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发明之星吴天际/人大附中超常儿童培养纪实丛书
定价:26.80元
售价:18.2元,便宜8.6元,折扣67
作者:沈倩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7-01
ISBN:9787040248173
字数:160000
页码:2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p>“人大附中超常儿童培养纪实丛书”共包括八册。这里再现了一个个学生实现梦想的真实经历!这里描述了一个个家庭亲子教育的生动情节!这里展现了一所学校及老师们的教育探索和实践!这里告诉我们:“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教育要帮助每个孩子寻找他们的个性支点,让他们心里孕育着自己的美好梦想!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他是“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的获得者,他在高中时便得到了5万元的奖金,他顺利地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智慧开拓明天,创造成就未来,他用发明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本书通过对吴天际成长经历的描述,深度剖析了家庭对孩子好奇心的培育与引导、学校创造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在吴天际身上起到的神奇的作用。特别强调的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内容提要
吴天际,2006毕业于人大附中,现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生。吴天际是一个突出的科技创新人才。在他的学习生涯中,凭借其突出的发明创造能力和创造成果,曾获得“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一等奖”“华汉青少年奖”,赢得了“明天小小科学家”的称号。因其出色的表现,他终被保送清华大学。 吴天际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人大附中的通用技术课,这门课程开设于20世纪90年代初,多年的发展已经使它形成了集通用技术教育与创造教育、研究性学习于一体的教育机制。正是在这门课程上,吴天际深入研究“圆弧半径测量尺”,由此赢得了“明天小小科学家”等一系列荣誉,开启了他的创造发明之路。本书通过对吴天际成长经历的描述,深度剖析了家庭对孩子好奇心的培育与引导、学校创造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在吴天际身上起到的神奇的作用。特别强调的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目录
引言
章 好奇心开启创造之旅
一、学习,乐在其中
“小小问题篓”
在物理世界遨游
实验室中的科学启蒙
二、家教哲学
成绩不是硬指标
为孩子树立榜样
三、小圆打开大世界
9岁结缘程序设计
“学就要学扎实”
四、坚持不懈是一种精神
从20人到4人
练习才是硬道理
音乐厅中的独奏
五、闪烁的发明之光
小小方便课程表
让城堡亮起来
第二章 踏上超常教育快车道
一、教育无定势
超常儿童,超常教育
仁华学校的计算机课
别人游戏我来编
慈祥的校长,紧张的面试
二、授人以渔,培养自主能力
自己出题自己解
“非典型性”中考复习
走进虚拟科学实验室
三、多彩的实验班课堂
特殊的班委会
回响在课堂上的掌声
班主任的别称
四、思维碰撞的大舞台
自娱自乐装电脑
破译“万用密码”
博弈论问题共探讨
实验中的快乐体验
五、探索学习的方法
不超前,但扎实
模块法中得自信
实验之中获真知
第三章 打开创造力之门
一、滋养创新的课堂
劳技课上的他山之石
思考从动手开始
有缺点就改进
二、独立的成果
从极限拓展开来
差点儿夭折的测量尺
制作事事皆亲为
三、宝马还须伯乐鉴
创造团队造英才
为学生铺路搭桥
第四章 百炼方能成钢
一、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从北京走向全国
“明天小小科学家”
《新闻联播》显身影
二、脱颖而出显精神
优中选优的市长奖
有思想的答辩者
过来人的微笑服务
三、走在自己的轨道上
做专才,也要做通才
找准定位,轻松应对
四、自主源于尊重
和颜悦色的教育
不以成绩论英雄
给孩子的一封信
五、收获的不只是荣誉
参赛是一种放松
收获人生桶金
保护创新的专利
纷至沓来的邀请
照片挂进了高中楼
第五章 捕捉生活中的灵感
一、“文曲星”上显创新
5号电池置换纽扣电池
让“文曲星”人性化
为我所用的“红外”
二、创造从生活中来
自制PPT遥控器
表姐的生日礼物
选修课上的发现
三、科技服务生活
改进的毕业照
两天变成论坛管理员
“风采杯”上展风采
校园里的免费维修工
第六章 走进科学殿堂
一、一路走来,延续梦想
去上好的电子系
轻松面试,保送成功
热门不是我想要
不去香港上大学
二、永远都是上满弦
高考是一次成人礼
英语四级先通过
独立之后的人生课
三、是一种习惯
个交上设计方案
登上清华主楼的讲台
托起梦想的心灵港湾
跋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觉得充满了奇思妙想和智慧的光芒。“发明之星吴天际”这个名字,一下子就把我拉进了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世界,仿佛能听到各种奇思妙想碰撞的火花。人大附中这个背景,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一份权威和可靠感,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在一个顶尖的教育环境中,记录着一个超常儿童的成长历程。我一直对那些拥有特殊天赋的孩子们感到好奇,他们是如何思考的?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是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孕育出如此耀眼的光芒?这本书似乎就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的窗户,让我有机会窥探那个与众不同的思维殿堂。我非常期待能通过吴天际的故事,去感受那种纯粹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去理解那些看似“不寻常”的才华背后,可能有着怎样的努力和付出。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吸引力,它不仅仅是一个标签,更是一个承诺,承诺着一场关于智慧、关于成长、关于未来的精彩旅程。我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充满智慧的眼神,那些在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那些为了一个想法而废寝忘食的夜晚,这一切都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这本书,去亲身经历。
评分“发明之星”这个称号,就足以燃起我对这本书的无限遐想。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个可能:或许是某个小小的发明,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个大难题;又或许是对某个科学原理有着超乎寻常的理解,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见解。我特别好奇,这位“发明之星”吴天际,他的灵感究竟来源于何处?是他对世界的好奇心,还是他敏锐的观察力?亦或是他的家庭和学校为他提供了怎样的土壤,让他能够如此自由地挥洒才华?“纪实”二字,更是让人觉得这本书的内容真实可信,它不是凭空捏造的传奇,而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让我看到一个孩子如何将他的聪明才智转化为实际的发明创造。或许书中会穿插着一些他发明的草图、实验过程的记录,甚至是一些失败的尝试,这些真实细节一定会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展现出天才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我渴望从中学习到那种不畏艰难、勇于尝试的精神,那种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止的探索欲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我还没有见到实物,但我可以想象,它一定不会是那种平淡无奇的风格。也许会用一些充满科技感的元素,或者用一些象征着智慧的符号,再配合上“发明之星”这样充满动感的词语,整体视觉效果一定能够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眼球,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信息。而“人大附中超常儿童培养纪实丛书”这样的副标题,则进一步明确了这本书的定位,它不是虚构的童话,而是基于现实,记录真实故事的丛书。这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信任感,我相信作者在编写这本书时,一定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和严谨的考证,力求真实地还原超常儿童的成长过程。我想象着,书里可能会讲述孩子们在学校里如何受到特别的关注和培养,他们的课程设置是否与普通孩子不同,老师们又是如何引导他们释放潜力的。这样的内容,不仅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对于那些对教育、对人才培养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来说,也能带来许多启发和思考。这本书就像一个宝箱,里面珍藏着关于如何发现和培养天才的秘密,让人充满探索的欲望。
评分“发明之星吴天际”,这个名字就自带一种光环,让人忍不住想要探究。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充满科学器材的实验室里,眼神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手中紧握着他新奇的发明。而“人大附中超常儿童培养纪实丛书”这个副标题,则将这个故事的背景深深地烙印了下来。这让我意识到,这不是一个孤立的天才故事,而是一个在顶尖教育环境下的系统性培养的产物。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地展现出,人大附中是如何为这些“超常儿童”量身定制学习计划的,他们的课程设计是否更加自由和个性化,是否鼓励他们进行大量的实践和探索。我想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中,吴天际是如何从一个有潜力的孩子,成长为“发明之星”的。这本书就像一部关于“如何培养天才”的纪录片,它用生动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力量,以及一个孩子在合适的沃土上能够绽放出怎样的光芒。我希望从中学习到,除了天赋之外,还有哪些关键因素促成了他的成功,以及这些经验是否可以被其他教育场景借鉴和应用。
评分当我看到“人大附中超常儿童培养纪实丛书”这个完整的书名时,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被点燃了。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某个天才儿童的故事,而是整个“超常儿童培养”这个系统化的探索过程的记录。我想象着,这套丛书一定包含了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它可能不仅仅聚焦于“发明”这一方面,还会涉及其他不同领域的超常儿童,比如在数学、音乐、艺术、文学等方面展现出卓越才能的孩子们。人大附中的名校背景,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学术的厚重感,让我相信,这套丛书的编写一定有其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的支撑。我特别希望能从这本书中了解,顶尖的教育机构是如何识别、发掘和培养具有超常潜力的儿童的。是否存在一套独特的教学模式?老师们是如何与这些“特殊”的孩子们沟通和互动的?又或者,这种培养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鲜为人知的挑战和困难?这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蕴藏着教育界对于天才培养的深刻见解和宝贵经验,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挖掘出那些隐藏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