從構思、選材、結構到寫作,均是與劉莘莘一起進行,後定稿也是由她完成。我們力圖展現當下正處於創新中的創作方法及思維方式,從而加快推廣影視創作中對情感錶達構思的重視和普及,提高作品整體的藝術感染力,讓觀眾在愉悅之時,也能得到真正美的體驗,這是我們共同的、迫切的心願。
感謝北京電影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科研處、北京電影學院攝影係,以及所有關心此書的朋友們,沒有你們的支持和幫助,本書難以與讀者相見。
劉永泗
作為一本被譽為“百科全書”的作品,它的索引和參考資料的完備性令人印象深刻。我習慣在閱讀過程中隨時跳躍到感興趣的章節進行交叉參考,這本書的結構設計使得這種查閱變得異常高效。章節之間的邏輯銜接處理得非常巧妙,即使是跨越瞭基礎光學和高級數字照明流程,也能找到清晰的路徑。此外,附錄部分收錄瞭大量行業標準術語的對照錶和常用燈具的規格速查,這在需要快速核對信息的片場工作環境下,簡直是救命稻草。可以說,它已經超越瞭一本普通的學習用書,更像是一個可靠的、可以隨時信賴的行業“瑞士軍刀”,每一次翻閱都能帶來新的發現和啓發,極大地提升瞭我的工作效率和決策質量。
評分作為一個從業多年的燈光師,我最看重的是技術層麵的深度和廣度,這本書在這方麵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停留在“如何打光”的錶麵,而是深入探討瞭不同光源的物理特性,從鎢絲燈到LED矩陣,每一種設備的工作原理、色溫變化以及在不同場景下的適用性,都有非常詳盡的圖解和參數對比。尤其讓我驚喜的是,它居然花瞭大量的篇幅去解析不同曆史時期電影工業對於照明技術的革新,這對於理解當前技術背後的邏輯至關重要。很多國內鮮有提及的國外前沿技術和標準,在這本書裏都有翔實的介紹和討論。讀完後感覺像是完成瞭一次係統而徹底的“洗禮”,很多過去憑經驗摸索的東西,現在終於找到瞭理論的支撐點,對於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是質的飛躍。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視覺享受,那種厚重又不失格調的感覺,拿在手裏就覺得沉甸甸的,仿佛承載瞭無數光影的秘密。我記得我是在一傢獨立書店裏偶然翻到的,第一眼就被那種專業的質感吸引瞭。內頁的紙張選擇也極其考究,即便是印刷復雜的布光圖和設備細節,色彩還原度也令人贊嘆,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裝幀工藝看得齣是用心製作的,即便是經常翻閱,書脊依然保持得很好,這對於一本工具書來說,絕對是加分項。它不像市麵上很多追求速度的教材,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特彆是那些早期經典電影的布光案例解析,即便是簡單的黑白照片,通過這書的呈現,也能讓人感受到光綫在敘事中扮演的微妙角色,那種對細節的執著,真的讓人肅然起敬。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更體現在它對“美學”的強調上。很多技術書籍隻關注瞭“如何實現”,但這本書卻在技術實現的過程中,不斷追問“為什麼要這樣打光”。它詳細闡述瞭光綫如何影響觀眾的情緒、如何塑造人物的心理狀態,以及如何構建特定的視覺敘事節奏。比如,在處理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布光到現代電影的自然光模擬時,作者建立瞭一種跨學科的聯係,讓讀者理解光綫不僅僅是照明,更是情感的載體。我讀到關於“陰影的藝術”那一章節時,深有感觸,作者精準地捕捉到瞭負空間在畫麵構成中的重要性,這使得我對鏡頭語言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層次,遠超齣瞭單純的技術應用範疇。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它沒有采用那種枯燥的教科書式羅列,反而更像是一本經驗豐富的導師在與你進行深入的行業對話。文字流暢而富有激情,即便是像光綫衰減這種偏理論的內容,作者也能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場景化的描述,讓讀者迅速抓住核心概念。我尤其喜歡其中穿插的那些“現場劄記”,那些記錄瞭在極端環境下如何利用有限資源解決復雜光綫問題的片段,真實得讓人心潮澎湃。它教會我的不僅是技術,更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如何在壓力下保持冷靜和創造力。讀起來完全沒有負擔感,反而有一種被引領進入大師殿堂的興奮感,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完,然後立刻想拿著學到的知識去片場實踐一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