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赵治勋围棋手筋精解(167道经典问题助你不假思索下出手筋)》由知名韩国旅日超品质围棋棋手赵治勋专为广大围棋爱好者创作。靠前部分有AB两章,分别介绍手筋的效果以及手筋和形,共有83个问答。第2部分有AB两章,分别介绍手筋和俗手以及逆转的手筋,共有84个问答。通过大量的棋谱与讲解,《赵治勋围棋手筋精解:167道经典问题助你不假思索下出手筋》对围棋手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同时提供正解和错解两种下法对比,或多种正解方案,让初学者也能够轻松自学,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入门指导书。 (日)赵治勋 著;蒋涛 译 赵治勋,1956年生于韩国釜山市。1962年到日本,拜木谷实九段为师。1968年11岁时成为围棋职业初段。1971年升为五段。1981年升为九段。1975年在靠前2期职业十强战中获得靠前个优选头衔,之后在各项棋赛中大显身手。1980年获得名人战优选。至1984年为止蝉联五届名人战优选,获得“名誉名人”称号。1981年又获得名人、本因坊、十段、鹤圣四项优选。1983年获得棋圣战优选。一人同时拥有三大优选头衔。蝉联三届棋圣战优选。1987年获得天元战优选,成为历目前靠前位大满贯获得者(获得七大优选头衔)。1989年再次获得本因坊战优选,之后蝉联十届该项优选,因而被授予“二十五世本因坊”的称号。19等这本书的装帧质量和印刷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这在专业棋书领域中是难能可贵的。纸张的厚度恰到好处,既能很好地承载黑白棋子的视觉冲击力,又不易反光,保证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更值得称赞的是,那些复杂的棋形图解,线条清晰锐利,每一个交叉点和棋子的位置都标注得毫无歧义。我试着在不同光线下阅读,其清晰度始终如一,这对于需要精确判断棋子关系的围棋学习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基础保障。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和出版团队对围棋这项艺术应有的尊重。如果说棋局本身是一场严肃的对话,那么这本书的物理呈现,就是这场对话的高级殿堂,它让学习过程本身也成为了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智力冒险。它没有采用那种流水账式的记录方式,而是将每一局棋都打造成了一个独立的、充满悬念的故事。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关键变化点上设置的“陷阱提醒”,这些小小的提示语,往往能在一瞬间点亮我之前晦涩难懂的思考盲区。这种设计极大地增强了互动的趣味性,让人忍不住想去挑战作者的预判,而最终发现作者的见解才是更高一层的真理。书中对一些古谱名局的引用和现代改良的比较,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积累和创新精神。我甚至发现有些看似平淡的收官细节,经过作者的剖析后,竟然隐藏着惊人的价值逆转的秘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普通的教程,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围棋“直觉”的指南,教你如何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做出那个看似不合逻辑却又无比正确的选择。
评分我是一个典型的“计算型”棋手,过去总是陷入细枝末节的死活计算中,难以跳出局部看全局。这本书的出现,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宏观视野的窗户。作者在讲解一些看似是定式的变化时,总会穿插一些关于“大局观”的论述,强调某一招在全盘中的战略意义,而不是仅仅关注它在局部能得几目。特别是对“薄弱点”的识别和攻击的时机把握,书中给出的建议极具启发性,它教会了我如何在对手看似滴水不漏的防守中,找到那个最能伤及元气的弱点。这种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的讲解循环,非常有效地矫正了我以往的阅读习惯和思考路径。读完此书,我的棋局观得到了极大的拓宽,从前总觉得围棋是一门精细的工艺,现在更体会到它是一门恢弘的建筑艺术。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其超越了单纯的技术讲解,深入到了对“棋风”和“气势”的探讨。作者没有将围棋仅仅视为冰冷的数学计算,而是赋予了它生命和个性。例如,书中对某些棋手标志性下法的描述,那种充满画面感的语言,仿佛能让棋盘上的空气都凝固起来。我特别留意了关于“缓着”与“急着”的辩证关系,作者没有简单地褒贬任何一方,而是根据不同的局势和对手的风格,阐述了如何灵活转换策略。这种辩证思维的培养,对于提升读者的棋盘情商至关重要。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在对弈时,不再是机械地走某一步固定招法,而是开始尝试去“感受”棋盘的脉搏,去揣摩对手心理的波动,这是一种质的飞跃。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棋盘上的艺术品,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进行一次精妙的布局推演。从封面那富有张力的设计开始,我就知道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棋谱合集。作者在文字上的功力也令人赞叹,那些对棋局复杂性的阐述,并非枯燥的术语堆砌,而是充满了对围棋哲学与实战智慧的深刻洞察。例如,他对“先手”与“后手”的区分,不仅仅停留在计算层面,更上升到了全局掌控的境界,让读者在理解招法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棋手心境的微妙变化。特别是书中那些关于“厚味”与“实地”权衡的分析,如同庖丁解牛般精准到位,直指中盘战术的核心。读起来,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书,而是在和一位棋艺高超的前辈对弈,他耐心、细致地引导我穿越那些看似迷雾重重的棋局。尤其欣赏的是,作者似乎深谙初学者与进阶者的认知差异,对每一个关键点的解释都做了多层次的阐述,确保了不同水平的读者都能从中汲取养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