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以心悟道练太极——从一点不会到太极拳高手
作者:刘骏涛 著
I S B N :9787500949794
出 版 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1-01
印刷时间:2016-11-01
字 数:150000
页 数:161页
开 本:32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g
定 价:18
目录
上部 心道太极拳筑基
基础篇
一章 去伪存真话太极
第二章 练太极拳的三个阶段
第三章 入门功夫需口授
一节 心道太极拳练习要点
第二节 心道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第三节 心道太极拳的步法
第四节 心道太极拳的眼法
第四章 站桩养气筑根基
一节 养生桩
第二节 养生坐卧桩
第三节 浑圆桩
第四节 背手休息桩
第五节 技击桩
第六节 桩功人静法
第五章 六面争力成浑圆
第六章 单式练习有要求
入门篇
一章 太极拳推手的形式和作用
第二章 搭手辨虚实
第三章 松沉一关
第四章 谈掤论八法
第五章 内外要相合
第六章 粘、黏、连、随解
第七章 引、化、拿、发论
第八章 劲力走螺旋
小结
下部 心道太极拳体悟
领悟篇
一章 何谓心?何谓道?
第二章 心道太极拳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拳道杂谈
一节 听意打意头
第二节 莫让丝拉断
第三节 周身劲浑圆
第四节 接迎一瞬间
第五节 开合一定间
第六节 呼吸任自然
第七节 形散意不散
第八节 圆空气不空
……
附录
内容简介
我辈习拳练武,所为何来呢?在古时或日安身立命,行侠仗义。而今日无非是:一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二防身自卫,克敌制胜;三寻找理趣,喜爱使然。
我天性好动,自幼便随高邻张广明老先生学习八卦掌中的基本功法,从那时起就对内家拳法及众多武林前辈高手心向往之。张先生曾师从八卦掌名家李子鸣先生,内家正宗,武艺高强,但那时因我年龄尚小,难以领悟内家拳法真意。
年纪稍长后迁居南方,得见南派拳术大师晏西征先生,随先生习拳三载。其有南拳、大小洪拳、虎拳等套路,先生教拳十分严厉,使我余荫直至今日。
我尝试过很多本关于太极拳架势的书籍,但很多图片拍得不是太暗就是角度不佳,或者就是人物肌肉线条过于明显,让人感觉是在学健美而不是太极。这本书的图文排版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首先,它的摄影质量极高,光影处理得非常到位,能够清晰地展现出动作的起承转合,尤其是在表现“虚领顶劲”和“含胸拔背”这种需要微妙调整的部位时,放大图的处理非常精准。其次,作者在解说每一个动作时,不仅仅是描述“怎么做”,更重要的是阐述“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在讲解揽雀尾时,它会详细说明手臂的螺旋劲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这个动作在实战中对应的防御与反击思路。更让我感到实用的是,书中针对不同身高的练习者提供了微调建议,考虑到人体结构差异对动作标准性的影响,这体现了作者的细致和体贴。总而言之,这本书在视觉呈现和动作解析的逻辑严密性上,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让我在家中对着镜子练习时,能有一个可靠的视觉参考和理论支撑。
评分这本关于太极拳的书,它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对传统拳谱和历史典籍的引用和解读。我一直对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很感兴趣,但市面上很多解读都比较片面。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扎实,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名家语录,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经典文字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含义。例如,作者对王宗岳《太极拳论》的逐句分析,角度新颖且极富洞察力,他解释了“用意不用力”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侧重点变化,这让我对太极拳的传承有了更宏大的视野。书中穿插的几篇关于太极拳家轶事的短文也十分精彩,这些故事不仅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它们展现了历代拳师在武学道路上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和对武德的坚守。读完这些章节,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门武术,更是在接触一种深入骨髓的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它让我意识到,太极拳的深度远超我的想象,这种对文化根源的尊重和挖掘,使得整本书的格调立刻提升了一个档次,绝非一般市面上的“快餐式”教学指南所能比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吸引人,那种水墨晕染的效果,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到了太极拳那种阴阳流转、刚柔并济的意境。我刚开始接触武术的时候,总觉得太极拳好像是老年人才会练习的东西,看起来慢吞吞的,没什么力量感。但是翻开这本书的目录,我立刻被它对“悟道”的强调所吸引。作者似乎不只是在教你如何摆出架势,更是在引导你如何用更深层次的哲学思想去理解太极的内涵。比如,它提到了“松沉”不仅仅是身体的放松,更是一种心境的放下,这对我理解气沉丹田这个概念帮助很大。我尝试着按照书里描述的,在练习时去体会那种“如水般流动,似山般稳固”的感觉,发现以前那种僵硬的动作开始变得圆活起来。书中对于马步的讲解特别细致,从脚掌的受力到膝盖的走向,每一个细节都配有清晰的图解,不像有些书只是简单地一笔带过,让人看了还是云里雾里。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合理,从最基础的站桩开始,循序渐进地过渡到套路练习,让我这个零基础的初学者感到很有信心,不会被一下子涌入的大量信息淹没。我个人觉得,对于想真正体会太极拳精髓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一套拳谱,更像是一本修行指南。
评分对于一个追求效率和深度兼备的练习者来说,这本书的“精简提炼”部分非常对我的胃口。它没有把篇幅浪费在冗长且重复的套路口令上,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高效地将套路动作融合成连贯的“气势”上。作者在最后几章提出了一套他自己总结的“日常桩功与套路串联”的训练方案,这个方案强调的是“少而精”,要求练习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内在感受而非外在形式上。他提出了一套“三段式”的呼吸法,分别对应太极拳的开合起承,并要求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呼吸节奏,这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练习质量。以前我总觉得套路练完了就算了,这本书则引导我把套路看作是一个“动功的冥想过程”。书中对意念导引的描述,比如想象自己是缠绕的藤蔓或流动的溪水,这些比喻非常生动,有效地帮助我克服了长期以来意念涣散的问题。这种从外形到内在的转化,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让太极拳从一种简单的运动变成了一种可以贯穿全天的生活哲学。
评分我花了很长时间在网上寻找一本能够真正系统讲解太极拳推手技巧的书,很多资料要么是讲得过于玄乎,要么就是纯粹的招式拆解,缺乏实战应用层面的指导。这本书的第三部分,专门讨论了“听劲”和“化劲”的实操环节,简直是雪中送炭。作者用非常直白的比喻,比如把对方的力量比作“水流”,而我们的应对则是“借力打力”,而不是“硬碰硬”,这个比喻让我茅塞顿开。书中详细分析了掤、捋、挤、按这八法的具体应用场景,不仅仅是描述动作,更重要的是阐述了在推手过程中,如何通过呼吸和意念的配合,来调整自己的重心和节奏。我特别欣赏作者强调的“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整体性概念,这让我在练习推手时,不再只关注接触点的那一刻,而是将身体视为一个整体来响应外界的变化。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常见错误,比如用力过猛导致“僵劲”,以及在变化中犹豫不决的心理障碍,并给出了具体的修正方法。对于一个已经掌握了基础套路,渴望提升实战能力的人来说,这本书的推手章节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它真正搭建起了理论与实战之间的桥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