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 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與研究/外語文化教學論叢 | ||
| 作者: | 莫莉莉 | 開本: | 16開 |
| 原價: | 20 | 頁數: | 166 |
| 現價: | 16 | 齣版時間 | 2008-06-01 |
| ISBN號: | 9787308060004 | 印刷時間: | 2008-06-01 |
| 齣版社: | 浙江大學齣版社 | 版次: | 1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印次: | 1 |
這本書的行文風格簡直就是一股清流,它成功地避開瞭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腔調,轉而采用瞭一種既有深度又不失溫度的敘述方式。讀起來感覺就像是跟一位經驗豐富的教育專傢麵對麵交流,他不是在簡單地羅列理論,而是在分享他多年實踐中提煉齣的真知灼見。尤其是關於如何將行業特定的專業知識融入到英語教學實踐中的那幾章,作者的論述邏輯性極強,層層遞進,讓人茅塞頓開。他沒有停留在宏觀的理論層麵,而是提供瞭大量鮮活的、可操作的案例分析,比如針對某一特定行業的語料庫構建方法,以及如何設計齣更具真實情境的任務型練習。這種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閤,極大地拓寬瞭我對“有效教學”的理解邊界,讓我對未來的教學設計有瞭更清晰的藍圖和信心。
評分這本書的視野之開闊,絕對超乎我的預料,它不僅僅聚焦於“教”與“學”的微觀層麵,更將目光投嚮瞭國際化背景下的宏觀趨勢。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探討技術發展對ESP影響時的前瞻性視角,他沒有盲目追捧新技術,而是審慎地分析瞭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在語言習得中的輔助角色,以及教師應如何定位自身價值。書中對全球化背景下專業人纔語言能力標準的探討,也為我們身處一綫的教育工作者敲響瞭警鍾。它提醒我們,教學內容必須與時俱進,必須緊密對接國傢和行業的最新需求,否則很容易脫離實際,培養齣“啞巴專業人纔”。這種富有責任感的寫作態度,讓這本書讀起來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像是一次職業精神的再確認。
評分這套叢書的裝幀設計真的很有新意,封麵采用瞭那種略帶復古感的米白色調,配上深藍色的字體,顯得既典雅又不失學術的嚴謹性。我特彆喜歡它在版式上的處理,頁邊距的處理得非常舒服,閱讀起來絲毫不覺得壓抑。拿到手裏能感受到紙張的質感,那種略微粗糲的觸感,讓人不禁想慢下來,仔細品味每一篇文章。雖然我不是專門研究這個領域的,但光是翻閱目錄和前言,就能感受到編者對這套叢書傾注的心血。特彆是開篇的引言部分,作者用瞭一種非常富有啓發性的口吻,將“專門用途英語”置於一個更廣闊的語言教育圖景中進行審視,激發瞭我對這個領域更深層次的思考。很多學術著作為瞭追求篇幅和深度,往往會犧牲掉讀者的閱讀體驗,但這套叢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細節之處見真章,讓人感覺這不僅僅是一套工具書,更像是一份精心準備的閱讀盛宴。
評分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這本書給我的感受,那就是“啓發”。它的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顆小小的火種,點燃瞭我腦海中許多原本模糊不清的想法。我尤其喜歡它在討論教師專業發展時的那幾段論述,作者將教師視為“知識的轉化者”和“學習環境的設計師”,強調瞭持續反思和行動研究的重要性。他沒有提供標準化的、一成不變的教學法,而是鼓勵每一位教育者根據自身的教學對象和環境,去“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種鼓勵探索和批判性思維的氛圍,使得整本書的閱讀體驗充滿瞭活力和互動感。對於那些渴望跳齣傳統教學窠臼,尋求更具個性化和實效性教學路徑的同行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極具價值的同行指南和思想源泉。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理論框架構建得異常紮實,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它不是簡單地將ESP(專門用途英語)視為一種“速成班”式的技能訓練,而是將其置於社會語言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宏大框架下進行係統性考察。書中對不同學科領域(如法律、醫學、工程等)對語言需求的細微差異進行瞭精妙的辨析,這種細緻入微的分析,充分體現瞭作者對跨文化交際復雜性的深刻洞察。特彆是其中關於評估體係構建的那部分,作者大膽地提齣瞭一個整閤瞭任務完成度、語言準確性和語用得體性的多維度評價模型,這對於我們現有評價體係的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知識體係被重新梳理和加固瞭,對ESP的理解從“教什麼”提升到瞭“為什麼這樣教”的哲學高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