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正宗陈氏太极拳(附赠DVD光盘1张) 陈斌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零基础学正宗陈氏太极拳(附赠DVD光盘1张) 陈斌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斌 著
图书标签:
  • 太极拳
  • 陈氏太极
  • 武术
  • 养生
  • 健身
  • 零基础
  • 入门
  • DVD
  • 陈斌
  • 辽宁科技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安庆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74977
商品编码:13283567935
包装:软精装
出版时间:2012-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零基础学正宗陈氏太极拳(附赠DVD光盘1张)

定价:35.00元

作者:陈斌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381749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零基础学正宗陈氏太极拳 实战绝技(套装全2册)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冠军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太极少帅”陈斌精诚之作中国太极拳五大门派当代**名师联袂推荐!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 陈正雷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嫡宗传人 杨振铎孙式太极拳第三代 孙永田武式太极拳第五代直系传人 孙建国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 马海龙正统陈氏太极拳奉献!精美图文 高清DVD影像全方位呈现。跟随“太极少帅”步入太极起源圣地河南陈家沟,嫡传陈氏太极拳入门功法要领、秘传练功方法首度公开。

内容提要


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初学太极拳的人读这本书,会从陈斌清新的表述方式中找到亲切感,因为这里面避免了传统图书的书卷气。《零基础学正宗陈氏太极拳》中也集合了陈斌习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悟及其初出茅庐时的稚嫩。相信方家内行读这本书时,不仅能感受到陈斌对太极拳的热爱和激情,更能通过本书体会到与作者隔空“切磋”的乐趣。

目录


作者介绍


陈斌,1979年出生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为陈氏二十世、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自五岁开始师从父亲陈正雷大师练习家传拳术至今,功架纯正,拳械纯熟,对武术理论及相关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现任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家沟太极拳馆执行馆长兼主教练、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副秘书长、香港陈氏太极拳总会副主席、清华大学体育经济与法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1996年8月,于第四届河南省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中获成年男子组陈氏太极拳第二名;少年男子组陈氏太极拳、剑名。
1998年开始正式教授太极拳。同年5月,在河南省“武协杯”传统武术交流大赛中夺得男子陈氏太极拳冠军;同年8月在第五届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中获男子组陈氏太极拳、剑两项一等奖。
2001年4月,在“云台山杯”河南省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中获男子组传统陈氏太极拳、剑及56式三项冠军。
2002年至今,多次率陈家沟太极拳馆代表队参加全国及国际太极拳各大赛事,均取得优异成绩。
2003年10月,组织并参与了第十八届世界客属肯亲大会开幕式太极拳表演。
2004年4月,策划、组织并直接参与了河南洛阳牡丹花会开幕式上创下吉尼斯纪录的三万人太极大演练活动。
2004年10月,策划、组织及参与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开幕式上的大型太极方阵表演,并在赛事期间代表河南省队参赛,取得一金一银的优异成绩。

文摘








序言



《古韵内功:陈氏太极拳的传承与精髓》 一、 源远流长,拳势之祖 陈氏太极拳,作为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太极拳体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由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公所创。它并非凭空出现,而是融合了传统武术、道家养生、中医经络等多种学说,以独特的“缠丝劲”为核心,形成了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武术瑰宝。不同于许多后起之秀的太极拳流派,陈氏太极拳保留了更多古朴、完整的拳法套路,其动作舒展大方,连绵不断,既有严谨的技击实用性,又有深厚的养生健身功效。 历经三百余年的传承与发展,陈氏太极拳形成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拳种,如老架一路、老架二路、新架一路、新架二路等,每种拳架都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陈氏太极拳丰富而完整的体系。这门拳术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套路演练,更是一种内在的修炼,强调意念、气息与形体的协调统一,将身体的每个部分都融入到“缠丝”的运动之中,达到“人与天地相合”的至高境界。 二、 独特技法,缠丝精微 陈氏太极拳最核心、最鲜明的特点在于其“缠丝劲”。这并非简单的绕圈运动,而是指在身体运动过程中,以丹田为核心,通过腰脊的带动,将周身各关节(包括肩、肘、腕、胯、膝、踝)以及四肢、躯干都纳入一种螺旋式、卷绕式的运动轨迹之中。这种运动如同丝线在手中缠绕,细腻而又饱含力量。 缠丝劲的运用,使得陈氏太极拳的动作既有圆活的过渡,又有刚猛的发力。它要求动作的开合、收展、蓄势、发力都遵循螺旋的方向和力度。例如,一个简单的“金刚捣碓”,其动作中蕴含着多次的缠绕和转动,力量层层积聚,最终通过手臂的爆发力释放出去。这种螺旋式的运动,能够充分调动人体的协调性,使全身的力量能够有效地集中和传递,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技击效果。 除了缠丝劲,陈氏太极拳还注重“蓄劲”、“发劲”的转换。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蓄劲的过程,将力量内敛于丹田,再通过腰脊的扭转和身体的配合,以最快的速度将蓄积的力量爆发出来。这种“蓄而后的发”是陈氏太极拳力量的来源,也使其在技击上极具威胁。 三、 养生之道,内外兼修 陈氏太极拳之所以受到广泛推崇,不仅在于其精妙的技击原理,更在于其深厚的养生价值。作为一种将形体运动、呼吸调整、意念引导融为一体的运动,陈氏太极拳能够对人体的内脏器官、经络气血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呼吸方面,陈氏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鼻吸口呼”,配合动作的开合起伏,进行深长、均匀的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能够促进肺活量的增加,改善心肺功能,同时带动腹腔器官的蠕动,有助消化和新陈代谢。 在经络方面,缠丝劲的螺旋运动能够疏通全身的经络,促进气血的畅通。长期的练习,能够有效地缓解因气血瘀滞引起的各种不适,如肩颈疼痛、腰腿酸软等。同时,太极拳强调“以意导气”,通过意念的引导,使气血更加充盈,滋养身体,达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道家养生境界。 在身心方面,陈氏太极拳的舒缓、连贯的动作,能够有效放松身心,缓解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压力。练习过程中,要求精神高度集中,意念专一,这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培养内心的宁静与平和。长期练习,能够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和协调性,改善体态,延缓衰老。 四、 拳法精要,门派特色 陈氏太极拳的拳法套路繁多,各具特色。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老架一路和老架二路。 老架一路,又称“炮捶”,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以“懂劲”为核心。其动作幅度较大,常带有明显的发力动作,如“野马分鬃”、“倒撵猴”、“闪通背”等,充分体现了陈氏太极拳“刚中带柔,柔中带刚”的特点。老架一路的练习,能够帮助习练者建立起对太极拳基本劲道的感知,为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老架二路,又称“擒拿手”,动作则更为紧凑、灵活,以“发劲”为突出。其动作招式变化多端,尤其在近身缠斗和擒拿技巧方面,有着独到的体现。二路拳架的练习,能够进一步强化习练者对爆发力的掌握,提升其在技击中的应用能力。 除了老架,陈氏太极拳还有新架一路和新架二路。新架是在老架的基础上,根据人体力学和现代审美,对部分动作进行了改良和优化,使其更加符合人体生理结构,也更具观赏性。 新架一路,在保留老架一路精髓的同时,增加了不少新创动作,使套路更加流畅,劲力更加饱满。 新架二路,则在二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技击的应用,动作更加细腻、精准。 此外,陈氏太极拳还包含了一路单式、二路单式、二路擒拿、五步八法、拳术散手、器械套路(如刀、枪、剑、棍、推手等)以及功法(如站桩、发力练习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庞大的太极拳体系。 五、 传承之道,精诚所至 陈氏太极拳的传承,讲究师徒口传心授,注重技艺的精准传递和内涵的深刻理解。要真正掌握陈氏太极拳的精髓,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遵循正确的练习方法,并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 初学者在入门阶段,应重点掌握基本功,如步法、身法、桩功等。熟悉基础动作,体会缠丝劲的运行规律,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意识和感受。切忌急于求成,追求花哨的动作,而忽略了内功的修炼。 随着练习的深入,可以逐步学习套路,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体会动作中的奥秘,领悟劲力的运用。推手是陈氏太极拳练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能够帮助习练者在与他人接触中,检验和提升自己的技艺,培养听劲、辨劲、化劲、发劲的能力。 对于有志于深入研究者,可以进一步学习陈氏太极拳的各种器械套路,以及相关的功法和理论。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学习,才能逐渐领略陈氏太极拳博大精深的内涵。 结语 陈氏太极拳,不仅仅是一门武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命哲学。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国内外人士为之倾倒。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学习陈氏太极拳,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修身养性,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这门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拳术,正以其独特的魅力,继续书写着它辉煌的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节奏把控得非常到位,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枯燥乏味的感觉,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你耳边娓娓道来,那种亲切感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然后马上换上练功服去比划一下。不同于那些只注重套路招式罗列的书籍,这本书明显是更侧重于“内功心法”的铺陈和基础功的扎实训练。比如,书中对“松腰沉胯”的论述,简直是字字珠玑,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两个部位该怎么动,更是深入探讨了它们如何影响到全身的平衡和劲力的传导。我甚至能想象出作者在撰写这些内容时,那种希望每一个读者都能真正理解太极拳精髓的迫切心情。而且,书中对于呼吸配合的讲解,也是我见过的最清晰、最实用的。它没有采用那些过于玄奥的术语,而是将呼吸与动作的开合紧密联系起来,让呼吸自然而然地成为动作的内在驱动力,这极大地帮助我克服了以往练拳时“顾此失彼”的窘境。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对太极拳的认知层次一下子提升了不止一个台阶。

评分

我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在讲解复杂概念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返璞归真的功力。太极拳中有很多术语,比如“掤、捋、挤、按”,如果解释不好,初学者听起来就像是天书。然而,这本书在处理这些关键技术点时,采用了非常巧妙的类比和情景再现的方式。它不是简单地给出定义,而是通过对人体在不同受力情况下如何自然反应的分析,来反向推导出这些技法的原理。举个例子,书中对“挤”的阐述,让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所谓的“挤”,并非用蛮力去推,而是在特定姿势下,通过身体的微调产生的自然压力释放。这种由浅入深,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归实践的论证逻辑,让人信服力十足。更难得的是,作者在行文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对传统武学的敬畏之心,没有丝毫浮夸的成分,纯粹是以技术传授者的身份出现,这种严谨的态度,是真正想学好太极拳的人最需要的。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教会你如何打一套拳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本关于身体力学和自我觉察的入门手册。我发觉,自从开始认真按照书中的方法去练习后,我对自己身体的感知度明显提高了,这甚至影响到了我的日常站立和行走姿态。作者在后半部分对于“听劲”和“发劲”的探讨,虽然难度有所增加,但其讲解依然保持了高度的清晰度和可操作性。他没有把这些武术的奥秘神化,而是将其归结于身体的协调性和对外界作用力的精准反馈。对于那些希望将太极拳融入日常生活、追求身心合一境界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它不仅仅是本教材,更像是一份长期习武的规划蓝图,让人对接下来的学习之路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对传统武术充满好奇但又怕“高深莫测”的新手来说,简直是救星!我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太极拳,看到的都是那些动作快到我根本捕捉不到的演示,心里不免打鼓,心想这辈子恐怕是练不成了。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完全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它似乎能洞察到初学者的每一个困惑点,用一种极其耐心且细致的笔触,把每一个基础动作拆解得像乐高积木一样清晰。光是那套基础手型和步法的讲解,就用了好几页篇幅,配上的图示也恰到好处,能让你清楚地看到手腕、手指和脚掌受力点的细微差别。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文字中反复强调的“意在形先”的理念,不是干巴巴地灌输理论,而是通过生活化的比喻,让你明白动作背后的劲力是如何产生的。坦白说,我以前看其他武术书籍,总觉得要么是故弄玄虚,要么就是机械模仿,但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形”与“意”有效地结合起来,为我后续深入学习打下了异常坚实的地基。那种被引导着慢慢走进一个全新领域的踏实感,是其他任何入门读物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对于很多想通过书籍自学的人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实物参照,很容易练出“架子”却没了“里子”。这本书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所以在结构设计上花了大量心思来弥补“看”与“做”之间的鸿沟。它的章节过渡非常流畅,每一个小节的训练量都像是经过精确计算的一样,既不会让你感到力不从心,也不会让你觉得进步缓慢。我特别欣赏其中对“劲力转换”的段落描述,它通过详细的图文解析,清晰地展示了从一个动作到下一个动作,重心是如何平稳转移,力量是如何蓄发并蓄势待发的。这种对动态过程的静态描绘,要求读者必须放慢速度,用心去体会那种“绵绵不绝”的感觉。通过反复研读和对照练习,我发现自己的身体开始形成一种新的“肌肉记忆”,不再是僵硬地摆出形状,而是开始体会到动作中的连贯性和内在的弹性。这对于长期训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突破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