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个诀窍展现快速工作法
  图文并茂,一目了然
  工作效率高总是有原因的,在你没看到的时候,他们做了很多事:按有限程度设置自动筛选邮件、私人定制工具栏、利用两条线建立思考模式……
  封面立体设计,秒针上奔跑的小人体现出争分夺秒,在工作中与时间竞赛
  工作中常常需要制作电子文档或电子表格、处理邮件、传递信息、布置或接收工作、召开会议等,在此期间,能否做到使用快捷键、邮件分类、记住每件任务、做好会议准备和记录等,就决定了你和快速工作者的差距。
  需要简单汇报的事情,却准备了10页纸
  找领导签字,去了三次他都不在
  重要的邮件,反复查看收件箱也没找到
  开会一小时,才发现会议内容与其中两位与会者全然无关
  ……
  你是否也出现过上述情况?一次还是好几次?这就是工作效率低的原因。大家同在一个办公区,工作速度却参差不齐,那么工作效率高的人在你没看到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呢?本书就将揭示他们的工作方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75个诀窍,帮助你注意信息传递和输入方式,掌握高效思考模式,杜绝泡沫时间,避免重复行为,实现快速工作。
序 言
第yi章 有准备才会高效
准备
01 遵守提高效率三原则
02 保证迅猛的起步速度
03 脚踏实地迈出第yi步
04 预测zui耗时的环节
05 三次以上就要总结技巧
06 不要坚持完美主义
期限
07 出现意外时如何应对?
08 独自工作更需要确定期限
09 切忌深陷拖延的泥沼
第二章 让高效快速成为习惯
文具
10 颠覆网格笔记本的使用常规
11 善用手账
12 备一支可以“加速”的笔
13 零秒选好衣服的诀窍
邮件
14 每封邮件只读一遍
15 节省写问候语的时间
16 按优先程度自动筛选邮件
17 掌握zui快速的录入顺序
18 用好“未读邮件”的标记
19 不让滚动条出现
资料
20 制作文档前期要靠手写
21 随时存储有用的资料
22 设计一个文档制作的模板
23 工具栏一定要“私人定制”
24 学会从打印的资料里淘宝
快捷键
25 扔掉鼠标
26 必须牢记的六大快捷键
27 光标快速移动技巧
28 万能的Alt键
电子表格
29 你所不知道的电子表格的威力
30 如何瞬间复制粘贴 1000 行
31 四大绝技让你领略函数的魅力
32 加减乘除一步搞定
33 用验算杜绝致命错误
第三章 团队速度是提速的保障
零等待
34 杜绝“泡沫时间”
35 凡事要当机立断
36 如何拦住领导
37 回复每一封邮件
38 了解团队成员的反应速度
39 力争“会上的问题会上解决”
40 学会发邮件提醒别人联系自己
41 共享邮件“24 小时原则”
表达方式
42 邮件内容不要超过一张A4 纸
43 学会用图说话
44 常备复印纸和彩笔
45 输出信息时要“量力而行”
布置工作
46 下属的麻烦让他们自己解决
47 理解截止日期的真正含义
48 设置检查环节
49 启发下属自己解决问题
召开会议
50 合理挑选与会者
51 规定好会议结束时间
52 表达意见要使用白板
53 不开没有准备的会
54 不需要凑数的发言
第四章 没时间也要挤出时间
碎片时间
55 使用传统的低端手机
57 找准公交车中的zui佳位置
58 公交车上坐不坐,全看当日计划
59 随身携带文具和笔记本
60 决定好付出的底线
聚焦当下
61 打造专属自己的私人空间
62 不做权宜之计
63 不说自己很忙
64 文件与邮件的处理不过夜
第五章 掌握思考模式,加快思考速度
输入模式
65 关注事实
66 要善于改变“视点”“视野”和“视角”
67 以zui短的途径触及事物本质
68 善于提出质疑
69 不要只看绝对数字
70 坚持手写
思维模式
71 不要漫无目的地思考
72 快速思维的思考模式(1)利用MECE分析法把握全貌
73 快速思维的思考模式(2)使用金字塔模式进行结构化分层
74 快速思维的思考模式(3)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
75 利用两条线建立思考模式
结 语
木部智之,毕业于横滨国立大学大学院环境信息学府工程研究科,日本IBM高级项目经理。
读完《快速工作法》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个新的工作世界的大门。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一些天马行空的理论,而是提供了一系列非常实用且具有操作性的方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优先级排序”的部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任务,而是教会我如何区分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性”,从而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真正能产生价值的地方。我以前常常在一些琐碎但紧急的事情上浪费大量时间,导致真正重要的事情被一拖再拖。这本书就像一个智慧的导师,帮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工作流程,发现了很多可以优化的地方。我尝试了书中提到的“番茄工作法”,一开始觉得有些不适应,但坚持了几次之后,我发现自己能够更集中注意力,而且定时休息也有效地缓解了疲劳。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做”,更多的是关于“为什么这样做”。它引导我去思考工作的本质,去理解效率背后的逻辑。我曾经觉得工作就是一件“苦差事”,需要不断地付出努力,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工作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更聪明、更有效率、甚至更有趣的工作方式。它让我明白,快速工作并不意味着敷衍了事,而是通过优化方法和策略,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
评分《快速工作法》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在于,它让我摆脱了“忙碌即是效率”的误区。我曾经认为,只要我每天工作的时间够长,把日程表填得满满的,我就是高效的。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效率在于“做对的事情”,而不是“做很多事情”。作者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揭示了许多“伪效率”行为,比如过度开会、无效沟通、不必要的完美主义等等。我仔细对比了自己的工作状态,发现自己身上也存在不少这样的问题。这本书引导我审视自己的工作目标,明确自己真正需要达成的成果,然后围绕这些成果去设计工作流程。它让我学会了如何拒绝不必要的任务,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如何避免陷入无休止的细节之中。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开始关注工作的“结果导向”,而不是仅仅关注“过程”。它教会我如何衡量工作的成效,如何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如何持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我尝试着在每个工作周期结束时,给自己进行一次“效率复盘”,分析哪些方法有效,哪些需要改进。这种持续的反思和改进,让我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也让我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快速工作法》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鲜明,作者直接而有力,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它不像很多理论书籍那样引经据典,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的语言,直接切入工作中的痛点。我喜欢这种直接的沟通方式,它让我感觉作者是在和我面对面交流,分享他的经验和感悟。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消除干扰”的建议,对我来说太及时了。我以前总是被各种邮件、即时消息、社交媒体 notifications 打断,导致工作很难进入状态。作者提出的“屏蔽时间”和“批量处理”等方法,让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可以主动去管理我的工作环境,而不是被动地被环境所控制。我尝试着在工作日设置几个“无干扰时段”,关闭不必要的通知,并且集中处理邮件和消息。结果令人惊喜,我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而且我感觉自己更能享受工作过程,而不是被工作所累。这本书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工作习惯,比如拖延症。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批评拖延,而是分析了拖延背后的原因,并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我发现,很多时候拖延是因为任务看起来过于庞大或模糊,而这本书的“分解任务”和“设定小目标”的方法,让我能够一步一步地克服这种畏难情绪。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人,简约又不失力量感,书名“快速工作法”几个字醒目而直接,让人一看就知道它的核心价值。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也很好,印刷清晰,排版舒适,这些细节都为阅读体验加分不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面临着一个非常棘手的项目,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被工作追着跑,效率低下,压力巨大。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购入了这本《快速工作法》。我当时期待的是一些能够立刻上手、立竿见影的技巧,能够帮助我从混乱中理出头绪,提高工作效率,摆脱那种身心俱疲的状态。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工具书,更是一种关于工作思维的革新。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如何更快地完成任务,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工作“慢”,以及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聚焦”和“深度工作”的概念,对我来说是耳目一新的。我之前一直认为,多任务处理能够提高效率,但这本书却让我意识到,碎片化的注意力反而会分散精力,降低工作的质量。它鼓励我尝试一次只专注于一件事情,并给予它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这对我这样一个习惯于一心多用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尝试。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清晰,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每一章节都围绕着一个核心的“快速工作法”理念展开,并且都辅以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指导。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效率提升的书籍,但往往读完之后感觉理论很棒,但具体到自己的工作场景,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快速工作法》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它不是空谈理论,而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工具。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关于“授权”和“协作”的讨论。我之前总是习惯于亲力亲为,认为交给别人做就不如自己做的好,结果导致自己越来越忙,团队成员也得不到锻炼。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有效的授权不仅能解放自己的时间,更能激发团队的潜力,实现整体效率的提升。作者提供的沟通技巧和反馈机制,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如何清晰地传达任务要求,如何及时给予反馈。我尝试着将书中提到的“SMART原则”应用到团队任务分配中,结果发现团队成员对任务的理解更准确,执行起来也更有效率。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个人的工作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构建高效团队的宝典。
评分学习使我快乐!
评分实用
评分真的是正版
评分实用
评分学习使我快乐!
评分实用
评分实用
评分学习使我快乐!
评分真的是正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