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特色:
2.作者作为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能够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分析疾病来源,对症下药。
3。相比较传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本书通俗易懂,而且富于哲理,对于当下处于工作压力较大的职场人士,可以进行自我调节,从而修复自身活力。这不失为一本好书。
内容简介
--------------------------------------------------------------------------------
本书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你:药不能百治,并通过身体部位疗法,让你打开宽容开关,理疗身心,舒畅情绪,一身轻松。在愉悦而又不乏充满哲理思辨的氛围下感受“身体开关”的奇妙!
目录
--------------------------------------------------------------------------------
目 录
前言 和解是幸福的开始/ 1
本书的使用方法/ 6
PART I 放松身心的七个动作
宽容开关一 原谅自己的外表/ 3
宽容开关一即有关自我认同的开关/ 6
宽容开关一灵敏度高者的特征/ 6
宽容开关一的故事/ 7
动作一 提肛行走/ 16
动作二 锻炼肛门和阴道的肌肉力量/ 17
Column 宽容开关一锻炼嗅觉探测器/ 18
宽容开关二 原谅母/ 19
宽容开关二与性欲和友好合作关系有关/ 22
宽容开关二灵敏度高者的特征/ 23
宽容开关二的故事/ 24
动作一 简单骨盆拉伸动作/ 32
动作二 屈膝体操/ 33
Column 宽容开关二锻炼身体感觉探测器/ 34
宽容开关三 原谅父/ 35
宽容开关三是关于过去与未来的平衡的开关/ 38
宽容开关三敏感度高者的特征/ 38
宽容开关三的故事/ 39
动作一 “咻”声吐气锻炼/ 48
动作二 寻找你的笑点/ 49
Column 宽容开关三锻炼味觉探测器/ 50
宽容开关四 原谅伴侣/ 51
宽容开关四与爱和共感能力有关/ 54
宽容开关四敏感度高者的特征/ 55
宽容开关四的故事/ 56
动作一 全力摆臂/ 64
动作二 弯腰下蹲全身呼吸/ 65
Column 宽容开关四锻炼平衡感/ 66
宽容开关五 原谅过去的人际关系/ 67
宽容开关五是关于交流的开关/ 70
宽容开关五敏感度高者的特征/ 70
宽容开关五的故事/ 71
动作一 脱下头盖骨的头盔/ 78
动作二 锁骨活性按摩/ 79
Column 宽容开关五锻炼听觉探测器/ 80
宽容开关六 原谅没有自信的自己/ 81
宽容开关六是与目、鼻、耳、口、皮肤的五感有关
的开关/ 84
宽容开关六敏感度高者的特征/ 85
宽容开关六的故事 / 86
动作一 舒缓眉头的快乐幸运射线/ 96
动作二 推揉耳朵/ 97
Column 宽容开关六锻炼视觉探测器/ 98
宽容开关七 原谅社会的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99
宽容开关七即有关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开关/ 102
宽容开关七灵敏度高者的特征/ 102
宽容开关的故事七:不安的情绪从何而来?/ 103
动作一 在太阳下行走/ 110
动作二 悉心感受身体和一举一动/ 111
Column 宽容开关七锻炼触觉探测器/ 112
PART II 范例分析& 通过动作来学习宽容开关
范例分析 原谅没有自信的自己/ 115
自我测试 惯用眼测试/ 121
范例分析 原谅丈夫/ 124
自我测试 发音与脏器的测试/ 133
范例分析 原谅母/ 141
自我检查 骨盆倾斜情况测试/ 147
范例分析 原谅父/ 155
范例分析 原谅过去/ 165
写在后/ 173
作者介绍
--------------------------------------------------------------------------------
自凝心平(おのころ心平)1971年出生,国立滋贺大学经济学部毕业,专攻国际金融市场论。从事咨商工作至今十九年,曾帮助过的个案超过两万两千名,官方部落格每月有超过30万人点阅。擅长从患者的身体习惯或症状解读心理状态,并且协助患者改善心和身体的生活习惯。2008年开设自然治愈力学校,在日本全国展开讲座与工作坊,并指导许多治疗师、替代疗法师、教育者、医疗相关人员及全人医师。目前除了担任社团法人自然治愈力学校理事长一职,也正以建立融合替代疗法或工作坊的综合医疗设施——静修诊所(retreat clinic)为目标进行活动。
精彩试读
--------------------------------------------------------------------------------
为什么呼吸绵长才能长寿
说句题外话,大家知不知道人大致要呼吸多少次?当然,个体差异是存在的,但平均算下来每分钟一般15~18 次,睡眠时这个数字低得多,所以每天的总数约在2 万~2.5 万之间。如果把这些呼吸细分为“呼气”和“吸气”并作对比,要是一个人每天的呼气次数大于吸气次数,那么我认为这人的健康指数就能得到提升。
如果在呼吸方面也能实现“出大于进”,那么你的身体一定能变得更单纯、更加洁净。
在瑜伽和冥想法中有各种各样的呼吸法,它们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吐气上”。
日本人在解读“呼吸”的汉字时,也会打上返点(译著:日本解读汉语古文时打的标注)来表示“呼唤起吸”的行为。这意味着呼吸的基础是“唤起吸气”,即重点在于“呼”。有种说法叫呼吸绵长才能长生。如果你有意识地去呼吸,每分钟呼吸次数就会降低,这可以使得身心都和缓下来。
用呼吸与地球相连接
而吐气的“吐”字写作左口右土,这代表人类是通过呼吸地球的大气,将自己与地球连接起来的。吐气不仅能把二氧化碳和陈旧废物排出体外,吐出的气里还包含着我们身体细胞制造出的一些信息。在这些信息随着呼吸回归大气的同时,也意味着你正在下意识地对外表达自我,告诉外界“我的体内现在是这样的”。这意味着呼吸也是通过吐气来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
气管分成数道,目的是读懂空气
仔细想来,我们可以认为大气其实是所有生物做出类似自我表达行为的结果。而我们会通过“吸气”动作,将大气中包含的这些信息收入体内,这样做等于是把大气内包含的各种信息,逐一告诉你体内的每一个细胞。气管分为两大部分,且往下反复分支,到达肺部的肺泡为止需要分支20~23 次。我们也可以认为,支气管之所以分得如此之细,正是为了充分辨别看不见的大气中包含的信息。我们时刻都在利用呼吸,“分析”眼前这个看不见的世界。
尝试“信息断食”
相对吐气的“自我表达”,吸气就相当于“信息收集”。无论是只吸不呼的人,还是只呼不吸的人,我都从未遇见过。所以看起来,呼吸也可被视为大气与自己体内世界的“信息交换”。想要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就必须将呼气与吸气的状态调节到佳状态。
近些年来,人们已经可以通过网络和智能手机,轻松获知大到世界形势、小到朋友在哪儿吃了什么之类的身边琐事。然而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容易被过多的信息压得喘不过气。建议大家尝试“信息断食”,之内不碰网络和手机。如果感到每周一次有困难,每月一次也可以。
老实说,我曾经对“身心合一”这样的概念持保留态度,总觉得过于虚无缥缈。直到我读了《心里的苦,身体知道》,我才真正开始理解,原来我们的情绪和身体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适的感受,而是鼓励我们去正视它们,并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处理。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内在小孩”的疗愈部分印象深刻。作者通过一些引导性的提问,让我回想起童年时期的一些经历,以及那些未被满足的需求。很多时候,我们成年后的很多困扰,其实都源于童年时期留下的心理创伤。这本书让我有机会去“看见”那个曾经受伤的自己,并尝试用现在的心智去给予那个“内在小孩”安慰和支持。书中提供的具体练习,比如写信给过去的自己,让我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灵魂的对话。这种疗愈方式,让我觉得既深刻又充满希望,它让我相信,过去的经历并不能定义我们现在的幸福,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修复那些曾经的伤痛,活出更完整的自己。
评分购买这本书之前,我经历了一段特别艰难的时期,感觉整个人都被负面情绪淹没了,做什么都提不起劲。我尝试过很多方法,也读过一些相关的书籍,但效果都不是很明显,总觉得离我真正想要的平静还有很远的距离。偶然的机会看到这本书的介绍,被“疗愈身心的7个实操练习”这个标题吸引了,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下来。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舒服,文字朴实而充满力量,不像很多畅销书那样华丽辞藻堆砌,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导者,用最接地气的方式,陪伴读者一步步探索内心的世界。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关于“身体意象”的练习,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很多时候对自己的身体都有着不自觉的刻板印象,这些印象可能源于过往的经历,也可能受到外界的影响。通过这个练习,我开始学会用一种全新的、更包容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身体,不再仅仅关注那些所谓的“瑕疵”,而是去感受身体传递过来的各种信息,并学会和身体和谐相处。这种与身体的和解,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让我找回了对身体的掌控感,也间接提升了我的自信心。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心理健康非常关注的人,但市面上很多关于心理疗愈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读起来总是觉得隔靴搔痒。这本书《心里的苦,身体知道》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那种“实操性”的承诺。它并非仅仅是知识的堆砌,而是真的提供了一套你可以立即去尝试、去实践的方法。我特别喜欢它里面提到的“情绪释放”练习,感觉像是在给那些淤积在心底的情绪找到一个出口。 我尝试了其中一个练习,是关于如何拥抱自己的“阴影面”,就是那些我们自己都不太愿意承认的,甚至觉得是缺点的那部分。一开始,我有点抵触,总觉得要接纳那些不好的自己太难了。但书中通过一些非常温和的引导,让我一步步去看到,原来那些被我压抑的部分,也承载着一些曾经的伤痛和未被满足的需求。通过练习,我开始学会用一种更慈悲的眼光看待自己,不再那么苛责。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是多年的心结被一点点解开,内心深处涌起一股释然和力量。这本书让我明白,疗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耐心的陪伴和一点一滴的实践。
评分这本书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其实带着点半信半疑的态度。名字听起来很像那种鸡汤文,我担心会充斥着空洞的大道理,读完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细腻的笔触和真诚的分享深深吸引了。它没有上来就抛出一些难以理解的理论,而是从非常生活化的场景切入,让我感觉作者就像是一位坐在我身边,轻声诉说自己经历的知心朋友。 其中有一个关于“身体智慧”的章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作者提到,很多时候我们身体会默默地发出信号,告诉我们内心的情绪和需求,但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它们。比如,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些莫名的焦虑感,总觉得心口闷闷的,但又说不清是为什么。读了这本书,我才开始尝试去倾听我的身体,去感受那种压抑感到底源于何处。书中提供的练习,比如深呼吸和身体扫描,真的非常实用。刚开始练习时,我甚至觉得有点别扭,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惊讶地发现,我能更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情绪变化,并且知道如何去安抚它们,而不是任由它们肆意生长。这种从身体入手疗愈的方式,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也让我更加了解自己。
评分我一直认为,很多心理上的问题,根源往往在于我们对自己身体的忽视。我们习惯了用大脑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却很少去留意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这本书,正好弥补了我在这一方面的认知空白。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本“身体使用说明书”,教会我如何去解读身体的语言,并从中找到情绪的症结所在。 书中最让我受益的,是一个关于“情绪的能量转化”的练习。之前我总是觉得,负面情绪是洪水猛兽,一旦袭来,就只能被动承受。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情绪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它们只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作者提供的练习,我学会了如何去接纳这些能量,而不是抗拒它们,并且找到方法将它们转化成积极的动力。例如,当我感到愤怒的时候,我不再只是压抑,而是会尝试通过一些运动或者艺术创作的方式,将这份能量导向一个更有建设性的地方。这种转变,让我感觉自己像是获得了一种“超能力”,能够更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也更加珍惜和欣赏自己的身体,因为它始终都在默默地支持着我,并传递给我最重要的信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