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零基础学正宗陈氏太极拳(附赠DVD光盘1张)
定价:35.00元
作者:陈斌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381749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零基础学正宗陈氏太极拳 实战绝技(套装全2册)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冠军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太极少帅”陈斌精诚之作中国太极拳五大门派当代**名师联袂推荐!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 陈正雷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嫡宗传人 杨振铎孙式太极拳第三代 孙永田武式太极拳第五代直系传人 孙建国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 马海龙正统陈氏太极拳奉献!精美图文 高清DVD影像全方位呈现。跟随“太极少帅”步入太极起源圣地河南陈家沟,嫡传陈氏太极拳入门功法要领、秘传练功方法首度公开。
内容提要
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初学太极拳的人读这本书,会从陈斌清新的表述方式中找到亲切感,因为这里面避免了传统图书的书卷气。《零基础学正宗陈氏太极拳》中也集合了陈斌习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悟及其初出茅庐时的稚嫩。相信方家内行读这本书时,不仅能感受到陈斌对太极拳的热爱和激情,更能通过本书体会到与作者隔空“切磋”的乐趣。
目录
作者介绍
陈斌,1979年出生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为陈氏二十世、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自五岁开始师从父亲陈正雷大师练习家传拳术至今,功架纯正,拳械纯熟,对武术理论及相关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现任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家沟太极拳馆执行馆长兼主教练、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副秘书长、香港陈氏太极拳总会副主席、清华大学体育经济与法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1996年8月,于第四届河南省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中获成年男子组陈氏太极拳第二名;少年男子组陈氏太极拳、剑名。
1998年开始正式教授太极拳。同年5月,在河南省“武协杯”传统武术交流大赛中夺得男子陈氏太极拳冠军;同年8月在第五届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中获男子组陈氏太极拳、剑两项一等奖。
2001年4月,在“云台山杯”河南省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中获男子组传统陈氏太极拳、剑及56式三项冠军。
2002年至今,多次率陈家沟太极拳馆代表队参加全国及国际太极拳各大赛事,均取得优异成绩。
2003年10月,组织并参与了第十八届世界客属肯亲大会开幕式太极拳表演。
2004年4月,策划、组织并直接参与了河南洛阳牡丹花会开幕式上创下吉尼斯纪录的三万人太极大演练活动。
2004年10月,策划、组织及参与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开幕式上的大型太极方阵表演,并在赛事期间代表河南省队参赛,取得一金一银的优异成绩。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整体节奏把控得非常到位,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枯燥乏味的感觉,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你耳边娓娓道来,那种亲切感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然后马上换上练功服去比划一下。不同于那些只注重套路招式罗列的书籍,这本书明显是更侧重于“内功心法”的铺陈和基础功的扎实训练。比如,书中对“松腰沉胯”的论述,简直是字字珠玑,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两个部位该怎么动,更是深入探讨了它们如何影响到全身的平衡和劲力的传导。我甚至能想象出作者在撰写这些内容时,那种希望每一个读者都能真正理解太极拳精髓的迫切心情。而且,书中对于呼吸配合的讲解,也是我见过的最清晰、最实用的。它没有采用那些过于玄奥的术语,而是将呼吸与动作的开合紧密联系起来,让呼吸自然而然地成为动作的内在驱动力,这极大地帮助我克服了以往练拳时“顾此失彼”的窘境。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对太极拳的认知层次一下子提升了不止一个台阶。
评分我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在讲解复杂概念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返璞归真的功力。太极拳中有很多术语,比如“掤、捋、挤、按”,如果解释不好,初学者听起来就像是天书。然而,这本书在处理这些关键技术点时,采用了非常巧妙的类比和情景再现的方式。它不是简单地给出定义,而是通过对人体在不同受力情况下如何自然反应的分析,来反向推导出这些技法的原理。举个例子,书中对“挤”的阐述,让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所谓的“挤”,并非用蛮力去推,而是在特定姿势下,通过身体的微调产生的自然压力释放。这种由浅入深,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归实践的论证逻辑,让人信服力十足。更难得的是,作者在行文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对传统武学的敬畏之心,没有丝毫浮夸的成分,纯粹是以技术传授者的身份出现,这种严谨的态度,是真正想学好太极拳的人最需要的。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教会你如何打一套拳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本关于身体力学和自我觉察的入门手册。我发觉,自从开始认真按照书中的方法去练习后,我对自己身体的感知度明显提高了,这甚至影响到了我的日常站立和行走姿态。作者在后半部分对于“听劲”和“发劲”的探讨,虽然难度有所增加,但其讲解依然保持了高度的清晰度和可操作性。他没有把这些武术的奥秘神化,而是将其归结于身体的协调性和对外界作用力的精准反馈。对于那些希望将太极拳融入日常生活、追求身心合一境界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它不仅仅是本教材,更像是一份长期习武的规划蓝图,让人对接下来的学习之路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对传统武术充满好奇但又怕“高深莫测”的新手来说,简直是救星!我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太极拳,看到的都是那些动作快到我根本捕捉不到的演示,心里不免打鼓,心想这辈子恐怕是练不成了。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完全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它似乎能洞察到初学者的每一个困惑点,用一种极其耐心且细致的笔触,把每一个基础动作拆解得像乐高积木一样清晰。光是那套基础手型和步法的讲解,就用了好几页篇幅,配上的图示也恰到好处,能让你清楚地看到手腕、手指和脚掌受力点的细微差别。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文字中反复强调的“意在形先”的理念,不是干巴巴地灌输理论,而是通过生活化的比喻,让你明白动作背后的劲力是如何产生的。坦白说,我以前看其他武术书籍,总觉得要么是故弄玄虚,要么就是机械模仿,但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形”与“意”有效地结合起来,为我后续深入学习打下了异常坚实的地基。那种被引导着慢慢走进一个全新领域的踏实感,是其他任何入门读物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对于很多想通过书籍自学的人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实物参照,很容易练出“架子”却没了“里子”。这本书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所以在结构设计上花了大量心思来弥补“看”与“做”之间的鸿沟。它的章节过渡非常流畅,每一个小节的训练量都像是经过精确计算的一样,既不会让你感到力不从心,也不会让你觉得进步缓慢。我特别欣赏其中对“劲力转换”的段落描述,它通过详细的图文解析,清晰地展示了从一个动作到下一个动作,重心是如何平稳转移,力量是如何蓄发并蓄势待发的。这种对动态过程的静态描绘,要求读者必须放慢速度,用心去体会那种“绵绵不绝”的感觉。通过反复研读和对照练习,我发现自己的身体开始形成一种新的“肌肉记忆”,不再是僵硬地摆出形状,而是开始体会到动作中的连贯性和内在的弹性。这对于长期训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突破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