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法精解/中国武术绝招丛书
定价:32.80元
作者:陈龙骧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6480391
页码:294
装帧:平装
开本:32.8
内容提要
太极大师全程授“李雅轩太极拳(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雅轩杨氏太极拳2011年申报“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李雅轩先生是杨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大师的得意弟子,他全面系统地继承了杨澄甫大师的衣钵,在拳械、推手、散手等方面,技艺精绝,炉火纯青
目录
第yi部分 Part One Intensive Introduction to Li Yaxuan Taichi
李雅轩先生太极拳精论1
一、李雅轩先生太极拳随笔——练法之一 2
二、李雅轩先生太极拳随笔——练法之二14
三、李雅轩先生太极拳随笔——练法之三 24
四、李雅轩先生太极拳随笔——推手、发劲之一 32
五、李雅轩先生太极拳随笔——推手、发劲之二51
六、李雅轩先生谈太极拳 68
七、太极拳的锻炼方法及其主要说明71
八、李雅轩先生谈太极拳的书信 76
九、推手与发劲 80
十、散 手 94
十一、杨澄甫老师推手发劲的情形 99
十二、说太极拳名人发劲时脸部的表情 102
第二部分 Part Two Li Yaxuan Yang's Taichi
李雅轩杨氏太极拳 104
一、太极拳源流 105
二、太极拳的医疗保健功能 109
三、杨氏太极拳名人武技轶事 112
四、杨氏太极拳在四川的传播者——李雅轩122
五、杨氏太极拳练法要领 132
(一)杨氏太极拳的基本规则 133
(二)杨氏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基本要求 133
六、杨氏太极拳动作名称 133
七、关于杨氏太极拳中的几个动作名称注释 133
八、关于杨氏太极拳图解中的一些说明 133
九、李雅轩杨氏太极拳练法图解 133
第三部分 Part Three Yang's Taichi Push-hands
杨氏太极推手 133
一、浅谈太极推手 133
二、为太极拳推手比赛进一言 133
三、太极推手练法图解 133
(一)单推手法 133
(二)双推手法 133
(三)定步推手法 133
(四)活步推手法 133
(五)行步推手法 133
(六)大�焱剖址� 133
(七)推手散推法 133
第四部分 Part Four Appendix
附 录 133
一、明·宋远桥《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及支派考》133
二、太极拳论133
三、明·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 133
四、十三势行功心解 133
五、十三势歌诀 133
六、打手歌、又歌 133
七、乾隆旧抄本太极拳歌诀六首133
八、太极拳真义 133
九、八字歌 133
十、心会要诀(又名三十七心会论)133
十一、周身大用歌(又名三十七周身大用歌) 133
十二、十六关要诀 133
十三、功用歌 133
十四、撒放秘诀 133
十五、五字诀 133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接感受是沉稳和可靠。翻开书页,那种油墨的味道混合着纸张的纤维感,仿佛穿越回了一个更注重内省和长期积累的时代。我注意到书中对很多概念的定义和阐释非常严谨,没有使用过多模糊的形容词,而是倾向于用精准的动作描述和力学关系来定义武术的各个组成部分。这种务实的态度,对于我这种对武术的科学性有较高要求的练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并不是追求速成的练习者,更看重的是扎实的根基和对功理的透彻理解。因此,那些看似枯燥但实则逻辑严密的论述,对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我希望能通过研读这本书,打磨掉自己练习中那些不必要的僵硬和多余发力,真正做到如书中所言,让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按照最合理、最高效的方式协同工作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有年代感了,那种老式印刷的纸张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出版时的那份认真劲儿。虽然内容上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习,但光是翻阅目录和那些略显粗糙的插图,就已经让人对这份经典的传承充满了敬意。特别是封面那种简洁到极致的排版,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不靠花哨的视觉冲击力来吸引人,而是凭借着名字本身——“中国绝招丛书”——就奠定了其内容的重量级地位。我个人对于这种注重内涵、不事雕琢的传统出版物有一种莫名的偏爱,感觉它更能代表那个时代武术理论的纯粹性。我期待着能从中挖掘出那些被现代喧嚣声掩盖住的、最本质的练习指导。初步翻阅下来,感觉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扎实,用词精准,没有太多现代武术书籍中那种为了迎合大众而加入的过多“软化”的表达,一切都显得那么直接而有力,让人确信这是经过长期实战和深刻思考后凝结出的文字精华。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它更像是一种对历史的致敬,对老一辈武术家精神的追寻。这本书的风格,如果用现代术语来形容,大概就是“硬核”到极致。它的排版和字体选择,明显透露出一种不迎合大众审美的决心,这反而更坚定了我的信念——这是真正做给有志于深入钻研的武者看的。我特别留意了那些提到“推手动作要点”的部分,因为在实战应用中,理论知识的转化落地往往是最大的瓶颈。很多书写到推手,总是停留在“引进落空,不丢不顶”的口号层面,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关于身体结构和意念引导的具体步骤和检验标准。如果能从中找到一两个能立刻应用于我日常练习并产生明显效果的“要点”,那么这次投入就绝对是物超所值了,这种源于实践的精炼提炼,是任何通过现代多媒体手段都难以完全替代的宝贵财富。
评分我对这套丛书的选择,纯粹是基于对其“绝招”二字的强烈好奇心。现在的武术教学视频铺天盖地,动作演示往往一目了然,但总感觉少了点“为什么这么做”的深层原理阐述。这本书的标题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展示“怎么做”,更在于揭示“为什么有效”的底层逻辑。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精解”和“真论”的篇章,它们往往是区分普通教材和真正武学经典的试金石。从我以往阅读武学典籍的经验来看,那些真正有价值的秘诀,往往隐藏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描述之中,需要读者带着敬畏之心,反复揣摩其字里行间暗含的阴阳变化和劲力转换的微妙之处。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密度,从视觉上就给了我足够的信心,相信它不是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而更像是一份需要静下心来“啃”的武学圣经,每一页都可能蕴含着一次突破自我的契机。
评分初次接触这套丛书的名字,就有一种强烈的“权威感”扑面而来。它没有用那些吸引眼球的现代包装,而是直接以“精解”、“精论”为自己的标签,这本身就是一种自信的宣言。我特别欣赏这种对自身内容的绝对信心。在如今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能够拥有一本系统梳理并深度剖析某一门武学体系的专著,是极其难得的。我期望它能在宏观的理论框架下,提供足够的微观细节支持,帮助我构建一个完整且自洽的杨氏太极拳知识体系。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让你立刻学会几个花哨的招式,而在于它能为你未来几十年的练习指明方向,提供一个可以反复参照和校准自身状态的“黄金标准”。这种深度和广度兼备的著作,才是真正能陪伴练习者走过漫长武学道路的良师益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