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图解版】图解一次完全读懂佛经 +图解一次完全读懂佛教 共2册 佛学书籍 书籍

【全方位图解版】图解一次完全读懂佛经 +图解一次完全读懂佛教 共2册 佛学书籍 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佛学
  • 佛教
  • 佛经
  • 图解
  • 入门
  • 文化
  • 宗教
  • 哲学
  • 心灵
  • 修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正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ISBN:97875430508530
商品编码:13616620772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书名:图解一次完全读懂佛教+图解一次完全读懂佛经全两册

:106.00元(全两册)

作者:慧能  著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版次:第1版

开本:16

图解一次完全读懂佛教    ISBN:9787543053472   字数:543000     页码:504   :58.00元

图解一次完全读懂佛经     ISBN:9787543050853   字数:566000    页码:519   :48.00元

图解一次完全读懂佛教 

目录

前言/5

释迦牟尼说法图/7
除怨报观世音/8
大黑天/10
十六罗汉曼荼罗/12
中国佛教八大宗派/14
三教图/16
001.什么是佛教?/33
002.佛教三宝是指什么?/33
003.什么是六道?/34
004.三界在佛教中是什么含义?/35
005.什么是四劫?/36
006.因果轮回是指什么?/36
007.什么是缘起论?/37
008.为什么说四圣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37
009.为什么说十二因缘是轮回的基本定律?/37
010.一切诸法在佛教中是什么含义?/38
011.五蕴是指什么?/39
012.三毒是指什么?/39
013.佛教常说的“四大皆空”是什么含义?/40
014.什么是法印?/40
015.无常是什么意思?/41
016.无我是什么意思?/41
017.诸法实相是什么意思?/42
018.般若在佛教中是指什么?/42
019.涅槃在佛教中究竟是指什么?/42
020.真如在佛教中是指什么?//43
021.极乐世界到底是指哪里?/44
022.什么是无记?/44
023.何为八正道?/45
024.什么是中道?/45
025.戒、定、慧分别是指什么?/46
026.何为三十七道品?/46
027.什么是六度万行?/47
028.何为十波罗蜜?/47
029.什么是五位七十五法?/48
030.什么是五位百法?/49
031.方便法门是指什么?/49
032.佛性是指什么?/50
033.什么是瑜伽?/50
034.禅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50
035.什么是身、口、意?/51
036.何为大圆满?/52
037.什么是小乘四果?/52
038.小乘果位和大乘果位有什么不同?/52
039.舍利到底是什么?/53
040.怎样才能成为佛教徒?/54
041.佛教徒主要分为几类?/54
042.佛教徒要遵守的戒律主要有什么?/55
043.五戒到底是哪五种戒律?/56
044.十戒到底是哪十种戒律?/56
045.具足戒是指什么?/57
046.为什么成为佛教徒后就要修行?/57
047.佛教徒平时要做怎样的修行?/58
048.法会是指什么?/58
049.佛教的法会主要有哪几种?/58
050.打七是指什么?/60
051.忏悔是指什么?/60
052.课诵是指什么?/61
053.回向是指什么?/61
054.持斋是指什么?/62
055.结缘是指什么?/62
056.布施是指什么?/63
057.佛教的是指什么?/64
058.放生是指什么?/64
059.佛教创立的背景是什么?/66
060.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是什么出身?/67
061.释迦牟尼为什么会出家?/67
062.释迦牟尼是怎样成佛的?/68
063.佛教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68
064.释迦牟尼是在何时、何地涅椠的?/69
065.释迦牟尼一生主要在哪些地方传教?/70
066.释迦牟尼涅粲后,佛教在印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70
067.为什么释迦牟尼涅巢后,印度佛教产生了分裂?/70
068.印度佛教的根本分裂是什么?/71
069.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印度佛教出现了修行大乘的僧团?/71
070.印度佛教的枝末分裂是指什么?/72
071.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后一种重要形态是什么?/72
072.阿育王对印度佛教的发展有什么贡献?/73
073.迦腻色迦王对印度佛教的发展有什么贡献?/73
074.戒日王对印度佛教的发展有什么贡献?/74
075.什么叫结集,印度佛教史上共有几次重大结集?/74
076.佛教为什么终在印度消亡?/75
077.为什么在近代印度佛教开始复兴?/75
078.佛教是怎样传入中国的?/75
079.后汉时期来华的西域高僧对中国佛教有
什么贡献?/76
080.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的译经盛世?/76
081.前后秦的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77
082.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有什么贡献?/77
083.道安对中国佛教有什么贡献?/78
084.法显西行求法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78
085.梁武帝“舍身入寺”说明了什么?/79
086.隋文帝为什么要复兴佛教?/79
087.为什么说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80
088.玄奘对中国佛教有什么贡献?/81
089.武则天为什么信奉佛教7./81
090.唐末五代的战乱对中国佛教有什么影响?/81
091.宋代的佛教有什么特点?/81
092.元代为什么尊崇藏传佛教?/82
093.朱元璋与佛教有什么渊源?/82
094.明代四大高僧对中国佛教有什么贡献?/83
095.为什么说明末是中国佛教的复兴期?/83
096.为什么说清代是中国佛教的衰落期?/84
097.“三武一宗”法难是指什么?/84
098.中国历史上的法难对中国佛教有什么打击?/85
099.太平天国为什么要打击佛教?/85
100.为什么说近代佛教主要是居士佛教?/86
101.金陵刻经处是在何时,由谁创办的?/86
102.支那内学院是在何时,由谁创办的?/87
103.太虚对中国佛教有什么贡献?/87
104.佛教为什么会有宗派之分?/88
105.为什么佛教会有小乘和大乘之分?/89
106.小乘佛教有什么特色?/90
107.大乘佛教有什么特色?/90
108.小乘佛教有哪些主要派别?/91
109.大乘佛教有哪些主要派别?/91
110.上座部有哪些具体派别?/91
111.大众部有哪些具体派别?/92
112.中观派代表人物是谁,基本教义是什么?/92
113.瑜伽行派代表人物是谁,基本教义是什么?/93
114.中国汉传佛教的宗派是何时成型的,分别是什么?/93
115.天台宗是怎么创立的?/93
116.天台宗的教义有何特色?/94
117.天台宗的山家、山外之争是指什么?/94
118.智威对天台宗的发展有什么贡献?/94
119.慧威对天台宗的发展有什么贡献?/96
120.玄朗对天台宗的发展有什么贡献?/96
121.三论宗是怎么创立的?/96
122.三论宗的主要理论是什么?/97
123.法相宗是怎么创立的?/97
124.法相宗的教义主要是什么?/98
125.为什么在近代法相宗受到了人们的重视?/98
126.杨仁山对法相宗的复兴有什么贡献?/99
127.华严宗是怎么创立的?/99
128.华严宗的主要学说是什么?/99
129.华严七祖指的都是谁?/100
130.净土宗是怎么创立的?/100
131.为什么说善导是净土宗的真正创始人?/101
132.为什么说结社念佛是净土宗的主流?/101
133.净土三祖指的都是谁?/102
134.净土宗的主要宗旨是什么?/102
135.省常对净土宗有什么贡献?/102
136.净土宗为什么能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103
137.律宗是怎么创立的?/103
138.律宗的戒律理论是什么?/103
139.道宣为什么被称为“南山律师”?/104
140.律宗三家是指什么?/104
141.弘一对律宗有什么贡献?/104
142.禅宗是怎么创立的?/105
143.禅宗的五家七宗是指什么?/105
144.汉传佛教的密宗是怎样创立的?/106
145.开元三大士对密宗的创立有什么贡献?/106
146.藏传佛教主要有哪些派别?/106
147.什么是佛经?/109
148.什么是三藏?/110
149.什么是藏文大藏经?/110
150.什么是汉文大藏经?/111
151.什么是巴利语系大藏经?/111
152.《长阿含经》是怎样的一部佛经?/112
153.《中阿含经》是怎样的一部佛经?/112
154.《增一阿含经》是怎样的一部佛经?/113
155.《四十二章经》是怎样的一部佛经?/113
156.《大般若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4
157.《心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4
158.《金刚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4
159.《道行般若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5
160.《法华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6
161.《华严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6
162.《宝积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7
163.《胜雯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7
164.《大方等大集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8
165.《大乘阿毗达磨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8
166.《维摩诘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8
167.《大般涅槃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119
168.《观无量寿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9
169.《无量寿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20
170.《楞伽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120
171.《楞严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121
172.《解深密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121
173.《六祖坛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122
174.《密严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123
175.《药师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23
176.《地藏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24
177.《金光明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125
178.《金刚顶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125
179.《大日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125
180.《四分律》是怎样的一部律书?/126
181.(《五分律》是怎样的一部律书?/126
182.(《十诵律》是怎样的一部律书?/127
183.《摩诃僧祗律》是怎样的一部律书?/127
184.(《律经》是怎样的一部律书?/128
185.《梵网经》是怎样的一部律书?/128
186.《优婆塞戒经》是怎样的一部律书?,/128
187.《中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129
188.《十二门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129
189.《大智度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129
190.《七十空性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130
191.《十住毗婆沙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130
192.《百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131
193.《四百论》有哪些译本?/132
194.《法法性分别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32
195.《现观庄严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132
196.《瑜伽师地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133
197.《大乘庄严经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34
198.《顺中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134
199.《显扬圣教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134
200.《大乘阿毗达磨集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134
201.《辩中边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136
202.《金刚般若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36
203.《唯识二十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136
204.《识三十论颂》的思想内容是什么?/137
205.《摄大乘论释》的思想内容是什么?/137
206.《佛性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138
207.《大乘成业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138
208.《杂阿毗昙心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138
209.《成唯识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139
210.《大乘五蕴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139
211.《观所缘缘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140
212.《因明入正理论》有什么特点?/140
213.《集量论》有什么特点?/140
214.《随相论》有什么特点?/141
215.《唯识三十颂释》有什么特点?/141
216.《成实论》有什么特点?/141
217.《俱舍论》有什么特点?/141
218.《解脱道论》有什么特点?/142
219.《清净道论》有什么特点?/142
220.《会宗论》有什么特点?/143
221.《异部宗轮论》在佛教史上有什么地位?/143
222.《金刚经义疏》有什么特点?/145
223.《大史》在佛教史上有什么地位?/145
224.《岛史》在佛教史上有什么地位?/145
225.《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在佛教史上有什么地位?/146
226.《续高僧传》在佛教史上有什么地位?/146
227.什么是佛陀?/147
228.什么是佛的十大名号?/148
229.佛的十大弟子分别是谁?/148
230.阿弥陀佛到底是谁?/149

图解一次完全读懂佛经 

目录

一章 佛教基础知识 
1.佛教:释迦牟尼的教育 
2.佛教的发展: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四个时期 
3.佛教的传播:佛教在亚洲的兴盛 
4.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 
5.佛教的世界观:佛教对世界的认识 
6.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对人生的思考 
7.佛教的修行:一切为了解脱 
8.佛教的戒律:佛信众要遵循的守则 
第二章 怎样读佛经
1.佛经:释迦牟尼的教法教义 
2.佛经的形成过程 
3.佛经在中国的传播:佛经的翻译过程 
4.佛经的基本结构:佛经分为哪几个部分 
5.三分科经:佛经正文是怎么划分的 
6.佛经的因缘:序分 
7.佛经的正文:正宗分 
8.佛经的结语:流通分 
9.研读佛经的基础工具书 
第三章 般若智慧——《心经》
1.释《心经》:《心经》的经题与翻译 
2.成佛宝典:《心经》的主要内容 
3.诸法皆空:佛弟子必读的经典 
第四章 空的智慧——《金刚经》 
1.释《金刚经》:《金刚经》的经题与翻译 
2.众生空与法空:《金刚经》的主要内容 
3.佛法入门:人怎样破除自己的烦恼心 
第五章 破魔大全——《楞严经》
1.释《楞严经》:《楞严经》的经题与翻译 
2.圆满法门:《楞严经》的主要内容 
3.心的本性:心到底在哪里 
4.颠倒妄想:观见到底在哪里 
第六章 根本——《华严经》
1.释《华严经》:《华严经》的经题与翻译 
2.佛家富贵:《华严经》的主要内容 
3.华藏世界:佛家的庄严净土 
4.欢喜地:菩萨应该怎样修行 
第七章 经中——《法华经》
1.释《法华经》:《法华经》的经题与翻译 
2.众生皆能成佛:《法华经》的主要内容 
3.方便法门:《法华经》的譬喻说法 
4.三乘教法:佛用火宅开示众生 
5.大乘佛法:佛用穷子开示众生 
第八章 禅宗**——《六祖坛经》 
1.释《六祖坛经》:《六祖坛经》的经题与版本 
2.见性成佛:《六祖坛经》的主要内容 
3.大梵寺说法:六祖是怎样得道的 
4.一念成佛:般若智慧和般若行 
第九章 佛的寓言——《百喻经》
1.譬喻说法:佛法与故事的完美结合 
2.佛家故事:众生修行的误区 
第十章 往生净土——《无量寿经》
1.释《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经题与翻译 
2.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的主要内容 
3.本经缘起:诸佛在王舍城的集会 
4.菩萨神通:普贤菩萨和诸菩萨的功德 
5.至心精进:法藏比丘的大誓愿 
第十一章 法身玄堂——《大般涅槃经》
1.释《大般涅槃经》:《大般涅槃经》的经题与翻译 
2.法身常住:《大般涅槃经》的主要内容 
3.如来性品:什么是大般涅槃 
第十二章 慈悲誓愿——《地藏经》
1.释《地藏经》:《地藏经》的经题与翻译 
2.佛门孝经:《地藏经》的主要内容 
3.忉利天宫神通:婆罗门女周游地狱 
4.分身集会:佛陀对地藏菩萨的赞叹 
5.观众生业缘:无间地狱的情况 
6.阎浮众生业感:地藏菩萨的神通 
第十三章 琉璃世界——《药师经》
1. 释《药师经》:《药师经》的经题与翻译 
2.药师法门:《药师经》的主要内容 
3.慈悲誓愿:药师佛的十二大愿

编辑**

《一次完全读懂佛教》:全面介绍佛教常识,让你系统直观地了解佛教。
囊括佛教的历史、宗派、法器、持物等知识,勾勒佛教全貌。
300多幅插图和图解,图文结合地展示佛教的博大精深。
图正中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他身穿袈裟,结跏跌坐于雕狮须弥座上,为众生宣讲佛法。在他的左右,是众弟子和护法,不仅人物众多,场面也非常宏大,尽显佛家法会的庄严与肃穆。
菩提树
相传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的,因此菩提树又称“觉树”、“道场树”。
释迦牟坨佛
佛教创始人,他身穿袈裟,结跏趺坐于雕狮须弥座上,正在为众生宣讲佛法。
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又名观自在菩萨,是具足无量神通的菩萨,相传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呼唤她的名字,她就会前来相助。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是集诸佛智慧于一身的菩萨,以智慧、辩才著称于世,位居释迦牟尼佛所有弟子的上首。
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是代表一切诸佛的理德与定德的菩萨,她依菩提心起愿,身、口、意皆平等,具备众德。
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以“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而著称,被奉为掌管阴间的“幽冥教主”。
全面:从佛教的历史、宗派到佛教的饮食、养生,多方面地介绍佛教。
图解:精选300多幅插图和大量图解,图文并茂地展示佛教魅力。
易懂:通过1000个问答,让你轻松查找佛教知识、了解佛教文化。

《一次完全读懂佛教》以问答的形式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佛教基础知识、历史、宗派、典籍、诸尊、真言、手印、法器、持物、动植物、传承、艺术、养生、饮食等,是一本全面的佛教入门书。公元前500多年,悉达多在古印度伽耶村菩提树下开悟得道,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佛教的历史自此展开。2000多年后的,佛教已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一次完全读懂佛教》收录了300多幅精美图片和大量的图解,图文并茂,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佛教世界,在阅读这本书后,不仅可以轻松地通览佛教文化,还能获得心灵上的宁静。

一本全面介绍佛经常识、读经方法、经典佛经解析的全读本。

系统的佛经入门读物,让你以轻松的方式读懂佛经。

11部佛教经典著作,以现代手法诠释佛陀智慧。

300多幅插图和图解,图文并茂地展示佛教核心。

佛经是佛教经典的简称,主要是指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教法,它不仅囊括了佛教的教义,还在宇宙和人生方面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能带来身心的安逸和宁静。

佛教常识:全面介绍佛教和佛经,让你迅速通晓佛教智慧。

读经方法:教你读经的具体方法,使佛经变得简单易懂。

佛经解析:精选11部佛教经典进行剖析和解读,让你一次通览佛教精华。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在公元前500多年由古印度的悉达多创立。在中国,佛教已有近20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对中国的哲学、语言、艺术等方面都有着很多影响,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汉文的佛教经典,经过200多位译师10个世纪的辛勤努力,已经达到了1690余部、6420余卷,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宝库,还为世界佛教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佛经以其深隽的哲理和宝贵的人生智慧,如同一股清泉,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教益。

《一次完全读懂佛经》一书全面介绍了佛教的基础知识,从佛教的创立、传播途径、基本教义、修行目的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说明,并在此基础上精选了11部佛教经典加以解读,诸如《心经》、《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等。在一些较难理解的部分,本书还进行了详细的图解,以帮助读者理解佛教文化。相信在读了这本书后,你一定会轻松读懂佛教经典,进而获得内心的平静。


【深度探索】佛教经典导读与修行实践指南 开启智慧之门,照亮人生之路 自古以来,人类对生命意义、宇宙奥秘以及如何获得内心平静的探寻从未停止。佛教,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智慧体系,以其深刻的洞察力、慈悲的关怀以及普世的教诲,指引着无数心灵走向光明。本书籍系列,并非简单罗列佛教教义,而是旨在为渴望深入理解佛教精髓、并在生活中实践佛陀智慧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实用的指引。我们将从佛教的起源与发展,到核心经典的原意解读,再到佛教修行的方法与境界,层层递进,带领读者踏上一段 transformative 的心智旅程。 第一卷:佛教缘起与经典脉络——探寻智慧的源流 本书将带领读者回溯至两千五百多年前,在古印度那烂陀等圣地,亲历佛陀释迦牟尼觉悟的伟大时刻。我们将探讨佛教的时代背景,了解当时社会思潮与宗教格局,从而理解佛陀教法的应运而生。 佛陀的生平与悟道: 从王子悉达多的出家,到林中苦修,再到菩提树下的彻悟,我们将以生动的故事,展现佛陀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艰辛与坚定。了解佛陀如何超越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的烦恼,最终获得圆满的智慧与慈悲。 佛教的早期传播与发展: 探索佛教如何从印度走向亚洲各地,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独特演变。我们将梳理阿育王时代的佛教兴盛,汉传佛教的东传,藏传佛教的形成,以及南传佛教的传承,勾勒出佛教全球化传播的宏伟画卷。 核心经典概览与解读: 佛教经典浩如烟海,本卷将精选最具代表性、影响最深远的几部经典,如《阿含经》、《般若经》、《法华经》、《华严经》、《金刚经》、《心经》、《地藏经》等,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 《阿含经》: 作为佛教最早的根本经典,它如同佛陀的“身份证”,为我们揭示了佛教最基础的教义,如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是理解一切佛法的基石。我们将解析这些概念的深层含义,以及它们如何构建起佛教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般若经》系列(如《金刚经》、《心经》): “般若”意为智慧,是佛教教义中的核心。本卷将重点阐释“空性”的智慧,揭示一切现象的无常与缘起性空,破除我们对“我”和“法”的执着。我们将分析《金刚经》的“无所住”境界,以及《心经》“五蕴皆空”的深刻含义,引导读者领悟超越二元对立的智慧。 《法华经》: 被誉为“经中之王”,《法华经》展现了佛陀慈悲救度的宏大愿景,特别是“一乘”思想,强调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我们将解析“方便”、“譬喻”等概念,理解佛陀如何因材施教,引导不同根基的众生走向解脱。 《华严经》: 以其博大精深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宇宙观著称。《华严经》描绘了一个事事相互联系、相互融摄的法界宇宙,展现了从微尘到刹土的圆融一体。我们将深入探索“海印三昧”的境界,理解“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究竟旨趣。 《地藏经》: 以其无比的慈悲与孝道精神,深受欢迎。《地藏经》讲述了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强调了因果报应与救度众生的重要性。我们将解析其中的孝道观、业力观以及功德回向等概念,为读者提供实际的修行指导。 不同宗派的特色与贡献: 简要介绍汉传佛教的八大宗派(如禅宗、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等)以及藏传佛教的主要教派,阐释它们在教义理解、修行方法上的侧重点和特色,帮助读者建立对佛教多元化发展的认知。 第二卷:佛教修行实践——点亮内心,活出智慧 理解经典是基础,而将佛法融入生活,才是佛教修行的真谛。本卷将聚焦于佛教的实践层面,从禅修入门到慈悲的培养,再到生活中的佛法应用,为读者提供切实可行的修行方法。 禅修的艺术与科学: 禅修是佛教的核心修行法门,旨在培养专注力、觉察力和洞察力。 入门基础: 从选择合适的禅修环境、调整坐姿、控制呼吸等基础入手,帮助初学者建立正确的禅修习惯。 观呼吸与止观: 深入解析“安般念”(观呼吸)的技巧,以及如何通过“止”(安住当下)与“观”(观察实相)相结合,逐渐提升禅修的层次。 不同禅修法门简介: 简要介绍内观(Vipassana)、止禅(Samatha)等经典禅修法门,以及在家居士可以实践的简易方法,如坐禅、行禅、念佛等。 克服禅修中的障碍: 针对初学者可能遇到的昏沉、散乱、烦恼等常见问题,提供具体的应对策略和心态调整方法。 慈悲与智慧的培养: 佛教不仅是关于智慧的理解,更是关于慈悲的实践。 四无量心: 深入阐释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讲解如何通过慈心观、悲心观等方法,扩展内心的容量,培养对他人的关怀与包容。 同情心与利他: 探讨如何将佛教的慈悲精神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利他主义,服务社会,帮助他人。 智慧与慈悲的圆融: 理解智慧与慈悲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智慧帮助我们看清事物的真相,慈悲则指引我们如何以善巧方便的方式去利益众生。 佛教伦理与生活实践: 佛教的教诲并非空谈,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五戒与十善: 详细解读在家居士应遵守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以及十善业道,阐释其深远的意义和对个人品德、社会和谐的积极影响。 因果法则的理解与应用: 深入解析佛教的业力观,理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规律,帮助读者在言行举止上更加审慎,积极创造善业。 佛教的生活艺术: 探讨佛教在饮食、起居、人际关系、财富观等方面的智慧,如何通过正念的生活方式,减少欲望,提升幸福感,获得内心的宁静。 面对生命中的挑战: 学习如何运用佛法智慧,如无常观、忍辱、回向等,来应对生活中的苦难、疾病、失落和死亡,从中获得力量与慰藉。 从闻思到证悟的进阶之路: 本卷将指引读者,在理解经典、实践修行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修行,走向内心的觉醒与解脱。探讨“信、解、行、证”的过程,鼓励读者持续精进,最终证得佛陀的智慧与境界。 本书特色: 系统性强: 从缘起、经典到实践,构建完整的佛教知识体系。 解读深入: 针对核心经典进行详尽、准确的解读,揭示其深层含义。 实践性高: 提供切实可行的修行方法和生活指导,帮助读者将佛法融入日常生活。 语言通俗: 避免枯燥的学术术语,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让大众读者能够接受和理解。 启发性广: 引导读者进行深度思考,激发对生命和智慧的探索。 无论您是初次接触佛教,还是已有一定了解,这套书籍都将成为您深入探索佛法、点亮内心智慧的忠实伙伴。它不仅是一本知识的宝库,更是一盏指引人生方向的明灯,帮助您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活出真正的智慧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特地花了好几天时间,在阅读其他几本佛教入门书籍的时候,会时不时地把注意力拉回来,去对比思考这本书在内容组织上的独到之处。我发现市面上很多同类型的入门读物,往往过于侧重于历史的宏大叙事,或者堆砌佶屈聱牙的专业术语,读起来像是在啃一块又干又硬的石头。但这本书(指对比的其他书)的叙述方式明显更偏向于一种‘对话式’的引导,它不会一上来就给你抛出“缘起性空”这种大概念,而是会从一些非常生活化、贴近日常困惑的角度切入,像一个耐心极好的老师,一步步地帮你搭建起对佛教基本世界观的认知框架。这种由浅入深的过渡处理得非常自然流畅,丝毫没有生硬的割裂感,让人感觉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发现的乐趣,而不是被强行灌输。

评分

这本书在讲解义理时,它保持了一种难得的“平衡感”,没有完全偏向某一宗派的立场,也没有过度简化以至于失真。在阐述一些有争议性的概念时,它似乎更倾向于提供一个兼容并蓄的视角,让读者可以自己去体会不同解读的可能性。我欣赏这种严谨但不失开放性的态度。它不像某些宣教性质的书籍,急于说服读者接受某种单一的教条,而是更像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导览员,为你指出路标,告诉你主要的路线上有什么风景,但最终你选择哪条小径深入探索,则取决于你自己的理解和心性。这种中立且详尽的描述,非常适合初学者建立一个全面、不带偏见的初步认知。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和印刷质量确实没得说,装帧设计得很有心思,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纸张的质地摸起来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糙纸,看得出来作者或者出版社在实体书的制作上是下足了功夫的。我个人非常看重书籍的实体感受,毕竟是打算长期收藏和阅读的,好的触感能极大地提升阅读的愉悦度。封面设计也挺吸引人,那种素雅中带着深邃的风格,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是一本认真做内容的书,而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快餐读物。初次翻阅时,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的味道,让人感觉非常踏实,仿佛已经进入了一种沉静的氛围中,准备好去探索书中的智慧了。光是把它们放在书架上,就觉得整个书房的“气质”都提升了几个档次,非常赏心悦目。

评分

关于排版和插图的使用,我得说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视觉体验。很多介绍复杂哲学的书籍,如果只是纯文字堆砌,对于我这种偏向于视觉化学习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灾难。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巧妙地运用了各种图表、流程图甚至是手绘的场景示意图,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比如,它解释一个复杂的因果链条时,不再是密密麻麻的一段话,而是用一个清晰的环形图来展示,让人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逻辑关联。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使得那些原本看起来高不可攀的教义,变得触手可及,真正实现了“一图胜千言”的效果。这种对细节的关注,绝对是区分一本好书和平庸之作的关键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组织结构,从我阅读过的几本佛学导论来看,是最具有逻辑层次感的之一。它不像很多书那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介绍概念,而是有清晰的脉络——从基础的人身观(如五蕴、十二处),到核心的解脱之道(四谛、八正道),再到更深层次的宇宙观(缘起、空性)。这种循序渐进的编排,让我有一种在攀登一座知识的阶梯的感觉,每上一层都能获得更开阔的视野。读完第一部分,我对“人是怎么回事”有了清晰的认识;读完中间部分,我明白了“痛苦是怎么回事”以及“如何应对”;最后,那些原本觉得遥不可及的究竟义理,也因为前面扎实的基础铺垫,变得可以被理性地接纳和思考了。这套书的体系感,着实让人佩服其构建者的用心良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